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战略管理的研究领域同时关注企业的内外两个方面。任何一个战略的形成和实施,都同时取决于企业自身的内部资源和能力。以及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企业在竞争过程中面临的不再是单纯的市场因素,而将受到来自社会、政治等诸多方面的综合因素的影响。尤其在转型经济的背景下,我国企业比西方企业面临着更多的非市场因素干预和更太的非市场力量。汽车企业身处我国的主导产业,长期处于政府的严格管制之下;但随着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企业(包括国企、合资、民企)开始通过实施非市场行为及策略辅助其市场行为从而获得竞争优势。对于汽车行业内企业的战略研究可以为我国其他基础行业(如通信、电力、铁路和航空等)的进一步市场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宏福公司定位(Positions) 宏福公司的战略态度,不仅取决于公司领导人及其决策层价值取向、认知水平和动机,还要受其学习及过程、内部和外部流程与员工动机的一致性的影响,受到其专有资产(Specific Assets)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正>一、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市场条件不够成熟。首先,市场经济体制有待完善。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虽然已经基本确立,但这种经济体制的转型并没有完成,非市场化的因素依然存在,活跃市场还会受到种种非市场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由于外部市场不是完全有效的,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等因素影响着企业从外部资本市场的融资行为。对于企业集团,尤其是我国国有企业集团,有着形成内部资本市场,利用内部资本市场的优势进行企业资金融通的动机。本文以哈药集团有限公司为例,对内部资本市场的效率进行了案例研究,旨在研究哈药集团的内部资本市场运作及其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随着非市场行为对企业竞争及绩效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在传统的动态竞争理论中加入对企业非市场行为的研究,探讨其与市场行为的竞争互动已经为越来越多的学者及管理者重视。基于对竞争互动相关研究的概述,文章介绍一种市场与非市场及其整合行为与反应的竞争互动研究框架,期望通过文献式的探索性研究提供一些研究思路和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6.
非市场战略是指那些外在或中立于市场交易过程、但对市场交易具有重要影响的、以政治、社会等非市场因素为依据而制定的各种竞争战略。影响政府科技政策制定的非市场战略主要有三种:信息战略;财务刺激战略;选民培养战略。  相似文献   

7.
刘佳  朱盈盈  贺世轩 《财会通讯》2021,(23):82-85,114
境内上市公司已于2019年1月1日起正式执行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原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的股权投资需要进行重分类.本文通过对南京高科和雅戈尔两家多元化企业的案例分析,研究企业管理层的股权投资动机对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企业管理层的平滑利润和实施战略两大股权投资动机影响会计政策选择.在平滑利润动机下,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变动程度是会计政策选择依据;在实施战略动机下,股权投资战略对于战略投资和财务投资的要求是会计政策选择依据.会计准则改革会改变股权投资的具体会计核算方式,但不会改变股权投资动机对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社会责任和企业战略是企业竞争优势和价值创造的来源,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术界与企业界的关注。通过分析SCSR的内涵与边界、评价过程和价值实现,研究探讨SCSR的影响因素及其与企业价值实现之间的作用机理,分别从五个维度和四个层次分析SCSR的评价框架和实现企业价值的路径。企业只有将战略与CSR充分融合,选择适合企业的社会活动,才能从社会责任中获得竞争优势并实现企业价值。研究结论不仅完善了SCSR的相关理论,还为企业有效开展SCSR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在科技的发展中,电子商务战略成为当前企业发展的重点与难点,企业在电子商务战略实施中,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实施的效果与预期效果有所不同。笔者通过对影响企业电子商务战略成功实施因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为日后企业电子商务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企业非市场战略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学术界对企业非市场战略概念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在分析比较不同学者观点的基础上,重新定义了企业非市场战略概念,从企业非市场战略主体(政府和社会)的期望角度,揭示企业非市场战略的内涵.本文认为作为企业非市场战略的关键主体,政府和社会的期望对企业非市场战略具有重要影响,满足政府和社会的期望并获得较高的社会合法性,是企业非市场战略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王志红 《价值工程》2006,25(4):42-44
核心竞争力是刚兴起的价值管理概念,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下一个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是难以立足的。因此如何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成为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热点。进入21世纪后,价值链分析作为战略管理的一种方法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首先介绍了核心竞争力的有关理论,并结合其价值取向指出价值链分析在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中的重要作用,最后在以上基础上对一种新的会计模式——价值链会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企业绩效评价就是评价者运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对企业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的一种价值判断。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的研读,基于动机产生的行为逻辑理论,对企业绩效评价的研究总是从明确谁有评价动机,也就是谁是绩效评价主体问题开始的,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处于不断演进过程中。目前,从价值判断的主体上看,企业界有两种颇具代表性的价值取向:股东价值取向和利益相关者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3.
肖虹  曲晓辉 《会计之友》2012,(33):13-18
文章基于实物期权理论和中国制度环境特点,以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中国R&D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实施后果与执行动机,考察其不同实施年度的差异性。研究结果显示,中国R&D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实施取得了一定效果,具有增量的投资决策信息含量,但R&D的资本化确认受到公司盈余平滑动机和CEO资本市场财富报酬因素的显著影响。为此,建议严格准则的执行。  相似文献   

