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城市景观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发生演变.受城市功能转变和发展理念影响,城市道路发展迅速,决定了城市景现格局的变化,并逐渐取代街区成为城市景观中的背景.街区面积减小,破碎化程度加大,逐渐转变为斑块.同时休憩绿地和生态绿地等的大量出现导致斑块多样化,提高了城市景观异质性.地下市政设施的发展分担了廊道的部分功能,地表廊道以承担生态功能为主.  相似文献   

2.
居住的人性回归--社区重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指出,社区是自古以来人类聚居形成的生活状态,因城市的发展而逐渐丧失.但是随着城市建设和城市文明的发展,社区的概念在居住区开发中得以逐渐重构,并成为居住人性回归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3.
"智慧城市"的理念逐渐被人们接受,其建设也在许多城市逐渐展开,但"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鲜有研究和分析。本文通过对根据"智慧城市"的内涵和发展特点,总结提炼了"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智慧北京"为案例,具体计算、分析了"智慧北京"评价指标值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4.
作为会展重要活动形式之一的节事活动,其创造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逐渐为人们所认识,近几年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已被许多城市列为发展自身经济和提高城市形象的突破口。然而,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量的扩张背后质的欠缺,我国城市节事活动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逐渐显现。本文从节事活动的含义和我国发展城市节事活动的意义出发,针对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对我国城市节事活动未来发展策略的制定发挥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饶雪琴 《中外企业家》2013,(9S):270-27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速度逐渐加快,人们周围的生活环境遭到了极大的破坏,于是人们开始呼吁建立生态平衡的城市,因此社会的焦点逐渐聚集在风景园林上。风景园林不仅能够美化城市,还能改善城市内的空气质量和促进城市的发展。风景园林作用之大是不能估量的,所以本文作者根据自己多年的作经验在风景园林对城市建设发挥的作用上进行阐述,以提高人们对风景园林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陈经纬 《活力》2012,(12):105-106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建设发展很快,但城市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逐渐显现。同时,随着近期国家大力整顿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城市建设资金筹集该何去何从?本文以宜宾市为例,分析当前形势下城市建设资金筹集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城市滨水区在城市建设中的地位极高,并且城市滨水区是建设绿色城市最为简单有效的方式之一,城市绿化工作已经逐渐成为城市治理环境的核心问题。现如今大多数城市都在向生态城市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还有一定的问题,不能切实有效地做到生态城市建设,相关部门需要不断结合城市滨水区和生态城市的特点,打造出一个符合未来发展的城市环境。在城市建设中,滨水区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开发资源,滨水区的建设在城市建设中具有极为特殊的地位,滨水区的建设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帮助城市提升环境质量,丰富当地风貌环境,在当前绿色发展核心概念下,保护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支持下,城市的滨水区独特的规划作用逐渐被人们重视,滨水区的城市建设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主要发展潮流,同时也是很多国家的开发重点。  相似文献   

