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洋 《经济论坛》1996,(22):36-37
国外合作金融制度与我国合作金融改革□于洋目前,我国金融组织体系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建立新的合作金融组织体系,把我国现存的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改建为合作银行。因此,研究国外合作金融制度,探讨我国合作金融改革之路,具有重要意义。一、国外合作金融的主要特点国...  相似文献   

2.
程霖 《财经研究》2005,31(3):135-144
从清末(1884~1911年)、北洋政府(1911~1927年)到国民政府时期(1927~1949年),社会各界对于中国建立中央银行制度的必要性、中央银行的产权结构与组织形式、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中央银行的职能作用等问题,进行了长期不懈的理论探讨,提出了许多设想和建议,推动了中央银行制度在近代中国的建立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4.
本文以合作博弈理论为基础构建了双层利益视角下的金砖国家金融合作博弈模型,分析表明金砖国家在合作利益的驱使下进行金融合作的利益可以划分区域层次上所产生的交互利益与多边层次上所产生的多边利益。区域层次上的利益体现为:本币结算及互换合作促进贸易、投资的便利化所带来的利益;资本市场合作能够带来的利益;金融监管、金融稳定合作领域的利益。多边层次上的利益体现为:充分利用互相的市场降低欧美国家贸易壁垒对出口的影响;提升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组织中的投票权;提升金砖国家货币国际化水平以降低美元影响的压力。  相似文献   

5.
金融制度作为金融行为主体博弈的结果,决定着金融领域的利益分配.不同的利益集团总是通过各种方式寻求国家力量的支持以加强自身博弈的地位,而国家力量则通过改变利益集团间的权力结构来实现其效用目标.政府及利益集团间的权力博弈决定着金融制度演化的方向和趋势,特别是国家力量在金融制度演化中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政府应在金融制度演化过程中合理运用其权力以促使金融制度演化步入兼顾效率与公平的最优路径.  相似文献   

6.
农村合作金融的制度变迁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回顾了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组织50年的演变历程,认为当前我国农村金融业存在着从体制到运营机制等多方面矛盾。要解决这些矛盾,必须从制度创新着手,建立和完善农村合作金融法律制度;又要强化政府扶持,形成产权多元化;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推动农村金融更有效地服务于三农。  相似文献   

7.
作为金融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土地金融制度的构思和建设是试图消解一定历史条件下农村经济危机的制度性探索工具之一。20世纪30、40年代农村土地金融制度思想的形成和土地金融制度的构建提供了一个观察中国近代转型时期经济思想与经济制度关系的微观视角。文章梳理和总结了20世纪30、40年代中国学术界对农村土地金融相关问题的讨论,分析了土地金融思想对于土地金融制度构建的动态影响,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讨论了中国近代转型时期经济思想与经济制度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以及近代土地金融制度思想对当前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宁夏具有与阿拉伯国家开展金融合作的先天优势,然而实质上的合作却处于起步阶段。从宁夏与阿拉伯国家金融合作的现状、障碍、措施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为宁夏打造西部金融中心做出一份努力。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金砖国家区域金融合作步伐不断加快。2014年7月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应急储备基金正式建立,作为金砖国家深化区域金融合作的重要标志,进一步完善区域金融合作机制意义重大。本文通过研究金砖国家金融合作机制建设的现状,从共同利益、经贸往来、金融市场发展、交织的区域合作四个方面分析影响金砖国家金融合作的现实基础,提出进一步完善金砖国家金融合作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燕红忠 《财经研究》2015,(9):108-120
金融是现代国家能力的主要体现,而公债将国家财政和金融发展联系起来,推进了金融革命和经济转型.文章基于近代中国的政府债务与金融发展的资料,探讨了近代化过程中政府债务与金融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现代金融体系转变与成长的演进路径以及近代中国金融发展的层次和阶段.研究表明:(1)金融体系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始于政府财政体制的变革,大体上经历了一个由新式银行和公共债务市场到私人融资和资本市场,再到完备金融工具和金融市场综合发展的演进路径;(2)近代中国的政府公债既推动了金融体系的成长,又决定了其发展水平;(3)虽然金融的现代化转变已经启动,新式银行体系也已初步形成,但金融市场仍然处于公共债务支配的时期,以股票和企业债券为主的资本市场的大发展仍然没有到来.当前,我国正处于政府债务和资本市场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而推进银行体系和公共债务市场的改革,对于资本市场的长期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近代中国前后出现了两种金融监管制度,即北京政府时期的市场化监管制度和南京政府时期的行政化监管制度。在市场化监管制度模式下,因政府监管的缺位,中国金融业出现大发展与大混乱并存的局面,这种局面导致了高昂的交易费用,阻碍了金融业的健康发展。南京国民政府上台以后,通过强制性制度变迁确立了行政化监管制度,在行政化监管制度模式下,政府取代市场主体成为金融监管的主体,政府法令取代同业法规成为金融监管的主要依据,政府的介入降低了交易费用,使中国金融业在抗战爆发前结束了长期混乱的格局。  相似文献   

