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资企业境外发行债券是我国将外资“引进来”和鼓励企业“走出去”的重要融资途径,这一举措对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发债企业拓展融资渠道和国际市场都具有重大意义。银行机构作为市场主要投资者和金融服务提供商,对市场稳健发展至关重要。随着国际金融形势变化和市场风险波动,在支持境外债市场稳定发展的同时,需要密切关注风险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2.
随着金融全球化与我国债券市场国际化不断推进,投资者越来越依赖市场信誉好、公信力高的评级结果来开展金融业务,我国信用评级行业主动开放需求与被动开放压力不断增大。从国内实践情况看,当前不论是境外企业在境内发行熊猫债,还是境内企业在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都很少使用国内信用评级机构的结果,这反映出我国评级行业话语权和公信力不足,信用评级行业对外开放和发展仍然是任重而道远。在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大形势、大背景下,探索如何做好我国信用评级行业对外开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发展跨境人民币债券ETF,有利于满足境外投资者投资中国境内债券市场的需求,丰富境外人民币投资产品,拓宽境外人民币回流渠道。该文在参考债券ETF产品特点和一般运作原理的基础上,分析跨境人民币债券ETF产品的现状、市场需求,探讨了其发行运作机制和各参与主体的业务重点,并就境内银行间市场进一步完善对跨境人民币债券ETF产品服务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要闻回顾     
2021年12月28日为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统一和规范境内金融机构赴境外发行债券管理框架,提升境外发行债券的便利度和灵活性,经请示国务院同意,中国人民银行和发展改革委共同废止《境内金融机构赴香港特别行政区发行人民币债券管理暂行办法》。  相似文献   

5.
2006年,资本项目外汇管理工作紧紧围绕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这一主线,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大力推进资本流出入均衡管理,稳步促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一是贯彻落实“走出去”发展战略,深化境外投资外汇管理改革,支持“走出去”企业发展壮大;二是实施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制度,促进我国对外金融投资发展;三是规范外资流入房地产市场外汇管理,防范热钱流入;四是规范外商并购境内企业管理:五是完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制度。  相似文献   

6.
允许境外机构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可以缓解国内流动性过剩与人民币升值压力,进一步拓宽人民币流出渠道,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相似文献   

7.
邢继军 《中国外汇》2010,(13):65-66
允许境外机构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可以缓解国内流动性过剩与人民币升值压力,进一步拓宽人民币流出渠道,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开放进程稳步推进,市场深度和广度大幅提升,中国债券的全球影响力显著增强,境外机构对人民币债券认可度稳步提升。境内债市和汇市的开放与发展相伴相生、相辅相成。文章分析了我国债市开放对外汇市场的影响,并结合从业经验就进一步推进市场高水平开放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政策法规     
《中国货币市场》2010,(10):76-76
人民银行、财政部、国家发改委、证监会修订并公布《国际开发机构人民币债券发行管理暂行办法》9月30日公布《办法》。《办法》规定,国际开发机构申请在中国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应财务稳健,资信良好,经两家以上评级公司评级,其中至少应有一家评级公司在中国境内注册且具备人民币债券评级能力,人民币债券信用级别为AA级(或相当于AA级)以上;国际开发机构发行债券所筹集的资金,可以购汇汇出境外使用,但须经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说明所购资金的真实用途,  相似文献   

10.
业界大事     
《中国金融家》2022,(12):13-15
人民银行联合外汇局共同完善境外机构境内发行债券资金管理为进一步扩大金融市场双向开放,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境外机构境内发行债券资金管理有关事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完善境外机构境内发行债券(以下简称熊猫债)资金管理要求,进一步便利境外机构在境内债券市场融资。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国有金融机构注资改革的新模式,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于2010年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了两期人民币债券。汇金债的发行,掀开了我国政府支持机构债券新的一页,它在拓宽汇金公司融资渠道的同时,也进一步创新了市场债券品种,满足了中长期投资者的投资需求。汇金债的经验也表明,应系统研究我国债券结构,对未来需要开发的债券类型做出制度安排,以利于更多创新债券的出台。  相似文献   

12.
我国人民币发行以买入外汇的方式进行,这实际上是以公众的资产作为人民银行负债的担保,与发达国家以税收为担保的发行货币有根本不同,我国的操作不仅会造成货币供给的过多,而且导致公众资产的稀释。解决问题的出路在于将买外汇的货币发行转移到买国债上来,也就是以政府的负债为人民币发行作担保。鉴于实现这个目标的复杂性和长期性,现阶段只能强调确立基本原则,还不能展开具体的操作。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详细阐述了人民币汇率制度综合改革的思路、背景及具体路径,并提出综合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即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是核心,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和外汇市场改革与建设是前提条件和市场基础,认为应在完善汇率形成机制的同时,加快外汇管理体制市场化进程,并大力培育境内外汇市场,最终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综合改革将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汇率风险、国际化及其业务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商业银行必须转变经营理念、风险管理方式以及业务发展战略,以积极应对并把握人民币汇率制度综合改革的挑战和机遇。  相似文献   

