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丽 《中国经贸》2012,(24):103-103
近年来乡镇经济快速发展,中小企业贡献很大。与此同时,中小企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农村信用社贷款业务的发展,贷款额高速增长,也成了地方经济增长的助力。但贷款额越大,风险也随之增长,农村信用社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同时,也增加自身的风险。如何处理好中小企业贷款与信用社风险的关系,成为当前农村信用社风险防范与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秦波 《辽宁经济》2003,(5):24-25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的贷款难问题不仅制约着企业的发展。而且也严重地影响着金融与地方经济的发展。所以,解决中小企业的贷款难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企业、银行、社会等诸多方面需要大力的协调配合,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3.
操桂芳  许坤 《中国经贸》2009,(18):144-144
中小企业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是经济活力的源泉、吸纳就业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载体,然而,中小企业却一直深受贷款难问题的困扰。本文基于这一出发点,分析中小企业贷款难的成因,提出改善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中小企业越来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特别是金融危机环境下,中小企业也出现了很多发展中的困难,其中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已经被提高到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地位.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文章主要提出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群,共担风险,利益共享,银行发放担保贷款等新的信贷模式及相应的贷款办法,解决长期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难题.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产业》2009,(5):18-18
尽管在今年一季度我国工业经济运行出现了积极变化,但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仍不容乐观,并且已经开始影响到整个经济的回暖。为此,工信部下发确保二季度工业平稳增长的通知,强调在二季度千方百计扶持中小企业发展,重点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用好中央和地方的担保补充资金,争取今年为中小企业贷款6000亿元。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已呈现出一种蓬勃发展的新势头。但是,在对中小企业的融资贷款问题上,因中小企业经营规模小、内部财务制度不键全、贷款抵押担保不全等因素,使中小企业贷款难并阻碍了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如何解决中小型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和银行难贷款的问题,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并引起了地方党政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7.
王有祥 《走向世界》2008,(10):23-25
此前银行的一年期贷款利率是7.29%,信用卡透支贷款年利率为18%,一般中小企业贷款的利率稍高于基准利率.多在10%上下。进入2008年.各银行推出的中小企业贷款利率出现大幅上升.有的甚至达到了15%至18%,这必将刺激银行对中小企业进行放贷。  相似文献   

8.
多途径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企业贷款难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问题。即使是在浙江,这一问题也仍然较为突出。据调查,浙江的中小企业65%以上存在融资难的问题(李传双,2006)。在宏观调控的背景下,中小企业被银行拒之门外后,只能去寻求民间资金或典当、担保等中介机构,以高贷款利率换取资金。民间借贷的融资方式运作不规范且资金成本很高,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对企业成长和产业升级极为不利。为此,近年各方为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进行了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9.
自从2008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实体经济大受影响,不少中小企业纷纷倒闭,“中小企业融资难”成为一个日益突出的话题。中国政府非常重视这个问题,相关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也都出台了不少。但是,中小企业融资难,中小企业融资途径少,银行对中小企业支持不够……这些说法我们也都经常听到。作为中小商业银行来讲,我们一方面认识到,中小企业是我们的重要客户,但另一方面,我们也深感责任的重大。但实际上,目前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分析并不深入,甚至有时候还被人们曲解了。因此,本文将主要从中小企业界定、中小企业融资和中小企业贷款,以及中小商业银行在中小企业融资中应发挥的作用来进行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对一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在扩大就业、促进技术进步、发国际贸易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与此同时,中小企业在发展中也面临诸多不利因素,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融资难。据统计,创造中国近六戍GDP的中小企业,目前仅占主要金融机构贷款的16%.所获贷款额度与创造的GDP值的比例严重失调,已经严重阻碍了中小企业的扩大发展。现应积极采取措施,努力缓解制约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据统计,我国中小企业贷款占金融机构放款比例的16%左右,优质中小企业只有30%的信贷需求能够得到满足,中小企业贷款难一直是一个社会问题。不过,一段时期以来,在各级政府、银行和中小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在利率市场化加速推进、金融不断创新、直接融资迅猛发展和国内银行业全面开放的背景下,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其实已有所松动。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客户已成为经营战略转型的基础,尤其是在央行紧缩政策条件下,  相似文献   

12.
近期我国贷款总量激增,经济呈回暖趋势,但在一季度贷款结构中,服务中小企业为主的短期贷款仅占25%,且2月份比1月份锐减3000亿元,中小企业融资难不仅没有得到有效缓解,且有加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齐翼 《魅力中国》2014,(4):74-74
在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虽然金融体制日趋完善,但是融资问题仍然是中小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甚至已经严重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银行贷款对于企业的贷款资格审查十分严格,其审批所需的手续也相当繁琐。这就与中小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产生了矛盾。因而,民间借贷就成了诸多中小企业的首选。我们对民间借贷给中小企业带来的影响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本文结合民间借贷的实际情况,分析其对于中小企业的影响,以供广大从业者参考。  相似文献   

14.
李贵森 《辽宁经济》2000,(10):37-37
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许多中小企业缺少发展后劲,在市场竞争中逐渐失去了往日的辉煌,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困境。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据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所作的调查表明: 66. 5%的企业认为资金紧张是当前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小企业融资难,特别是贷款难已成为社会公认的一个普遍问题。那么中小企业贷款难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呢?   1.现行的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制度,是制约中小企业贷款的“紧箍咒”。为了防范贷款风险,银行对贷款投向的管理是非常严格的,基本是按企业的信…  相似文献   

15.
中小企业在经济中的作用已逐渐为人们所认同,比如在技术创新、创造就业、维护经济稳定等方面.但中小企业发展本身面临着各方面的困难,融资问题就是其中之一.在某种程度上,融资困难是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首要问题.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拟从贷款期限与风险的角度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问题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6.
罗力强  颜芳 《特区经济》2005,(10):270-271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呈现4个主要特点:①以抵押贷款为主的间接融资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中小企业一般不能获得信用贷款;②中小企业短期融资难度有所降低,但对于许多创业型企业更重要的中长期贷款仍严重不足;③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较高。其中办理抵押贷款的手续费占利息的30%左右,有的还要求预扣一定比例的贷款作为抵押;④中小企业的经济效益对其是否能得到贷款起着决定性作用。初创的中小企业很少能获得贷款。  相似文献   

17.
对我市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加快我市中小企业发展,按照国家和市委、市政府建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体系的要求,我市已先后成立了79家担保机构,注册资金总额达45亿元,其中财政出资4亿元,占总额的8.9%,基本上建立了由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全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矛盾,发展区域经济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在运行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何双喜  李怀舟 《乡镇经济》2006,(8):28-30,57
通过分别从中小企业自身的在贷款条件方面的弱点和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供给上机制上分析了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并结合供需两方面,分析了银行不同于一般企业和贷款不同于一般实物商品的特点,认为利用利率这个价格杠杆来解决供需矛盾是不可行的,进而提出了中小企业贷款难的短期、中期、长期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9.
陈默 《魅力中国》2010,(29):335-335
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中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小企业成为国内商业银行普遍关注的焦点,但是,一方面中小企业难以成功贷款,一方面商业银行对其陷入进退两难的窘境。本文重点从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客户准入评估,贷款定价,风险控制三方面进行分析,由此对解决这种困境做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场经济的重要主体,确保经济稳定发展,保障充分就业的重要基础。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其整体素质和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高。但同时也面临不少问题。其中,融资难特别是贷款难,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瓶颈。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是建立规范化的信用担保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