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阿妞 《金融与经济》2012,(3):39-40,71
本文详细介绍了P-Star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1996年以来我国的通货膨胀压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Star模型对我国的经济运行情况有较好的解释和预测能力,目前我国的通货膨胀压力仍然较大。  相似文献   

2.
目前,国内对价格水平的变化进行分析的主要依据仍是货币供应量的变化,而国内外的研究表明,货币供应量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日益变得不稳定。基于此,本文在对Hallman,Porter and Small(1989)所提出的P-Star模型进行修正的基础上,对我国1979-2008年间物价水平的变化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对我国价格水平的变化具有较好的解释能力,产出缺口和利率缺口的变化往往会导致我国价格水平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生产函数法对1978年以来我国潜在产出进行了估计。结果表明,我国仍然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产出缺口对通货膨胀具有很强的解释作用;2007年我国实际产出超过潜在产出,物价上涨压力明显。尽管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我国实际产出低于潜在产出水平,但产出缺口并不严重,这既表明我国经济刺激政策起到了应有作用,也说明随着经济的强劲复苏,扩张性经济政策应逐步回归中性,以保持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产出和通货膨胀一直是宏观经济学的主要课题之一,自菲利普斯曲线提出以来,关于产出和通胀的研究一直在进行,本文从卢卡斯不完善模型出发,选取2000-2010年的季度数据进行检验,认为产出和通胀不存在明显关系,并对经验数据和模型的不匹配给出了一些解释。  相似文献   

5.
影响地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因素既有供给方面的因素,也有需求方面的因素。本文选择与民生相关的公共服务项目:教育支出、医疗卫生支出、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及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支出作为研究对象,并用中国31个省和自治区2002-2006年共5年的面板数据来进行实证分析。总体来看,由于我国转移支付制度没有向人均财政收入低的地区倾斜,这使得我国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可以较大程度满足其公共服务的需求,而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公共服务提供受财力制约,有一些公共服务需求得不到满足,导致地区之间收入水平的差距直接反映在公共服务提供水平的差异上。从需求因素来看,不同种类的公共服务,影响其支出水平的需求因素不同。在回归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设计了四类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目标,测算在2006年,要达到均等化目标,与当年各类公共服务的实际支出水平相比,存在缺口的地区及需要弥补的缺口总额,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关注输入型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的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7年的通货膨胀是总需求主导,而2008年的通货膨胀原因发生了变化,成本推动成为主导因素,因此,在治理以总需求拉动为主的通货膨胀的同时,有必要密切关注总供给推动的价格水平上涨,提前制定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7.
分析Kalman滤波和多变量HP滤波的原理,以及两者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以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为理论基础,利用Kalman滤波和多变量HP滤波方法估计我国1995年第1季度至2012年第2季度的潜在产出和产出缺口,估计结果表明各产出缺口基本上与我国经济运行状况相吻合。利用Coe和McDermot(t1997)预测模型和VAR模型检验表明产出缺口能够很好地预测通货膨胀率,尤其是Kalman滤波估计的产出缺口预测效果更好。因此产出缺口对于货币当局的政策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先根据当前阶段的经济形势,分析了推动未来物价上涨以及预测未来物价变化的经济金融变量,然后对通货膨胀率与这六个经济金融变量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得到,货币供应量、资产价格、汇率等是推动了未来6个月到12个月物价上涨的动力,前者已经很大,后两者也逐步转向提升物价的方向,可见推动未来物价的因素逐渐显现;而产出缺口具有预测未来3个月到9个月物价变化的信息价值,虽然目前产出缺口还是负的,但已经大幅缩小,意味着未来物价可能上升  相似文献   

9.
基于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研究了我国和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在改变我国通货膨胀(以下简称"通胀")对国际因素敏感性方面的作用.研究发现:(1)相比于全球产出缺口,我国产出缺口对国内通胀的影响较大;动态分析显示,全球产出缺口对我国通胀的影响呈现下降趋势,而国内产出缺口的影响较为稳定;(2)我国或全球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不会显著改变我国通胀对全球产出缺口的敏感性,但二者协同程度的高低会负向影响我国通胀对全球产出缺口的敏感性.建议科学研判国际因素的外溢性和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协同性,保持政策定力,注重引导市场预期,维持物价基本稳定,以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一般认为中国的食品价格上涨主要是由自然灾害等供给冲击造成的,但是我们的研究表明,中期来看,需求压力的作用更为重要。这说明,即使非食品价格上涨仍是温和的,相关部门也需要对食品价格快速上涨作出政策反应。同时,我们发现,食品价格上涨尚未对非食品价格上涨造成明显的"二轮效应"。特别是,尽管食品价格上涨已经推高了中国的通货膨胀预期,但尚未成为工资上涨的决定性因素。然而从中期来看,随着工人在工资设定中议价权的增大,这种状况可能会改变。  相似文献   

