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岩 《科技和产业》2023,23(21):110-115
数据流动已成为贸易规则谈判的重要议题。通过构建RTA(区域贸易协定)跨境数据流动规则深度指数和测算双边服务贸易成本,实证分析跨境数据流动规则对服务贸易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在理论机制上,跨境数据流动规则通过减少监管分歧和促进服务贸易数字化降低服务贸易成本。实证结果表明,缔结跨境数据流动规则和跨境数据流动规则深度的增加均会显著降低服务贸易成本。分规则类型来看,数据便利类条款、数据保护类条款、数据流动类条款和数据例外类条款深度的增加均能降低服务贸易成本;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匹配的国家对来看,发展中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跨境数据流动规则的缔结和规则深度的增加均能降低服务贸易成本。  相似文献   

2.
中国出口贸易持续增长,需求拉动型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增强;需求方视角的进口国制度环境必然对我国出口贸易效率和贸易不确定性产生重要影响。文章利用随机前沿模型,以中国2006~2014年在"一带一路"沿线61个国家的出口经验为样本,考察中国对沿线国家的出口效率水平,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度环境对出口效率和贸易不确定性的边际效应。实证结果显示,中国对沿线国家的出口效率均值为0.695;在市场规模较大、收入较低沿线国家的出口效率水平较高;积极同沿线国家达成区域贸易协定,并选择政府效率越高、民主程度较好、法律规则越规范的国家进行出口,这既有利于中国出口效率的提升,又有利于贸易不确定性的降低。  相似文献   

3.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度环境对中国出口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出口贸易持续增长,需求拉动型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增强;需求方视角的进口国制度环境必然对我国出口贸易效率和贸易不确定性产生重要影响。文章利用随机前沿模型,以中国2006~2014年在"一带一路"沿线61个国家的出口经验为样本,考察中国对沿线国家的出口效率水平,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度环境对出口效率和贸易不确定性的边际效应。实证结果显示,中国对沿线国家的出口效率均值为0.695;在市场规模较大、收入较低沿线国家的出口效率水平较高;积极同沿线国家达成区域贸易协定,并选择政府效率越高、民主程度较好、法律规则越规范的国家进行出口,这既有利于中国出口效率的提升,又有利于贸易不确定性的降低。  相似文献   

4.
从出口产品结构变动角度考察2001-2014年期间中国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9个国家出口增长的源泉,研究发现:从国别层面看,中国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大多数国家,如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印度、巴基斯坦等国的出口增长主要依赖于集约边际,对少数国家如乌兹别克斯坦等的出口增长依赖于扩展边际。从行业层面看,中国传统的优势产品,如纺织品服装和机电产品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出口扩张主要呈现出"老产品、老市场"的特征,同时显示出"新产品、新市场"的"增量"发展趋势,表明双边贸易存在巨大潜力。从影响二元边际的因素来看,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进口国与中国的收入差距、多边贸易阻力因素对出口增长的集约边际和扩展边际均有正向影响,而距离因素则对出口增长构成阻碍。中国与贸易伙伴国是否都加入区域合作组织对中国出口增长的集约边际有正向作用,对中国出口增长的扩展边际的正向作用尚未显现。  相似文献   

5.
从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纺织品服装工业通过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大大提高了国际竞争力和市场的占有率,出口竞争力系数由2002年的0.62上升到2007年的0.81.中国纺织品和服装的出口额也从2001年的534亿美元.上升到2007年的17f11.7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到21.4%。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72007年对于中国纺织服装业来说.尽管行业遭遇了贸易限制、人民币升值、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成本提升等诸多坎坷.但中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仍保持较快增长的良好态势。据海关统计.2007年中国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1711.7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同)大幅增长18.9%.这一出口增速无疑再一次证明了纺织服装“MadeinChina”的实力。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核算出中国对部分非洲国家援助额的基础上,选取了15个非洲国家2005~2011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方法,检验了中国对外援助对受援国贸易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对非援助可以显著降低受援国的出口和进口成本,且对进口成本的影响效应略大于出口成本;受援国人均收入、人口、制度、基础设施质量、贸易开放度等国内因素的改善均能显著降低其出口和进口成本,通货膨胀率的上升则会增加受援国的出口和进口成本,丰裕的自然资源可以降低受援国的出口成本,但会提升其进口成本。  相似文献   

