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现行的行政复议法中证据制度还存在许多缺陷甚至空白,在证据种类、举证责任分配、质证程序和证明标准等方面规定不全面或者没有规定,造成实践中行政复议证据制度可操作性不强。针对证据制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比照其他诉讼法简略提出了完善的建议,以期行政复议证据制度逐渐系统化。  相似文献   

2.
以人权为理论基础建立起来的所谓"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得到世界各国法学界的认同,从某种意义上讲,证据制度的规定内容直接反映了一国司法与立法的价值观念取向。正值《刑事诉讼法》修改之际,本文尝试从证据制度中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浅淡我国诉讼制度的构建与完善。  相似文献   

3.
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确立了举证时限制度,希望以此实现程序公正和提高诉讼效益。但举证时限制度的确立是我国司法改革前瞻的结果,一方面与上位法即现行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相矛盾,另一方面又欠缺相应的保障机制,同时,在具体规定上又受制于大环境而不够严谨和科学。因此,在以后的立法和实务中有对举证时限制度加以完善的必要。本文试图对举证时限予以简单的分析、检讨,并提出完善我国民事诉讼举证时限制度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4.
民事虚假诉讼由来已久,此种现象不仅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还严重损害了司法的公平正义,严重干扰了司法秩序。为防范民事虚假诉讼的发生,笔者对民事虚假诉讼的概念、构成要件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对策:一是完善受害人的救济制度,二是强化虚假诉讼惩处力度,三是在诉讼中贯彻诚实信用原则。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出现了集团诉讼这一特殊的诉讼形式。我国目前的民事诉讼法对集团诉讼作了一些规定,但很不完善。本文首先对集团诉讼进行了界定,其次分析设立集团诉讼制度的必要性,最后着重介绍了完善我国集团诉讼制度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6.
由于环境诉讼中极易形成群体诉讼,美国特规定了集团诉讼制度,我国则采取了代表人诉讼制度.本文介绍了两种制度的主要内容,并在借鉴美国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的完善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针对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现象,文章主要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责任的现状,并认为法制不健全且处罚不力是导致上市公司虚假信息披露行为的根本原因。我们认为,应从细化民事责任实体要件、引入股东代表诉讼和集团诉讼制度等方面来完善信息披露责任制度,从根本性规范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行为。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推行法务会计势在必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的会计改革工作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在会计实践中仍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特别是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一直困扰着会计界,由此引发的诉讼案件愈演愈烈,渤海集团公司、红光实业、琼民源、东方锅炉等纷纷被推上了诉讼舞台。我国正面临着虚假会计信息的诉讼高潮,由此引发的的法律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成为会计界亟待解决的问题。2003年1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颁布了《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详细规定了证券市场上民事侵权赔偿责任制度,对当前日益严重的会计信息造假行为…  相似文献   

9.
民事诉讼活动实质上就是法院、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依据法定程序和规则对案件的事实和当事人的责任进行查明分清的过程。而在诉讼过程中,证据自然而然成为查明案情分清是非的关键。1991年新民事诉讼法确立了以当事人举证为主,以人民法院有限查证为辅的举证责任制度。民事诉讼法第64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出具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观地审查核实证据。”这就是我国民事诉讼举证…  相似文献   

10.
2012年 《民事诉讼法》 颁布后,第三人撤销之诉作为一项新增的制度引发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热议.该制度的增设之初将规制实践中通过虚假诉讼、 恶意诉讼等司法途径侵害案外第三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作为其首要目的,将保护案外第三人的合法权益作为次要目的,然而在实践中该制度并没能起到规制虚假诉讼的目的,在事实上将该制度架空.2015年 《刑法修正案(九)》 新增虚假诉讼罪,使得规制虚假诉讼有了更好的手段.因此笔者结合当前背景,在分析第三人撤销之诉的立法本源及适用现状的基础上认为应当将该制度的立法目的回归至保护案外第三人合法权益之本源.  相似文献   

