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轮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过后,各国对引起危机的原因都进行了反思,普遍认为缺乏有效的监管是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从金融监管的理论出发,对美英等国的金融监管体系改革进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中国目前的金融监管体系的优缺点,进而提出中国金融监管体系改革的目标和途径。中国金融监管体系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一个统一、高效的监管体系。改革可分步实施,首先在一行三会之上建立国家金融监管委员会以加强金融监管机构的协调;中期目标则是三会进一步整合,取消三会的独立地位,并将三会相同的职能部门合并;远期则是按照目标导向监管原则,重构中国的金融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2.
<银行控股公司现代化法2009(草案)>评析 2009年6月18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公布厂财政部起草的一项名为<金融临管改革-一种全新的堆础:美国金融监管体制的重构>(简称(<金融监管改革>)的方案.该方案包括五部分的内容:一是促进对金融机构的稳健监管;二是对金融市场实施全面监管;三是保护消费者和投资者,防止其遭受金融滥用;四是向政府提供其管理会融危机所需的工具;五是提高国际监管标准井改进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3.
谈谈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关系□胡哲一全面地看,金融监管涉及三类主要关系。一是金融监管与货币政策的关系。金融监管必须为制定与实施货币政策服务,这是毫无疑义的。二是金融监管与金融运行的关系。加强金融监管是金融业稳健运行的直接保证。三是金融监管体系内部各种...  相似文献   

4.
王曙平  陈立芳 《海南金融》2021,(11):48-55,82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各国均在已有的微观审慎监管体制基础上研究和加强了宏观审慎逆周期管理,对本国金融监管体系和框架进行改革和重构.本文通过研究美国、欧盟、英国、日本金融监管模式的演进,并结合中国实际,提出我国金融监管改革应持续完善金融立法强化监管机制,科学设置金融机构处置机制,加强监管措施与货币政策的协调、补全地方金融监管缺口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次贷危机爆发近两年后,奥巴马政府于今年6月中旬发布了名为<金融监管改革--新基础:重建金融临管>的金融监管改革计划白皮书.这份长达88贞的金融监管改革法案被认为是自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大规模的金融监管改革,法案涉及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对消费者与投资者的保护、创造政府管理危机的新工具以及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等五个方而,旨在吸取次贷危机的教训,建立一个更加稳定、有效和富有弹性的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6.
新一轮金融市场改革的启动对金融监管提出更新、更高要求,金融监管改革势在必行.由于存在监管成本,金融监管机构的职权必须限定在合理的范围内才能保证监管效益最大化.因此,划分金融监管的权责边界是金融监管改革的必要前提.本文认为监管权责的划分应当注意以下几点:对于金融机构的监管做到张弛有度,强化宏观审慎监管,放松微观监管;加强对金融消费者的保护,促进金融市场稳定;完善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形成“无缝式”监管;厘清中央监管机构与地方政府的权责边界,构建分层有序的金融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7.
2009年3月26日,美国财政部发布了题为<设立新的监管规则,首要关注如何抑制系统风险>的金融监管改革框架.该框架列出了全面金融监管改革的四个主要内容:一是解决系统性风险问题,二是保护消费者和投资者;三是消除监管结构中的漏洞;四是加强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英国金融监管改革,特别是近期的银行业"围栏"改革的最新进展情况和改革主要内容,进行了详细梳理;从国际比较的视野,分析了英国金融监管改革的自身特点,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潜在风险;并分析了其中一些涉及监管和金融业发展的重要问题对中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刘杨 《北方金融》2024,(1):51-53
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现代金融业态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在普惠金融发展的浪潮下,具有一定金融属性或金融特征的类金融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暴露出诸多风险与问题,加强地方金融监管体系建设,深化地方金融监管改革已成为推动我国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的新课题。本文从我国类金融机构的发展现状出发,论述地方金融监管改革的实施背景,同时以央地金融机构改革内容为基础,分析地方金融监管改革的特点与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地方金融监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刘博 《中国金融》2022,(2):32-34
<正>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经过多年改革演进,中央和地方金融监管分工格局逐步清晰,中央和地方之间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从无到有,不断探索形成,成为加强金融监管协作的基础性制度。2021年,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以下简称"金融委")的统筹指挥下,落实金融委办公室的具体要求,金融委办公室地方协调机制在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支持金融改革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以下五个方面对金融监管体系进行完善和补充,一是完善金融监管的目标和原则;二是完善金融监管组织体系;三是完善对金融机构的预防性监管;四是尽快建立事后保护性监管制度;五是制定并完善金融监管方面的法律.  相似文献   

