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自从普雷维什和辛格提出贸易条件概念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的变化趋势。而针对我国的贸易条件不断恶化,很多学者认为应该采取措施加以改善。但本文认为,价格贸易条件恶化并不一定意味着贸易利益受损,因而也应慎重提出改善我国贸易条件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早在1950年,普雷维什和格就分别从供给条件与贸易利益 机制方面和需求因素文献提出了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相对于发达国家贸易条件持续恶化的观点,认为发展中国家无法依靠出口初级产品积累资金以实现工业化,因而应当运用保护性贸易政策实行进口替代,大力工业制成品的生产,以避免贸易条件的进一步恶化。自80年代末起,辛格和沙卡(Sarkar)又进一步发展了其“贸易条件恶化论”,认为发展中国家以出口劳动密集型制成品取代出口初级产品,实行出口导向的经济发展占 改变外贸结构,其结果只能是转移了贸易条件恶化的内容,而不能根本解决贸易条件恶化的问题,那么究竟如何改善贸易条件呢?保护主义的贸易条件改善论认为运用限制性贸易政策工具,主要是关税,就可以改善一国的贸易条件,实际效果是否如此呢?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了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量增长而价格贸易条件恶化的结论,并提出了改善贸易条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否面临“贫困化增长”陷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贸易条件呈现如下特征:价格贸易条件恶化,收入贸易条件表面上改善,实质上存在恶化的可能,要素贸易条件恶化,因此根据国民福利标准判断,中国面临"贫困化增长"陷阱.  相似文献   

5.
我国贸易条件与贸易利益增长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冰  叶欣 《改革与战略》2009,25(9):166-169
长期以来,贸易条件被认为是衡量一国获取贸易利益大小的一项重要指标。文章从价格贸易条件、收入贸易条件及单要素贸易条件的涵义出发,进行了贸易奈件和贸易利益的相关关系分析。分析表明,要全面准确衡量一国的贸易利益必须把价格贸易条件、收入贸易条件和单要素贸易条件这几者结合起来综合考虑,并通过实证研究揭示了我国贸易条件下的静态贸易利益和动态贸易利益现状及制约贸易利益增加的因素。在分析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改善我国贸易条件,更多地分享国际贸易利益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最近十几年,FDI流入对中国所产生的贸易条件效应出现了新的变化。FDI流入对中国产生了"工资外溢"效应,但并没能通过该效应改善其价格贸易条件;FDI流入没有从根本上改善中国的贸易结构,从而导致较大的价格贸易条件波动性。FDI流入的大幅增加,使得中国对外贸易出口数量也大幅增加,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中国价格贸易条件的恶化,带来了其收入贸易条件的改善。相对而言,FDI流入对中国的单要素及多要素贸易条件的改善幅度远小于收入贸易条件,因此,中国在大量引入FDI的同时,应大力提高生产率和技术水平,实现其单要素贸易条件和双要素贸易条件的改善最大化。  相似文献   

7.
多种因素导致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的恶化:初级产品与工业品需求收入弹性之间的差别、技术进步导致替代产品的出现、技术进步导致消耗系数的降低、出口结构的刚性、技术进步导致的垄断等。文章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我国存在出口价格下降、进口价格上升的趋势,而导致贸易条件恶化的根本原因是技术落后。为避免贸易条件的进一步恶化,我国应该积极实施促进技术进步的各种措施,以改善贸易条件,并最终改变我国在国际经济分工格局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近代中国对美国贸易的贸易条件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美贸易是近代中国三大(中英、中日和中美)对外贸易之一。中国对美国的贸易条件虽然并不完全有利于中国,但也未见明显恶化,甚至在1920年以后直至1936年,中国的贸易条件呈逐步改善的趋势。这与中国同期对外贸易条件日益恶化的事实形成鲜明对比。因此可以说,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进行贸易,其贸易条件并非完全不利于发展中国家。  相似文献   

9.
质疑“普雷维什-辛格命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普雷维什-辛格命题”,即“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长期恶化”的论断,自20世纪50年代提出,一直是国际经济学界争论的一个焦点。本文首先指出,完整的贸易条件概念应该全面包含价格贸易条件(NBTT)、收入贸易条件(ITT)和要素贸易条件(FTT)。文中质疑“普雷维什-辛格命题”主要涉及价格贸易条件,针对“普雷维什-辛格命题”及其种种理论争议,整理和分析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发展中国家的价格贸易条件数据。结果发现,实证数据并不支持“普雷维什-辛格命题”:从长期趋势看,发展中国家的价格贸易条件总体应该是改善,而非“恶化”。本文认为,在学界对发展中国家价格贸易条件长期趋势所作的判断方面,古典经济学家的观点更适用于长期或一般分析,而“普雷维什-辛格命题”则更适用于短期或局部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亚洲国家在1980~2006年间贸易条件趋势及进出口波动的平稳性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出口增长不一定能够长期改善贸易条件,进口增长也并不一定长期恶化贸易条件,而确保进口波动的长期平稳才是促使亚洲国家贸易条件呈现长期平稳趋势的关键因素。同时,本文发现中国大陆在这期间的出口增长对其贸易条件的改善作用不足以抑制贸易条件在短期恶化的趋势,这与中国大陆在现今国际外贸市场的激烈竞争之下出口商品的单位价格逐渐下降有关。本文对此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段国蕊 《山东经济》2006,22(1):148-15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多数发展中国家并没有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其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恶化。那么我国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参与国际分工,其贸易条件的变动值得深思,综合考虑贸易量指数、出口价格条件指数、汇率指数、出口效益指数等对我国贸易条件的影响,我国净收入贸易条件得到了改善,但结果并不容乐观。我们必须调整我国产业结构,才能获得更多的贸易利益。  相似文献   