11.
吴徐群 《财会通讯》2007,(12):85-86
一、《规定》的条文分析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关于审理涉及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业务活动中民事侵权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对虚假陈述民事赔偿中的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作出了法律区分,完善了审计业务及其后果的法律责任界定,使我国证券侵权法律制度同国际保持一致。该规定在承继、整合和矫正既往司法解释的基础上,明确了侵权责任产生的根本原因;明确了利害关系人的范围;承认独立审计准则的法律地位;统一适用过错推定原则和举证责任倒置分配模式;明确此类诉讼的条件和诉讼主体列置等程序规定;明确区分会计师事务所承担补充责任和连带责任的具体情形;  相似文献   

12.
论证据规则     
赵迪  杨丽晨 《企业导报》2014,(12):129-129
证据规则的发展关系到审判的效率和审判的结果,我国对于证据规则的研究多参考英美法系国家的规定。但是由于我国的证据法学起步较晚,法治发展的缓慢,对于证据规则的规定在立法层面上无法满足实践的需要,在证据制度上的规定较少,在实践中出现依据不同的部门法律的证据制度规定对同一案件作出的处理结果不同。所以,需要进一步完善证据规则在我国的适用,建立统一的证据规则体系。  相似文献   

13.
孙碧霜 《企业导报》2009,(2):147-148
2006年1月1日实施的新《公司法》使得股东派生诉讼制度在我国正式确定下来,它对于平衡公司管理层和股东之间、大股东和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拟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及新《公司法》的规定,从中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议,希望能对我国《公司法》有关派生诉讼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我国目前的财税制度和社会中介机构监督相对不够健全和完善,造成各项财经法规、政策,在会计工作中执行不力,单位部门普遍暴露出会计信息虚假的问题,已影响到会计信息在加强宏观调控、改善经营管理、评价财务状况、防范经济风险等方面功能的发挥。现在,新《会计法》进一步强调了会计资料要真实、完整,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是根除当前会计信息虚假的重要法律依据。 一、会计信息虚假表现种类 1、原始凭证虚假。目前,有些单位违反有关规定开具、收理一些不合法的原始凭证。在开具发票时,不能按照时间顺序和规定要求,逐栏全部…  相似文献   

15.
已经公布并实施的《刑事诉讼法》,首次规定了侦办案件的警察在符合条件的情形下要出庭作证,这对于完善我国证人制度、推进庭审方式的进一步改革和完善证据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证据是刑事诉讼的基础和灵魂,没有证据,就没有刑事诉讼.这次刑事证据制度的修改完善了证据的概念和种类,确立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明确了证人出庭范围,建立证人保护制度和证人补偿制度,促进行刑衔接,行政执法物证可为证据使用.这对中国诉讼制度的建设,以及规范执法机关的执法行为都将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2006年1月1日,新的《证券法》生效。但是新的《证券法》在证券民事赔偿诉讼方面没有做出任何突破。就目前情况而言,广大投资者仍然只能按照最高人民法院于2003年1月9日出台的《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确定的诉讼条件提起诉讼《。若干规定》第六条规定:投资人以自己受到虚假陈述侵害为由,依据有关机关的行政处罚决定或者人民法院的刑事裁判文书,对虚假陈述行为人提起的民事赔偿诉讼,符合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规定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若干规定》第六条同时规定:投资人提起…  相似文献   

18.
张楠 《活力》2010,(8):208-208,210
一、我国现行刑事法中关于刑事非法证据排除的规定及司法实践的现状 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并没有明文规定非法证据效力.仅有的相关几个法条零碎地体现了排除刑事非法证据的诉讼精神。刑诉法第42条规定了证据的七种种类。这表明刑事诉讼活动中运用的证据材料必须能够归属于七种类中的某一种。刑诉法第43条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必须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够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无罪、犯罪情节轻重的各种证据。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  相似文献   

19.
电子证据是我国证据法学研究中一个较新的课题,一直以来,理论界对电子证据的概念、内涵及其法律地位等诸多问题颇具争议,司法实务界在对其适用上也较为混乱.值此<刑事诉讼法>修改前夕,应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经验,将电子证据作为一种独立的证据形式进行规定,完善我国的电子证据制度.  相似文献   

20.
随着最高人民法院有关司法解释的出台,保护投资者权益的法制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这些进步还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实验性特征。本文揭示的科龙公司虚假陈述案暴露出我国现行虚假陈述民事赔偿制度在前置条件、诉讼方式等方面的不足。因此,认真总结其经验教训对于进一步完善我国虚假陈述民事赔偿制度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