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朱江 《财经研究》2003,29(9):56-61
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核心问题是“马歇尔冲突”,即规模与竞争之间的矛盾。然而近年来各国的电信政策时常相互背离,无法用传统理论来解释。本文提出马歇尔缓冲区理论,试图说明电信市场的有效竞争均衡点并不惟一:而且规模与竞争的兼容是动态的,因此不必过分关注有效竞争的衡量标准具体化,而应把注意力集中到如何确保有效竞争收敛于一个动态均衡区——马歇尔缓冲区。文章最后在实证分析基础上,为中国电信市场深化改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增长理论假设规模报酬不变从而避开了市场结构难题,完全竞争与规模报酬不变是相容的。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报酬递增与市场结构难题的理论突破才开始在新增长理论中进行。作为一种简单的处理方法,新增长理论首先采用马歇尔的外部经济概念在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讨论了报酬递增与内生增长问题。新增长理论最主要的部分是在报酬递增和不完全竞争同时存在的条件下讨论报酬递增与内生增长问题。本文对新增长理论如何处理报酬递增与市场结构难题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3.
中国证券业市场结构与绩效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市 场结构的概念来源于产业组织学 ,指在特定行业中 ,企业与企业间在数量、规模、份额上的关系及由此决定的竞争形式的总和 ,集中体现了市场的竞争和垄断程度。市场结构是产业组织研究的起点 ,绩效则是研究的落脚点 ,而市场结构与绩效的内在关系 ,是产业组织研究的核心问题。市场结构与绩效的关系有两种相异的假说 ,即传统共谋假说 (TraditionCollusionHypothesis ,TCH)和有效结构假说 (Effi cientStructureHypothesis ,ESH)。传统共谋假说是在梅森 (Ma son)及贝恩 (Bain)创立的传统产业组织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该假说 (Bain ,195 1)认为 :集中度高的市场将导致不完全竞争 ,降低大企业间的共谋成本 ,使其能运用市场力量 (如提高价格 )来获取超额利润。由于该假说强调行业的市场结构决定市场行为 ,进而又决定市场绩效 ,即经典的SCP范式 ,故又被称为SCP假说。有效结构假说 (Demsetz ,1973 ;Peltzman ,1977)则认为 ,高效率的企业具有更先进的管理及生产技术 ,能降低成本增加利润 ,故在竞争中能取得...  相似文献   

4.
从新经济地理革命以来,国外经济学界开始比较关注空间经济问题。他们的研究成果大致可分为两条主线:一是利用新经济地理的垄断竞争研究框架,着力研究不同运输成本等参数条件下的区域和城市经济的均衡布局及其演化;二是根据完全竞争框架内的马歇尔外部性研究空间经济集聚的内在机制。此外,从演化经济或新增长理论的视角研究空间经济也是颇具吸引力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了识别经济集聚中马歇尔外部性的方法,并将其应用于中国制造业数据。通过考察制造业集聚水平和产业间专业化分工的协同演进过程,本文一方面发现两者具有替代关系,验证了马歇尔外部性是经济活动空间集聚后果的理论假说;另一方面证实了马歇尔外部性是推动中国制造业空间不断集聚的基本因素。本文还发现市场化改革是实现马歇尔外部性的积极力量。本文的结论为我国企业选址、产业布局和城市发展政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划分为三个阶段,探讨不同阶段自然资源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反映二者关系的倒U曲线假说,即随着自然资源开发规模的扩大,经济增长速度总体上呈现先快速上升后逐步下降的过程.以1998-2011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对理论假说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在控制了制度质量并有效克服内生性问题后,自然资源开发规模与经济增长速度之间确实表现出了显著的倒U型关系.  相似文献   

