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货币政策视角梳理了预期管理理论的形成与演变历程,探讨了对通胀预期管理的现实启示。本文研究发现,预期管理理论以货币政策可信度为核心,历经从规则与相机抉择之间的摇摆到融合政策承诺与中央银行沟通并形成前瞻性引导的过程,各种预期管理思想的引入均通过对货币政策施加各种约束,促进政策的动态一致性,提高公众预期形成的精确性。构建以新凯恩斯主义DSGE模型为基础的预期管理框架,改进以预期形成机制和金融体系的模型化为代表的模型结构,采用机制设计方法完善货币政策框架成为未来预期管理理论发展的重要方向。对于我国而言,加快以利率与汇率市场化改革为代表的金融改革,强化以价格稳定为核心的货币政策调控,并通过有效权衡稳增长、调结构与反通胀之间关系,塑造坚定的反通胀立场,形成以通胀目标为代表的名义锚。同时构造兼顾价格稳定与金融稳定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和中国特色的新凯恩斯主义DSGE模型,提高预期管理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2.
中国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研究   总被引:36,自引:5,他引:31  
陈彦斌 《经济研究》2008,43(12):50-64
本文提出了包含需求拉动、成本推动、通胀预期和通胀惯性四种因素的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模型,该模型推广了Gordon(1996)的三角模型和Gaíland Gertler(1999)的混合模型等经典菲利普斯曲线模型,具有理论上的完整性。本文使用中国数据对所提出的模型进行了检验,其中采用了基于微观调查数据的通胀预期。经验研究结果表明,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模型的最小二乘估计比GMM估计更具有稳健性。在通胀的四个决定因素中,通胀预期对当前通胀的影响最显著,通胀惯性次之,需求拉动排第三,而成本推动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新凯恩斯DSGE模型为骨架,构建公众学习机制并探讨其对通胀预期形成与演变的影响。研究表明:(1)我国通过调整通胀目标,包容了外生冲击对实际通胀的影响,在保持货币政策相对稳健性的同时促成通胀的大起大落;(2)公众学习不仅在我国存在且对通胀预期产生显著影响,其程度受到政策可信度、外生冲击类型、信号噪声比和通胀目标持续性等制约。在管理通胀预期时我国应选择合理通胀目标调整方式,并提高政策透明度与可信度,积极塑造公众的预期。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稳步提高经济吸纳外部冲击的能力,使得潜在通胀压力能通过有效的市场化改革得到有序释放。  相似文献   

4.
浅析通胀预期、通货膨胀与资产价格之间的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华钧 《经济师》2012,7(3):200-201
通胀预期、通货膨胀、资产价格是当前经济领域学者们议论和关注的热门话题。文章剖析了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后,围绕加强通胀预期管理,积极治理通货膨胀;处理好资产价格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等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货币供应量已超过美国。从我国目前经济运行的情况看,我国的货币存量己偏多,超过了实体经济的合理需求。我国也不能过份高估高贷币存量带来的危险。我国高贷币存量有其存在的理由,但在当前通胀预期强烈的情况t高货币存量确实给我国的通胀形势和资产市场带来隐患,须要未雨绸缪,从经济和金融两个角度共同应对。  相似文献   

6.
CPI连续三个月正增长,央行两个月内连续两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引起了媒体对通胀预期的大肆渲染,导致了人们情绪上的恐慌。为此,文章认为应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性对待通胀预期;认清炒作通胀预期的危害;认识到在我国当前形势下适度的通胀有利于保增长、促就业;科学的实施通胀预期管理,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搞好宏观调控和保障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7.
刘玉丽 《当代经济》2008,(8):122-123
文章针对当前我国货币政策调控的现实困惑,指出导致央行的政策意图屡屡不能有效地在银行体系中得到传导,不能有效地取得预期的政策效果的因素,并从金融、社会保障改革及利率市场化等多个方面提出改进要求。  相似文献   

