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基于企业异质性理论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发展的现实,通过系统考察OFDI三元边际扩展对中国OFDI发展的作用机理,从宏观(内部与外部因素)与微观(企业异质性)层面的互动来构建中国OFDI的动力机制框架,以弥补现有研究的不足;最后用华为案例对中国OFDI的动力机制进行诠释,进而为中国企业与政府国际化战略决策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2.
服务业模块化的必然性及动力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模块化已经成为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以及跨国公司全球战略有效实施的重要推动力.服务业模块化是拉动力、推动力和催化力三力合一的产物,这三种力量互相作用,相辅相成,共同形成了服务业模块化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3.
<正> 一、传统体制下企业动力机制的缺位企业动力机制的中心问题是动力激励机制。企业运行的主动力和逆动力,主要是靠物质利益来驱使和制动的。因此,经济利益就成为企业动力机制的枢纽。企业的主动力就其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来说,是企业自身的利益和职工的利益。主动力表现为以下两种具体形式:其一是企业职工和领导人的社会责任感、荣誉感、进取精神和开拓意识;其二是职工和企业领导者对劳动的兴趣。企业的逆动力是指外界环境的激发力。随着宏观调控体系的逐步完善,预算约束逐渐趋于硬化,市场竞争的展开,使企业处于市场竞争的风口浪头上,尤如逆水行舟,只有努力改善经营管理,才能获得生存和发展。这就使企业形成了一种由环境激发而产生的动力。在原有的经济体制下,企业动力机制主要依靠行政手段的推动。在有计划商品经济条件下,行政手段仍然具有重要作用,但更主要的是运用各种经济手段的推动。应该看  相似文献   

4.
杨希 《时代经贸》2009,(10):14-14,20
本文首先阐述了城市化的基本内涵,然后从三个方面,即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市场化对城市化进程中的动力机制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城市化过程中对技术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我国产业结构转换的动力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果艺 《经济问题》2005,(1):24-26
产业结构转换需要有较强的动力机制,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迅速升级换代,主要是内部动力机制和外部动力机制形成的合力。今后,我国产业结构转换的动力机制同样强劲,促使产业结构转换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6.
开发区作为中国城市化的一种重要形式必将长期存在,向城市转型也是开发区发展的必然趋势。该文根据我国开发区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开发区转型的必要性,分析了开发区转型的内在机制与动力,试图寻求解决新途径,为开发区新一轮发展提供理论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激烈的市场竞争,要获取佳绩我国企业应该构建符合其自身特点的营销动力机制,释放营销人员的工作潜能和热情.营销动力机制的形成需要真正提升营销在企业中的地位;需要坚持企业制度的创新特别是营销部门管理和营销人员管理的制度创新;需要围绕营销人员价值确立科学、可行的企业营销人员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8.
我国正在经历一个城市化飞速发展的时期。城市化不仅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引擎,而且也深刻改变着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结构。通过对我国城市化历程和动力机制的简要回顾,探讨了城市化的本质,分析了影响我国城市化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因素以及推进城市化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9.
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的背景条件与动力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七大报告针对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作出了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部署。首先结合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背景、我国的基本国情以及我国新时期发展战略的总体要求,深入分析、归纳中国特色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的背景动因与约束条件;接着,从自主创新、可持续发展、企业家创新以及体制改革等角度探讨了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激烈的市场竞争,要获取佳绩我国企业应该建符合其自身特点的营销动力机制,释放营销人员的工作潜能和热情。营销动力机制的形成需要真正提升营销在企业中地位;需要坚持企业制度的创新特别是营销部门管理和营销人员管理的制度创新;需要围绕营销人员价值确立科学、可行的企业营销人员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1.
高技术企业具有知识密集性、技术密集性等独有特征,因此高技术企业的自主知识产权开发工作成为企业生存的支撑点和关键环节,在分析高技术企业知识产权开发动力要素的基础上,构建高技术企业知识产权开发动力机制,并对其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各动力要素之间的作用机制和互动规律,为高技术企业知识产权开发工作的有效进行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2.
何景涛 《生产力研究》2011,(11):168-170,200
知识生产的传统模式以单一学科为架构,在知识经济时代,这种传统模式受到了冲击。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和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高科技对知识创新的催化作用,知识创新和协同合作已经成为企业健康发展的普遍战略选择。国家与国家、企业与企业进行着前所未有的广泛合作,这种不同的经济主体之间出现的广泛合作,表现出以知识合作为特征的共同特点,必然有其深层次的动因。文章尝试从经济增长所带来的积累、知识合作创新的心理动因、知识合作剩余的激励三个方面揭示知识合作创新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3.
龚建立  王飞绒 《技术经济》2000,19(11):18-20
动力机制是指创新动机的产生及其作用于创新主体产生创新行为的机理。技术创新活动决不是一个很偶然的单个因素决定的过程 ,而是涉及由科学技术、经济、法律和政策以及人作为创新主体的行为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决定的具有一定自组织性的系统动力学过程。一、已有的几种动力机制模式评价许多文献在讨论企业创新的动力时 ,往往把创新形成的条件和促进创新的直接动力并列起来。国外比较典型的技术创新动力机制技术推进模式 (包括熊彼待的创新理论 )、需求拉动模式、“推—拉”综合作用模式 (D .Mowery ,N .Rosenberg) ,技术…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的经济活动是由许许多多企业的经济活动过程组成的,企业充满活力,整个国民经济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企业缺乏活力,国民经济就难于发展,更谈不上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而企业的活力,来自于企业内部的动力,企业的动力又与企业全体劳动者的需要和利益密切相关。所以,强化企业内部动力机制,是深化企业改革的中心,是搞活企业的关键。一、劳动者的需要和利益是企业动力的物质载体  相似文献   

