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团体动力学和协同理论,采用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从性别协同和团体协同视角,探讨了团体动力情境在女性董事影响企业社会责任的协同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女性董事长在女性董事影响企业社会责任中有正向的协同作用;女性高管对企业社会责任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在女性董事影响企业社会责任中存在负向的协同作用,说明女性高管和女性董事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治理作用存在一定的互补和替代关系;董事会团体特征对企业社会责任存在显著影响,但在女性董事影响企业社会责任中的协同作用不显著,研究显示与决策团队的学历、年龄、任期等人口统计学特征相比,性别特征更容易影响女性董事在董事会决策中作用的发挥,从而为同性社交繁殖理论和基于性别的社会认同理论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2.
关于中国经济转型时期劳动力市场性别不平等的研究,现有文献涉及了根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性别歧视和旧的国家再分配体制与新兴市场机制的交互作用.围绕就业(失业)的性别不平等,归纳、提炼理论观点,提出研究假设,利用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抽样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分析显示,在两性就业差异上,没有发现性别歧视的作用;旧的国家再分配与新兴的市场机制对失业性别差异的交互影响作用于中低学历女性劳动者,而且这种作用是暂时的.这意味着,性别不平等的"自身逻辑"可能成为未来研究的主要关注点.  相似文献   

3.
运动     
《WTO经济导刊》2012,(12):16-17
首次性别平等与企业社会责任国际会议在京召开 11月27日,我国第一次关注性别平等和企业社会责任的国际会议征京侣开。这次会议主题为“性别平等和企业社会责任:增强企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王晓明 《商》2014,(8):242-242
性别平等是我国长期以来的一项基本国策,促进女大学生平等就业是政府责任的应有之义。本文以社会性别为视角,在阐明女大学生就业问题产生的主客观原因基础上,探讨政府应该从社会意识、法律政策、舆论导向、高校管理、社会保障等方面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使女大学生走出就业难的困境。  相似文献   

5.
黄志红 《商业时代》2006,(15):20-21
企业营销过程中存在社会性别意识缺失,使得女性在就业、劳动分工、家庭生活等各个方面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企业作为市场经济发展体系中的主体,应关注性别平等的问题,让女性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推动社会性别平等观念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市场化转型中的城市女性失业:理论观点与实证发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中国经济转型时期劳动力市场性别不平等的研究 ,现有文献涉及了根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性别歧视和旧的国家再分配体制与新兴市场机制的交互作用。围绕就业 (失业 )的性别不平等 ,归纳、提炼理论观点 ,提出研究假设 ,利用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抽样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分析显示 ,在两性就业差异上 ,没有发现性别歧视的作用 ;旧的国家再分配与新兴的市场机制对失业性别差异的交互影响作用于中低学历女性劳动者 ,而且这种作用是暂时的。这意味着 ,性别不平等的“自身逻辑”可能成为未来研究的主要关注点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生育政策进行了几次变迁,女性作为生育主体深受其影响。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研究分析了全面二孩政策对女性就业的影响,其中包括:女性劳动者数量减少、女性劳动者劳动能力下降以及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本文探讨了现行生育政策对未来的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并从社会、用人单位及女性劳动者自身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8.
从社会性别的角度分析了我国不同性别之间的健康需求、预算配置和服务受益情况.(1)我国女性人口卫生服务需求高于男性,且经济欠发达地区女性卫生服务利用受到一定程度抑制;(2)性别问题并非当前预算体制下卫生预算分配的主要关注点,但目前已有促进两性平等利用卫生服务的实际行动和措施;(3)在当前公共卫生投入政策下,两性公共卫生服务受益差异不明显.(4)现有统计信息系统大多不归集分性别资料,尤其是预算数据,因此尚无法对政府卫生预算开展深入的性别分析.要推进性别预算观念和分性别统计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的性别预算框架和操作规范,将社会性别纳入健康政策主流,使健康政策和政府卫生预算增加社会性别公平.  相似文献   

9.
正北欧国家为大多数女性劳动者所制定的福利政策,反而扩大了高级管理层的性别差距。在为女性提供平等机会方面,北欧国家是全球第一:慷慨的产假制度、一流的幼儿照护公共体系。芬兰内阁部长中一半为女性,瑞典更是高达  相似文献   

10.
使用劳务派遣或劳务外包,有利于国有企业降低用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转移法律风险、获得专业服务优势。在客观上为劳动者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劳动力市场供求失衡的矛盾。但也给劳动者带来一些不利因素,主要表现在劳动者的就业稳定性和就业质量下降、归属感和企业认同感不足、社会保障水平偏低等方面,另外用工单位使用派遣员工,可能存在雇主责任不明确、主体行为不规范、规避社会责任等问题,损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