12.
地方金融监管权是金融监管权的纵向配置,是中央金融监管权的有效补充。地方金融监管权有其正当性与必要性,同时政府干预存在局限性,因此地方金融监管权也要受到适度干预理论的约束。本文着重从监管对象和权限配置两方面理清地方金融监管权的权力边界,认为地方金融监管权的监管对象是地方金融组织,对地方金融组织的界定,采取列举式与抽象式相结合的方法有助于弥补监管漏洞。地方金融监管权的权限配置应覆盖市场准入、事中事后监管和市场退出三个阶段,并且要有所侧重。最后提出地方金融监管的完善路径,可从制定地方金融监管的上位法和细化下位法、加强央地和地区间的监管协调和制定权力清单着手。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责任制》的制定与实施,是强化金融监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实际工作中收到了良好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此谈几点认识。一、推行金融监管责任制中存在的问题1-执法力度难以最大限度发挥。基层人行职能转换后,突出了对辖区金融企业的监督与管理,最大限度地控制了因“三违”行为可能诱发的金融风险,但个别基层人行金融监管工作仍是发文多、实地检查少,经济处罚多、政纪处罚少,较少涉及当事人切身利益,对“三违”行为起不到应有的警示和震慑作用。其主要原因是,部分地区基…  相似文献   

14.
次贷危机引发了金融监管的进一步改革,本文对美国的金融监管改革方案和G7金融稳定论坛的多项金融监管改革措施进行了整理,并对未来金融监管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加强和完善金融监管法制建设,是攸关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性问题.本文在论述我国金融监管法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金融监管法制的三项指导性原则:适度监管原则、效率原则、激励相容原则.并进一步探讨了完善我国金融监管法制的具体问题,如借鉴国际金融监管立法经验问题,处理好监管宽容与严格监管之间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地方金融组织不断增加和新型金融业态迅速发展,地方性金融风险逐渐暴露,特别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区域性、系统性风险防控压力不断加大,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完善的紧迫性日益加大。本文深入分析了当前我国地方金融监管体系发展现状、改革探索与潜在问题,发现我国地方金融监管在理顺监管职责、健全监管协调机制、落实监管责任、强化监管问责等方面仍存在改进空间。为进一步健全我国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我国应进一步明确地方政府防控地方金融风险和实施地方金融组织监管两大职责,并改革完善地方金融监管体制、建立监管协调机制和优化地方金融生态。  相似文献   

17.
功能性金融监管是我国金融监管实现方式改革的必然选择.银监会的成立为实施功能性金融监管奠定了机构、监管能力的基础.实施功能性金融监管,还需要银监会进一步创造理念、协调机制、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条件.同时,功能性金融监管实施后,其效能的发挥仍需要通过银监会强化分机构监管和促进功能性金融监管自身的发展来加以保障.  相似文献   

18.
在发展变迁中,我国依据社会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发展特点和需求,不断优化金融体制和金融监管工作。现阶段,我国“一行三会”为基本格局的金融监管体系,在中央金融监管和地方政府金融监管之间存在一些问题。从发展现状来看,无论是金融传统领域,还是新兴金融领域,都迫切需要完善地方金融管理体制,以促进我国金融业以更稳健、更有效和更有保障的状态发展。一、中央和地方金融监管体系的变迁我国中央和地方金融监管权力经历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循环发展过程。自1949年建国之后到1978年,为了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我国的金融体系也呈现中央高度集中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顺应形势的发展,不断改革和完善金融监管体系是金融监管理论与实践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提出了适应WTO要求建立现代金融监管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地方金融快速发展,地方金融风险也在不断累积,金融稳定形势日益严峻,现行地方金融监管工作面临较大挑战。如何改革完善地方金融监管协调机制,提高监管效率,既是地方金融适应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课题之一,也是经济步入新常态后,构建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重要内容。本文介绍了当前地方金融监管工作现状,剖析了我国地方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建设面临的问题,提出构建地方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