8.
通货膨胀预期问题及其对中国货币政策走向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胀预期是通货膨胀形成的重要因素,它取决于一国的市场化程度、公众对经济常识的了解程度、公众对政府的信任程度、公众对过去和现在的经济状况的评价。预期影响通胀的渠道除了工资谈判外,很大程度还取决于生产者的市场地位以及由此派生的加价程度。我国通胀预期有着自身特点,抓住这些特点有助于把握货币政策短期内和长期走向问题.  相似文献   

9.
通货膨胀是经济生活中的货币现象。文章从通胀成因研究史的角度比较中西方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通货膨胀成因的主要类型,指出中国通货膨胀成因构成与西方的差异,以及中国经济在转轨时期通胀成因的复杂性和独特性,指出期间通胀成因共存五种解释的必要性以及体制性成因是根本原因之所在,认为产权关系模糊和预算软约束是促成中国通胀的长期性非货币因素,资金供给制下的地方政府和企业对银行倒逼机制的存在是通胀实现的货币因素。随着经济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笔者预期未来中国通胀成因理论会与西方理论日趋接近,并有统一化趋势。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构建契合我国现实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剖析了宏观政策转型与通胀预期管理的关联机制。研究发现,1998年我国宏观政策由以行政性干预为主转型为以市场化调控为主的模式。在此之前经济处于预期陷阱之中,而在此之后宏观政策能在短期内遏制通胀预期。但是,受反通胀与稳增长之间抉择的影响,加上行政性干预对经济的主要作用渠道由对市场化调控的"溢出效应"转向基于微观预算软约束的"逆向选择效应","货币政策状态"与"信贷供给状态"可能出现不一致,从而对通胀预期管理构成挑战。据此,建议宏观调控应将管理通胀预期作为前提,并进一步明晰政府与市场的边界,破除对行政性干预的过度依赖。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通胀预期的运行特征、态势及有效管理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胀预期主体的分层性、通胀预期基础的混沌性、通胀预期过程的持续性、通胀预期强度的波动性是当前我国通胀预期的基本特征。近期国内通胀压力日益加大,强化通胀预期的因素不断涌现。为了防止严重通货膨胀局面的出现,短期内应坚决运用包含加息手段在内的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收缩流动性,长期内则必须摆脱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政府投资驱动的模式,努力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型。  相似文献   

12.
张成思  田涵晖 《经济研究》2020,55(12):148-164
本文从食品与非食品、消费与非消费两个层次对2001—2019年期间中国的结构性通胀特征进行刻画,并基于预期形成的传染病学模型和适应性学习模型,将结构性通胀特征纳入通胀预期形成机制的微观基础模型,分别采用单方程回归和SVAR模型来实证分析结构性通胀对通胀预期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居民和专家预期对结构性通胀的即期反应模式相似,食品类和非食品类通胀率均正向驱动通胀预期,不过后者驱动效应高于前者;通胀预期仅受消费类通胀率影响,而非消费类通胀率对预期没有显著驱动效应。同时,通胀预期对结构性通胀冲击的动态响应模式与即期反应整体相似,但存在微妙区别:从食品与非食品类划分来看,居民和专家预期均对非食品类通胀率冲击做出持续正向响应,对于食品类通胀率冲击的响应基本不显著;从消费与非消费类划分来看,居民和专家预期均仅对消费类通胀率冲击做出持续正向响应,对非消费类通胀率冲击无显著响应。研究结果暗示,我国经济主体在形成预期时对非食品类通胀率更加敏感,决策层对通胀预期的引导可以给予相应关注。  相似文献   

13.
张成功 《新经济》2016,(5):84-85
我国经济社会市场化程度不断加强,逐步暴露出经济方面诸多问题,其中,通货膨胀作为影响经济正常运行的一大毒瘤,严重影响经济运行效率,造成社会财富分配不均,成为当前制约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桎梏。本文从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出发,客观分析了引发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以期抛砖引玉,解决当前通胀难题,完善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4.
从新一轮通货膨胀的特点看2005年物价走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中国一般物价水平从2003年中开始上涨,到2004年10月已经连续有8个月超过3%,表明中国已经出现了新一轮通货膨胀(以下简称通胀)。但与前几次相比,本轮通胀的温和性、结构性和混合型特征更加突出;除了粮食缺口和投资膨胀外,国际传导成为新的主导因素;而资源约束和不合理管制则是本轮通胀的根本原因。资源约束会长期存在,但资源和要素领域的市场化改革已经开始,并会增加短期通胀压力。土地、劳动力、资金、能源和原材料价格在2005年会继续上涨,并会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继续在5%左右的温和通胀区间内运行。  相似文献   

