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根据《境内机构经常项目外汇账户管理实施细则》(下称(《细则》)的规定,境内机构经常项目外汇收入在外汇局核定的经常项目外汇限额以内的可以结汇,也可以存入其经常项目外汇账户,超出外汇局核定的经常项目外汇账户限额的外汇必须结汇,境内机构未及时办理结汇手续的,开户金融机构有权在境内机构经常项目外汇账户余额超出经常项目外汇账户限额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强制为其办理超限额部分外汇结汇手续,同一境内机构  相似文献   

2.
石永  王梅 《济南金融》2006,(3):58-59
<正>目前我国对经常项目外汇账户管理的基本模式是由外汇局对开、销户实行事前审批、核定账户限额并依托限额实施账户监管。近年来在结售汇体制改革过程中,经常项目外汇账户管理政策不断放宽,境内机构外汇资金运用自  相似文献   

3.
为方便企业经营,推进结售汇体制改革,缓解国家外汇储备迅速增长的压力,配合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自2004年以来国家外汇管理局先后3次对经常项目外汇账户限额管理办法进行了调整:一是取消了地区总限额的限制。二是超限额结汇期限延长至90日。三是扩大了按实际外汇收入100%核定经常项目外汇账户限额的企业范围。四是将外汇账户保留现汇的比例提高到50%或80%。五是将新开立经常项目外汇账户境内机构的初始限额提高到不超过等值20万美元。限额管理办法调整后,涉外企业支配外汇资金的自主性增强,体现了企业结售汇意愿,减少了企业在对外经贸中的结售汇环节,降低其财务成本,便利其外汇收支活动,增强了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中国工会财会》2004,(8):58-58
汇发[2004]23号2004年3月30日为便利企业经营,扩大企业灵活使用外汇的自主权,降低成本,简化手续,同时继续推进结售汇体制的改革,国家外汇管理局决定进一步提高境内机构经常项目外汇账户保留现汇的比例。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根据境内机构经常项目外汇收支的实际情况,分档次核定经常项目外汇账户限额,将境内机构经常项目外汇账户可保留现汇的比例,由现行的20%调高到30%或50%。具体调整内容如下:(一)上年度经常项目外汇支出占经常项目外汇收入的比例为80%以下的境内机构,其经常项目外汇账户限额按其上年度经常项目外汇收入的30%核定。(二…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经常项目外汇账户管理办法几经调整,账户限额也不断提高,从2002年10月的按照企业上年度经常项目外汇收入的20%核定,调整为2005年8月的按50%或80%核定,较好地满足了进出口企业的经营需要,降低了财务成本。尽管如此,账户限额的存在,对企业的对外贸易活动仍构成一定的影响,既不符合贸易便利化的原则,也与目前我国的国际收支形势不相适应,亟待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6.
财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财》2006,(5):6-6
央行调整外汇管理政策 中国人民银行4月13日发布公告调整六项外汇管理政策。 一、企业开立、变更和关闭经常项目外汇账户,由事前审批调整为由银行按外汇管理要求和商业惯例直接办理,并向外汇局备案。提高企业经常项目外汇账户限额。允许有真实交易背景需对外支付的企业提前购汇。二、简化服务贸易售付汇凭证并放宽审核权限。三、进一步简化境内居民个人购汇手续,提高购汇限额,实行年度总额管理。在额度之内,个人凭真实身份证明在银行办理购汇并申报用途;银行对超过额度部分的个人购汇在审核相关凭证后按实际需求供汇。四、拓展境内银行代客外汇境外理财业务,允许符合条件的银行集合境内机构和个人的人民币资金,在一定额度内购汇投资于境外固定收益类产品。五、允许符合条件的基金管理公司等证券经营机构在一定额度内集合境内机构和个人自有外汇,用于在境外进行的包含股票在内的组合证券投资。六、拓展保险机构境外证券投资业务,允许符合条件的保险机构购汇投资于境外固定收益类产品及货币市场工具,购汇额按保险机构总资产的一定比例控制。  相似文献   

7.
企业账户限额的核定与监管是我国经常项目外汇账户管理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外汇收支状况的好转和综合国力的提升,要求取消账户限额管理的呼声日趋强烈,其依据的主要理由是:其一,我国经济已进入高增长期,国际收支连续多年出现大幅顺差,国家外汇储备更是创纪录的超过8000亿美元,已具备取消账户限额管理的经济实力。其二,从当前政策实施效果看,全国许多地方企业账户实际留存余额远远低于外汇局核定的最高限额。  相似文献   

