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有个同学举手问老师:”老师,我的目标是想在一年内赚100万!请问我应该如何计划我的目标呢?”老师便问他:“你相不相信你能达成?”他说:“我相信!”老师又问:“那你知不知道要通过哪个行业来达成?”他说:“我现在从事保险行业。”老师接着又问他:”你认为保险业能不能帮你达成这个目标?”他说:“只要我努力,就一定能达成。”“我们来看看,你要为自己的目标做出多大的努力。根据提成比例,100万的佣金大概要做300万的业绩。一年:300万业绩。一个月:25万业绩。每一天:8300元业绩。”老师说。  相似文献   

2.
这是有些员工问经理的问题。他们希望看 到经理们整天像大家一样忙得不可开交。 其实这种情况从管理和公司发展的角度 来看并不是好事。经理需要在处理日常事务之外做很多其他的事情。 经常看到这样的经理,一副整天忙得团团转的样子,手里的手机不停地作响,一个小时之内要发出几十个指令,好像他所领导的公司离开了他就一天也活不下去。然后他还会抱怨说:我真累呀。你看每天有多少事!  相似文献   

3.
"世界上最美妙的音符,就是你平安回家的脚步。"这是我常对丈夫海勇说的一句话。我是一名教师,每次对学生讲起安全知识,都会想起正在上班的海勇。石油石化是易燃易爆的高危行业,他每次去上班我都会牵肠挂肚。每次出门前,我都会给他说前面那句话。女儿希希每次从新闻里看见石油石化企业发生事故,就会问:"这是不是爸爸那里啊?"我每次都要耐心地给她讲:"不是的。"小家  相似文献   

4.
近日,某单位一名员工因班前休息不好,上班时无精打采、昏昏欲睡,没有按照规定时间进行生产运行设备巡检,结果发生设备泄漏跑油事故。事后单位对他进行了待岗3个月、停发一个季度奖金的处罚,还对他进行了安全生产方面的教育。该员工被处罚后产生逆反心理,破罐子破摔,上班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班长安排他干什么,他要么不干,要么与班长理论:"我已是待岗的人了,工资奖金没了,还让我干这干那。"一时间,对这名员工的思想工作陷入了  相似文献   

5.
跟你嘛相干     
童林 《现代班组》2011,(10):17-17
有个大姑娘。估量三十好几了吧,条件不错。可就是找不到对象。有个人非常关心地问她,“姑娘,你都三十多了,嘛还没找个对象呢?”姑娘看了他一眼,“这不是嘛,前阶段哪,脚上长了个嘛瘊子。”“嘛瘊子?脚上长瘊子跟你找不到对象有嘛相干哪?”那人自然很是不解。“那我找不找对象跟你有嘛相干?”大姑娘的答复果然是不同凡响。  相似文献   

6.
幽默     
妙答解尴尬有一次,马克·吐温应邀赴宴。席间,他对一位夫人说:“你太漂亮了,夫人。”不料,那夫人却说:“很遗憾,我却不能用同样的话回答你。”头脑机敏、言辞犀利的马克·吐温笑着说:“这没关系,你也可以和我一样说假话。”  相似文献   

7.
《化工管理》2008,(7):87-87
1、有一位表演大师上场前.他的弟子告诉他鞋带松了。大师点头致谢,蹲下来仔细系好。等到弟子转身后,又蹲下来将鞋带解松。有个旁观者看到了这一切,不解地问:“大师,您为什么又要将鞋带解松呢?”大师回答道:“因为我饰演的是一位劳累的旅者,长途跋涉让他的鞋带松开,可以通过这个细节表现他的劳累憔悴。”“那你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你的弟子呢?”  相似文献   

8.
《中国煤炭工业》2004,(4):69-69
买菜的启示一位老板诉苦说,他的公司管理极为不善。我应约而往,到公司上下走动了一回,心中便有了底。我问这位老板:“你到菜市场去买过菜吗?”他愣了二下,答道:“是的。”我继续问:“你是否注意到,卖菜人总是习惯于缺斤少两呢?”他回答:“是的,是这样。”“那么,买菜人是否也习惯于讨价还价呢?”“是的。”他回答。“那么,”我笑着提醒他,“你是否也习惯于用买菜的方式来购买职工的生产力呢?”他吃了一惊,瞪大眼睛望着我。最后,我总结说:“一方面是你在工资单上跟职工动脑筋,另一方面是职工在工作效率或工作质量上跟你缺斤少两——也就是说,…  相似文献   

9.
一只蚊子停留在母牛的角上。过了一会儿,它想飞到别处去,它“嗡嗡”地叫着和母牛告别,问牛是否舍得它离去。母牛冷漠地回答它:“你来的时候我不知道,现在你走了,我也不会失去什么。” 牛也许根本没有察觉到蚊子的存在,蚊子却认为自己很重要,还虚张声势,自做多情,引起牛的注意。  相似文献   

10.
到了机场,我给他留了一张名片,说:“你有没有兴趣这个星期五到我办公室,给我们的员工讲一讲你怎么开出租车的?你就当打着表,60公里一小时,你讲多久,我就付你多少钱。给我电话。” 没等司机回话,我便走了。在飞机上,我迫不及待地写下了这堂生动的MBA课题材—— 我要从徐家汇赶去机场,于是匆匆结束了一个会议,在美罗大厦前搜索出租车。  相似文献   

