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岛市作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开放城市,多年来,中小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当前,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出台,无疑为生产节能减排型产品和技术、从事节能减排服务的企业,创造和提供了新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如何有效把握这一历史性机遇,借鉴国内外节能减排产业发展的经验,有针对性地提出青岛节能减排产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2.
占石家庄我市企业总数99%以上的中小企业,在节能减排中存在许多问题,最突出的是融资难。成为节能减排发展的瓶颈,严重制约石家庄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分析了石家庄市中小企业节能减排融资难问题的表现及对策。  相似文献   

3.
作为建筑陶瓷产业的重要力量,中小建筑陶瓷企业承担着创造价值、推动经济快速发展和实现节能减排、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双重责任。从长远看,节能减排不仅是中小企业寻求长远发展的紧迫要求,更是履行社会责任的最好方式。  相似文献   

4.
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未来经济发展一个趋势,其主旨倡导节能环保的经济发展模式,对碳排放的节能减排审计日益重要。本文分析我国目前节能减排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构建我国节能减排审计理论框架主要内容。一、节能减排审计环境任何理论框架的构建离不开其所处的环境。在构建节能减排理论框架时,以环境为起点是合乎逻辑的。从  相似文献   

5.
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面对着严峻的外在形势,正处在经济转型的阵痛期,"三去一补"节能减排工作压力重重,国家正努力推动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而中小企业是中国数量最大、最具创新活力的企业群体,在促进经济增长、推动创新、增加税收、吸纳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中小企业融资是其发展重要的支持力量及发展方式,积极完善中小企业融资的路径对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增强都有着特殊而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会对中小企业管理创新产生重要影响。根据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与特点研究,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视角分析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包括节能减排、自主创新等角度的横向、纵向比较分析,最后分别从政府行政层面和企业自身层面提出了解决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钟世威 《活力》2010,(12):44-44
一、开展为企业服务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黑龙江省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把加快中小企业发展作为经济结构调整和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点,优化产业结构.加大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促进了中小企业速度、效益、结构、质量协调发展.在扩大劳动力就业.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8.
节能减排是我国"十一五"期间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并把它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突破口,已纳入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基层央行作为一级机关,同样负有节能减排的使命和责任,开展节能减排绩效审计是做好基层央行绩效审计必不可  相似文献   

9.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履行我国政府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提出的节能减排的承诺,关系到我国在国际上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和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协调的发展。而实现节能减排需要政府在财政政策上的支持,需要社会上每一个企业和个人的参与,研究促进节能减排的财政政策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0.
田萃  刘兴华  韩传峰 《上海管理科学》2011,33(3):111-112,F0003
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全过程减排空间较大,有效控制碳排放水平决定节能减排效果。运用集成管理理论,系统分析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全寿命期的碳排放,研究城市基础设施碳排放控制原理,提出强化节能减排意识、优化管理体系、建立碳排放测算系统、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增加碳汇等策略,以控制城市基础设施碳排放。  相似文献   

11.
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将引发世界范围内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变革,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潮流。低碳经济下的节能减排措施势必会影响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如何既实现国家节能减排目标,同时又保持我国的对外贸易平稳发展并且实现贸易方式和贸易结构的转型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和城市土地资源缺乏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关注,城区工业企业面临着节能减排和污染治理的巨大压力,发展空间严重不足。为支持城市的规划改造,提高城市品质,打造宜居城市,同时也为城区工业企业拓展发展空间,政  相似文献   

13.
马勇 《科技与企业》2014,(18):86-86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势态,我国越来越重视各个领域中的节能减排工作。而电厂作为能源消耗和制造污染的主要源头,对其进行节能减排便有着很大程度上的必要性,对电厂进行有效的节能减排,能够降低电厂的能源损耗,也能对电厂周边的环境起到保护作用,更为重要的是能推动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本课题首先分析了电厂节能减排的必要性,进而对强化电厂节能减排的有效对策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相似文献   

14.
李师露 《企业导报》2014,(11):32-32
我国的经济发展在"十一五"期间显示出高速发展的态势,经济的快速发展虽然带来了很多好处,但是我国某些行业只注重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忽视了环境的保护。在"十一五"期间我国的经济的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环境也带来了极大的压力,这就要求我国还需要在节能减排工作上做出更大的努力。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节能减排综合评价的研究方法,以及现阶段我国节能减排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与之相对应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5.
城市节能减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实地调研,本文指出我国城市节能减排工作还面临着一系列制度性障碍:城市存量部分和增量部分之间不一致,无法同步进行;相关政策不配套、不衔接,体制不顺,使节能减排的示范工程无法推广;节能减排缺乏长期规划,能源统计和计量等基础性工作薄弱;国家面临的经济形势和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影响节能减排工作的推进.作者提出,在城市规划中要适度反"功能区"的传统;要在观念上创新,摒弃现代经济学的一些似是而非的认识;国家实施的宏观经济政策应该与节能减排政策相互支持,在保增长和促进节能减排的基础上,实现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11—2019年中国24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从技术进步与结构转型视角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对城市节能减排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节能减排的影响具有双重性,其在显著增加城市电力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规模的同时也降低了电力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强度。机制检验表明,数字经济在推动绿色技术进步的同时也增加了城市电力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规模,其原因在于绿色技术创新的能源回弹效应超过了绿色技术效率改善的节能效应。数字经济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的同时增加了城市电力消耗,但显著降低了二氧化碳的排放强度。其中,制造业结构转型具有减排效应,而农业和服务业由于产业结构低端化,其转型导致节能减排效果并不理想。异质性分析表明,良好的政府绿色数字化治理环境能够强化数字经济的节能减排效应。研究结论可为“双碳”目标下城市经济数字化转型及节能减排行动方略的制定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17.
在低碳经济转型时期,大型企业已经基本实现了产业的技术升级,在一定程度上初步完成了节能减排任务,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节能减排的压力有增无减,所以,就要求作为国家重要经济力量的中小型企业进行转型,探求低碳发展模式,本文基于此,分析了中小企业在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了创新低碳技术、加强政策扶持、加强融资能力、创意新型经济模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低碳经济转型时期,大型企业已经基本实现了产业的技术升级,在一定程度上初步完成了节能减排任务,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节能减排的压力有增无减,所以,就要求作为国家重要经济力量的中小型企业进行转型,探求低碳发展模式,本文基于此,分析了中小企业在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了创新低碳技术、加强政策扶持、加强融资能力、创意新型经济模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发展低碳经济,构建低碳城市是我国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在城市化进程中以低排放、高能效、高效率为特征来进行"低碳城市"的规划设计与建设;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模式转变,使低碳经济最低限度地影响经济增长,平衡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制定生态城市建设战略规划,在城市中推广能有效节能减排的低碳技术,因此,如何在城市规划中灌输低碳理念成为业内研究的重点工作。现以此为出发点,分析我国当前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低碳城市规划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前,在我国经济随着快速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的进步,同时,城市建设也取得了很大成绩.城市化在国家的现代化和工业化发展当中作为必然的主要趋势,它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起到了相互促进的作用,然而在发展中也会存在一些问题,最主要的就是怎样可以处理好在城市建设过程当中对环境的保护,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以及减少排放等因素,应用科学合理的发展观,在城市的建设当中做节能减排.对此,详细分析了在城市建设中与节能减排的加强提高,以及相应的措施等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