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入新发展阶段,党中央提出了以国内循环为主、构建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从"双循环"角度看,高速公路正是连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主要方式.高速公路产业对实现经济循环流转和产业关联畅通,促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形成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但当前高速公路产业还存在供给体系短板、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融合创新不充分、体制机制改革发展环境有待完善等方面的梗阻,一定程度上影响"双循环"效率发挥和交通强国建设.建议从科技创新、产业融合发展、创新管理制度等多个方面,促进高速公路产业发展,畅通"双循环",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坚实支撑.  相似文献   

2.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外贸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也是外贸平稳发展的关键所在。在“双循环”背景下,新疆外贸表现出对外贸易稳步增长、逐渐实现由“量”到“质”的转变,企业结构以私营企业为主转向多种类型企业共同发展,贸易方式以边境小额贸易为主向多种贸易方式迈进等新特征。同时,单一的贸易结构与多元化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口岸基础建设的落后与打造口岸经济之间存在差距等新问题凸显。新疆需要借助“内循环”挖掘内部需求优化商品结构,借力“外循环”培育聚集外向型产业,依托国内国际双循环实现新疆外贸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自贸试验区作为保障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有效运行的重要载体,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自贸试验区既是国内大循环中推动市场规则与国际高标准对接的改革试验田,又是增强国内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参与国际循环的开放桥头堡,对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进程具有关键作用。目前,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升存在较多现实约束问题。为此,粤港澳大湾区应依托自贸试验区建设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助力产业向高附加值跃升;加强大湾区产业融合,辐射带动欠发达地区发展;引领数字技术发展,构建大湾区产业创新链体系。  相似文献   

4.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我国当前重要的发展战略。近10年来国内最终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占比为40%—60%,消费市场尤其是服务消费市场成为我国内需“主战场”,也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强劲动力。目前我国服务消费市场存在居民消费意愿不强、城乡居民服务消费不平衡、服务消费供给短缺等问题,提出相关举措来提振服务消费,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居民收入让居民能够消费、优化服务供给让居民愿意消费、规范服务业发展让居民敢于消费等,最终实现“双循环”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5.
作为国民经济基础性产业,现代流通产业必然会在我国构建双循化发展新格局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先导性作用。我国现代流通产业的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内和国际市场体系的融合以及国内产业和国际产业的深度接轨。研究认为:构建现代流通产业不仅是构建国内大循环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国内国际双循环有效衔接的重要桥梁,而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现代流通产业则是克服国内大循环梗阻的重要条件和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我国煤炭产业组织优化法律制度应贯彻平衡协调原则、维护公平竞争原则、合理优化原则和责权利效相结合原则,目的是发挥煤炭产业组织优化法律制度的保障功能,增强煤炭产业国际竞争力,保障国家能源战略目标实现,促进煤炭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欧盟相继对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产业发起反补贴调查,在主体要件、区域专向性以及效果要件等方面形成了欧盟规制跨境生产补贴的单边规则。欧盟此举在货物贸易领域初步创设了跨境生产补贴规则,与此同时,国际规则文本中还出现了有关服务和投资的跨境补贴规则。当前跨境生产补贴规则的发展存在经济、法律和政治层面的多重动因,根本动因是跨境生产补贴所支持的出口国产业升级威胁了进口国的产业竞争力与供应链安全。为推动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我国须对不断发展的跨境生产补贴规则做好国内和国际两个层面的因应措施。  相似文献   

8.
综合保税区是国际贸易、产业合作的重要平台。当前,国际经贸竞争新格局对综保区发展构成较大压力,国内国际双循环对综保区定位提出新命题,新技术革命对综保区监管提供新手段。基于上述观点,本文紧紧围绕“综合保税区创新发展的困境与突围”主题,以全国首家综合保税区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为研究对象,结合综保区的历史开放基因以及管理现状,分析得出目前综保区发展存在的问题:一是“境内关外”理念亟待转变;二是区内外优惠程度出现“倒挂”;三是监管流程手续繁琐;四是制度体系不够完善。基于以上研究,本文从功能定位、政策供给、海关监管模式、政府联合监管和法律体系等5个方面提出策略建议:一是建立国内国际双向便利的贸易制度体系;二是建立适应高端产业和新兴业态发展的制度环境;三是优化账册管理、便利卡口进出;四是探索信息化联合监管;五是提升依法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9.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我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发展的内在逻辑与外在表现形态都会发生深刻调整。作为派生性服务产业,国际物流的发展必须紧扣新发展格局下国际经济交流与产业合作的新特征与新需求,聚焦发展重点,有效调整发展。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国际集装箱航运支撑了我国以出口导向为重点的经济发展模式,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国际集装箱航运网络在国内国际结构、全球网络布局中凸显出不适应新发展格局的问题,需要按照"大循环""双循环"对海运的要求,从不同层面协同推进国际集装箱航运网络发展优化.  相似文献   

