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尽管中国第一季度的GDP增长速度达到了9.7%,但我仍旧认为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运行正常,不要轻言经济过热."全国政协常委、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教授萧灼基日前这样表示. 相似文献
6.
2004年,税制改革中的一个轰动性事件就是增值税改革率先在我国东北地区推开,当时的基本情况是,在全国经济发展势头迅猛的情况下,地区间的差异越来越大,分割成了以珠三角地区和长三角地区为龙头,我国中北部沿海地区紧随其后的局面,中部地区甚至西部地区都能享受到东南沿海大发展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8.
4月19日,国家统计局发言人在几个重要问题上都表现出相对正面的态度,如认为物价总体平稳,“从趋势上看,3月份价格比2月份价格还要低”:当前的国民经济增长同样也体现出“在结构调整中的加快”,对通胀压力和经济增速这两个公众最关注的要素,统计局认为前者当前仍算稳定,但需“注意未来压力”,对后者则认为当前只是“偏快”而非“过热”。 相似文献
9.
在市场经济中,实施“增长管理”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便是货币金融政策。通过货币金融政策,可以控制和调节增长的速度,使增长速度保持持续的快速增长,不至于进一步升温或者“滑坡”;可以变换增长的方式,使“投资拉动”转变为“市场导向”;可以调整增长的结 相似文献
10.
11.
判断经济是否过热,当然需要综合地看.我认为,我国目前的经济总体上是过热,但还不是严重过热.判断"过热"的理由是,已经超出我国资源环境的承载力(原材料价格上涨和环境恶化趋势加剧),物价上涨趋势、为增长而增长的趋势没有得到有效遏制. 相似文献
12.
13.
从6月16日到7月21日,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央行两次等幅度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8.5%,而农村信用社(含农村合作银行),继续执行6%存款准备金率。连续两次使用同一货币政策工具,既反映了央行对当前经济过热的高度担忧,也体现了结构性问题对政策工具选择的掣肘。 相似文献
14.
15.
<正> 信贷规模的膨胀与压缩,几年来几乎成了一种规律:“一热就压、一压就死、一死就放、再放再热、再热再压。”尽管人民银行总行行长几度易人,金融体制改革历经数年,终难改变这种局面。时至今日,我们应当辩症施治,对症下药,方能药到病除,妙手回春。 一 几年来出现的宏观信贷失控,究其主客观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条: 1.经济体制的改革,财政、信贷分灶吃饭,改变了过去经济建设资金由财政统包的局面,银行成了提供国家建设资金的一个主渠道。加上多种经济成份的并存和计划体制的改变,造成四面八方齐向银行伸手,把他们的建设热情、增长速度、经济效益都寄希望于银行。在我国现行的政治、经济体制下,经济过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经济过热增长年份,表现为:经济增速过快;社会零售物价指数居高不下,物价上涨呈现出惯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信贷规模高,现金大量投收;经济秩序混乱等.同时,每个时期出现的经济过热又有各自的特点.结合目前我国经济出现过热的现状,宏观调控既要防止经济过热,又要保证经济平稳增长,这就需要处理好以下几方面关系:投资、消费与储蓄之间的关系;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之间的关系;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之间的关系;对外开放与适度外汇储备之间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7.
本文界定了经济过热的内涵与外延,区分了经济过热的类型,构建了测度整体经济过热的理论与方法,同时对当前中国经济运行状态进行了实证度量,得出了当前中国实体经济没有明显过热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5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同时宣布了三项重要的货币政策:上调一年期存款利率0.27%,上调一年期贷款利率0.18%;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扩至5‰。这是近10年来我国首次同时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紧缩政策力度为近年来罕见。可以看出,央行此举是为了加强银行流动性管理,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防止经济过热,引导合理投资,保持物价稳定。央行的这套货币政策“组合拳”,可以更好地防止经济由偏快走向过热,势必对我国社会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民银行9月14日晚宣布从15日起再次上调利率,这已是本年度的第五次利率调整。虽然提息早在意料之中,但在上一次提息仅 相似文献
20.
去年这个时候,我们还在为民营经济将获得的发展机遇和空间而欢欣鼓舞,“国退民进”似成定势,官方口径一致利好,民营企业家们也信心爆棚。但没想到几个月后风云突变,眼下的民营资本由于突然降临的宏观调控,正处于焦急和困惑中。政策面上的变脸,能源供应突然紧缺,和银行信贷资金链的断裂令民营企业家们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