14.
股票市场不同于一般的商品市场,其价格除受到市场因素的制约以外,还有许多非市场因素对其产生影响,尤其是我国股市虽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但应该说还并不成熟,非市场因素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往往会大于市场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在对股票走势及价格进行预测、分析时要综合考虑到各种因素,尽量全面的分析各个因素对价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2009—2013年中国上市公司剥离事件为样本,着重区分了剥离样本中实施归核化与非归核化战略的企业,对归核化的市场价值效应及其与前期多元化水平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归核化战略整体上能持续提升企业市场价值;剥离样本中实施归核化比非归核化战略更能提升企业市场价值;但归核化战略的市场价值效应与前期多元化水平呈 U 型曲线关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梳理了战略管理八大前沿理论:虚拟经营战略、动态能力理论、战略风险管理、知识管理战略、战略网络理论、战略变革理论(包括“战略转折点”理论和边缘竞争理论)、非市场战略以及战略生态理论(包括企业DNA进化理论和商业生态系统理论),并通过结合管理学科前沿特征的分析强调指出,在动态和高度竞争为特征的不确定性环境里,企业战略如何应对关系复杂、急剧变化的外部不确定环境,是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发展的关键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7.
基层善治是应对重大危机的有效治理模式,其微观基础是激发基层官员善治动机并探索建立善治路径.本文以天伦锦城社区成功阻击新冠肺炎疫情为研究案例,揭示在重大危机情境下基层官员善治动机的价值取向及影响机制,构建生成基层善治动机的治理路径.案例分析显示:(1)"敢担当""善作为"是基层官员善治动机的核心价值取向.(2)善治动机的主要影响因素分布在环境层、制度层和个体层.其中正向激励因素体现为人力资本与心理资本的协同交互、社会资本与组织资本的共同支撑;反向激励因素包括正式制度下的问责监督和非正式的舆论监督;而抑制因素体现为重大危机的环境属性、资源有限性以及激励的非持续性.(3)以基层党建构筑善治动机的价值引领、以多元共治维持善治动机的价值协同和以治理创新支撑善治动机的价值创造,是在重大危机中激发基层官员善治动机的关键治理路径.  相似文献   

18.
企业价值评估方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志华  王跃 《企业导报》2010,(3):163-163
随着资本市场及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企业价值管理及其评估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形成多种价值评估方法。为此,对企业价值评估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民营企业的企业社会责任(CSR)备受关注。本文以员工权益责任为视角,采用多案例研究的方法,选取5家民营企业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其成长过程中各阶段的CSR行为,构建了民营企业CSR战略行为理论模型。研究发现,影响企业CSR战略行为最关键的因素是企业在价值链中的位置,其次是企业家的个人价值取向。企业只有进行较高的市场定位才能具备较强的CSR能力,才有可能善待员工,随之带来企业高成长率、员工低流动率等战略绩效,这些绩效的获得又为企业进行更高层次的市场定位创造条件,进一步增强其履行CSR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从历史和现实看,战略绩效评价模型按各自的主要价值取向可分成三类,即股东价值最大化、股东和客户价值最大化以及股东、客户、雇员和供应商等各利益相关者的价值最大化。在对三类模型的分析比较后,可以发现基于各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的绩效棱柱模型将会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关注,并将成为当前和未来大多数企业实施战略绩效评价的模型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