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余秀荣  余波 《经济师》2001,(11):113-113,120
文章深入分析了国有股减持的原因 ,指出国有股减持方式设计应围绕国有股减持的出发点进行 ,并比较了国有股减持的方式回购、配售、股权转债权的条件 ,进一步提出了两种新方式。  相似文献   

2.
实现上市公司国有股的减持与流通,是中国股票市场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和国际化的必然选择,目前国有股的减持既面临种种问题与困难。也存在着许多有利条件。上市公司根据情况,选择国有股回购,配售,发行债券,缩股等方式减持国有股。  相似文献   

3.
国有股减持的可选择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信为国有股减持有三种思路:国有股流通、国有转让和注销。针对不同的国有股减持思路,目前学术界、决策层已经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减持方案,但这些方案,即便是曾被市场公认为最好的国有股配售,也存在着诸多不足,国有股减持的进程也因此受阻。本重点构架了三种国有股减持的可选择方案:股份回购与配股相结合、股份回购与增发新股相结合和国有股有条件折股上市,它们都具有较强的市场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4.
国有股减持从试点开始已经有几年时间,其间采取了若干种减持方式。为了使国有股减持顺利进行,需要认真总结经验与教训,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创新,理论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类型公司采取不同的减持对策。  相似文献   

5.
杨立岩 《经济学家》2001,(3):123-124
目前,学术界主流观点认为,国有股减持是为了搞活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而我们却认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才是国有股减持的初衷.如果我们的分析正确,那么国有股减持的对象、减持价格、减持数量以及融资方式等都将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6.
国有股减持方式的比较及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涂斌  关晓红 《经济师》2002,(1):155-156
实施上市公司国有股减持将有利于我国股市的发展和国企改革的深化 ,而选择合适的减持国有股方式则是问题的关键。文章通过对几种主要国有股减持方式进行分析比较 ,提出了针对各种实际情况所应采取的不同减持方式。  相似文献   

7.
汪玲 《经济导刊》2002,(5):54-60
2001是我国证券市场不平凡的一年,在这一年里,证券监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推动证券市场市场化的法规和政策,其中影响最大、意义最为深远的莫过于国有股减持方案的推出与实施。在2000年6月22日起执行的国有股减持办法被暂停执行之后,证监会公开向社会征集国有股减持方案,力图经社会各界“合意”来寻求成本最小、成效最好的减持方案和设计。对国有股减持方案的讨论如火如荼地持续进行,经济理论界和金融证券界对国有股减持的市场影响、总体方案、减持原则及减持价格等生要问题进  相似文献   

8.
国有股减持的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近年来学术界关于国有股减持的含义、目的和意义、原则、主要方式及障碍的主要观点进行了综述。重点讨论了国有股减持方式的五种主要观点 ,列举了国有股减持的 2 0余种主要方式 ,并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9.
论国有股的多种减持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通过对国有股多种减持方式的分析,提出了自己对国有股多种减持方式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0.
国有股减持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国股市的一个很大的问题。文章通过分析投资者不接受国有股减持方案的原因,提出以可转债形式减持国有股,并给出了可转债减持国有股的优点,并提出了利用可转债减持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以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上市公司国有股减持的行业次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上市公司国有股减持势在必行,但国有股减持的合理行业次序,是国有股减持系统工程的产业指向,同时也是国有经济战略性布局能否优化的重要保障。在指明国有股减持行业次序研究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本文深入分析了国有股行业分布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同时创新性地提出了现阶段可行的国有股减持的行业次序。  相似文献   

12.
在国有股减持过程中创造双赢局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国有股减持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加国家财政收入,若充分考虑全体股东的利益、股票市场发展、公司治理水平的提升和建立守法运营文化的原则,还可实现更多的目标。文章提出了国有股减持的四种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13.
关于减持国有股,有关专家提出了许多方案,但多数方案没有明确的定价方式,而减持国有股的关键是确定减持价格,根据A股平均价格对流通量统计模型,我们可以找到减持国有股的一定价方法,它既能最大限度地收回国有资产的升值效益,又不会对股票二次市场形成冲击。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我国国有股减持为背景,深入地分析了国有股减持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国有股减持应注意的问题和采取的方式。  相似文献   

15.
比较当前各种国有股减持方案,国有股全流通再逐步减持的思路对一次性解决国有股与法人股的流动性问题,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是最为切实可行的.但这一方法尚为妥善解决的问题就是国有股应按照什么样的价格和流通股并轨,几次国有股减持的试点最终都因定价的不合理以失败告终,目前以净资产为基础的国有股定价方式存在很大弊端,至此,我们提出国有股流通与减持定价的具体方案,主要运用市盈率定价的方法,目的是使市场具备投资价值,同时通过增配股份对原流通股东的补偿确保建立一个利益均衡机制,最终实现国有股在稳定的市场环境下通过市场供求形成的价格进行减持.  相似文献   

16.
国有股减持的目标是形成“蜜月效应” ,但由于国有股减持定价存在框定偏差、减持目标有冲突、投资者心理预期被忽视 ,结果却引发股市暴跌 ,形成“离婚效应”。改进国有股减持方案的措施包括完善市场制度、明确减持主体、让利于投资者、稳定投资者预期等。  相似文献   

17.
国有股减持的现实目标:补充社保基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刘通 《经济师》2002,(1):26-27
国有股减持必须立足于资本市场的现状 ,国有股减持目标的扩大化容易阻碍国有股减持的顺利进行 ,贻误国有股减持的时机。文章认为 ,把国有股减持的现实目标界定为补充社保基金 ,不仅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 ,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国有股减持的制度经济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国有股如何减持是一个棘手的难题。实践证明,我国试行的在证券市场上通过配售存量的国有股来减持国有股的办法是失败的。本文分析了失败的原因,认为该方式是一种激进式改革,不符合我国成功的渐进式改革的路径。从渐进式改革的路径依赖出发,提出了将存量的国有股转化为优先股是一种较好地符合渐进式改革路径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9.
王胜利 《经济经纬》2003,(6):139-141
国有股一股独大与不能流通是历史造成的。当国有股的减持通过A股市场进行时,减持与全流通才变成同一个问题。反思国有股减持,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股票市场不能仅为国企服务,股票市场应回归其最基本功能;不能再固守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的老路;重新提振机构投资者的信心;适当改变中国证监会的地位;应当停止上市公司国有股向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和管理者高层转让。  相似文献   

20.
本文阐述国有股减持的意图和意义,减持过程中要关注国有股减持的风险,并提出国有股减持相关的稳定机制,以使国有股减持达到最低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