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比较与反思:技术引进对"赶超式"发展的作用及其战略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通过技术引进只用了20年的时间就赶上了世界先进技术国家,成功地实现了“赶超战略”。我国的技术引进工作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但是,由于技术引进的方式、目的和主体不一样,所产生的效果也不一样。认真总结这些经验教训,有利于我们重新认识技术引进对于后发国家经济“赶超”的重要意义。作为后发国家,我们完全可以充分利用先行国家的科学技术,实现经济超常规的增长,同时避开人均资源配置占有水平低的发展矛盾,这就是技术引进在今天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
揭示上海在产业发展规模、企业规模、科技经费、研究开发投入及研究开发能力方面的明显优势;江苏充分利用外资和政府扶植形成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靠传统产业发展起家的浙江则面临着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明显不足和发展缓慢的隐患。积极的技术引进策略是上海和江苏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的重要支撑,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的技术进步水平基本上仍处于追踪模仿时代,技术引进仍是我国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随着世界新技术革命的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技术转移由高水平向低水平的“垂直型”转移的主导形式逐渐向具有互补性的“水平型”转移的形式发展。我国科技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且国内科技发展水平也不平衡,各地区、部门、行业的科技发展水平相差悬殊。这种状况决定了我国的技术转移既要尽可能利用世界先进技术为我所用,又要加强国内技术的转移扩散;既要重视“垂直型”转移方式,又要重视“水平型”转移方式。因此,我国的技术转移应具有成果转化、技术引进、技术输出、梯度推移、军民结合、城乡协调、优势互补等诸多途径。…  相似文献   

4.
美国出口管制政策与我国技术引进路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美国出口管制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越来越强化对华管制的歧视性。文章应用历史主义方法梳理我国技术引进路径的演变历程,运用对比研究方法探讨自由贸易和出口管制背景下技术引进路径的差异,运用路径广度指数和偏度指数分别度量我国技术引进路径的多样化程度和空间位移程度,结合典型管制事件探讨美国出口管制对我国技术引进路径的影响。研究发现出口管制从"复杂度"和"位移度"两个方面扭曲了我国技术引进的路径,具体证据包括1980年代初美国放松对华管制政策致使我国技术引进路径由原来主要依赖日本转为欧美日并重;1980年代末强化出口管制政策虽未能扭转中国对美日欧技术的依赖,但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技术引进路径的多元化;2009年以来美国不断强化对华管制的歧视性政策致使我国航空航天产业技术引进路径发生显著位移。  相似文献   

5.
二次大战后,日本经济之所以高速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技术引进的成功。其奥秘何在? 一、慎重选择引进重点。日本依据全社会综合技术情况及经济发展战略,选择引进重点生产技术,战后相当时期内,禁止进口奢侈品及消费技术;引进的大容量、高性能的发电技术设备及钢铁工业新技术,使其电力、钢铁工业迅速崛起,很快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二、技术引进与国内研究开发紧密结合。日本重视本国科技力量、研究基础与引进技术的衔接,在消化和引进过程中,注重技术革新,提倡大学、研究机构参与协作,使技术引进成为全民族的行动。  相似文献   

6.
张洁  高佛设 《生产力研究》2011,(11):144-145,148
系统地分析了日本发展为创新型国家所经历的三个经济发展阶段,并在研究不同阶段的技术创新模式的基础上,探讨了日本从"技术引进战略"到"技术立国战略"乃至"科技创新立国战略"的转变过程及具体内涵。最后对我国在推动技术创新方面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揭示上海在产业发展规模、企业规模、科技经费、研究开发投入及研究开发能力方面的明显优势;江苏充分利用外资和政府扶植形成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靠传统产业发展起家的浙江则面临着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明显不足和发展缓慢的隐患。积极的技术引进策略是上海和江苏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的重要支撑,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的技术进步水平基本上仍处于追踪模仿时代,技术引进仍是我国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1.科技评价法规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日本政府开展科技评价始于20世纪70年代,是从最单纯的项目评价开始的。在1960年之前,日本的产业技术政策是以技术引进与产业结构调整为中心的,当时日本还没有形成开展真正的自主研究开发的体系。1960年以后,日本政府陆续推出了一系列国家主导的大规模研究开发项目计划,由此也产生了对其进行相关评价的必要性。1966年日本通商产业  相似文献   

9.
引进高新技术是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科学技术水平,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的一个重要措施。目前,高新技术的浪潮已席卷全球,各国相继卷入,一些发达国家的高新技术已经发展成为独立的产业部门,渗透到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对经济增长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我国高新技术引进是建国后就开始,发展较快的时间为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这一时期为改革开放初期的突击引进时期,通过技术引进建立了许多新兴产业,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传统产业的技术水平和制造能力。一、我国高新技术引进工作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四…  相似文献   

10.
战后日本技术引进与开发的有益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日本的技术水平与欧美一些国家相比差距很大。为了使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日本政府从50年代起就采取了积极引进外国技术的方针,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条例、章程,使各企业能够直接进入国际经济社会,为日本大规模引进技术设备奠定了基础。日本的技术引进过程大体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一)开始引进阶段。1950——1959年这10年期间是日本外汇严重不足的时期。当时,在技术引进方面,通产省进行严格审查。只有那些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较大利益的申请项目才给予批准。(二)迅速增长阶段。1960…  相似文献   