12.
民营银行业作为近代中国国民经济中发展较为成功的行业,其独特的发展道路说明:银行须构建现代企业制度,要与政府保持相对独立性,银行业发展离不开优秀的经营管理人才的支持,银行要以工业发展为基础、以信用制度、社会安定为保障等。  相似文献   

13.
东亚区域的货币金融合作与中国的制度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亚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人们深刻体会到国际货币体系的无政府状态给东亚经济和金融造成的伤害。随着欧元的启动和美洲国家对美元化的探讨,加强东亚域风各成员的货币金融合作,构建属于自己的货币金融体系,就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而作为东亚乃至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参与又是必不可少的,针对金融区域化趋势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也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二十世纪上半期闽行与侨批局关系演化的个案考察 ,揭示了两者面对环南中国海华人移民汇兑市场 ,即通常所谓的侨汇市场 ,所展开的竞争、合作、利用、借鉴、共生等多重关系。从而重新检讨了以往学术界在中国近代企业制度变迁研究中的若干理论偏颇  相似文献   

15.
由于经济增长与金融成长有极强的内生关联,中国东部与中西部经济发展的地带性差异决定了金融体系的分布格局和发展层次。从面上看,随着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和金融的深化,优势要素会由区域内向区域外扩散和辐射,在一定程度上改造落后地区的经济-金融因素,区域金融的发展空间得以扩展,从而逐步形成统一的金融市场。从点上看,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民间金融对民营经济的内在性金融支持,决定了民间金融在金融体制变革和金融市场化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我国近代高等学校的教育制度,从萌芽到基本形成共经历了60多年的艰难历程,它不是中国传统或古代高等教育体制自然演进的结果,而是在西学东渐、新旧学之争的情况下,充分借鉴和吸收西方高等教育制度逐步建立起来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理论上分析了制度变迁、金融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从实证上通过在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模型中引入能够综合反映制度变迁的制度变量,验证了国家制度变迁对一国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会起到促进或制约的作用.当制度供给与金融结构和经济增长对制度的需求达到均衡时,国家制度安排会优化金融结构、促进经济增长,否则便会出现规模与效率的"反比"现象,从而回答了转型国家规模与效率的悖论问题,进而给出了我国金融结构升级的选择路径及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顾微微 《经济视角》2003,(11):33-36
欧元的诞生打破了美元独霸世界金融的局面,使国际金融市场出现了“翘翘板”式的两大强势货币格局。有学者指出,这加剧了国际不稳定,风险一下子集中到两种货币上,总的风险系数陡增,势必  相似文献   

19.
基于政府职责与制度变迁的双重视角,文章回顾了从西周时期农业保险思想萌芽状态一直到近年来我国农业保险试点全方位推进的发展历程。同时,文章还从国家层面研究和探讨了我国农业保险制度发展变迁和演化的基本思路与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农业保险制度创新的未来方向。文章认为,农业保险制度变迁的范围包括正式制度和正式规则,主体包括政府、保险公司和农户三方行为主体,变迁的方式主要是强制性制度变迁。  相似文献   

20.
本文阐述了中国近代金融开放的国内历史背景与国际大环境,分析了中国近代金融开放的被动性与主动性,从而说明中国近代金融开放是在开放过程中还存在外在强制性的金融变迁和内在诱致性的金融变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