11.
通货膨胀的结构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3年中国通货紧缩问题得到缓解以来,通货膨胀的潜在压力主要来自于两个层面:一是总需求层面,二是经济结构层面。从总需求看,主要有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国外需求三大因素。直至目前,国内消费需求不足问题尚未解决。2003年以来尽管投资需求膨胀明显,  相似文献   

12.
关于我国通货膨胀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孟蓓 《金卡工程》2010,14(8):325-325
文章通过观察我国近20多年的CPI指数变动规律,分析了我国通货膨胀的走势,并从众多因素中提取出与CPI变化关系较明显的几个因素,将货币主义理论与凯恩斯主义理论相结合,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阐释通货膨胀发生的原因及其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将电子货币嵌入通货膨胀诱因分析框架,通过构建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电子货币在短期和长期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机理,并选取1995—2014年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电子货币的通货膨胀效应显著存在,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居民通货膨胀感受的异质性不仅是引起通货膨胀预期异质性的重要因素.而且会造成居民通货膨胀感受与官方公布的CPI之间存在偏差。探究居民通货膨胀感受异质性的影响因素有助于加深对通货膨胀预期异质性的理解.从而有利于货币政策当局管理通货膨胀预期,确保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5.
郭庆 《金融研究》1988,(6):15-19
我国近年来的通货膨胀,根源于现实经济生活中多种原因的综合作用,而其中分配结构的剧烈变动,则是极为重要的原因之一。本文试就这种分配结构剧烈变动所形成的通货膨胀做一些探讨。一、结构型通货膨胀的定义西方经济学中通常把由产业结构变动引起的通货膨胀,称之为结构型通货膨胀。结构型通货膨胀又分为两种典型情况,一种情况是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由于某一关键性部门处于瓶颈状态,其短缺造成的价格上升带动了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上涨,由此形成通货膨胀;另一情况是在经济增长过程中朝阳部门的价格迅速上升,但夕阳部门的价格却因为垄断操纵形成的刚性不但不下跌,反而也在上涨,由此形成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16.
2004:中国的通货膨胀是否会卷土重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需求和供给两个视角出发,对当前中国通货膨胀走势进行了全面评估,并分析了国际间价格传导对中国通胀走势的影响。文章指出,目前出现上下游产品价格背离的情形,乃是因为价格传导机制已发生重大变化,这正是通胀是否会发生的关键。在对通胀发生因素和形成机制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在短中期内,中国经济将出现温和的通胀,而长期内并无大的通胀压力。最后,文章对宏观调控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通货膨胀预期自我实现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0年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本文介绍了通胀预期自我实现的机理,从国际、国内、政策和市场多个层面分析了影响通胀预期的因素,并对有效管理通胀预期提出了多部门联动、多层面政策措施协调推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美国自2021年以来发生的通货膨胀是总需求和总供给失衡、金融条件过于宽松、货币供给超常大幅增长三个层次共同驱动的结果。美联储为了应对通胀,开启紧缩货币政策周期,目前关于政策的效果仍难判断和预期。本文基于这三个层次,同时考虑紧缩政策的力度及滞后效应,评估紧缩政策已经发生的存量累积效果,并分析和预测其未来的边际增量效果。研究发现,联储的宽松货币政策渗透在以上三个层次之中,成为通胀上升的重要政策因素;联储紧缩政策的逆操作对于降低通胀具有重要作用,但因联储政策紧缩而升息的实际程度可能比联储预期更高,政策滞后期更短。这说明联储的政策效果已充分显现,继续采取紧缩政策的效果有限,并且过度紧缩可能由于抑制总需求从而增加经济衰退风险。  相似文献   

19.
长期积累的高额流动性存量、如此之高的货币信贷投放,却未引发与之相匹配的高通货膨胀。货币主义的经典公式受到中国之谜的挑战。本文从经济的需求层面,通过有支付能力需求、有效需求与总供给的关系分析,研究了潜在通货膨胀的流动性压力及其形成渊源,并由货币结构分析视角,在定义M2和M1分别体现有支付能力需求和有效需求的基础上,运用统计方法,采用了2000年12月~2010年11月的月度数据,证明了在广义货币M2存量偏高、潜在通货膨胀压力增强的前提下,M1增长率低于M2增长率、M1占M2比率下降,则表现出沉淀或累积的有支付能力返归,向有效需求转化,预示着通货膨胀可能会由潜在转化为现实的论断。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劳动力转移的角度分析刘易斯拐点的到来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梳理了相关文献,分析了刘易斯拐点背景下劳动力转移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并利用中国季度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根据中国国情从货币政策制定、稳定物价、人口管理、产业升级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