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6 毫秒
1.
张磊 《中国物价》2022,(8):92-95
基于2013年至2020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分析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时空分异特征。首先,采用Dagum基尼系数和核密度估计方法研究区域间数字普惠金融的异质性差异量化指标、结构性特征以及时变特征;其次,使用绝对和条件收敛模型分析数字普惠金融的动态时间收敛性特征。实证结果表明: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异特征,在区域层面存在着较大的结构异质性,但在时间尺度上具有收敛性。差异性的深层次原因是由于地区发展不平衡,而收敛性表明普惠金融具有明显的正向外溢效应。基于此,政府应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普惠金融的供给水平,进行数字普惠金融产品的创新,促进区域间的普惠金融服务水平高质量协同发展。同时应通过积极地扶助政策促进相对低水平城市的积极性和金融服务市场活跃程度,从而形成不同城市间的良性互动格局和协同发展效应,创造良好的金融服务生态。  相似文献   

2.
陈俊颖 《现代商业》2023,(11):129-132
普惠金融早在2005年在我国首次被提出,旨在为更多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可负担成本的综合金融服务。2012年以来国家提出要进行普惠金融数字化转型战略,并于2016年明确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意义,即为更多低收入人群、中小微企业以及偏远地区的弱势群体提供更公平、多元、低成本的金融服务,促使我国区域经济结构优化,促进共同富裕。但在普惠金融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发现,普惠的“政策性”与金融的“商业性”矛盾依然存在,发展中的区域异质性等问题凸显。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商业银行数据及2011—2020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分析,发现数字科技的应用在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同时也加剧了地区之间差异,而金融科技的应用可以有效促进普惠金融的均衡发展、弱化内在矛盾,在助力数字化转型的同时,降低普惠金融服务成本,提高服务的广度和深度,降低金融风险,丰富金融产品。作为核心技术支撑,金融科技是普惠金融业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
向玉冰 《商业时代》2022,(6):172-176
居民消费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影响因素之一,在金融科技迅速普及的背景下,数字普惠金融引发农村居民消费的巨大潜力.本文对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动态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于卫国 《商展经济》2023,(22):83-86
近年来,数字普惠金融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农村地区面临着推动农业现代化、提升农民收入、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等一系列紧迫任务。数字普惠金融作为一种新型金融服务模式,以其便捷的金融服务和普及的金融科技手段,正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驱动力。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并积极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来支持和促进乡村地区金融服务的创新与发展。值得注意的是,数字普惠金融的模式和产品还需要因地制宜、差异化发展。政府应引导金融机构根据当地的产业特点和需求,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提供更加贴近农民实际的金融支持。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从数字金融、普惠金融的基本定义入手,解释说明它们的含义,进而对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当前的发展情况进行概括性的简述。第一部分主要介绍我国目前数字金融发展的情况,说明主要的商业模式实现普惠的机制及其相比传统金融存在的优势。第二部分是介绍数字普惠金融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以及监管上挑战,并给出有关的解决办法和建议。数字普惠金融的良好发展对于降低金融服务成本、扩大金融服务规模,跨越金融服务时空限制,满足长尾客户的金融服务需求以及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深化数字普惠金融业务是实施乡村振兴产业战略的关键措施。相较于传统的金融服务,数字普惠金融能够大幅降低产业经营成本,使得金融服务能够渗透到农村产业的各个方面。但是,在实际的开展中也会存在金融监管不足、农民素养不高以及推广效能不好等现实问题,因此应从农户金融服务和产业链金融服务入手,助力乡村振兴产业和数字普惠金融深度融合,增强农村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本文首先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乡村振兴产业建设的成本优势与作用,其次探讨了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分析架构,最后给出了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乡村振兴产业建设的路径对策。  相似文献   

7.
张利 《商展经济》2024,(6):84-87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金融业肩负着时代所赋予的新的历史使命。数字普惠金融依托数字技术应用,在降低普惠金融从业机构运营成本、提高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和精准度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以此为研究契机,本文对数字技术赋能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探究,首先概述了数字技术与数字普惠金融及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的作用和意义,其次梳理了近年来我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最后重点论述数字技术赋能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以供行业参考。  相似文献   

8.
郭志 《全国流通经济》2022,(24):138-141
近些年我国政府大力推广普惠金融业务,并出台金融科技配套政策来辅助普惠金融发展。各大商业银行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利用金融科技优化普惠金融产品和客户体验,使得普惠金融普及面不断增大。本文简单介绍金融科技和普惠金融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应用价值,分析目前金融科技应用于普惠金融服务的路径和模式,着重分析金融科技在普惠金融服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征信数据来源单一、宣传力度不足、应用及发展模式单一、缺乏可持续发展机制等问题,提出改进的对策建议,以进一步促进金融科技在普惠金融服务中的深化应用。  相似文献   

