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债券市场违约事件频发使企业信用评级受到质疑,作为企业决策主体,管理层的风险偏好是否以及如何影响企业信用评级值得探讨。以2013~2017年有企业信用评级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Ologit和OLS回归模型实证检验管理层风险偏好、盈余管理与企业信用评级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管理层风险偏好与企业信用评级呈显著正向变动关系,表明管理层风险偏好会影响信用评级机构对企业整体信用风险的评估;管理层风险偏好对企业信用评级的影响,部分是通过盈余管理活动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2006~2016年沪深主板上市公司的数据,结合高层梯队理论和管理层自利理论,对CFO个人特征对盈余管理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CFO的性别、任职年限、学历背景、专业水平、年龄、薪酬特征会显著降低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CEO控制权的增加会抑制CFO的个人特征与盈余管理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国企CFO个人特征与盈余管理的相关关系相比于非国企而言不是十分显著。本文丰富了盈余管理的相关研究,对加强CFO选聘、完善公司治理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投资者股价高估和管理层盈余管理两个方面,结合2018年出现的政策预期,考察2015—2018年上市公司商誉减值风险的影响因素。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股价高估程度越高,未来商誉减值的风险就越大,此时,成长性较差的上市公司会比成长性较好的公司面临更高的商誉减值风险。相比民营企业,股价被高估的程度对国有企业商誉减值风险的影响更显著。此外,政策预期增加了上市公司通过计提商誉减值进行“洗大澡”管理的行为,减少了上市公司通过计提商誉减值的方式进行盈余平滑管理的行为。  相似文献   

4.
盈余管理的识别及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群 《审计与理财》2008,(12):50-52
盈余管理作为管理层在既定制度安排下的一种理性选择行为,自然会受到公司治理结构、经济环境、市场成熟程度的影响。我国上市公司内、外部治理结构都不健全,给管理层的盈余管理留下了很大的运作空间,加上我国上市公司特殊的股权结构,使得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多呈现为短期利润最大化。  相似文献   

5.
本文选取2006年沪深1204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对盈余管理程度和董事会特征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公司董事会规模越大,盈余管理程度越小;独立董事比例与盈余管理程度之间由于我国的某些强制性规定而呈现不确定关系;未领取薪金董事人数比例与盈余管理之间并无明显相关关系:董事会年度会议次数的增多会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盈余管理行为:董事长总经理两职合一时.上市公司更容易也更倾向于盈余管理;独立董事工作地点与公司盈余管理程度不相关。  相似文献   

6.
本文选取2006年沪深1204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对盈余管理程度和董事会特征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公司董事会规模越大,盈余管理程度越小;独立董事比例与盈余管理程度之间由于我国的某些强制性规定而呈现不确定关系;未领取薪金董事人数比例与盈余管理之间并无明显相关关系;董事会年度会议次数的增多会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盈余管理行为;董事长总经理两职合一时,上市公司更容易也更倾向于盈余管理;独立董事工作地点与公司盈余管理程度不相关。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我国2009-2010年进行定向增发的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研究了在定向增发前一年的应计项目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问题。结果发现:定向增发前一年,上市公司会通过将应计项目和真实活动相结合进行盈余管理;从公司治理结构来看,国有控股公司更倾向于通过真实活动进行盈余管理,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公司越有能力选择通过应计项目进行盈余管理;从外部监督力量来看,债权人监督一定程度上压缩了公司实施应计项目盈余管理的空间,使公司更多的转向了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提供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是否为国际四大并没有对盈余管理行为产生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选取我国2013~2017年购买贸易信用险后发生保险索赔的公司为研究样本,探讨保险索赔对盈余管理和异常审计费用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司的贸易信用险索赔越高,管理层越倾向于操纵盈余,盈余质量越差,支付的异常审计费用就越高。通过PSM检验和Heckman二阶段检验,结果仍然稳健。进一步研究发现,保险索赔高的公司更倾向于选择"非四大"审计,更有可能存在审计意见购买行为。可见,高额保险索赔可能反映了管理者的机会主义行为倾向,管理层试图通过操纵盈余、支付异常审计费用和购买清洁审计意见来掩盖其不道德行为。这一结论拓展了客户和审计师关系的研究,对理解新兴市场国家上市公司保险索赔行为的动机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基于审计需求的代理理论,研究差异化的市场环境作用下持续经营审计意见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持续经营审计意见导致管理层利用应计利润和真实活动进行盈余管理,非国有企业相对于国有企业更善于利用隐蔽性较高的真实活动进行盈余管理;并购事件的发生,会削弱持续经营审计意见下的盈余管理行为;当首次收到持续经营审计意见时,管理层倾向于利用应计利润的操纵进行盈余管理,随着被出具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次数增多,管理层转而利用隐蔽性较高的真实活动进行盈余管理。市场环境越透明,市场化程度越高,越能抑制持续经营审计意见下的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10.
苗霞 《财会通讯》2021,(6):46-50
文章从管理层机会主义视角研究会计文本信息有偏性对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的影响.聚焦于前瞻性文本信息,构建管理层语调管理指标,以2007—2017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管理层盈余管理机会主义行为会削弱管理层超额乐观语调与企业发生财务危机概率的相关性.进一步基于舞弊三角理论,从机会主义行为信息操纵动机和空间进行研究,发现在货币化薪酬激励水平较低、股权激励水平较低,在职消费水平更高、信息透明度低时,盈余管理机会主义行为的负向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11.
管理层是上市公司盈余预告的执行者,管理层动机会对盈余预告产生直接影响;而产品市场作为重要的外部环境,也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司信息披露决策.从信息披露的成本—收益视角出发,可将管理层盈余预告从特征区分为收益型和成本型,在此基础上考察管理层高管持股与盈余预告质量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按照产品市场竞争程度的高低进行分组,检验产品市场竞争对两者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高管持股会提高盈余预告收益型特征(及时性和准确性)的质量,但是会降低成本型特征(具体性)的质量;激烈的产品市场竞争下,高管持股公司的盈余预告收益型特征的质量没有变化,但成本型特征的质量会显著下降.研究结果丰富了管理层盈余预告的影响因素研究,为高管激励和产品市场竞争对公司信息披露的影响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2.
高旻  严骏 《会计之友》2015,(8):77-80
盈余管理是指公司运用一定的会计方法和手段,为实现自身效益的最大化和公司价值的最大化而作出的会计选择行为.适当的盈余管理是公司走向成熟的标志,而过度的盈余管理严重影响资本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食品行业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主导行业,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文章以食品行业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上市公司的基本特征,总结该行业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常用工具手段,并通过实证研究来分析管理层对这些工具的选择性偏好.  相似文献   