15.
中国通货膨胀的动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现有测度通胀惯性的常用模型是仅含自身滞后因子的自回归模型,该模型不能有效反映通胀预期和波动性对通胀惯性的影响。本文在自回归模型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包含通胀惯性、学习型预期和波动性特征的通胀动态模型。该动态模型从均值和波动项两个方面反映了我国通胀水平的动态变化趋势和特征。针对上述模型不能有效反映通胀状态体制变化的缺点,本文还引入Markov机制转换模型来测度我国通胀水平的状态转移特征。利用分位数回归方法下的自回归模型、本文构建的通胀动态模型以及Markov机制转化模型实证研究了我国通胀的动态特征。分析表明:我国通胀水平具有较强的惯性特征;通胀惯性的形成机理比较复杂,学习型预期只能部分解释通胀惯性;通胀水平的状态转移时间比较长;通胀水平与其波动性有着正向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推导卡尔曼滤波式适应性学习方程,利用1990年第1季度至2016年第2季度的通胀数据,对我国学习型通胀预期的特征进行估计,并进一步从认知偏差检验、无偏性检验和有效性检验三个层面对我国学习型通胀预期的特征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学习型通胀预期较好地反映了实际通胀率的波动,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有较明显的平滑倾向,学习型通胀预期有较明显的近理性特征.  相似文献   

17.
通过合理政策有效引导通货膨胀预期对当前中国经济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用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和EGARCH模型捕捉央行沟通对通胀预期及其波动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央行沟通传递的货币政策信息被市场有效捕捉和解读,实现了通胀预期管理目的,增加沟通频率能有效降低通胀预期波动;但央行的"言行偏离"加剧了短期通胀预期波动,降低了央行沟通和货币政策操作的实际效果;通胀预期存在分布厚尾性和右偏斜,市场出现极端预期的概率较大,且更倾向于预期通胀上升,通胀预期波动的群聚特性表明其具有阶段性自我强化特征.研究结论为央行沟通的有效性提供了实证支撑,揭示出的通胀预期分布特征对提高央行预期管理措施的针对性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文构建了分区制附加预期的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模型,构造物价一致合成指数作为通货膨胀变量,基于时变概率马尔科夫区制转移(MS-TVTP)方法分析通胀预期对通胀形成的差异化影响并研究通货膨胀状态的时变转换特征。结论认为,在适度通胀阶段,通胀预期最易于形成通货膨胀;在高通胀状态下,受到经济基本面和通胀"惯性"的影响,通胀预期对通胀的影响程度减弱;低通胀区制中的通胀预期往往难以自我加强,通货紧缩的循环不稳固。此外,MS TVTP模型中通货膨胀时变区制转换概率的估计结果表明,相对于推动通胀上升,需求和供给因素驱动通胀回落的时滞更长,并且需求和供给因素对通胀状态转换的作用由稳定向逐渐增强转变。管理好通胀预期,提高通胀调控政策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将成为稳定物价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正>我们多次强调,防通胀将成为今年宏观调控的核心任务,这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得到了印证。但是如何才能有效防止通胀,目前仍有诸多分歧。我们的观点是防通胀没有必要拘泥于什么所谓的流派,一定要从导致这轮通货膨胀成因着手,才不至于贻误时机,取得预期的效果。要控制通货膨胀形势进一步恶化,对策至少应该包括对应的三个方面:首先是要改变流动性过剩、  相似文献   

20.
通货膨胀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通胀预期对通货膨胀的发生有重要的诱导作用.分析了通胀与通胀预期的关系,并就当前我国在国际金融危机务件下如何避免国内通胀预期真正转变为通货膨胀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