7.
竞争市场与垄断市场:一个基于福利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经济理论认为垄断会导致社会福利的损失。在它的分析框架中。实际上瞻舍着成本不变假说,即完全竞争市场中的企业与垄断市场中的企业的成本(或边际成本)是相同的。规模经济理论告诉我们,规模大的企业更容易形成规模经济效果,因而垄断企业的规模经济效果是完全竞争企业不可比拟的,成本不变假说就显得很不真实。本文试图证明在某种前提(如资金密集型产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下垄断所带来的规模经济效果能够弥补社会福利的损失,甚至使社会总福利增加。这一结论对我国市场化改革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产业聚集理论回顾与评述以新古典经济学为基础的产业聚集理论。该理论的代表人物是马歇尔,马歇尔从新古典经济学的角度,通过研究工业组织,间接表明了企业为追求外部规模经济而聚集。马歇尔在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发现了一种产生聚集的“新鲜产业空气”一协同创新的环境。以传统和现代经济地理学为基础的产业聚集理论。该理论有韦伯的产业聚集理论和佩鲁的增长极理论。  相似文献   

9.
浅释中国地区收入差距:1952-2002   总被引:46,自引:3,他引:43  
董先安 《经济研究》2004,39(9):48-59
本文对解释中国半个世纪以来地区收入差距演变的各种假说进行了归纳、分析与检验 ,同时提出并检验了 2个主要假说和 4个推论。使用弹性分析与条件收敛分析检验了人力与物质资本、农业生产结构、城乡差距、产业结构、产权结构、政府规模、企业规模、户口结构等多组解释变量对经济增长与收敛的影响 ,并估计了其影响力。上述检验较好地验证了各种竞争性与互补性假说 ,以及本文提出的假说与推论。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我国2004年制造业企业普查数据,检验了不同规模的企业在不同规模的城市中得益于何种类型的集聚经济。结果表明,在控制了人力资本的外部性和城市人口规模效应后,小型企业在中等城市和大城市中显著得益于马歇尔外部经济(行业内集聚经济),在超大和特大城市中显著得益于雅各布斯外部经济(跨行业集聚经济);中型企业在大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中显著得益于马歇尔外部经济,但只在特大城市中显著得益于雅各布斯外部经济;大型企业即使在特大和超大城市中也很少得益于雅各布斯外部经济。  相似文献   

11.
陈羽 《财经研究》2005,31(10):64-76,136
目前对技术溢出的研究较少关注"溢出源",尤其是基于市场竞争视角和中国背景的经验研究.文章首先讨论了Wang-Blomstrom假说,进而借助"市场结构-技术创新"关系的研究成果提出"市场竞争-外资技术引进"关系的有关假说,并探讨了异于常规的、面向外资企业的"竞争"的定义和度量,最后基于中国制造业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外资企业在东道国市场面临更大竞争会促进其增加技术引进,对于发展中东道国,需要具有一定规模和优势的企业而不是接近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才能提高外资企业面临的竞争程度.  相似文献   

12.
企业创新、生命周期与聚集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企业创新会受其所处生命周期阶段及所在城市其他企业在地理上集聚而产生的外部经济影响。本文运用2007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企业的创新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会受益于不同的聚集经济:新生或年轻企业的创新更多地受益于产业多样化带来的雅各布外部经济,成熟企业的创新则更多地受益于产业专业化带来的马歇尔外部经济。本文为文献中关于马歇尔外部性还是雅各布外部性更促进企业创新的争论提供了新的经验检验证据。  相似文献   

13.
黄涛 《发展研究》2000,(7):24-26
当代迅猛发展的国际贸易显现出日益纷繁复杂的贸易态势,以比较优势原理为核心的传统理论已很难完全给以确切地诠释。从70年代末开始,“新贸易理论”的发展打破了传统理论中的完全竞争和规模收益不变的假说,为贸易理论和贸易政策提供了新的思路。其中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便是系列新国际贸易理论中最新研究成果,堪称为新国际贸易理论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14.
企业竞争优势根源的理论演进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余光胜 《经济管理》2002,(20):10-15
研究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源不仅有助于企业的实践,而且也是检验各种理论流派能否解释和预期企业竞争优势的判断依据。本文拟对探讨企业竞争优势根源的各种理论观点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认为企业竞争优势并不是“梅森-贝恩范式”主张的由市场结构等因素所外生,也不完全是“以资源为基础的企业观点”、“企业能力理论”所倡导的由企业内的资源、能力所内生。通过逐层剥离笼罩在企业竞争优势根源的外围因素,本文认为,企业竞争优势源于企业的知识,试图为现实中企业构筑以知识为基础的竞争优势的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相似文献   