13.
以2007—2016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财务负责人的“旋转门”现象是否以及如何影响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研究发现,存在财务负责人“旋转门”现象的上市公司减少了正向应计盈余管理,同时显著提升了真实盈余管理水平,盈余管理行为趋于隐蔽化。当“旋转门”中的财务负责人曾担任过本公司签字注册会计师时,公司盈余管理行为隐蔽化的倾向更为明显。进一步分析发现,“旋转门”现象并不利于公司业绩的提升。在稳健性检验中,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选取配对样本后,主要结论仍然成立。结论表明,财务负责人的“旋转门”现象会显著影响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有必要引起会计师事务所、外部投资者和相关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陈丽蓉  周曙光 《财会通讯》2010,(10):42-44,47
本文以2008年度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内部控制效率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盈余管理(|DA)|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程度显著负相关;与内控部门是否定期提交监督报告和内部控制缺陷显著正相关。由此表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效率的高低是影响盈余管理程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以2012—2015年沪深两市存在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在重大缺陷存在的前提下,采用局部可观察双变量Probit模型,从已存在缺陷的识别和披露两个方面,考察管理层过度自信和短视等认知偏差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行为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管理层过度自信程度越高,公司越可能降低对缺陷严重程度的认定,从而导致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中的行为选择问题;管理层短视程度越高,公司越可能隐瞒所识别的重大缺陷,从而导致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中的行为选择问题。进一步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行为选择的方式正在发生变化,即从隐瞒重大缺陷逐渐转变为降低重大缺陷的严重程度进行披露。在该情形下,管理层过度自信和短视等认知偏差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行为选择的影响仍然显著。研究结论对于有效治理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行为选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2007—2012年平衡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所有权结构、公司治理与盈余管理三者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发现,管理层持股比例和机构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之间呈现显著的非线性关系(倒U型关系)。对于他们而言,出于谋求短期利益时,他们的持股动机与盈余管理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具有强烈的盈余管理动机;而作为长期持股者时,他们的持股动机与盈余管理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会抑制盈余管理。从公司治理角度来看,独立董事的比例与盈余管理行为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其比例越高越有助于抑制盈余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17.
盈余管理作为管理层在既定制度安排下的一种理性选择行为,自然会受到公司治理结构、经济环境、市场成熟程度的影响.我国上市公司内、外部治理结构都不健全,给管理层的盈余管理留下了很大的运作空间,加上我国上市公司特殊的股权结构,使得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多呈现为短期利润最大化.虽然盈余管理本身又具有二重性,但在弥补契约的刚性和不完备性的同时,也为机会主义敞开了大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2007-2009年发生控制权转移的公司为样本,采用截面Jones模型、DD模型、真实盈余管理模型计算控制权转移公司的盈余管理。研究发现,尽管市场环境(股权分置改革、会计准则)发生改变,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中仍然普遍存在盈余管理行为,控制权转移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较高。进一步分析控制权转移特征后发现,协议转让的公司、最终控制人发生变化的公司、董事长发生变更的公司更偏好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19.
孙峥嵘 《财会通讯》2007,(10):78-79
一、所得税税负最小化的盈余管理研究(一)平滑所得税税负动机的盈余管理研究公司对存货后进先出法和先进先出法的选择方面,由于要求公司财务会计、税收会计要具有一致性,很多公司出于税赋目的而选择后进先出法。当公司预计存货成本会提高时,选择后进先出法可以降低所得税的税负,从而间接地增加现金流入。该方面的研究表明,倾向价值最大化的公司管理层会选择后进先出法。Cloyd(1996)等研究所得课税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检验公司是否出于纳税考虑而采用激进的会计政策,同时选择与此相应的财务报告处理方式使二者趋于  相似文献   

20.
李振华  冯琼诗 《会计之友》2012,(10):107-112
文章以2006至2008年1413至1573家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股权激励计划的提出和实施对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结果发现:与公司未通过股权激励计划的情形相比,公司通过股权激励计划会使公司拥有更高的任意费用水平;与其他情形相比,公司在已提出但尚未通过股权激励计划草案的情形下拥有更低的应计盈余管理程度、向上应计盈余管理水平、向下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异常水平以及向上生产成本异常水平。这表明,当公司通过股权激励计划时,公司主要存在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当公司已提出但尚未通过股权激励计划时,公司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均显著少于其他情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