11.
独山子区积极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坚持“一主多元”产业发展方向,推进石化产业链现代化,打造石化千亿产业集群;大力推进商贸物流、文化旅游、信息、环保等新兴产业发展,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形成多元产业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12.
裴超 《中国会展》2023,(1):58-61
<正>“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全面促进消费,拓展投资空间。我国会展业与“双循环”战略的对应就体现在所搭建的一系列会展活动平台。为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搭建平台,提供服务”,为助力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不懈奋斗。  相似文献   

13.
高英杰 《现代商业》2022,(2):124-126
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十三五"时期,装备制造业发展较平稳,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在高端制造领域,我国与发达国家仍存在不小的差距.同时,双循环发展新格局对装备制造业提出了更高要求,要进一步提高双循环发展的产业基础,形成双循环发展的良性互动.面...  相似文献   

14.
新发展格局目标是在以中国国内经济循环为主体下,贯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国的对外经贸策略需要做出调整。对于中亚五国,我国应坚持“合作共赢、协调发展”的理念,在“一带一路”倡议合作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双方经贸关系,以国际合作促进中国西部省份的发展,让国际循环促进国内循环,国内发展带动国际循环,最终实现双循环相互促进。同时,对外政策的调整也需关注中亚国家自身需求及其国内发展问题,并防范国际势力冲击双边关系。  相似文献   

15.
2021年是我国全面开启“十四五”规划发展的元年,是布局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放眼我国经济产业发展趋势,平台经济正在成为服务新服务贸易领域的重要因素。会议产业作为服务贸易领域的重要支柱,在对外交流、信息互通、产业互融、服贸流通等方面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随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的指导方针,正不断深度影响着我国各个产业的发展。在“双循环”带动下,我国会议产业的发展将迎来新的机遇。面对新市场、新业态、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会议产业还将迎来新的风潮。随着全国“两会”胜利召开,体系建设成为新科学发展观的主要任务。当前,以“内循环”为主体的经济体系已经形成,它不仅直接影响着中国产业经济的发展,对我国会议业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管丽 《中国市场》2022,(30):28-30
随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胜利召开,我国提出了全新的发展理念,需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种发展理念是着眼于当前我国拟进入新的时期,为了保证我国长远的发展路径提出了全新发展方向。在这样的情况下,未来我国有着全新的发展方向,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经济发展,同时保证我国的经济发展更有效率,更加公平,让我国的经济能够可持续发展。文章针对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内容进行讨论,希望对相关从业人员有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新型易货贸易作为贸易新业态,是传统贸易的有效补充,也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载体和纽带。文章利用贸易理论和产业理论,构建新型易货贸易促进经济“双循环”的作用机理,并在大量调研基础上选取典型案例进行验证。研究表明:新型易货贸易能显著促进中国经济“内循环”和“外循环”,优化资源配置效率,但仍受到技术、平台、制度、人才和国际等方面瓶颈的制约,亟需构建“一体两翼三联动四突破”战略,从平台信用机制、制度创新、资格认证与人才培养、搭建国际易货通道等方面入手,推动中国新型易货贸易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是实现我国经济安全稳定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文章立足供应链与“双循环”之间的逻辑关系,深度揭示供应链促进“双循环”的形成机理,即通过锻造供应链的韧性,提升供应链的柔性,促进国内大循环;通过增强供应链的安全性和自主可控能力,实现“双循环”的互促协调;通过提高供应链的可持续性,优化国内大循环的质量,疏通国际经济循环的堵点,进而助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形成。在此基础上,基于供应链的新视角,通过供应链跨境协同将由需求侧、供给侧、供应链本身的结构优化与机制创新所形成的内循环与外循环有机结合,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嵌套、互促协调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完整理论框架。最后,基于供应链视域提出助力“双循环”实现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9.
推进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是我国经济和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目标和主要任务。基于对国内相关文献回顾与评述,总结归纳贸易强国建设四个维度的本质内涵和国内、国际两个层面的实施路径;结合国内外发展趋势,提出我国推进贸易强国建设必须把握“优化国内国际双循环体系”“深化我国服务业领域开放”和“推动贸易数字化转型”的三个关键突破。贸易强国建设要遵循科学和前瞻的战略思路:推进我国内外贸一体化,加速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深化服务业领域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把握数字化的全新动能,赋能形成国际贸易领域的新优势和新格局。  相似文献   

20.
<正>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战略决策,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加快形成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需要找准抓手。当前,我国发展进程中面临的挑战,有疫情等非经济因素的外在冲击,有国际经济格局变化的重要影响,也有自身存在的某些结构性矛盾与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