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融资结构优化与我国公司治理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融资结构与公司治理结构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国有企业的产权主体多元化的问题实质上是融资结构的优化问题,而融资结构又是建立有效公司治理结构的基础,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公司治理模式的选择.鉴于我国国有企业融资结构与企业治理结构的现状,国有企业的改革应以融资结构的优化为起点,以公司治理结构的构建与完善为核心.  相似文献   

2.
本文把我国企业改革方案划分为三类,股权制方案、债权制方案和竞争论方案。认为在理解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路径的现实选择上,不仅产权安排是内笺,同时外部竞争环境也是内生的,由此我们提出产权结构和竞争环境等变量是政府国有企业改革的内生变量,并用一个政府、国有企业及私有企业的三方博弈模型证明,由于超了一国范围的竞争环境的进一步加强,外部环境最终是外生的,即有不可控性,各种企业治理结构最终将由市场而不是政府来决定是否生存。国有企业唯一的出路是形成市场承认的有效企业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3.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先后走过了放权让利、承包经营责任制、股份制试点等阶段;90年代,国有企业改革朝着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的方向迈进,公司治理结构开始融入到改革的进程中;21世纪,国有企业改革进入攻坚克难阶段,如何完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实现国有企业产权结构多元化,增强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影响力和控制力,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公司制企业中,公司受股东委托由董事会代理管理,随着两权分离和法人产权的出现,典型的公司制企业中所有权、法人产权、经营权之间,就会产生权力分割与分配,形成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而公司治理结构是决定了公司的一系列财务问题.本文将以浙江巨化股份为例,具体分析公司治理结构的安排和运用.  相似文献   

5.
浅谈公司治理结构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璐  孔祥杰 《特区经济》2005,(2):154-155
公司治理结构概述 公司治理结构的涵义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作为现代企业制度核心的公司治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公司运作的效率。面对日益全球化的局势以及加入WTO的外部环境,公司治理问题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才能把我国的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制改革推向深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先后走过了放权让利、承包经营责任制、股份制试点等阶段;90年代,国有企业改革朝着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的方向迈进,公司治理结构开始融入到改革的进程中;21世纪,国有企业改革进入攻坚克难阶段,如何完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实现国有企业产权结构多元化,增强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影响力和控制力,  相似文献   

7.
郭艳华 《珠江经济》2007,193(9):25-31
广州市国有企业经过多年稳步发展,国有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推进,正在进入一个以产权改革为中心,以国有经济结构和布局的战略性调整为重点的发展阶段.针对广州市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广州市国企改革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进一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实现产权多元化;加强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积极鼓励国有企业上市,改善企业内外部经营环境;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提高企业科学管理水平;支持企业走出去,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已改制和建立的公司制企业(包括股份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还带有很大的“双轨制”痕迹,其中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职责不到位,甚至用传统的框框来理解认识法人治理结构。 法人治理结构是由公司制企业的特点决定的 公司制企业与传统的国有企业的根本区别在于,公司制企业的产权主体多化(国有独资公司除外)。  相似文献   

9.
<正> 10年来,深圳特区广泛地实行外引内联,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虚心学习和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管理经验,努力探索,大胆实践,逐步形成了特区企业管理的风格与特色。本文拟就这个问题作一些探讨。一、明确的市场导向观念深圳特区处在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交汇点,经济发展目标是外向型经济。特区企业产品须适应内地市场、特区市场和国际市场的需要,特别是必须积极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这就决定了特区企业在经营管理上必须十分明确市场导向的观念。  相似文献   

10.
基于我国国有(控股)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特点,通过对国有(控股)企业财务监督现状的分析,得出国有(控股)企业财务监督机制难以理顺的原因在于当前国企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导致国企内部难以形成一个有效的直接监督经营者的财务机制,而外部证券市场对国企财务的间接监督机制又未充分发育.本文认为,理顺国有企业财务监督机制的根本途径在于深化国有企业产权结构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1.
一、当前国有企业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用私有财产所有者的逻辑来治理国有企业,实践中难以奏效。在公司治理中,起决定作用的是股东特别是大股东的性质和行为。而我国目前则把国有企业当作私有产权企业(即西方的公司制企业)来改造,结果无论怎么设计,其治理结构都无法令人满意。应当认识到,国有企业改制,只要公共股权占绝对控股地位,就不是一个合格的私法人企业。因为公产所有者往往是国家、社会团体或各级政府。政府部门或机构属于公法人,而不是私法人;是一个机构,而不是自然人。机构权力的行使,最终都要落到自然  相似文献   

