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我国劳动法自1994年颁布以来在维护劳动者权益,建立协调稳定的劳动关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劳动者相对于用人单位来说仍处于“弱者”地位,并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于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在现实中却不容乐观,本文主要围绕上述问题阐述了如何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
一、工会健全完善维权工作机制是现实的需要1.加强工会维权工作机制是形势发展所趋。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我们的经济关系和劳动关系日益复杂。这就要求各级工会组织要把维护职工的生存权、发展权的重任承担起来,认真地、不断地履行好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2.加强工会维权工作机制建设是坚持工会性质的必然。《工会法》规定:中国工会是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和职工利益的代表;中国工会的基本职责是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这些规定明确的告诉我们,代表和维护职工权益是各级工会赖以安身立命的根本基础,是体现工会组织特色的本质属性。3.加强工会维权机制建设是企业发展的需要。职工群众有维权的实际要求,企业也有保持稳定的需要。有效地协调劳动关系,既维护了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又维护了企业的安定团结,也是工会推进企业飞速发展的工作需要。二、工会加强维权工作机制建设必须注重实效性第一,最大限度地把职工群众组织到工会中来。市场经济催生了多种经济成份,形成了多种身份的职工群体,“把职工群众组织到工会中来”是新形势下的要求,也是工会维权的基础。各级工会组织必须正视这个问题,要按照全国总工会的要求,研究和着手解决这个问题,要按照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  相似文献   

3.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从工作实际出发,深刻领会王兆国同志提出的"组织起来,切实维权",充分发挥工会在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中的作用,认真履行好维护职能。当前,我们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工作路数,着力解决工作中的不足,坚持依法维护,参与源头维护,做好从根本上维护,切实加强队伍建设,努力把"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要求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4.
集体合同制度是市场经济国家用以调整劳动关系而普遍实行的一种劳动法律制度。通过集体谈判和集体合同制度的推行,及时充分地反映劳动者的意见和要求,把自发的、无序的冲变为有序的依法协商和协调,保证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运行,有效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资两大基本生产要素之间和谐稳定的关系不仅有助于我国社会结构的稳定,也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原始动力。当前,劳动关系失衡,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这些制约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在中国国情制度框架内的工会合作博弈行为,是维护劳动者权益的有效手段,是实现劳动关系平衡的理想路径。工会的合作博弈有助于劳动和资本有效良性的结合,从而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在现有农民工权益保护体制下,工会维权责无旁贷。但目前非公有制企业的工会陷于监督缺失、维权乏力甚至"不在场"的困境之中。非公有制企业工会维护农民工权益的出路在于:进一步完善工会法制,确立非公有制企业工会"农民工权益代表者和维护者"的角色,将农民工组织起来,构建切实维权的体制。  相似文献   

7.
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是工会性质决定的,也是法律赋予工会的重要职责。《工会法》第六条明确指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所谓基本职责,就是统领工会工作、居于支配地位的职责,是工会工作的落脚点和出发点。正确理解维护职能的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并以此指导工会维权工作,是工会承担好党和职工群众联系纽带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8.
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在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劳动保障监察制度遇到了一些发展障碍。本文对我国劳动保障监察制度现状进行分析,揭示监察制度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劳动保障监察制度。  相似文献   

9.
《劳动合同法》增加了大量关于工会的内容,赋予工会更多的权利和义务,为工会在劳动关系领域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法律依据。伴随着《劳动合同法》的确立与贯彻实施,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工会理应发挥作用、展现新作为。  相似文献   

10.
随着《工会法》的修改、《劳动合同法》的出台和实施,教师聘任制使得高校与教师的法律关系发生了变革,从而也给高校教师合法权益的保障带来新问题。为此,工会必须在行使参议审议权、加强监督职能、建立维权机制等环节上进行切实有效的改革与创新,充分发挥工会与教代会的作用,以维护教师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1.
劳动争议是劳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基于劳动关系而发生的有关劳动权利与劳动义务方面的冲突,它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劳动关系不协调的表现。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在调整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合法权益方面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不少弊端。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劳动关系与劳动争议的复杂化,这些弊端日渐显现,需要进行改革与完善。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但其在切实保障职工合法权益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事实表明,研究和解决职工权益受侵害的问题,积极发挥工会的维权作用,在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和谐的新型合作关系已是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3.
劳动监察执法在构建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的历史任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提高劳动监察执法效能,是保证国家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得到切实遵守、维护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关键因素.在社会管理工作不断发展和创新的今天,心理学在劳动管理工作的运用,正在成为推动劳动监察工作、提高劳动执法效能的一个新型应用工具.  相似文献   

14.
应正确认识“以人为本”思想在高校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作用,它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理论。“以人为本”理念不但符合高校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现代社会对教育提出的一项要求。因此,应充分发挥高校教代会的作用,为高校教师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校园民主氛围;发挥其基本职能作用,切实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创新工会工作方法,提高教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加强高校工会自身建设,做到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5.
在劳动合同变更过程中,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处于平等的法律地位,任何一方无权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另一方。除非双方有特别约定,用人单位无权擅自调整劳动者的工作岗位和劳动报酬。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中处于弱势和劣势地位,许多情况下无法与居于强势地位的用人单位相抗衡。有效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三项措施是:完善我国的劳动合同法律制度;完善集体合同制度;充分发挥工会作为集体劳权代表的组织作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企业经济飞速发展,协调与发展和谐的劳动关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的基本任务之一。作为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加强工会建设,重视和发挥好工会组织在协调劳动关系中的重要作用,对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推进企业科学发展、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一、党政领导要给予高度重视,为工会发挥优势创造必要条件一是按大政工的思路来确立工会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地位。中心领导树立工会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军、是一个覆盖面很广的思想政治工作群体和思想政治工作网络的思想。从而,确立工会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有地位和作用。中心党委会每年都要专题研究工会工作,确定年度工会工作要点,并直接指导工会工作的开展。二是按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强工会干部队伍建设。我们中心在改革过程中,做到了既精干工会干部队伍,又保证工会组织的健全,从组织上确保工会工作有人抓。在工会干部的选拔上,除具备政工人员的条件外,还确保具备一般经营管理人员的要求,同时还应具备敢于为职工维权和善于为职工说话的基本素质。三是按有关法规的规定切实为工会开展活动提供物质保障。要认真执行修改后的《工会法》,工会的法定经费就要予以保证;必要的活动设施及活动经费,行政可以支持的地方应予支持;工会开展大型活动,行政应尽可能地给予人力支持。从而,保证工会的各项活动的正常开展。近三年,中心在工会工作方面每年给予经费近三万元,确保了工会工作不因经费问题而受阻。四是按人本理念关心工会干部。中心领导要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和维护稳定的大局...  相似文献   

18.
加强工会劳动保护工作 促进企业安全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工会劳动保护工作的重要性 当前工会劳动保护工作面临严峻的形势,部分企业劳动保芦工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保护广大职工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关系劳动者家庭的幸福日稳定,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加强工会劳动保护工作是工会履行维权职责的重要内容。首先,保护职工的生命安苫是工会职责最基本的要求,只有职工的生命健康权益得到了日实保障,才谈得上维护职工的其他权益。其次,工会劳动保护工作是工会保护职工生命健康权益的重要手段,通过开展职工芋动保护工作,提高职工自主安全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19.
集体合同作为一种劳动法律制度,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体合同是调整劳动关系,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劳动关系是工会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基础。协调劳动关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工作始终围绕的一项重要任务。研究劳动关系及其发展变化,以及如何推动构建、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不断推动工会工作创新发展所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