15.
企业生态化发展的动力机制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在概述企业生态化内涵的基础上,根据社会行为科学的一般原理,分析了企业生态化发展的动力因素,认为企业生态化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是企业利益,外部环境刺激来自于政府行为、市场需求、资源与环境约束、技术发展,并构建了企业生态化发展的动力机制模型,阐述了模型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6.
制度安排是我国城市化的重要动力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雪丽 《经济师》2005,(7):70-71
在论证了城市化是交易费用为正的过程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城市化实践的分析,得出结论:制度安排是我国城市化的重要动力机制。政府所提供的政策,一方面降低城市化的交易成本,节省组织成本,另一方面通过推动工业化,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吴进红  王丽萍 《生产力研究》2006,(2):185-186,237
从当今世界产业结构发展趋势来看,产业结构转换已向高级化趋势演变,即产业结构已由传统的仅仅追求产业部门比例关系的协调转向追求资源配置和再配置(资源的产业间转移)效率的提高和结构效益的最优化,从而推动产业升级。文章在对产业结构升级内涵分析的基础上,从信息化、技术创新和国际贸易等三个方面研究了开放条件下产业结构升级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8.
实施森林认证行为是林业企业的一种全新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分析表明林业企业实施森林认证的动力在于:林业企业经营者实施森林认证的决策偏好、林业企业森林生态经济效益优化目标、森林可持续经营战略与林业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拟合度、社会周围其它林业企业实施森林认证的状况、林业企业的竞争压力、政府及林业行政管理部门对森林认证的支持力度、市场准入制度变化、林产品市场体系规范化制度化状态等要素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社会周围其它林业企业实施森林认证的状况、政府及林业行政管理部门对森林认证的支持力度、市场准入制度变化、林产品市场体系规范化制度化状态对林业企业实施森林认证模式具有间接影响,通过影响其它诸要素改变林业企业实施森林认证的动力。  相似文献   

19.
林业企业实施森林认证动力机制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森林认证的迅速发展以及其在中国的起步态势,本文以林业企业实施森林认证的动力机制为研究主题,采用问卷调查法、主成分分析法、多元回归分析法,并综合利用实地调查数据与统计数据,对林业企业实施森林认证的动力机制的成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林业企业开展森林认证的影响因素有4个,即企业的基本情况、对森林认证的重视度、对森林认证的了解程度和企业的经营与森林认证的关系。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森林认证的重视度方面,只要政府能够增加对森林认证的重视度,那么林业企业准备开展森林认证的发生比将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20.
陈之光 《经济师》2003,(4):284-284
一、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 ,为造就人才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科学技术是知识的结晶 ,人才是知识的载体。人才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逐步成长起来的。社会环境的好坏 ,不仅影响人才数量的多少、质量的高低 ,而且影响人才成长的快与慢。尊重知识 ,尊重科学 ,能够促进人们包括思维、生活、工作方式在内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只有“在广泛的群众基础上 ,才能不断涌现出杰出人才。也只有有了成批的杰出人才 ,才能带动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在社会经济生活中 ,“随着对自然规律知识的迅速增加……对自然界施加反作用的手段也增加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