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扩大消费增长是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及面对传统经济增长动力减缓实现经济再平衡的共识性政策,而城镇化被视为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应从理论和经验证据关联的角度认识城镇化和扩大消费增长,以期为经济再平衡的政策工具提供行动指南。基于一个库兹涅茨结构分析和锲入城镇化的消费模型,并结合中国数据综合分析中国城镇化和扩大消费增长,分析表明两者间存在显著结构关联。  相似文献   

2.
城镇化创造国内需求的机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稳步推进城镇化作为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内需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是基于中国国情和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形势而做出的战略选择。城镇化创造国内需求的机理是:城镇化推动城镇建设从而创造投资需求;城镇化引发消费升级从而创造消费需求;城镇化推动产业升级从而扩充市场需求;城镇化促进郊区转型从而形成新的市场需求;城镇化促进新农村建设从而扩大农村需求。推进城镇化既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也要遵循世界城镇化的一般规律,更要结合当前中国城镇化发展的新情况新趋势,实施新型的城镇化战略,更加注重提升城镇发展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3.
卢慧黎 《当代经济》2016,(15):13-14
中国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中国城镇化的发展,同样,中国城镇化也促进了社会经济进步.近年来,社会生产力在逐渐发展,我国的社会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由原本的农业型社会向第二产业以及第三产业转变,逐渐过渡到现代化城市型社会.中国城镇化的扩大,促使我国社会经济结构转型加快.本文针对我国城镇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有效促进中国经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湖南扩大民间消费需求的背景、现状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总结了湖南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差异性和区域发展不平衡性、收入增长相对缓慢、贫富差距持续扩大以及"低端制造业陷阱"引致的"消费洼地"是导致湖南民间消费率增速相对缓慢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民间消费成为湖南经济增长第一动力的条件与机制,并从新型城镇化、提高居民消费率和升级消费模式三个方面提出了推动民间消费并成为拉动湖南经济增长第一动力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国家,如何利用现有资源使我国经济迅速腾飞,如何解决大量的就业需求使人民能够安居乐业,成为目前全社会极为关注的问题.虽然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实施了积极的就业政策,然而中国就业问题总量大、问题复杂,解决中国的就业问题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仍然需要努力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能够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中国就业之路.本文从通过政策引导;刺激消费、提高需求;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优化城镇化进程模式以及规范政府促进就业职能等五方面提出了如何提高就业率.  相似文献   

6.
孙海杰 《生产力研究》2007,(16):98-99,122
消费需求不足是制约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关键性因素,如何认识中国目前消费需求的特点,了解中国消费需求扩大的机理,以及寻找增加中国消费需求的出路,成为目前摆在经济学界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就这几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7.
中国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发展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亮  车磊  孙东琪 《经济地理》2019,39(6):97-107
通过构建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中国33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熵权—突变级数、耦合协调模型和空间自相关模型等方法,分析2000—2013年中国各地级及以上行政单元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关系,运用空间杜宾模型(SDM)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剖析。研究结果表明:①2000—2013年中国城镇化、经济增长以及耦合协调程度均呈上升趋势,区域差异程度逐渐缩小,空间上"东—中—西"递减态势依旧。京津冀、长三角及珠三角的核心地位日益凸显,城镇化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存在明显的"集群化"与"梯度化"空间分异特征。②中国城镇化与经济增长耦合协调程度呈现出显著的空间关联与集聚效应,两者关联集聚程度有所减弱。城镇化与经济增长耦合协调程度的地理近邻性特征明显,高高集聚区汇聚于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鄂豫皖省际交接处等地区则是低低集聚区。③中国城镇化与经济增长耦合协调程度存在明显的空间正向溢出效应,城市人口规模、投资水平、消费能力、财政水平和产业集聚度具有较大促进作用,而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则会抑制其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刚刚闭幕的"两会"上,由李克强总理提出的"新型城镇化"政策成为本次会议的热点话题之一,被多次提及.新型城镇化除了将成为中国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外,更是中国经济进一步实施改革的总抓手、主命题.如何实现新型城镇化与中国经济改革的结合,如何通过改革避免在推行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投资大跃进"、 "造新城"等现象的出现.带着这些问题,《经济》记者采访了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易鹏. 《经济》:您曾公开表示"城镇化只是中国最大内需的潜力所在而不是内需所在,要想从内需潜力变成真正的内需,就必须要借助改革来推动其实现".您所指的"改革"具体指哪些方面?  相似文献   