7.
内容提要文章在核算出中国对部分非洲国家援助额的基础上,选取了15个非洲国家2005~2011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方法,检验了中国对外援助对受援国贸易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对非援助可以显著降低受援国的出口和进口成本,且对进口成本的影响效应略大于出口成本;受援国人均收入、人口、制度、基础设施质量、贸易开放度等国内因素的改善均能显著降低其出口和进口成本,通货膨胀率的上升则会增加受援国的出口和进口成本,丰裕的自然资源可以降低受援国的出口成本,但会提升其进口成本。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将Novy改进的引力模型进行分解,发现影响外贸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经济的发展和贸易成本的下降,通过结合中国、印度和20个国家近15年的贸易和经济发展数据,验证了Novy理论的普适性;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将中国与20个国家在中国加入WTO前后和金融危机爆发前后的贸易变化进行经验分析,得到的基本结论是:加入WTO后贸易成本的贡献度明显上升(提升17%),说明加入WTO后良好的贸易环境和各种壁垒的下降确实降低了我国的贸易成本,但经济增长对外贸发展仍然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提升了51%)。而金融危机爆发之后,贸易成本的增加是导致金融危机后我国外贸下滑的主要原因,虽然经济增长对外贸有正向的贡献,但贡献度较小(仅为13%),不能弥补贸易成本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国与东盟国家经济整合现状 从上世纪80年代起,中国与东盟贸易额逐年增长,2000年达到395亿美元.2001年,虽然受世界经济不景气及"9·11"事件的影响,双边贸易仍持续增长,全年贸易额达418.0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3%.其中,中国出口185.71亿美元,进口232.3亿美元,东盟为中国第五大贸易伙伴若按进出口总额排序,东盟有4个国家排名在中国前20大贸易伙伴中.中国与东盟贸易额在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不断上升,从1995年的6.94%增至2001年的8.2%;中国对东盟的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也由1995年的6.42%上升至2001年6.91%;中国从东盟的进口占进口总额的比重从1995年的7.37%上升至2001年的9.5%,由此显示双方的贸易关系日趋密切  相似文献   

10.
2007年全球经济危机以来,2008年初至2009年1月底,中国就遭遇来自以美、欧为主的22个国家和地区103起贸易救济调查,影响出口约65亿美元.新贸易保护频繁针对中国有多方面的原因,对中国的外贸和经济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我们要趋利避害,积极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  相似文献   

11.
文章构建了一个全球一般均衡引力模型,通过总贸易成本和区域技术扩散机制来区别RCEP不同类型条款的影响。基于可以重现历史出口变化的全球数据校准模型,文章对多种政策情境下的RCEP贸易效应和福利效应进行了模拟预测。研究发现:温和的RCEP贸易自由化措施将使中国出口增加,但当贸易成本降幅超过30%时,中国对西亚、中东欧和南美洲部分国家的出口将出现剧烈下滑;RCEP将有效推动地区福利增加和经济复苏进程;倾向于降低技术扩散距离的RCEP条款比降低贸易成本更有益于地区福利增加。这些结论有助于进一步理解中国参加RCEP的经济效果,对中国未来区域合作政策选择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对外贸易的迅猛发展同贸易自由化改革密不可分,而贸易自由化改革特别是关税削减对出口贸易的影响是通过微观出口企业来实现的。文章在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模型基础上,运用2001~2007年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对中国进口关税削减带来的出口促进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进口关税削减确实影响了异质性企业的出口参与决策,关税削减对企业出口进入和出口密度决策均表现出显著的正向影响,对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影响高于资本密集型企业,对一般贸易企业的影响高于加工贸易企业。这些结论为中国加入WTO以来出口贸易增长特别是集约边际的演化提供了微观解释。  相似文献   

13.
中国对外贸易的迅猛发展同贸易自由化改革密不可分,而贸易自由化改革特别是关税削减对出口贸易的影响是通过微观出口企业来实现的。文章在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模型基础上,运用2001~2007年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对中国进口关税削减带来的出口促进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进口关税削减确实影响了异质性企业的出口参与决策,关税削减对企业出口进入和出口密度决策均表现出显著的正向影响,对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影响高于资本密集型企业,对一般贸易企业的影响高于加工贸易企业。这些结论为中国加入WTO以来出口贸易增长特别是集约边际的演化提供了微观解释。  相似文献   

14.
文章采用2002~2015年,中国与世界上173个国家的农产品出口相关数据,运用加入固定效应的引力模型来分析影响区域贸易协议签订的因素以及测算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给中国带来的贸易效应。这解决了传统引力模型估计中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分析结果表明,CAFTA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增长主要来自贸易创造。  相似文献   

