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金融多元化需求与非标准化创新:济宁案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以市场交易为基础的标准化金融服务无法满足农村动态、多元的金融需求,而非标准化金融服务虽不以市场定价为基础,但却能够有效衔接农村金融供给与需求,弱化标准化金融服务的交易障碍,进而成为农村正规金融标准化服务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2.
从国外住宅金融发展的模式来看 ,住宅消费的启动 ,离不开完善的住宅金融体系支持。同样 ,我国住宅消费潜在需求的启动 ,也必须建立健全住宅金融服务体系。总体来讲 ,我国住宅金融的目标模式应该是建立以市场为基础的 ,政府适当调节的政府金融服务体系 ,形成一个政策性住宅金融机构和商业性住宅金融机构并存 ,以抵押为基础 ,包括住宅储蓄、住房信贷、抵押、信托、保险等在内的多渠道、多层次的广泛的住宅金融市场。具体来说 ,为了将我国住宅消费的潜在需求转化为有效需求 ,在住宅金融方面 ,建议今后采取以下对策 :一、尽快建立政策性住宅银行…  相似文献   

3.
推广普惠金融服务 完善农村金融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额信贷是最适合扶贫的金融形式,可以有效满足农村贫困人群的金融需求。金融业有必要大力发展小额信贷,推广普惠金融服务,构建全面有效的农村金融支持体系。本文在阐释普惠金融的内涵及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框架、总结国内外发展小额信贷提供普惠金融服务的模式和经验的基础上,针对福建省三明市开展普惠金融服务的实践,分析了普惠金融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服务对象、服务提供者、市场建设、立法和宏观政策协调四个层面,阐述推广普惠金融服务,完善农村金融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是当前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金融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当前农村经济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呈现日益扩大及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为适应农村经济和农民多层次、多样化的金融需求,笔者认为必须建立和完善与之相适应的多层次、多元化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即必须坚持以政策性金融为基础,以农村合作金融为主力,以各种所有制形式的金融组织为补充,以农业保险为后盾,建立一个合理、完整、优势互补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5.
农村非标准化金融服务的经营模式:诸城金融服务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金融困境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非标准化金融服务的缺失.就目前条件而言,金融机构在非标准化金融服务经营上不符合规模经济要求,没有比较优势,但在政府主导下由金融机构联合以社区服务站的方式供给服务.却存在一定合理性.山东省诸城市在借鉴农村社区服务站成功经验基础上,以开设金融服务站的方式,开辟了金融机构联合代理代办农村非标准化金融服务的新模式.这对改进农村金融服务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在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区同时存在,长期以来,正规金融安排所提供的金融服务与农村现实的金融需求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对称,而非正规金融安排提供的金融服务却很好地满足了农村现实金融需求,并随着农村金融需求的变化而不断演进。本文将从需求角度入手,通过分析我国农村金融需求的变化来探析相应的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发展历程以及未来可能的演进路径。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以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金融科技发展,有效拓展了金融服务的边界。江西作为革命老区,经济金融发展水平相对落后,普惠金融需求巨大,但传统金融尽职调查成本高、服务难度大,难以将金融服务覆盖到农村各个角落。而数字普惠金融具有"长尾效应"优势,能有效填补传统金融通过网点和人工操作无法覆盖的"盲区"。  相似文献   

8.
潘素梅  陈桔  周立 《银行家》2012,(6):112-115,7
山东省诸城市农村社区金融服务站是实现基础金融服务均等化的成功实践。本文以基础金融服务均等化、普惠金融体系相关理论为基础,结合实地调研与访谈资料对诸城市的金融服务站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普惠金融是能有效、全方位地为社会各阶层群体,特别是普通民众服务,使其能充分受益的金融体系。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将其上升为党和国家战略。自2013年以来,我国的互联网金融以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技术为基础蓬勃发展起来,比较典型的有余额宝、P2P网络借贷平台、蚂蚁金融服务集团等。由于互联网金融的市场定位在"小微"层面,具有"海量交易笔数,小微单笔金额"的特点,很好的契合了普惠金融的发展目标。互联网金融的普及,降低了普通群体获得金融服务的门槛,让更多群体享受到了金融发展的红利,弱化收入的马太效应,真正做到普惠金融。  相似文献   