11.
曾读到这样一则故事,有一个人到外国去旅游.在一隧道入口处,他想:这样一个僻静的地方.交通警察应该是管不到的。于是,他大胆地横穿过去。走至一半时.他发现不远处有一位警察.可警察不紧不慢地走着。所以.他又想:大概这位警察没注意上他吧。但在他走至对面时,那位警察迅速赶上来.对他进行了处罚。他接受了处罚.并问警察为何不早点上来制止呢?”这里列车很多.我若处理不善引起你慌乱的话.反而容易发生事故.以后你要小心啊。”警察向他作了解释,他心悦诚服地接受了处罚。  相似文献   

12.
帅兵 《施工企业管理》2011,(12):108-108
2005年,中建五局董事长鲁贵卿到当时经营非常困难的武汉公司检查指导工作。公司经理见鲁局长难得来一次,就请求他给武汉公司全体员工上一课。鲁董事长问他:你们现在最困难的事是什么?经理答:“没有人,没有钱。”鲁董事长要他把公司的花名册拿来。在对照花名册,了解了所有员工的情况后,对武汉公司经理说:  相似文献   

13.
与魏英星相识像个奇遇。尽管我们俩在同一座办公楼上班,却极少相逢。一天中午,下班很晚,电梯中只有我们两个。看这个小伙,岁数和我差不多,戴一副眼镜,文质彬彬,拎着大包小裹,我不由多看了几眼,他手中的一只提袋里整齐地码着各种牌子的香烟。因为从没见过,便随口问了句:“怎么这么多烟?”“是烟盒,都是同事送的。”我也是收藏爱好者,说起来十分投机,便留了他的手机号码。  相似文献   

14.
提交时间2012年12月31日俺厂到底怎么了?问我?我问谁去呀?总之我觉得俺厂现在已经变了,变得非驴非马了。以前,工人是企业的主人,现在呢?工人成为企业承包人——厂长、经理打工的了,他们说给你开多少就开多少,说扣你钱就扣你钱,主人?这主人当得真有些伤不起啊!前阶段,俺厂一个上了岁数的老职工,50几岁吧,还有几年就退休了,他在生产一线摸爬滚打了半辈子,实在是体力不支,干不动了,于是就找到厂长,希望给安排个二线的工作岗位,而厂长却以二线没岗位为由不给安  相似文献   

15.
两个张瑞敏     
尽管时间已过去了30年,可张首席的“成名往事”却仍在江湖上流传。可以佐证的是,不久前,我在和几个90后聊天时,问他们都知道哪些企业家,一位同学脱口而出,“张瑞敏。”“那你都知道他什么?”“是……砸冰箱吧?”看着他不太敢确定的样子,我笑着鼓励,“你说对了。还有呢?”沉默了一会儿,这位同学摇了摇头。说心里话,对于这位90后的回答我基本满意,虽然所知不多,但对企业界也算有所关注,和大多数学新闻的同学相比,已经不错了。让我稍感遗憾的是,和很多人一样,这位同学对张首席的了解还是几十年前的,对现在的则有点缺乏。  相似文献   

16.
在景色壮丽的塞外草原,休假中的CIO老胡邂逅了老吕——那次“百变业绩”专家认证会的主人。老胡只见过老吕一次,但印象十分深刻,所以还是一眼就认出了他,老胡本想礼节性地打个招呼就走,没想到老吕十分热情,仿佛大家是多年未见的老朋友,不仅嘘寒问暖,还热情邀请他到房间里喝酒聊天。进屋后,老胡一时不知该说什么,老吕知道老胡对他印象不佳。他主动对老胡说:“你大概和很多人一样看不惯我当初的高调吧。”老胡没想到他那么直率,反而有些不好意思。老吕接着说:“你知道么,在政府做事,不高调就做不成事!政府CIO并没有多少实权,但要做事就得调…  相似文献   

17.
《董事会》2009,(4):60-61
每隔几天,都要记得给手动机械表上发条,让机械表正常运转,是不是觉得这样的过程非常的吃力?眼前坐着的金发碧眼的男士正轻轻地摇晃手腕上手表,我好奇地问他:“你在干什么?”他得意地告诉我:“在为我的手表上发条!”老外总是能将自己的情绪通过各种肢体语言或者眼神传达得淋漓尽致。他,一个高鼻梁大眼睛,带有德国血统的瑞士人,豪利时(Oris)大中华区总裁,罗兰.阿克曼先生(Mr.Roland Ackermann)。  相似文献   

18.
忍术家庭版     
让他、由他、耐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妻刚刚为我添子,让人感动且感激。如今母子平安,在享受弄璋之喜的同时,我自然而然被边缘化,仿佛这一次伟大的生命创造与我的关系已经嘎然而止,我常常无可奈何地看着儿子发呆,真想和他换个位置。例如: “老公,先把消毒锅从微波炉里拿出来,放好奶瓶再放进去?”“为什么?我这样一个一个把奶瓶直接放进去,不更简单吗?”  相似文献   

19.
“你用QQ吗?”已经到了下午一点,黄仁勋一边吃着从肯德基买来的汉堡,一边问自己的下属。已经46岁的他仍然保持着一颗好奇的心,在听着下属们闲聊的时候他突然冒出来一句:“你刚才说什么来着?品牌,是不是Brand?”当得到肯定的答复之后,他禁不住有点得意洋洋,“你看,我的中文还不错吧。”  相似文献   

20.
去年12月份,参加某协会组织的一次精益六西格玛沙龙。遇到了一个新朋友——某公司质量部经理,也是一位六西格玛黑带。寒暄几句后,我单刀直入地问他:“贵公司推行精益六西格玛的进展如何?”他说:“六西格玛刚刚开始,精益推行得比较早,有两年了。很多精益工具,像看板、5S、快速换型、差错预防等都有所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