12.
梧州在近代广西对外贸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文章对近代梧州综合贸易条件及其变动的系统量化分析证明:近代梧州的贸易条件虽然并不完全有利于梧州,但也未见明显恶化,1920~1936年呈逐步改善的趋势,这与同期中国贸易条件日益恶化的事实形成鲜明对比。  相似文献   

13.
王文治  扈涛 《世界经济研究》2013,(1):47-52,66,88
本文通过建立SITC五位数分类商品与制造业28个行业的对照表,基于微观贸易数据测算了中国制造业28个行业的价格贸易条件,并采用动态面板GMM估计从行业层面分析了FDI对制造业价格贸易条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首先,不是所有制造业行业的价格贸易条件都恶化,科技含量较高行业的价格贸易条件不断改善;其次,实证研究证明FDI与中国制造业价格贸易条件正相关,FDI不是造成中国制造业价格贸易条件恶化的因素;最后,增加制造业各行业的资本和科技投入,实施规模生产是改善制造业价格贸易条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价格贸易条件恶化——基于影响因素的经验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我国的价格贸易条件一直在恶化,本文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的方法对此进行了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发现实际汇率、初级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出口和贸易收支在长期内都不同程度地恶化着我国的贸易条件,这其中又以工业制成品出口的恶化效应最大,但这种恶化是中国经济成长过程中作为一个大国必须对世界做出的贡献。最后基于此分析和全球化的视角得出贸易条件的含义有所转变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对中美贸易条件恶化的经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危机爆发对我国外贸企业的沉重打击,再次表明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不合理以及对外贸易高依存度的弊端。本文从贸易条件模型入手,通过分析1980~2003年间中国与美国的相关变量发现,由于我国贸易结构长期以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使得我国不断增长的制造业生产率和较低的购买力水平成为我国贸易条件趋于恶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增强中国制造业生产多样化的能力,是长期内改善我国对外贸易条件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FDI对我国贸易条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FDI)一直呈逐年上升趋势,外资企业进出口占我国对外贸易的比重也呈上升趋势,而我国的价格贸易条件则呈现下降的趋势。本文主要分析了FDI流入对我国价格贸易条件、收入贸易条件和要素贸易条件的影响,提出我国引资政策应由“数量”向“质量”转变。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今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中,贸易条件对经济发展有越来越重要的影响.贸易条件包括商品贸易条件、收入贸易条件、单要素贸易条件、双要素贸易条件四种.尽管我国的商品价格贸易条件存在长期恶化趋势,但由于出口量的巨大增长,使我国总体的贸易收入条件还是大大改善了.  相似文献   

18.
根据SITC将中国出口商品分为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并将初级产品按照用途分为食品类原料、非燃料原料和燃料.将工业制成品按照部门分为纺织服装类产品、化学产品、机械及交通运输产品、金属冶炼产品及电子产品等.利用2001-2008年的季度数据,计算各分类产品在中国出口金额中的比重,并通过实证检验,分析其对中国价格贸易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总体价格贸易条件、初级产品价格贸易条件和工业制成品价格贸易条件,均呈现恶化的趋势.其中,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上升是总体价格贸易条件恶化的主要原因,燃料出口比重上升对初级产品价格贸易条件的恶化起主要作用,纺织服装类产品出口比重下降和电子产品出口比重上升,对工业制成品价格贸易条件起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王永齐 《南方经济》2006,37(9):53-64
根据Mazumdar(1996)的观点,贸易增长机制的发生取决于一国的贸易结构:进口资本品出口消费品将降低资本品价格和折旧率,从而加速资本积累并促进经济增长。围绕这一问题,本文认为.Mazumdar的贸易增长机制能否发挥作用依赖于一国所吸引的FDI的部门流向,FDI流向资本品生产,将减少资本品进口和降低资本品价格并改善一国贸易条件,这时折旧率的降低在更大程度上促进经济增长。Mazumdar假说才得以成立;FDI流向消费品生产,将强化消费品出口并相对恶化一国贸易条件。从而抵消了资本品价格的下降带来的好处。运用中国数据和VAR模型检验。结果显示:中国的贸易结构符合Mazumdar的观点。却没有对经济增长产生显著影响。原因之一在于FDI主要流向劳动密集型消费品生产和加工贸易型机电产品生产,使得FDI所带来的贸易条件相对恶化效应大于资本品价格下降效应。  相似文献   

20.
我国对外贸易形势与转变增长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2005年我国对外贸易形势,并就对外贸易中贸易条件恶化、竞争力下降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几点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