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在通胀高企的时代,“战胜通胀”已经成为中国一个新的经济口号、甚至是政治口号,全民陷入了一种通胀恐惧的误区,在您看来,这种恐惧产生的根源是什么?经济主体该如何理性应对通胀?  相似文献   

2.
高通胀还将持续多久?最近对部分顶尖的经济学家所做的问卷调查显示,2011年第二、三季度或将是高通胀结束的时间点,尽管经济学家普遍认为2011年将是中国经济“真实”复苏的一年,经济的平衡性加强,增长更加稳健,但是同时也需要警惕的是年中可能出现的“滞胀”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如今,国人对通胀压力的担忧情绪在不断扩散。这是因为通胀压力正在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但治理通胀是否会引发经济增长显著放缓,这一问题更值得高度关注。也就是说.如何寻求治理通胀与维持经济平稳增长之间的均衡关系,这可能是当前我国宏观经济中的一个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4.
CPI、PPI转正并双双加速上扬,特别是去年12月份的CPI通胀由11月份的周比0.6%跃至1.9%,重新引发了通胀担忧。  相似文献   

5.
赵晓 《中外管理》2008,(1):20-20
假如通胀不是最大隐忧,那什么才是?假如泡沫不可避免,那如何应对?  相似文献   

6.
赵伟 《中外管理》2011,(1):22-22
2010年12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1月份经济运行数据,又一次挑战了国人的底线,CPI涨幅达到5.1%,创下28个月来的新高。通胀将给中国带来怎样的压力?我们的政策能否应对高企的CPI?2011年中国政府将奉行怎样的货币政策?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着未来经济的走势。  相似文献   

7.
朱雪尘 《英才》2009,(7):110-111
今天的情况更加复杂了。如果中国经济已经复苏,政府还有没有必要继续刺激经济?宏观调控什么时候应该变向?政府的下一步应该治理通胀吗?但是如果中国经济还未复苏,我们的手中还有哪些牌能出?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将直接影响政府的调控政策,错误的判断将会把经济带入更大的深渊。这在历史上并不是没有发生过:日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相似文献   

8.
《南方都市报》日前报道由于本次准备金率上调时间远早于市场预期,因而引发市场对于货币政策是否提前转向的争议。目前业界多数观点认为央行此次动作旨在控制通胀预期,进而控制因去年12月份出口大幅改善可能带来的外汇占款激增、今年1月份信贷投放猛增对通胀带来的压力。有不少证券研究机构将准备金率上调定性为宽松货币政策退出的标志性事件。  相似文献   

9.
你还值钱吗?     
邓晓燕 《新前程》2009,(11):1-1
最近,一个朋友在交流炒股心得时说,现在要买资源类股。“国家多少亿投下去,未来不通货膨胀才怪。现在不就有人提出防通胀了吗?而资源类股票是非常好的通胀避风港。”没等大家追问,他就迫不及待地说出了理由。  相似文献   

10.
叶榕 《新前程》2009,(11):52-53
灵感和创意是设计者职业价值的根源,但它无法控制,也无法补充,因此带来的“职业通胀“,设计师又该如何面对?  相似文献   

11.
当局维护价格目标区的承诺将影响公众的通胀预期,进而降低实际通胀水平,因此,公众的通胀预期对于采取通胀目标法的国家将价格维持在合理的水平之内至关重要。本文借助于AD—AS模型,分析了通胀目标法的作用机制与产出和价格的关系以及不完全信誉度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声音     
《政策与管理》2008,(14):11-11
“对于目前的通胀形势,唯一有效的方式就是不断加息,将贷款基准利率拉高至10%以上,中国要吸取越南恶性通胀的教训。” ——经济学家许小年主张只有加息才能遏制通胀  相似文献   

13.
视点     
通胀阴影逼近中国紧缩政策料将出台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公布的《2007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称",有必要高度关注价格传染问题,防止价格全面上涨"。这是央行首度预警全面通胀风险。此间专家由此分析",紧缩"将继续成为下半年宏观调控的主基调,相关措施料将陆续出台。由食品价格上涨引发的物价全面上涨近来在内地呈蔓延之势。央行认为,当  相似文献   

14.
《新前程》2009,(11):49-49
职场人如何看待“职业通胀”,他们对“职业通胀”的认识究竟如何,“职业通胀”对职业生涯会产生怎样的后果,本刊随机采访了一部分职场人,并将部分看法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5.
美元经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民币升值对内贬值的同时,美元贬值却无忧通胀,为什么?这又意味着什么?  相似文献   

16.
通胀压力下。伴随着原材料价格提升的还有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攀升,与此同时,制造产业开始向中西部转移。企业慢慢失去依赖多年的“人口红利”优势,中国制造企业应如何重新认识人的价值?通胀期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出路何在?  相似文献   

17.
中国宏观经济走势与经济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杰 《上海企业》2011,(11):40-40
魏杰在"2011中国大型企业集团管控趋势高峰论坛"上发言:中国未来宏观经济的大体走势。第一个压力就是通货膨胀。通胀的压力正在释放,而且去年这个时候我们还在讨论通胀预期,就是预计出现通胀,我们尽量不要它出现,要管理好通胀预期,现在通货膨胀已经成为现实。为什么这样讲?因为通胀问题是一个货币问题,就是货币发多了,如果从这个角度来  相似文献   

18.
一、越南金融危机的成因 1.货币政策实施不当 从越南金融危机的发生过程来看,在应对高通胀时,货币政策的实施不当,是引发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一是期望通过快速的本币升值来冲抵高通胀的压力.  相似文献   

19.
《中国总会计师》2011,(9):12-12
9月15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副总裁朱民表示.中国的通胀问题将长期存在,应继续采取相对紧缩的货币政策,并将解决房地产问题、高通胀问题等作为政策的长期目标。  相似文献   

20.
经历从杂货店涨价到加油站涨价,通胀正在影响许多人的思维。如果你预测未来将出现高通胀,以下就是你投资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