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田涛  许泱  蔡青青 《技术经济》2013,(11):105-111
利用2001年1月—2013年6月的月度数据,构建DCC-MVGARCH模型分析用货币供应量表征的我国内部因素和用汇率和国际原油价格表征的外部因素对我国通货膨胀率的动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通货膨胀既源于内部调整,也受到外部冲击的影响;内部因素中的货币供应量增长率是影响我国通货膨胀水平的主要决定因素;相对而言,外部因素对通货膨胀水平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
干霖 《经济问题》2012,(4):32-35
基于协整检验和VAR模型选取1984~2010年的年度数据研究了通货膨胀与货币供给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货币供给和经济增长都会导致通货膨胀,但通货膨胀不会引发货币超发,且一定的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刺激作用;货币供应量扩张对通货膨胀有促进作用,但影响程度逐步减弱,经济增长也会促使物价水平的上涨,但影响程度明显小于货币供给水平的影响;经济增长对物价水平的影响小于货币供应量对物价水平的影响,即货币供应量诱发通货膨胀,抑制通货膨胀的最好途径是解决货币供给问题;经济系统中存在"通货膨胀螺旋"效应。  相似文献   

3.
笔者基于VECM模型对利率、汇率、货币供给、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它们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利率、汇率、货币供给增长率与通货膨胀具有双向影响关系,而经济增长率单向影响通货膨胀,利率不是经济增长率的格兰杰因,汇率、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都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五个变量互相之间的作用都有较长滞后效应。通过深化改革、完善市场机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可以保增长防通胀。  相似文献   

4.
利用我国2006年12月~2010年12的月度数据,在VAR模型的基础上,对我国货币供应、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短期内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对货币供应量的效应相反;货币供应并不影响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无关,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具有正面效应。长期来看,通货膨胀和货币供应量之间正相关;经济增长对货币供应具有负效应,货币供给量的增加促进经济增长,证实我国存在托宾效应;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之间作用相反,通货膨胀损害经济增长的弗里德曼假说在我国适用。同时得出我国货币供给具有非中性和内生性特点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本文借鉴Frankel[1]的分析框架,构建了货币政策与中国农产品价格之间的数理模型,并运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1952至2012年中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无论是长期抑或是短期,货币政策均对中国农产品价格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效应,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是导致中国农产品价格上升的关键性因素;在货币流动性泛滥导致的通货膨胀压力中,农产品价格比较敏感脆弱极易受到影响而产生剧烈波动。(2)从长期来看,中国农产品价格波动还受到财政政策、人民币汇率的影响;从短期来看,财政支出的扩张对中国农产品价格的上涨起到了助推作用,而汇率的冲击则并不显著;此外,农产品产量无论在长期还是短期都已经不是导致中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重要因素。(3)基于1999年1月至2012年12月数据,运用邹氏断点检验方法证明了我国2009年2月之后快速的货币供应量是导致本轮农产品价格剧烈波动最主要的因素;另外工业品出厂价格、国际农产品价格和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也对本轮农产品价格波动产生了正向冲击效应。  相似文献   

6.
笔者基于2000年1月~2013年6月的数据,运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识别出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显著影响因素,然后用通径分析方法研究了国际农产品价格、通货膨胀等因素对我国农产品价格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结果表明,货币供应量和通货膨胀是影响国内农产品价格波动的主导因子,它们不仅直接影响大,且其他因素也主要是通过它们来间接影响农产品价格;国际农产品价格和农业生产成本的影响次之;国际石油价格的直接作用很小,但它通过通货膨胀和农业生产成本的间接影响很大;城镇居民收入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问题》2011,(4):37-46
本文将货币因素引入索洛模型,构建起一个稳态经济增长模型,探寻相对货币供应量、储蓄率和有效劳动增长率等因素对人均产出的作用机理;并据此构造回归方程,利用1981—2008年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相对货币供应量因素对经济增长总体上具有显著的负效应,且这种负效应具有时间趋势和区域差异,即相对货币供应量对经...  相似文献   

8.
中国对国际大宗商品的巨大需求决定了其价格波动对国内物价有重要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引起国内通货膨胀的本质是“成本上升型”通货膨胀。国际大宗商品波动在国内传导主要通过直接消费渠道、生产渠道和间接渠道,间接渠道又可细化为预期渠道、联动渠道和扩散渠道。在比较国内外商品价格指数的基础上,本文以中国的数据为基础,建立了进口大宗商品价格指数(缩写为ICPI)。并以CPI、ICPI、产出缺口和货币供应量构建计量模型,得出:货币供应量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最大,产出缺口次之,ICPI再次之;但如果考虑到ICPI的波动幅度远大于货币供应量和产出缺口的变化,那么ICPI对CPI的影响可以与产出缺口和货币供应量相提并论。  相似文献   

