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正>代表先进制造业和新型工业化水平,并能带动更多相关企业乃至整个行业共同发展的实体型、生态型、共荣型平台企业,正在关键连接点上调整、塑造着我国的产业结构。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点在于数实融合。  相似文献   

2.
李娜 《河北企业》2021,(1):53-54
党的十九大会议明确指出,要"加速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因此在十九大报告中又进一步提出了开展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研究,加快推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在我国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存在许多障碍,主要包括开放合作融合标准、明晰产权融合机制、跨界复合融通人才...  相似文献   

3.
<正>实体经济是江苏的“看家本领”,江苏制造业规模多年保持全国第一。新形势下,江苏如何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当前,江苏正全力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全省进行数字化转型工业企业有3万多家,形成了10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规模占江苏全省制造业比重的70%。截至2022年底,江苏“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连续8年位居全国第一。以“智改数转”为关键抓手,2022年江苏数字经济规模已达5万亿元。  相似文献   

4.
孙强  李奇坤 《活力》2022,(1):163-16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优化经济结构,发展数字经济。同时,习近平总书记也明确提出我国未来数字经济发展的战略方向是“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这不仅是对我国数字经济产业在近阶段发展的肯定,更是对我国互联网行业在深度融合实体经济、引领国民经济向好发展方面寄予的殷切期望。在世界经济进入“...  相似文献   

5.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和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着力点,振兴制造业是促进我国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总结德国制造业发展的历史演进过程和数字化升级经验,对比中德两国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指标数据,可以发现,德国制造升级模式表现出的创新性与前瞻性使其在数字化时代维持着强有力的领导地位。借鉴德国经验,我国应积极探索运用数字技术带动中国品牌上升发展,建立企业数字化协同创新模式,加快培育与开拓国内外市场,加强数字战略部署,深入教育体系改革,推进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6.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发展实体经济的主要阵地,也是国家和区域竞争力的主要体现,影响着国家和区域在产业链格局中的分工和地位。近年来,浙江省在不断谋划发展大数据、云计算、5G、智能硬件、柔性电子等数字产业,在夯实数字经济产业基础的同时,持续探索新一代数字技术在各个产业领域的应用、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着力打造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国家示范区。浙江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步伐不断加快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在持续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相关问题和瓶颈也相继显现。基于此,笔者通过长期的跟踪和调查,剖析了浙江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中存在的问题和瓶颈,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以期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条件和内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推进新型工业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中之重。要将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牢牢把握突破高精尖产业、增强科技创新动能、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培育壮大创新领军企业等重点领域,协同推进“促升级”“促融合”“促转型”“强动能”“强主体”,提高经济发展“含金量”“含智量”“含绿量”,确保新型工业化向前推进、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8.
<正>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意义重大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这里很重要的一点是提出“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十四五”规划提出“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制造作为制造业的核心环节,现场的高效组织和管理至关重要。当前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正在重塑生产制造现场的各项工作,现场管理也在发生着显著变化。生产制造现场和现场管理制造是利用人力、机器和工具生产产品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正>党的二十大对加快建设数字中国作出重要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站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  相似文献   

11.
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实现产业形态的创新和结构重构,已成为当下共识。立足我国新时代发展背景,围绕实体经济、数字经济融合问题展开研究,详细阐述两者深度融合的主要内涵,揭示当下两者深度融合中存在的问题,并指明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实践路径,以期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创新提供经验借鉴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2.
<正>2021年12月,国务院印发了《“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规划指出,“要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传统产业全方位、全链条数字化转型,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提出,“要加快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各地政府及相关企业都在产业数字化转型上做出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3.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实体经济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十年来,我国实体经济实现了量的稳步增长和质的显著提升,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了坚实基础。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十年来,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制造强国,一个关键就是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15.
蒋文兵 《价值工程》2020,39(7):72-74
目前我国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广泛应用,但和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进展依旧推进缓慢,需要国家切实增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发展速度。本文通过分析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农业、制造业的融合对策,推断出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6.
建设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的战略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产业,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信息化的基础性产业。自“八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将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作为支柱产业以来,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持续高速增长,近5年来年均增长率高达34.86%,产业规模已居世界第三位,并成为我国第一大出口行业和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在促进国民经济与社会事业信息化发展,推动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出口结构、技术结构、地区结构调整,加速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方面,将…  相似文献   

17.
卢花兰 《现代企业》2023,(12):43-45
<正>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业态,是全球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象征。数字经济以数字化技术为核心,以实体经济的高度融合为落脚点,构建实体经济新发展模式,加速实体经济发展。数字经济与制造业企业深度融合,赋能企业转型升级,从而,成为壮大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相似文献   

18.
<正>数字经济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澎湃动能之一。近年来,党和国家就数字经济发展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数字中国,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9.
袁晓东 《数据》2022,(4):22-25
<正>2022年,全球经济仍在“前拉后拖”中缓慢复苏,在身后拖曳其步伐的主要因素自然是新冠肺炎疫情,而在身前拉动前进的重要力量则是数字经济构建的发展新引擎。毫无疑问,数字经济正在成为推动经济发展质量提升、效率变革、动力升级的重要驱动力。“十四五”规划中提出要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发展数字经济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0.
<正>一、智慧企业发展背景1.数字经济成为国民经济“稳定器”“加速器”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数字经济规模达到45.5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6.2%,高于同期GDP名义增速3.4个百分点,占GDP比重达到39.8%,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更加稳固,支撑作用更加明显。产业数字化继续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主引擎,2021年,产业数字化规模达到37.18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7.2%,占数字经济比重为81.7%,占GDP比重为32.5%,伴随着数字技术的创新演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产业数字化转型持续向纵深加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