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方华 《上海改革》1998,(10):36-36,38
企业能不能搞好,在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在企业领导班子,尤其是主要经营者。近几年,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同时,上海对推行国有企业经营者市场化、职业化进行了探索,并初步形成了经营者竞争上岗、择优录用机制。上海市厂长经理人才市场的运作,为经营者择优录用、竞争上岗机制的推进营造了良好的社会心理氛围。但是就总体上来看,这一机制的推进仍十分缓慢,其中存在不少亟待解  相似文献   

2.
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五太机制”中,其它四个机制的进展比较快,而建立关键性的经营者择优录用的竞争上岗机制的难度较大,进展相对滞后。这里有思想观念问题,也有体制等问题。所以,我们在推进这项工作时采取稳步走的办法,去年先进行了试点,从试点情况来看比较好。今年在试点基础上,全面推开建立经营者择优录用的竞争上岗机制工作,明年进一步完善,真正把新机制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1995年在上海、长春召开的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是指出:“随着国有企_业改革的深人,企业厂长、经理的地位和作用显得更加重要。……一个政治思想素质好、具有开拓精神、善于决策、精于管理的厂长、经理能使一个企业由弱变强,由小变大,由亏损变盈利。”为此,深入探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形成企业经营者择优录用的竞争上岗机制和大批优秀企业经营者培养产生并脱颖而出的机制,就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4.
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形式,在当今相当多的国家占统治地位。在业主制、合伙制企业中往往经营者就是投资者自己,投资者可以通过直接经营来控制企业,但在公司制企业中,经营者往往不是投资者自己,从而出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两权分离之后就产生了投资者如何对经营者进行控制的问题,这是一个永恒的难题。笔者试图从现实经济生活中股东对经营者失控的现象入手,理性分析失控的成因,并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整治思路,以期抛砖引玉之效。  相似文献   

5.
在研究供销社企业这些年的成败原因中,我们发现了一种奇怪但又较为普遍的现象,就是每当新调一任经理,进行离(接)任审计清理家底时,常常发现前任经理遗下了一大堆包袱,而且数目相当惊人。这就是所谓的“新经理现象”。造成这个现象的表层缘故是经营者(我们所称的“经营者”是公司一级的经理人员,下同)的素质不高,企业管理粗放,造成了制度松驰、决策随意,连连失误;  相似文献   

6.
关于承包制的几点思考任典国,张吉阳随着“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这一思想的确立,作为以往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主要手段的承包制似乎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但笔者认为,随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改革目标的确立,建立现代企...  相似文献   

7.
现代企业构建于法人产权结构基础上,现代企业的典型形式是股份制公司。在股份制公司中,所有权与经营权是分离的,因此,公司资本所有者与公司资本经营者之间所追求的利益存在着差异,前者追求的是剩余索取权利,而后者追求的主要是高额薪酬,两者之间发生冲突与矛盾几无可免。这在公司运作过程中往往表现于:经营者凭借着自身掌握的经营管理权做出损害出资者利益的事,即产生“经营者控制”或“内部人控制”效应。如何避免经营者因为谋求私利、经营偷懒或个人经营偏好而损害出资者的合法利益,并促使经营者为出资者谋求更大利益,这就需要建立经营者约束机制,使其忠诚地、高教地为公司出资者服务。这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国有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与国企经营者的努力程度密切相关,国企经营者是指行使国有资产经营权的董事阶层和行使日常经营权的经理阶层,他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同样符合现代经济学中关于经济人、有限理性、机会主义和风险厌恶的人性假设,必须对其进行长期有效的激励约束,才能使其能动性的发挥有利于国有企业经营效率的提高和效益的增长。鉴于国有企业经营者长效激励约束存在的特殊性和面临的问题,本文综合运用产权理论、人力资本理论、信息经济学理论和非合作博弈理论,给出了若干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经营者长效激励约束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10.
俞新 《江苏改革》2001,(5):21-23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也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国家就开始抓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试点,我市先后有62家大中型企业进行了公司制改造。  相似文献   

