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四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成立之后所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尽可能地实现不良贷款回收最大化。本文对目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贷款处置与运作面临的困难与问题提出来进行分析,以引起政策层、商业银行和资产管理公司的重视与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2.
张敏锋 《北方经济》2010,(15):56-57
一、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性质 明确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性质.是确定其经营目标.建立有效的业务运行机制.构建科学的公司治理的前提和基础。《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条例》规定,“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是指经国务院决定设立的收购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管理和处置因收购国有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资产的国有独资非银行金融机构”。  相似文献   

3.
2000年前后,我国相继成立了信达、华融、长城、东方四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专门处置建行、工行、农行、中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巨额不良资产。椐银监会统计,截至2003年6月底,四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累计阶段性处置不良资产3618.41亿元(不含政策性债转股),回收现金792.29亿元,为化解我国金融风险和最大限度地回收国有资产,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这几年的实践也表明,资产管  相似文献   

4.
目前,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此相关的是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问题也成了不少人讨论的热门话题。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到底如何?化解风险的途径何在?这几年采取的一些措施,包括成立资产管理公司剥离和处置不良贷款的效果究竟怎样?等等,说法不少,看法不一。这篇文章反映了这位业内人士与目前一些通行观点不同的看法,相信会给读者带来新的启示、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四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成立后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尽可能地实现不良贷款回收最大化。对单笔不良贷款而言,其最终现金回收率是量度该笔不良贷款回收效果的重要指标。本文尝试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某资产管理公司债务人重要的财务评价指标和主观评价指标进行个案研究,试图找出影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贷款回收率的相关因素,以此为依据找出提高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贷款回收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的不良资产处置部门的转型一直没有明确,如果将四家资产管理公司的资产处置部门重组后纳入到未来的存款保险机构,既可以实现规模经济,节约社会资源,又能提高不良资产的处置效率,使不良资产的处置保持较低的成本,较好地解决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转型的遗留问题.  相似文献   

7.
张继东 《辽宁经济》2005,(12):82-83
不良资产评估是指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对银行的不良资产以某一时点为基准日,对其价值进行评定、估算和分析判断的行为。我国政府于1999年先后组建了四家国有独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集中管理和处置由于历史原因给我国商业银行累积的巨额不良贷款。金融不良资产评估是伴随着资产管理公司的成立和使命而出现的新生事物。在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运用各种手段处置不良资产、实现经营目标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8.
<正> 东南亚发生金融风暴后,金融风险也第一次摆在了国人面前。我国长期以来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融资方式,使我国金融系统积累了大量的不良贷款。提高我国金融系统和实业经济的竞争力,已经成为新世纪我国经济战线的最大任务。1999年,为了消化银行的不良贷款,化解金融风险,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国务院决定成立信达、华融、长城、东方四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分别对应于建行、工行、农行、中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还包括国家开发银行),接收以前形成的不良贷款共14000亿,并全面负责管理和处置。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主要经营目标是最大限度保全资产、减少损失。几年来,四大资产管理公司通过诉讼、招标、拍卖、资产重组、打包出  相似文献   

9.
林琳 《北方经济》2006,(4):46-47
城市商业银行脱胎于城市信用社,历史遗留了大量的不良贷款。随着清收工作的不断深入,债权追索难度日益加大,收取实物资产抵债已成为无奈选择。受种种因素影响,城市商业银行的大部分抵债资产未能在收回后及时处置而大量积存。这些不良资产长期陈滞不仅占用了大量的信贷资金,严重影响资产流动性,而且需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进行管理维护,已成为城市商业银行沉重的经营负担。而受自身性质和现实条件所限,城市商业银行尚不能如四大国有银行般,以担负高额损失的代价,将抵债资产低价剥转给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处置。  相似文献   

10.
彭化英 《新财经》2006,(8):50-51
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对不良资产的收购和处理普遍依赖于央行的再贷款,缺乏自有资金是它们成为大投行的重要障碍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的商业化转型备受市场瞩目。华融、长城、东方、信达等四家资产管理公司是专门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资产而成立的专门机构,其最初的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