15.
文章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对高收入国家的出口对于企业技能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并分析了影响的两个渠道:第一,由于高收入国家收入的边际效用更低从而相对偏好于更高质量的产品,于是对高收入国家出口的企业需要多雇佣熟练劳动力来生产高质量的产品;第二,出口过程中所需要的销售调研、运输配送等"必要服务"是高技能劳动密集型的,高收入国家由于地理位置、语言文化等与中国差异较大,从而企业对高收入国家的出口需要更高水平的"必要服务",相应地对高技能劳动的相对需求就会增加。然后文章将2004年海关贸易数据和工业企业数据对接,从实证层面证实了理论预期。基于一般贸易的回归结果表明,总体出口显著地抑制了企业技能结构的优化,但对高收入国家的出口却显著促进了技能结构的优化,并且影响的两个渠道确实存在。  相似文献   

16.
文章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对高收入国家的出口对于企业技能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并分析了影响的两个渠道:第一,由于高收入国家收入的边际效用更低从而相对偏好于更高质量的产品,于是对高收入国家出口的企业需要多雇佣熟练劳动力来生产高质量的产品;第二,出口过程中所需要的销售调研、运输配送等"必要服务"是高技能劳动密集型的,高收入国家由于地理位置、语言文化等与中国差异较大,从而企业对高收入国家的出口需要更高水平的"必要服务",相应地对高技能劳动的相对需求就会增加。然后文章将2004年海关贸易数据和工业企业数据对接,从实证层面证实了理论预期。基于一般贸易的回归结果表明,总体出口显著地抑制了企业技能结构的优化,但对高收入国家的出口却显著促进了技能结构的优化,并且影响的两个渠道确实存在。  相似文献   

17.
李波  张雨微 《开发研究》2022,(5):100-111
在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基础上,分析贸易便利化对企业出口参与与出口量的影响,然后,利用2000—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库,建立Heckman选择模型,实证考察贸易便利化对中国企业出口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基于贸易便利化的4个分领域指标及其综合指标的研究显示,贸易便利化改进显著促进企业出口参与和出口量增长。基于企业特征异质性的扩展分析表明,贸易便利化改进对高生产率企业的出口参与存在抑制作用,但对其出口量增长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随着企业规模不断增加,贸易便利化改进对企业出口参与和出口量的正向影响也在逐渐增强。此外,贸易便利化改进对外资企业出口绩效的促进作用更大,对国有企业的促进作用最小。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HS编码六分位贸易数据,扩展了Hummels和Klenow(2005)的分解方法,将中国对美国出口的增长分解为产品广度增长、产品价格增长和产品数量增长。结论发现:中国对美国出口增长的70%归结为产品数量的增长;随着产品技术升级,数量增长的贡献度逐渐增加;中国的出口增长途径并不具有普遍性;中国出口的数量高于大多数国家,价格低于大多数国家,实现贸易增长模式从"以量取胜"到"以质取胜"的转变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Novy(2013)超越对数引力模型使贸易成本内生化,更符合现实情况。文章在其基础上测度并分析2007~2014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成本弹性,研究结果显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成本弹性不断下降,但均大于0;从洲际来看,中国与亚洲国家的平均贸易成本弹性变化大于中国与欧洲国家的平均贸易成本弹性变化;从区域来看,中国与中亚、东盟的平均贸易成本弹性变化大于中国与西亚、南亚、东亚的平均贸易成本弹性变化,中国与中东欧的平均贸易成本弹性大于中国与独联体的平均贸易成本弹性。中国应通过降低贸易成本,加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合作,创造贸易效应。  相似文献   

20.
文章借助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的二元边际分解框架和核密度估计方法,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别探讨了中国制造业出口增长结构的双边特征。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对发展中国家出口零点贸易数量相对较多,但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出口零点贸易数量之间的差距正在不断缩小;对两个国家组别的出口增长都是集约边际占主导,但对发展中国家出口增长的扩展边际占比明显较高;对发展中国家出口的价格增加趋势相对明显,而对发达国家出口的数量扩张趋势相对明显。基于以上的双边差异,文章通过引入国际分割生产、外部冲击、FTA、国家发展水平、共同边界等反映国家差异的相关指标拓展了引力模型,实证检验了不同指标对中国制造业出口增长二元边际结构的影响程度和方向。所得结论不仅为上述双边特征分析提供了更为可靠的经验支持,也为稳定中国制造业出口增长、优化出口结构和改善贸易条件提供了更好的路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