10.
农村自助金融服务终端的机构载体功能:济宁案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础金融服务在农村地区的缺失,是由其规模不经济的经营属性所决定的。济宁市通过创新、研发和推广农民自助服务终端,实现了低成本的金融服务功能下移,与农村基本标准化金融需求实现正效益对接,对传统机构网点实现了良好替代,具备了机构载体功能和普及基础.可以作为消除基础金融服务空白乡镇的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农村经济正经历着深刻变革,金融服务创新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关键。普惠金融作为一种多样性的金融模式,能满足农村多层次的金融需求。但是,由于不同地区存在金融资源配置不均和服务不足等问题,普惠金融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影响受到了制约。文章从资金可获得性改善、农产品流通与市场拓展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等角度,揭示了普惠金融的积极作用,提出了完善金融服务网络、加强金融教育与培训、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等推进普惠金融建设的措施,旨在为农村金融体系的优化设计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推动普惠金融在农村地区的有效落地,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2.
培育农村小型金融机构,可以有效促进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弥补“大金融”的服务不足,是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多元化金融需求的重要途径。近几年来,各类农村小型金融机构试点在全国开展,取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农村小型金融机构整体规模小,如何根据农村小型金融机构运作的特殊性,促进农村小型金融机构发育,发展适合衣村特点和需要的各种微型金融服务、防范金融风险是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金融服务的有效支持,社区金融服务水平也影响着社区的建设及发展水平。目前,新型农村社区的金融服务发展滞后、供给不够,难以满足新型农村社区农民生产生活的金融需求。探讨并分析新型农村社区金融服务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以河南为例,分析了当前新型农村社区发展中的金融需求,指出了金融供给以及金融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以创新金融服务来满足新型农村社区金融需求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的工作部署,牢固树立普惠金融发展理念,将农村支付环境建设与完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结合起来,与金融精准扶贫工程结合起来,巩固助农取款服务覆盖面,提升支付设施有效使用率,便利农民足不出村办理取款、转账汇款、代理缴费等基础金融服务,切实解决无固定金融服务网点地区农民取款难问题,有效改善偏远农村支付服务环境。近年来,金融机构利用自身优势,立足客户需求,形成了以"三  相似文献   

15.
西安地区金融支持"三农"面临贷款需求大额化、长期化、信贷支持领域多元化、金融服务方式多样化的新形势。但农村信贷市场存在涉农贷款难以满足需求、金融机构进入农村信贷市场的意愿不强、金融机构与农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应坚持统筹兼顾,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贴近"三农"实际,优化农村金融的功能定位与服务;减少资金分流,有效增加农村信贷资金投入。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逐步发展,及农民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呈多元化发展。但是部分农村地区金融产品少、金融服务方式单一、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不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农村地区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而正规金融提供的服务却越来越不能满足农村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各种形式的民间金融应运而生,本文对当前我国农村民间金融的规模与表现特征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并提出要正确认识民间金融,积极引导农村民间金融走向正规化、合法化,使之成为推动我国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一个新契机。  相似文献   

18.
当前南昌地区个体私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商户客户群体的金融服务需求持续增长,商品市场、郊区农村市场在金融同业中的比重也在稳步上升,商品市场和农村市场(简称"两大市场")的兴旺将为金融部门的持续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  相似文献   

19.
网络金融服务是指以金融机构或其他金融服务提供者的主机为基础,以通信网络或因特网为媒介,通过内嵌金融数据和业务流程的软件平台,以用户终端为操作界面的新型金融服务方式。网络金融服务的内容很广,除了传统的网上银行业务外,还包括网卜证券发行路演、认购与交易、理财咨询与模拟、保单定制与销售等。作为一种技术支持于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逐渐退出农村市场,农村金融服务基本以农村信用社为主,农业银行商业金融和农业发展银行政策金融各司其职。这种金融体系使服务面和存贷款总额占到县域金融服务的五分之四以上。农村金融体系的功能和作用趋向弱化,缺乏对县域经济和农村市场的有效资金支持,农村信贷总量投入不足成为县域农业经济及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