8.
从最初的异地搬迁,到后来的实物与货币补偿安置,不同阶段的城市更新贯连而成了城市发展的历程,城市更新的发展要素正在逐渐增加,影响范围也在逐渐扩大。城市发展的关键在于土地,然而城市的土地资源却是相对固定的。如何打破传统增量模式的束缚,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中发现城市发展更新的适宜路径,是新时代城市发展的一大课题。本文以上海为例,分析城市更新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当前中国发达地区城市逐渐进入后工业化时期,"转型发展、提升城市品质、构建城市特色、提高城镇化质量及城市综合竞争力"成为这些滨水城市发展的关键词,城市滨水地区也逐渐从生产性职能向生活性职能的模式转型。以宁波三江六岸滨水地区为实证性研究对象,基于对该地区的整体性、融合性的整体认知,提炼出这一趋势下该滨水地区的核心价值体系并提出整体性的发展思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存量用地逐渐开发殆尽,地区经济增长和城市发展愈发依赖和受制于土地供应,这是未来中国城市发展必须破解的困境。产权分离、自由交易的机制是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关键经验,也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机制达成的有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市民对城市景观的要求逐步提高,其中,城市滨水景观在城市规划、功能分区、园林绿化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城市滨水景观的评价基于影像分析、使用情况分析等简单的方法,本文创新性的提出在城市滨水景观评价中运用POE评估,分析了使用POE评估的优势、特点、运用前景,构建了城市滨水景观综合评价的框架。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竞争的加剧,文化越来越成为国家和城市增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城市文化生产的速度逐渐加快,规模日渐扩大.在文化生产的发展过程中,其性质也从开始的教育、保存等功能向以旅游为主的商业功能发展.在城市旅游发展的推动下,广州文化生产的旅游开展初显成效,但旅游功能仍严重不足.通过访谈和资料分析等方法,并借助城市科学的相关理论,分析了广州文化生产的现状和广州文化生产的目的、特点及其缺乏旅游功能的原因,并根据国外现代城市文化生产已有的成功经验,从政府、规划部门与文化生产的管理者三个角度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城市产业的战略定位关系着城市发展的成败,现有产业定位在理论上主要依据比较优势理论(绝对优势论、比较优势论、机会成本说)或比较优势理论的延伸(区域分工理论).事实上,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跨国公司可以在全球范围内组织资源,原有的基于特殊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逐渐衰退,而内涵更广的竞争优势越来越成为决定一个城市发展成功与否的关键.而且现有产业定位研究在对象层面上以区域为主,随着全球化城市网络体系的形成,区域之间的竞争越来越体现为城市之间的竞争,因此对城市产业定位的研究更显重要.文章将对产业定位的已有若干理论进行回顾总结,并引入竞争优势理论、新贸易理论和城市化阶段理论,提出城市产业定位的区域视角、竞争视角、城市化视角等的一般方法.并以上海嘉定的产业定位为例,阐述上述理论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14.
以城市在岗职工的平均劳动收入水平和反映城市生活质量的各类宜居性指标建立了中国35个主要城市的城市发展与住房需求关系的模型,并以此估计了城市住房意愿支付价格。实证结果表明,城市在岗职工的平均劳动收入水平和以各类宜居性指标反映的城市生活质量可以解释70%左右住房价格的城市间差异。虽然城市劳动收入对住房意愿支付价格的影响仍然很大,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主要城市的生活质量对住房意愿支付价格增长的贡献有逐步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付涛 《价值工程》2014,(11):120-121
城乡经济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作为关键的推动力之一的交通运输行业也在逐渐的完善。但是交通运输能不能真正的推动城乡经济的发展还得看公路工程建设做的到不到位。交通运输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的桩基工程是公路工程的基础工程。钻孔灌注桩是该基础性工程中的重要一项内容,笔者在下文中将针对钻孔灌注桩工程做简要的探讨,重点介绍其基本的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6.
五叶地锦的生物学特性及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艳 《价值工程》2011,30(9):276-276
随着园林绿化事业的快速发展,城市可利用绿化空间逐年减少,垂直绿化也就越来越被重视。在原有绿化面积不足的前提下,为增加绿量,增加可视率,应依托植物的可伸展的特性向空间发展,即为垂直绿化。地锦在北方城市首选为垂直绿化的好材料,它可使城市面貌更加绚丽多彩。  相似文献   

17.
从目标规划到过程规划--城市规划的技术特征与政策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城市规划的功能正从作为城市未来空间构架向政策形成与实施工具的方向转变,城市规划的成果也逐渐由科学蓝图的形式向政策法规的形式转变,随着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对城市发展与建设的影响也逐渐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以目标引导为主转向市场体制下的以政策控制为主,在规划文本中,以对规划实施过程进行控制的强制性条文相对于以目标预测和蓝图描绘为主的引导性条文而言将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从对城市规划的技术特征与政策特征两方面的深入分析,提出了城市规划工作由"目标规划"向"过程规划"转换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速度的加快以及城市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建设发展进程逐渐彰显出生态与可持续融合的发展理念。在可持续发展原则以及以生态人文理念为基础的原则背景下进行园林景观建设,可以促进园林景观建设水平的提高,在进一步推动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同时,为园林景观建设指明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城市游憩空间布局驱动系统探析——以扬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游憩空间布局是影响城市游憩发展的基本因素之一,而其驱动系统由引擎机制、需求驱动机制、供给驱动机制、纵深驱动机制构成,并通过循环运转推动城市游憩空间持续发展。城市游憩空间布局以满足城市居民、旅游者需求为主要目标,最终形成"双核原生态星系模式"。结合扬州实践对此予以阐析,为我国逐步兴起的城市游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城乡统筹发展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多年来由于我国城乡体制和运行机制上存在差别,导致城乡差距逐步拉大。为了改变这种现状,迫切需要创新城乡体制机制来实现城乡的和谐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