9.
货币政策、国际石油价格波动与通货膨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构建DCC-MVGARCH模型分析我国通货膨胀与国际石油价格以及货币供应量之间的动态相关关系.横型结果显示我国通货膨胀水平与国际石油价格之间的动态相关关系较弱,而与货币供应量之间的关系较强,说明我国通货膨胀主要受到货币供应量影响,而与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关系不大.并提出结论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最近几年以来,房地产价格一直都是人们议论的热门话题之一,基于2003--2012年房地产市场相关月度数据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了居民收入水平、货币供应量M2、资产价格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等宏观经济因素对中国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并修正了回归结果及多重共线性。结果表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货币供应量M2、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和资产价格这四个因素对中国房地产价格影响较大,对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多元回归模型研究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选出对我国通货膨胀影响显著的因素。实证结果显示:GDP同比增长率、食品价格指数和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率对我国的通货膨胀率有重要影响。同时,本文还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理论分析基础上,提出我国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有中美利差、广义货币供应量、价格指数、人民币汇率以及资产价格等因素,并运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的主要动因为货币政策冲击、资产价格和人民币汇率升值,货币供给与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具有双向作用机制,资产价格和人民币升值对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具有单项作用机制。因此,要增强货币政策稳健性,抑制资产价格泡沫,推动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改变单向升值为双向浮动,以防范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冲击。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试图分析政府财政刺激计划、货币供应量和公众预期这三大因素,对通货膨胀的实际发生所分别产生的冲击。文中采用中国1996年1月—2008年12月的财政支出、货币供应量及居民消费物价指数月度数据,运用VEC模型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财政支出对通货膨胀的解释力很低,货币供应量和物价自身对通货膨胀的解释力最强。而从时间效应来看,物价自身在短期内对通货膨胀起决定作用,而长期看货币供应量是影响通货膨胀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我国近期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正经历着从2009年开始的新的一轮通货膨胀,本轮通货膨胀既有外汇占款过多的原因,也有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国际商品市场价格上升的影响。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很多,不能简单地认为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速过快一定是本次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如果简单认为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速过快是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而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就可能会导致资源在行业和地域上的错配,加重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15.
黄金价格、中国黄金储备与通货膨胀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炳南 《当代经济科学》2012,(1):75-82,126,127
文章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了黄金价格、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国内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的关系。研究认为,黄金是对抗通货膨胀的有效工具,黄金价格上涨、黄金储备增大、国际石油价格和大宗商品价格上浮对通货膨胀有持续的拉动效应;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短期与长期效应不一致的现象。提出密切关注黄金价格、增加国家黄金储备、建立黄金价格预警机制等措施。  相似文献   

16.
本文依据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与国内CPI、PPI指数以及广义货币供应量9年间的月度数据并运用VAR模型实证分析了汇率与通货膨胀间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汇率是PPI的格兰杰原因且两者存在负相关关系,反之PPI与CPI也是汇率的格兰杰原因,且以CPI和PPI为代表的国内物价水平对人民币汇率有着反向影响;而广义货币供应量对国内物价水平的影响很小,增加货币供应量并不是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现阶段的通货膨胀主要是结构性的,所以要采取措施加以调控.  相似文献   

17.
随着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转移和扩散,我国经济增长出现下滑,已远低于潜在增长率;而由宽松货币政策所导致的广义货币供应量在不断增加,通货膨胀压力正逐步显现。在外需短期无法恢复、内需相对不足的情况下,滞胀的风险在逐步加大。VEC模型结果表明:货币流通速度、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共同决定我国通货膨胀率。当经济景气程度上升、货币流通速度加快时,货币供应量增长过快会引发通货膨胀。因此,现阶段应在有效监控经济景气程度和货币流通速度的基础上,对宏观经济政策进行微调,以便提高政策搭配效果,有效化解风险。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建立一个包含货币政策、具有自动稳定机制的财政政策、金融中介机构以及粘性价格、粘性工资等特性的新凯恩斯主义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在校准模型结构参数的基础上,运用脉冲响应技术手段分析了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贷款、消费偏好等8个外生随机冲击对我国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发现:货币供应量、消费偏好和政府购买支出等冲击均导致我国经济上升,即产出和通货膨胀均上升,贷款和技术冲击导致产出增加而通货膨胀下降,投资调整成本冲击导致产出和通货膨胀均下降,价格加成和工资加成冲击均导致产出下降、通货膨胀上升;货币供应量、技术和投资调整成本冲击是我国经济波动的主要来源,财政政策对中国经济波动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9.
论文构建了包含实际汇率变动和居民收入水平两个因素的国际旅游需求理论模型,并以2005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中国的15个主要客源国与11个主要目的国的面板数据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表明:第一,居民收入和实际汇率变动是决定出入境旅游市场的最主要因素,可以解释国际旅游市场的大部分波动现象;第二,出入境旅游市场对收入的弹性大于对实际汇率的弹性,因此,在两个因素变动率相同的情况下,价格效应小于收入效应;第三,不同国家的货币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程度不同,带来的影响也不同。  相似文献   

20.
利用亚洲十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对汇率、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国内工业产出、M2以及利率等因素同通货膨胀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以验证货币升值能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国内的通胀压力。研究发现对于包括中国的部分亚洲国家而言,货币的升值是能够有效缓解通货膨胀的,另外还发现中国的通货膨胀与汇率、工业产出、货币供应量、国际石油价格、国际非能源商品价格和利率是具有长期均衡关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