14.
主权国家货币在国际化进程中需要通过国际收支逆差来实现本币的国际供给。在人民币国际化初期,通过经常项下跨境贸易输出人民币已取得显著成效。伴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纵向发展,人民币跨境收支格局已发生结构性变化,净输出规模大幅下降。如何扩大人民币对外输出以支持离岸市场发展和人民币在境外的循环使用,成为当前亟需重点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对人民币对外输出的意义、输出的主要方式进行了阐述,对当前人民币对外输出放缓的现象进行了归纳分析。并总结了日本推进日元对外输出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人民币对外输出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5.
人民币汇率制度综合改革路径及其对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详细阐述了人民币汇率制度综合改革的思路、背景及具体路径,并提出综合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即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是核心,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和外汇市场改革与建设是前提条件和市场基础,认为应在完善汇率形成机制的同时,加快外汇管理体制市场化进程,并大力培育境内外汇市场,最终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综合改革将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汇率风险、国际化及其业务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商业银行必须转变经营理念、风险管理方式以及业务发展战略,以积极应对并把握人民币汇率制度综合改革的挑战和机遇.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以几何倍数迅速扩张,从2007年开始国内个别第三方支付机构也开始跨境网上外汇支付业务的探索,2013年2月国家外汇局正式在全国5个省市开展了支付机构电子商务外汇支付试点。2014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的指导意见》,提出“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与支付机构合作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对此,分析电子商务外汇支付试点的有关情况则可以对探索开展跨境电子商务人民币结算有着重要的启发和推动。  相似文献   

17.
调查发现,宁夏涉外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是:总量太小,结构失衡;缺少大型国际生产出口企业,资源依赖性强;国际市场复杂性增大,国内竞争加剧。因此,外汇管理部门应积极参与重点领域改革,支持涉外企业加快发展;加快外汇市场发展,支持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扎实落实进口核销改革政策,支持能源及原材料进口,改善宁夏贸易进出口结构。  相似文献   

18.
开展跨境人民币投融资,是提高人民币国际地位的战略需要,是配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客观需要,也是化解对外资产负债货币错配风险的迫切需要。随着各种跨境人民币投融资安排的付诸实施,跨境人民币投融资呈现出规模扩大化、渠道多元化、方式多样化的态势。基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的研究表明,跨境人民币投资可以使居民、企业等经济主体行为的最优化路径发生变迁;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跨境人民币投资对改善本国经济福利具有助推作用。为进一步促进跨境人民币投融资业务的开展,要按照"先引进来再走出去"的策略,推动跨境人民币直接投资;按照"先债券市场后股票市场"的次序,扩大境内金融市场的开放;按照"离岸与在岸市场协同发展"的方针,加快香港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建设;按照市场化推动的原则,发挥中资跨国企业和中资金融机构在跨境人民币投融资中的主力军作用;按照发展与规范并重的思路,建立跨境人民币投融资的风险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9.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features of domestic, foreign, Eurobonds, and global bonds differ from one another, as do their regulation. We develop regression models to compare investor yield differences that should logically exist at issuance for these bond market segments for U.S. dollar denominated bonds. Our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ceteris paribus, both privately placed and Rule 144A Eurodollar issues yield more than publicly placed bonds; Yankee bonds yield insignificantly more than domestic bonds; and, the bearer feature common to Eurodollar bonds is not prized enough by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for them to accept a lower yield relative to domestic or Yankee bonds. We do not find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investor yield spread on U.S. dollar global bonds and U.S. domestic bonds, or Yankee bonds, or Eurodollar bonds. We also study underwriting costs of publicly traded bonds and find, ceteris paribus, that Eurodollar bonds are far more costly for the firm to issue than domestic bonds, Yankee bonds, or global bonds; domestic and Yankee bonds are more expensive than global bonds; and,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cost difference between domestic and Yankee bonds.  相似文献   

20.
While units of debt with warrants are not structured as perfect substitutes for convertible bonds, there is reason to believe that firms view the two securities as viable alternative methods of raising funds. Analyses of the capital market effects of the announcement of the plan to issue and the issuance of units of debt with warrants provide unique evidence of the “penalty-free” issuance of an equity-like security. Evidence is found to support the conjecture that units are typically issued by smaller, riskier firms than are convertible bonds. However, there is no evidence that the use of this security is interpreted by the market as a sign of financial distr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