9.
数字普惠金融作为数字技术和普惠金融深度融合的产物,能够有效降低金融服务门槛和成本,消除物理网点和营业时间限制,破解普惠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使欠发达地区、农村地区、小微企业、低收入人群等能够获得价格合理、安全便捷的金融服务,从而为普惠金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数字普惠金融是数字金融和普惠金融协同发展的必然产物,在实体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高金融包容性和金融普适度,改善了社会整体的金融服务环境,特别是改善了中小微企业的融资环境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行业氛围,从而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同时,数字普惠金融在发展过程中面临技术壁垒、数字鸿沟、监管短板、风险管理短板等方面的挑战。要想充分发挥数字普惠金融对实体经济发展的助力作用,有关机构需要从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金融科技创新、补齐监管和风险管理短板方面入手,以更好地应对数字普金融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并积极把握其中的机遇,从而促使数字普惠金融在实体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县域经济增长离不开金融体系的有力支持,农村普惠金融对破解县域经济发展困局具有重要影响。基于2015—2020年我国县域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面板门槛模型、调节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促进县域经济增长。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传统金融与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协同效应促进县域经济增长,传统金融效率低,会弱化数字普惠金融对县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产业结构升级在数字普惠金融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中发挥中介效应。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在东部地区和城镇化水平低的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县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强。为有效推动县域经济增长,应进一步加强县域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区域间数字普惠金融和经济平衡发展;着力提升传统金融效率、发展水平与便捷程度,更好地发挥传统金融与数字普惠金融的协同效应;充分发挥数字普惠金融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优势,提高区域创新水平和投入产出效率,优化产业结构,助力县域产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12.
依托大数据、互联网等科技,数字普惠金融应运而生,它能服务于享受不到传统金融服务的“长尾顾客”并且随着国家的开展和社会各界的努力配合,数字普惠金融在我国不断推进和发展,针对乡村振兴战略,数字普惠金融为农民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使得农业得到不断地升级与改造,进而促进农产品推广与发展。本文以山东省为例,探寻数字普惠金融助力农产品发展的局限性,例如,数字普惠金融在农村地区本身的缺陷,农民与数字普惠金融存在“金融排斥”,农业缺乏相应的升级,农产品的利润较低等,通过分析以上存在的问题,找寻缓解问题的对策,为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在山东省农村地区农业及农产品的创新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为相关政策制定与机制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增长方式中,消费是重要方式之一。数字普惠金融主要以数字金融服务为主要形式,进一步促进普惠金融的相关行动,为城镇居民的消费提供支持。数字普惠金融具有明显的特点,包括信息共享、服务便捷及低成本和低门槛等,并对传统金融的商业模式、产品服务及组织架构进行了创新,进一步丰富了金融服务的主体,延展了服务的范围,更大程度地提高金融行业的市场竞争力,有效解决传统金融领域面临的诸多服务难题,促进经济获得更好的发展。本文围绕数字普惠金融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展开研究,阐述数字普惠金融的内涵,分析对居民消费产生影响的主要方式,提出有效的控制策略,以期进一步促进数字普惠金融行业获得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财贸研究》2020,(6):37-47
基于2017、2018年的2972份农村微观调研数据,对数字金融的普惠效果和作用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数字金融有利于缓解农户,尤其是家庭收入低于5万元农户所面临的金融排斥,促使农户享受到信用卡、投资理财等更多的金融服务,但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而言普惠效果不显著;数字金融通过提高农户理财知识和贷款知识实现信息效应,达到降低金融排斥、提高普惠效果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信息技术不断更新,数字化与传统普惠金融服务互相碰撞。在这种形式下,数字普惠金融应运而生。为研究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否给作为中西部经济发展重要城市的西安市的中小企业注入新的活力,本文借助北京大学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数据,系统衡量了2014—2020年西安市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现状。研究表明,西安市数字普惠金融整体发展较好,但使用深度方面还有待提升。最后,本文将数字普惠金融优势与中小企业融资难点进行结合,论述了数字普惠金融推动中小企业的融资表现。  相似文献   

16.
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有效增强农业经济韧性。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经济韧性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路径。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经济韧性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且存在负向空间溢出效应;数字普惠金融发展通过农村产业高级化,强化农业经济韧性;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经济韧性的作用,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经济韧性发展程度的影响。基于此,应围绕加强数字化基础建设、推动农村产业转型、消弭数字鸿沟等方面,发挥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经济韧性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17.
普惠金融与精准扶贫在目标和创新要求方面具有一致性.普惠金融是金融扶贫的重要形式,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客观要求.数字化普惠金融模式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为我国精准扶贫提供了新思路,有望成为精准扶贫的有力武器.通过分析现有普惠金融实践中存在的居民金融素养不高、征信数据来源单一、普惠服务动力不足等问题,结合数字化普惠金融服务模式创新,提出了加大农村金融服务宣传、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引入广泛涉农数据等完善普惠金融服务模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数字普惠金融是指利用数字技术和创新金融模式为普通人群提供可负担、安全、高效金融服务的一种金融模式,旨在通过降低金融服务的门槛和成本,提供更广泛的金融产品与服务,促进金融包容性和社会经济发展。本文深入分析数字普惠金融的定义、特点,以及其在解决金融服务不平等、促进经济发展、降低贫困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提升居民消费是促进国内大循环的重要途径。文章探讨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有效提升了我国居民消费水平。(2)机制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提高信贷供给进而赋能居民消费增长。(3)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金融环境较好、经济增速较快、消费水平较高地区的消费提升效应更强。从金融供给端来看,信贷供给也是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影响居民消费过程中的重要传导路径,但基于数字化程度的研究结果表明尚存“数字鸿沟”问题;从消费需求端来看,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高信贷供给主要促进了农村生存型消费及城镇生存型、发展型消费。  相似文献   

20.
在全球经贸格局中,非洲存在感较低。薄弱的工农业基础、单一的经济结构、落后的科技水平、庞大的外债规模和低水平的人均受教育程度,导致非洲整体国内生产总值低下,人均可支配收入位居全球末端。在国际政治、经贸、地缘格局等因素异常严峻的背景下,数字金融,尤其是数字普惠金融给非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作为数字金融核心功能和重要应用手段的数字支付,将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与数字金融有机串联连接,降低了中低收入阶层获得现代金融服务的门槛,减少了不同地区综合消费水平的不平衡。中国帮助非洲摆脱贫困的同时,积极推动与非洲数字普惠金融的合作,通过强化数字普惠金融领域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水平提升、从业人员技能改进,按需帮扶非洲合作方完善数字普惠金融能力,渐进改变非洲习以为常的支付方式,推进非洲重塑消费场景,助力数字生活服务技术创新,扩宽创作者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