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控制国债规模,防范债务风险,对于经济社会稳定运行意义重大。本文从介绍国债规模监测指标体系出发,对我国国债规模风险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得出从财政承债能力来看,我国国债依存度和国债偿债率指标都已经超过了国际警戒线,财政债务重负不堪忍受,国债风险较大。为此,从控制财政赤字等角度着手,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国债规模投资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力度的加大,国债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巨大动力,在国债投资效率不高的情况下,我国经济增长基本上是依靠国债积累率,进一步说是依靠国债规模投资的推动。本在重点分析国债规模投资形成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三条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一、国民经济和财政的应债能力分析 国债规模的膨胀可能引起的财政风险最直接的表现是偿债风险,即还本付息风险,由此可能带来通货膨胀风险:财政支付困难,如果用货币融资的方式来解决,会引起突发性的通货膨胀风险.通过对我国国债发行量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国债规模的变动趋势和膨胀速度;通过对国债规模,包括国债余额和国债发行规模,与GDP、财政收支等的对比,可以反映出国债规模对国民经济和财政的压力.  相似文献   

4.
国债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一种手段,既可能有效调节国民经济运行,也可能对经济运行产生冲击。在国债发行、流通、使用和偿还等多个环节中都存在着风险,文章就如何防范和化解国债债务风险提出和介绍了多种思路。  相似文献   

5.
我国国债规模及风险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债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但目前常用的国债概念,虽然不能反映我国实际的最终必须由政府财政负担的国债规模。由于财政制度的不同,我国与国外在各种债务负担方面的指标没有直接的可比性。庞大的国债使我国面临巨大的国债风险。进行国债结构的调整,是防范国债风险和保证积极财政政策实施及效果发挥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本就我国国债风险问题,联系国债发行、流通、偿还的整个管理过程进行了风险分析,并就如何防范和控制潜在风险了若干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国债发行规模与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1994年以来,我国国债规模急剧扩大,积极的财政政策初显成效。本文引用国际上公认的衡量国债规模的四项指标,并结合西方发达国家的这些指标状况,对我国的国债规模进行了理性的比较分析,最后,得出了关于我国国债发行规模的一些基本结论。  相似文献   

8.
国债是财政政策的工具之一,具有"排挤效应"、"货币效应"与"收入效应"。国债的风险主要体现在债务的规模是否超过国家的财力所能承担的范围。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下,适度规模的国债有利于经济的高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国债规模投资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力度的加大,国债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巨大动力,在国债投资效率不高的情况下,我国经济增长基本上是依靠国债积累率,进一步说是依靠国债规模投资的推动。本在重点分析国债规模投资形成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三条对策性建议:一是矫正国债资金使用方向,提高国债投资效率,使经济增长由速度型向效率型转换;二是调整国债积累率,控制国债规模,努力防范财政风险;三是改变国债资金使用方式,加强资金管理。  相似文献   

10.
国债是国家依据借贷原则,从社会上吸收财政资金的一种形式。国债发行规模的差异将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及政府工作带来不同程度的风险。本文主要探究我国国内国债发行规模的风险因素,并从政治经济等角度寻求防范措施,尽可能地降低国债发行规模风险。  相似文献   

11.
国债是财政政策的工具之一,具有“排挤效应”、“货币效应”与“收入效应”。国债的风险主要体现在债务的规模是否国家的财力所能承担。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下,适度规模的国债有利于经济的高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政府债务融资在启动经济增长、促进经济复苏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国民经济大局看,我国国债规模尚有较大扩展余地,但从财政收支角度看,国债负担又十分沉重。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出路在于振兴国家财政,优化国债结构。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债规模的不断扩大,人们对我国国债规模是过大还是尚存在发行规模空间存在较大争论。本试图通过实证分析80年代以来国债发行的规模效应来检验我国国债是否适度,结果证明我国国债发行未形成通货膨胀压力,也没有挤出民间资本,它促进了经济增长。这为我国未来的国债政策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孙俊花  赵红妍 《全国商情》2006,(1):13-14,33
政府职能的扩张使国债的发行成为必要,但国债的发行要受其规模的制约;乘数理论是国债经济作用的理论基础,但乘数作用的大小要受客观经济条件的影响。在我国,国债拉动经济的乘数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相似文献   

15.
我国自1981年恢复国债发行以来,国债规模的发展变化经历了五个阶段,国债数量增速较快。国债的发行,对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国债规模的扩张,势必会增加财政债务风险。因此,适当控制国债规模、防范债务风险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国债的最优规模是国债经济发挥出最佳的整体效益的最优规模,是国债的警戒线,超过或低于警戒线,都会使国债的经济社会效益降低。我国自1981年开始恢复发行国债以来,年度国债发行额不断增加,增加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使是国债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目前,国债规模的扩张是为了增加社会总需求,从而刺激增长,但是,国债规模扩张也是有限度的。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债规模的不断扩大,人们对我国国债规模是过大还是尚存在发行规模空间存在较大争论.本文试图通过实证分析80年代以来国债发行的规模效应来检验我国国债是否适度,结果证明我国国债发行未形成通货膨胀压力,也没有挤出民间资本,它促进了经济增长.这为我国未来的国债政策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自 1994年以来 ,我国国债规模急剧扩大 ,积极的财政政策初显成效。本文引用国际上公认的衡量国债规模的四项指标 ,并结合西方发达国家的这些指标状况 ,对我国的国债规模进行了理性的比较分析 ,最后 ,得出了关于我国国债发行规模的一些基本结论。  相似文献   

19.
自1986年我国重新发行国债以来,国债规模几乎年年扩大,尤其是1998年以来,国债发行量以年均25%以上的速度迅速膨胀。现论界对适度控制国债规模的界限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这些讨论大多局限于对国债规模相关衡量指标的比较,或作历史的纵向比较,或作国际的横向比较,以求找到一个适度国债规模的数量界限。然而,其比较、分析的结果往往是相悖的,无法据此对我国当前的国债规模是否合理做出清晰判断。适度的国债规模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必须把它放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中去研究。控制适度国债规模应把握如下几个关系:1)国债余额增长率不得超过国民经济增长率;2)国债实际利率不得超过国民经济增长率;3)国债余额与GDP之比不能一直趋于上升。  相似文献   

20.
国债不仅是我国弥补财政赤字的重要工具,而且越来越成为我国筹措建设资金、发挥经济杠杆的有利手段。但由于我国国债起步较晚,国债市场功能尚不完善,国债运行中仍有许多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重视。本文对国债规模和结构,国债二级市场的完善、以及国债法制建设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