11.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根本目的之一就是不断完善企业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激发企业活力,实现健康发展。国有企业长期以来政企不分,责任不明,管理效率低下,国有资产流失严重以及经营者热衷于“寻租”而忽视生产的现实,正是企业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严重失衡的逻辑后承。本文试图从企业产权与经营者激励和约束机制的建立两方面入手来思考和探讨如何解决国有企业激励和约束机制乏力的问题一、国企产权激励和约束机制我国从政府干预企业到对企业进行放权让利,再到企业经营机制改革以及现阶段正在进行的企业产权改革,对建立和完善国企激励和…  相似文献   

12.
由于所有与经营的利益存在冲突,因而经营在经营过程中有时并不以所有的意志为转移,而是过多地考虑自身利益,从而背离所有的意愿。如果没有一个有效的约束机制,将会导致企业经营管理混乱,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净利润下降,从而侵害所有的权益。同时,如果只对经营进行严格约束,而没有一个恰当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3.
李德全  宋枫 《山东经济》2004,20(1):67-68
风险对投资主体的影响被企业的资产结构和资本结构放大了两次。股东和企业法人承载了不同的风险水平。一般地说,股东面临的风险要大于企业法人。所得税降低了企业的风险,相对提高了企业的价值;但对股东所承担的风险没有影响。在所得税下,企业应该存在一个最优的资本结构。  相似文献   

14.
15.
日本经营者主权现象与企业治理结构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营者主权现象是日本企业治理结构的主要特征之一.经营者主权现象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有一定的制度支持.但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暴露了巨大缺陷,它是当前日本政府立志于公司治理改革的重点与难点.最近,日本的改革主要是从内部人治理方面进行的,即对董事会的内部组织重新给予了构建,使其各组织在功能的运作方向上更加明确和清晰,这对改善和约束经营者主权现象具有重要意义.但重视资本市场等外部约束机制方面的作用,对日本企业治理结构的合理构建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以来,一些同志设计了改革全民所有制企业即国有企业的两权分离模式,即在保留国家所有权前提下,赋予企业经营权,以使其具有相对独立的经济地位。这种模式在改革初期为理顺企业和国家关系起了一定的作用,并得到理论界和一些制定政策者的肯定。但是,笔者认为,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商品经济性质和深化改革需要出发,  相似文献   

17.
<正> 委托代理与层级组织结构委托代理制是现代企业存在的一种普遍形式,它是伴随企业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而产生和发展的。随着企业规模、范围不断扩大,尤其是企业管理本身日趋复杂化、专业化,资本所有者  相似文献   

18.
程增生 《特区经济》2005,(12):105-106
科斯(Coase,1937)的经典性论文《企业的性质》开企业理论研究之先河。这一由他创始经由阿尔钦和德姆塞茨、威廉姆森、张五常等其他许多学者发展的理论被称为“企业的契约理论”。这一理论的要义可以概括如下:企业是一系列契约或合同的组合,是个人之间交易产权的一种方式(张维迎,1996);由于现实世界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企业只能是一个不完备的契约,由此导致了企业所有权的重要性。因此现代企业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企业所有权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9.
白继忠 《发展》2002,(1):54-55
读者俱乐部产生的背景武威市是甘肃省新设立的一个地级市,现有人口183.69万人,其中城区人口20.38万人,流动性人口2万余人。2001年武威市新华书店直属门市(不包括所辖三县)图书销售码洋2092万元,人均购书22.15元。1998年,该店开办图书超市,对图书销售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由于受地域、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制约,一般图书销售增长缓慢,特别是面临教材降价、教辅流失等多因素影响,经营形势严峻,他们未雨绸缪,以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契机,以图书发行体制改革、转换经营机制为突破口,变压力为…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