11.
1、农业科研综合实力相对薄弱。长期以来福建列入国家科技攻关课题不多、争取经费少;常规技术研究多、高新技术研究少;技术引进多、吸收消化、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少;设备陈旧、图书资料少、现代信息手段也比较缺乏,大面积综合实验基地少,致使近几年来农业科研进展缓慢,科技储备严重不足。创新成果与世界先进国家和地区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如动植物转基因工程、农林作物育种与先进国家相比落后15-20年,农作物优良种苗后续资源不足,许多品种开始老化;生物农药创新和生产技术水平相差10-15年;畜禽病毒学和免疫学诊断方法研究及商品化相差15-20年;农田灌溉核技术和设备落后世界先进水平20-25年;新型化肥料生产技术相差20年等,在我国30多个省市区中,福建的科技实力排在20位之后,这与我们的沿海开放省份是不相称的。  相似文献   

12.
温丽琴 《经济问题》2007,332(4):117-118
中国是一个技术引进大国,在国际垂直分工中长期处于下游水平,产品技术密集度低、附加值低.近年来我国技术出口虽然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为此,我国应大力倡导技术创新,不断提高我国企业技术出口水平,逐步走向垂直分工的上游,并且成为技术出口大国.  相似文献   

13.
为了利用“后发优势”实现快速追赶,中国从发达国家引进技术以促进经济增长。但是,中国城市工业与农村农业的技术引进存在明显的非对称特征,城市技术进步要快于农村的技术进步。而且,为了配合技术快速引进,国家将金融资源也向城市部门倾斜,使得城乡金融发展水平差距也呈现出扩大的趋势。基于LSTR2模型的研究表明,中国的技术引进不平衡和金融发展差异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具有非线性的特征:在总体上,技术进步差异和金融发展差异都扩大了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但金融发展差异的非线性部分对城乡收入差距有一定的缩小作用。  相似文献   

14.
基于后发优势理论,本文利用收敛分析框架研究技术引进对地区经济收敛的影响。本文认为由于地区间技术水平存在差异,经济较落后地区技术引进的技术外溢作用更强,技术引进有助于实现地区经济收敛。基于30个省市大中型工业企业数据实证分析的结论证实,技术引进不仅对经济增长产生显著正向作用,对地区经济收敛也产生显著影响。技术引进是缩小地区经济差距、实现地区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技术创新、技术引进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技术进步是技术创新或技术引进的结果,并表现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但是技术创新或技术引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仅是技术创新或技术引进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理论上,由于技术引进依赖、技术创新的机会成本和逆向溢出等因素的影响,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作用是不确定的;受技术差距、消化吸收能力等因素的影响,技术引进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作用较为复杂。本文利用我国1996—2011年28个省区数据,运用动态面板广义矩(GMM)进行估计发现: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集约化水平负相关,外资技术溢出和模仿效应有利于经济增长集约化水平的提升。因此,在进一步的扩大对外开放中,要继续坚持通过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战略,强化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加大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力度,夯实和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基于后发优势理论,本文利用收敛分析框架研究技术引进对地区经济收敛的影响。本文认为由于地区间技术水平存在差异,经济较落后地区技术引进的技术外溢作用更强,技术引进有助于实现地区经济收敛。基于30个省市大中型工业企业数据实证分析的结论证实,技术引进不仅对经济增长产生显著正向作用,对地区经济收敛也产生显著影响。技术引进是缩小地区经济差距、实现地区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我国技术引进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慧 《发展研究》2010,(2):32-34
21世纪是科技竞争的世纪,随着我国技术引进金额越来越大,技术引进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凸显出来。在科技发展的今天,分析了我国是否需要继续扩大技术引进规模以及技术引进在经济发展中到底起到了多大的作用。利用回归分析模型对国内生产总值与技术引进之间进行了分析并给出结论及建议。  相似文献   

18.
加入WTO我国农机化发展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压力和问题,这对农机化科技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应从技术研究、技术引进和技术推广三个方面着重解决领域中的关键技术问题,采用技术创新、技术引进与自主开发,研究与推广应用、农艺规范与农机标注化体系建设,广泛建立农机化科技示范基地,实现农机化技术和水平的跨越式发展,为提高我国农产品和农机产品国际竞争能力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和可靠的技查保障。  相似文献   

19.
论科技革命对经济学发展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在经济学上充分证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首要因素 1、现代科学技术已成为经济发展中最主要的驱动力。从50年代到80年代是世界经济腾飞的30年。日本经过技术引进、综合创造、技术创新,由落后于西方一跃而成为世界经济大国,成为世界最富的国家之一。这充分显示第五次技术革命  相似文献   

20.
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引进及其绩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中型工业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引进对我国工业乃至整个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在考察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引进变动趋势及分布特征基础上,实证分析了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引进的绩效。结果显示:技术引进对大中型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劳动生产率、技术进步产生显著正向影响;技术引进对就业的增长产生负向影响;经济环境变动降低了技术引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技术引进仍是大中型工业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改善企业绩效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