8.
一凡 《中国外汇》2006,(5):36-36
4月13日,央行就调整部分外汇管理政策事宜发布公告。同日,外汇局发布《关于调整经常项目外汇管理政策的通知》,进一步明确其中涉及的经常项目外汇账户、服务贸易售付汇及境内居民个人购汇三项政策调整内容。为何调整政策?新政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深化改革的同时如何控制风险?  相似文献   

9.
韦宏  蔡郑民 《中国金融》2006,(13):66-66
2006年4月15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了《关于调整经常项目外汇管理政策的通知》,对经常项目外汇账户、服务贸易售付汇及境内居民个人购汇等三项管理政策进行了调整,并于5月1日起执行。据调查了解,该调整政策的出台,受到柳州社会相关部门和居民个人的普遍欢迎。  相似文献   

10.
《中国外汇管理》2004,(7):28-28
日前,外汇局发布《关于调整经常项目外汇账户限额核定标准有关问题的通知》,将经常项目外汇账户可保留外汇的比例由上年度经常项目外汇收入的20%提高到30%或50%。  相似文献   

11.
《南方金融》2006,(4):1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06]第五号公告, 宣布了对部分外汇管理政策进行调整,其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两大方面:经常项目方面,取消经常项目外汇账户开户事前审批,提高经常项目外汇账户限额;简化服务贸易售付汇凭证,调整服务贸易售付汇审核权  相似文献   

12.
《南方金融》2005,(8):71
8月2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再次提高境内机构经常项目外汇账户限额,将境内机构经常项目外汇账户可保留现汇的比例,由现行的30%或50%调高到50%或80%。  相似文献   

13.
《城市金融论坛》2005,10(9):F0002-F0002
8月2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对外出台并实施新规:大幅度提高境内机构经常项目外汇账户限额,将境内机构经常项目外汇账户可保留现汇的比例,由现行的30%或50%调高到50%或80%。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外汇》2006,(6):I0004-I0011
国家外汇管理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局.外汇管理部.深圳.大连.青岛.厦门.宁波市分局;各中资外汇指定银行:为了切实贯彻落实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06]5号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调整经常项目外汇管理政策的通知》(汇发[2006]19号),完善经常项目外汇管理,规范操作,国家外汇管理局制定了《经常项目外汇账户和境内居民个人购汇操作规程》(见附件,以下简称《操作规程》),细化了相关政策要求,明确了外汇局和银行在办理业务中的各项规定,便利境内机构和个人办理相关业务。  相似文献   

15.
常思 《中国外汇》2007,(10):30-30
取消经常项目账户外汇限额,实行意愿售结汇政策,是经常项目外汇管理中的大事。其政策的延续性和真正意义何在?意愿售结汇政策框架下,经常项目外汇管理如何展开?国家外汇管理局经常司的政策制定者给我们指点了迷津。  相似文献   

16.
《西安金融》2006,(7):18
经常项目外汇账户管理的历史沿革:外汇账户按功能分为存款账户和结算账户;按性质分为经常项目外汇账户和资本项目外汇账户;按资金形式分为现钞账户和现汇账户。经常项目外汇账户管理政策自1994年起进行了9次调整。1994年取消外汇留成与上缴制度,建立银行结售汇体制,并对中资企业实行强制结汇。1997年10月,允许大型中资企业开立经常项目外汇账户,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对经常项目外汇账户管理的基本模式是由外汇局对开、销户实行事前审批、核定账户限额并依托限额实施账户监管.近年来在结售汇体制改革过程中,经常项目外汇账户管理政策不断放宽,境内机构外汇资金运用自由度逐步扩大.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当前经常项目外汇账户管理模式已显滞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现行外汇管理政策规定,对经常项目外汇结算账户实行限额管理。从近一年的实践看,大部分企业能够适应目前的限额管理政策。但也有部分企业反映限额不足,增加了其外汇资金使用成本。这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种情况的企业:一是进出口量较大,尤其是进口付汇量相对较大的企业;二是本年进出口量比上年增长较大的企业;三是付款比较集中,且间隔付款期较长的企业。  相似文献   

19.
赵玉 《黑龙江金融》2010,(12):21-22
目前,非居民外汇账户管理政策较为分散,散布于多项外汇管理法规中。这些法规包括:《离岸银行业务管理办法》(下称《办法》)、《离岸银行业务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下称《细则》)、《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境外机构境内外汇账户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下称《通知》)和《个人外汇管理办法》等,  相似文献   

20.
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外汇管理体制重要改革措施:取消境内机构经常项目外汇账户限额,境内机构可根据自身经营需要,自行保留其经常项目外汇收入。以此为标志,我国自1994年沿袭至今的强制结售汇制度,终于淡出历史舞台,被意愿结售汇制度所取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