12.
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中最重要的组织架构,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公司的运行绩效。对我省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现状进行探讨,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使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得到进一步完善,对促进上市公司的良性发展和效益增长有重要作用,对我省国有企业的改革亦有良好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 中国的经济改革目前已进入个别攻坚与全面推动、综合配套相结合的阶段.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作为中国经济改革的中心环节,除了推动国有企业债务和产权制度结构的重组外,还必须大力推动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重组,这是国有企业重组和制度创新的重要内容.一、公司制及公司治理结构的特点现代公司制是在市场经济四百年的发展中历尽坎坷、反复改进而逐步形成的一种企业制度.它突破了血缘关系的纽带,由众多的出资者结合而成.公司制最典型的形式是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公司.公司制的鲜明特点是:第一,公司是一个具有独立财产和独立生命的法人组织,公司股东对公司债务所负的责任以他投入公司的股本为限;第二,公司不是由业主直接经营,而是通过公司  相似文献   

14.
耿卫东 《特区经济》2004,(10):75-76
<正> 一、国有企业改革取向的争论 面对国有企业其存在的问题,一种较为普遍的论点是产权论,它侧重于从产权界定、产权结构优化以及由此决定的利益激励机制,来探讨企业绩效的决定因素,其中心观点是产权明晰是提高企业绩效的关键。这里的产权明晰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产权法律归属上的明确界定,与产权的有效率配置(或产权结构上的优化配置),由此产权决定论可分为产权归属决定论与产权结构决定论。 按照产权论的观点,产权私有化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唯一出路。国有企业与私人企业最本质的不同是企业  相似文献   

15.
制衡型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裴瑱 《山东经济》2006,22(1):91-94
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产权基础,它决定了整个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构成和运作。我国上市公司却普遍存在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的现象。文中分析了制衡型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的作用,并指出构建制衡型股权结构对于我国现阶段的企业改革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新公司法对公司资本制度、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国有独资公司特别规定等较现行公司法内容进行重大调整,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意义深远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一以贯之的改革方向,加强和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是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推进依法治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17.
由于没有目标和时间表,28年来国有企业改革成了“游击战”和“马拉松”。产权改革将国有企业改革引入“误区”;减员增效将国有企业改革引入“雷区”;健全治理结构与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却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盲区”。本文认为,只有将“政企分离”作为突破口,在企业内部狠抓治理结构建设,在企业外部营造公平竞争氛围,才能使压力转化为动力,迫使国有企业改变经营方式,成长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  相似文献   

18.
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结构的中坚力量,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新一轮国企改革拉开序幕,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不断优化和完善国有企业治理结构成为当前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因此,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如何利用混合所有制改革机遇,实现新的发展突破成为国有企业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国有企业治理问题进行研究,从进一步完善国有改制企业的产权结构、培育职业经理和职工参与公司治理机制、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及争议司法处理机制3个方面提出了完善国有企业治理机制的具体对策,希望能够为我国国企治理结构的优化和完善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从公司治理结构的角度来看,20世纪90年代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国有企业改革实践,重心在于“两权分离”中的“经营权”一侧,其核心是处理股东和董事会之间、董事会和总经理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这一时期,中国逐步告别“短缺经济”,市场供需力量逆转,使得国有企业原有的经营机制缺陷愈加凸显,亏损愈益严重,客观上为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供了契机。理论探索和改革实践都表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既要围绕“产权明晰”做文章,同时也必须营造一个各类企业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以“京伦会议”为代表的一系列企业理论和国有企业改革国际研讨会,不仅对当时的国有企业改革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也将企业理论、产权理论、公司治理等微观经济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在中国经济学界传播开来,推动了中国经济学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5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指导意见》 (国办发〔2017〕36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要求到2017年年底前,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基本完成. 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主要是指将传统国有企业改组为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规范的公司制企业.可以说,在我国三十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在现已取得的瞩目成就中,国有企业的改革比任何一项改革都更加令人关注,也更加地位卓著.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国企改革从扩大企业自主权开始",成为国企改革的起点;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在国企建立"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拉开国有企业改革的序幕,提出"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党的十六大决定,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将"发展混合所有制"写入执政党的纲领性文件;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适应经济市场化不断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突出了所有制改革的思路,《决定》中对"混合所有制"的措辞由十六大的"发展"、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大力发展",变为"积极发展",凸显出决策层对所有制改革必须破局的坚定和急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