15.
二战后,就经济增长模式来说,从空间角度看,区域经济增长理论出现两极分化:均衡增长理论和非均衡增长理论两大类.在完全竞争和规模收益不变(或递减)的假定下,在新古典框架中,区域或空间因素只不过是额外引入的一个变量而已,这两种增长理论很难进行整合.20世纪末以来,在垄断竞争和规模收益递增的框架下,西方学者对均衡与非均衡的增长模式进行了有效整合,就区域经济增长提出了一些全新的理论解释和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6.
张五常经济学以新古典经济学的个人争取利益最大化为内核,加上新制度经济学的交易费用、产权与契约等约束条件作为保护带,推导出一系列可验证的理论假说,从而得到一般化的经济解释范式。它继承了穆勒范式和马歇尔范式的"稳定性偏好与理性选择"前提假设,又增加了"科斯革命"中的交易费用约束,因此,其解释能力远远超过了萨缪尔森范式和新凯恩斯范式。经济解释范式与穆勒范式、马歇尔范式、萨缪尔森范式和新凯恩斯范式一样,都应该是经济思想史中的一次重要综合。  相似文献   

17.
中国房地产市场是区域性垄断或寡头垄断的市场,可以使用哈佛学派的主要理论S-C-P范式来研究我国的房地产业产业组织问题。不同的土地出让方式决定了房地产市场结构,所以我们根据地块大小、距离远近等的这种出让方式不同来分析各种情况下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房地产行业反垄断政策的制定的依据和内容也存在“马歇尔冲突”,考虑中国房地产企业是规模经济不变的情况下,对垄断进行拆分是对社会有利的选择。具体操作上:不要大面积拍卖土地,改为小块拍卖出让,引进多家开发商鼓励竞争,对打破垄断更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鲍莫尔-富克斯假说的兴起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服务业生产率与经济增长理论。本文通过对国外现有文献的梳理,从鲍莫尔-富克斯假说的基本理论、鲍莫尔-富克斯假说的修正与发展和鲍莫尔-富克斯假说的经验检验三方面进行归纳,并探讨鲍莫尔-富克斯假说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和对中国服务业发展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9.
既有文献基于交叉网络效应认为平台经济容易形成高度的垄断,无法解释平台企业激烈竞争的特征性事实。本文通过引入用户注意力因素,提出交叉网络效应的作用基础是用户流量,而非用户数量,并分析用户注意力分配对平台企业市场竞争的作用机制。在基于用户流量的交叉网络效应的作用下,平台经济尽管呈现出规模效应,但仍然是高度可竞争性经济。当用户规模给定时,随着注意力网络效应的增加,平台之间的竞争加剧,平台企业最优定价和利润水平不断趋向于完全竞争的情形。而当用户规模可以快速增加时,则竞争程度会下降。这些发现能够很好地解释平台经济规模收益和竞争性并存的特征性事实,为完善平台经济治理体系,平衡行政监管和市场竞争,提供更为科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分工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柏拉图,古典经济学时期亚当.斯密第一次从经济学意义上对分工进行了系统的论述,新古典经济学时期的马歇尔用规模经济概念替代了专业化经济概念,同时期的马克思对分工与协作进行了较为深刻的研究。自19世纪末马歇尔对资源配置问题重视以来,分工问题就逐渐被主流经济学所忽视,经济学的研究重心转向资源配置问题。随后,杨格(1928)指出马歇尔的替代是个错误,但直到20世纪50年代,随着产业组织和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经济学家们才再次认识到分工的重要意义。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杨小凯为代表的新兴古典经济学家,用现代分析方法分析了分工问题。进入20世纪90年代,针对新的分工及贸易现实,一些学者对产品内国际分工理论(垂直解体)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