9.
"城镇化"范畴的界定,直接关系着对城镇化的理解和研究取向。以人口的户籍、居住地和从业等状态来界定城镇化在理论上是不周全的,在逻辑上是难以贯彻到底的。要弄清"城镇化"的真实含义,既需从城镇与农村的差别入手,也需考虑到人们的各项需求满足程度。在城镇化建设中,一方面应注意改善"住、行、学"的供求短缺状况,提高城乡居民在这些方面的消费需求满足程度,另一方面,有效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为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实现全面小康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胡欣霞 《经济师》2013,(10):41-42
新型城镇化不仅可以带动巨大的消费和投资需求,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而且能够直接富裕农民、造福人民。广元市城镇化水平总体还比较低,对扩大消费需求、劳动生产率提高和产业结构调整都极为不利。通过提升广元新型城镇化水平,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助推广元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是必然之路。  相似文献   

11.
城镇化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之一,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强劲动力之一。新型城镇化将会带来人口的集聚、产业的升级与集聚、经济文化中心的重新布局等新的变化,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如何切实把握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机遇与挑战,统筹现在与未来,合理布局金融机构,培育完善的服务网络,如何寻找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金融着力点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中国对外贸易急剧萎缩,经济发展由出口拉动型转为内需拉动型成为必然,扩大消费特别是农村消费成为扩大内需的关键。对当前农村消费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发展前景进行了深入剖析,并就金融危机形势下如何有效促进农村消费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新常态下,中国如何维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既是重点,也是难点。由于外需拉动型经济增长方式逐渐难以为继,扩大内需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然而,扩大内需真的是有效国策吗?投资和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是否存在有效边界?基于此,本文通过构建面板门限模型,利用2012-2013年中国275个市级数据,对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是否存在有效边界问题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确实存在有效边界,当投资率较低时,增加投资能够有效拉动经济增长,当投资率已经较高时,增加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将不再显著;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也存在有效边界,当投资效率较低时,增加消费会抑制经济增长,当投资效率足够高时,增加消费才能够有效拉动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4.
朱涛 《现代经济信息》2013,(15):489-490
消费是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中国作为世界农业大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增长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我国当前的城镇化进程有着非凡意义。农村消费存在的各种问题是造成我国消费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我们必须对症下药,切实提高农民收入,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净化农村消费环境,引导农村消费习惯,来实现农村消费问题的根本解决,以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新型城镇化强调有质量的城镇化,其理念是"集约、智能、绿色和低碳",其支撑是农业现代化,其手段是围绕市场机制深化改革,而其约束则是"美丽中国"。受资源环境条件的限制,有必要厘清新型城镇化与美丽中国两大战略间的理论与实践关系。增量与减量的关系从环境核算的角度来看,新型城镇化做的是增量发展。新型城镇化的直接结果必然是扩大经济和收入的总规模,其间接效应则意味着加大资源环境能源的利用程度。建设美丽中国刚好相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村消费市场:撬动世界经济的杠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中国经济从供给约束转化为需求约束,作为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之一的消费需求才是经济增长真正而持久的原动力的观点已逐渐为大家所接受。关于农村消费市场的启动就成为当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扩大农民消费不仅可以有效化解和消除当前相对过剩的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7.
城镇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引擎,它承载着扩大国内需求和拉动经济增长的重任,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很大。本文对河北省城镇化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揭示了城镇化率与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之间的内在关系:随着城镇化率的提高,农村居民的生存性消费不断增长,但发展性消费和享乐性消费欠缺。提出了在新型城镇化的同时优化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新经济》2013,(28):16-16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于日前在京举行,未来中国经济深化改革的路线图备受各方关注。金融业的深化改革是完善市场经济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今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支持消费金融公司试点扩大。消费金融行业有望进入跨越式发展时期。作为推动中国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一环,消费金融能够有效填补传统商业银行的服务空白,在协助拉动消费增长、推动普惠服务,持续改善民生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新常态"是中央层面对中国经济未来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根据拉美以及若干亚洲经济体经济增长的一些典型化事实,可以总结出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理论假说。本文引入Eichengreen结构模型,采用差分GMM、系统GMM以及固定效应等计量方法,利用中国经济发展20年的数据对这些假说进行实证检验,从而给中国经济发展向"新常态"演进提供理论解释。实证结论与目前中国经济增长的事实相一致。未来,为促进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健康发展,需要及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通过扩大消费、增加投资、促进技术创新来实现经济的稳定持续增长,同时通过综合改革来避免过度城镇化,升级产业结构,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向中高端水平迈进。  相似文献   

20.
能源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对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天津经济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推进的重要阶段。伴随天津市经济的高速增长,经济规模进一步扩大,能源需求持续增长,特别是对环境保护和洁净优质能源的要求日益提高,天津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约束能耗增长的矛盾日益突出。本文通过分析天津市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演进,寻找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规律,进而对能源消费进行预测分析,探讨如何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