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居民劳动报酬率是衡量一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是否公平的主要指标。本文根据统计数据对辽宁、北京和全国劳动报酬率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了三个地区各自劳动报酬率的变化趋势;并从行业角度入手,对三个地区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劳动报酬进行了行业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2.
柯可 《价值工程》2010,29(15):122-124
居民劳动报酬比重是衡量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居民部门所处地位的重要指标,本文根据统计数据研究了新世纪以来福建省居民劳动报酬比重的变化过程,并依此分析了变化的原因以及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面孔     
《数据》2009,(11):5-5
马凯: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 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马凯近日撰文指出,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在保持企业和政府收入继续增长的同时,着力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和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在短短的三十多年问得到长足的发展,财政收入大幅提高,社会财富急剧增加,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在取得上述成就的同时,我国收入分配差距出现了拉大的趋势,社会已经出现贫富悬殊倾向.老百姓没有感觉到经济高速增长给自己带来的明显好处,没有享受到社会财富增加所带来的生活变化.究其原因,与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偏低,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不合理,行业垄断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5.
<正>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些针对分配领域的新论述,不仅表明了党中央对分配制度的深入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6.
赖东平 《中国就业》2014,(10):48-49
正当前劳动报酬总体水平仍然偏低提高劳动报酬势在必行劳动报酬份额不断下降劳动报酬份额是指一定时期内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率。比率越高、份额越大,表明劳动者在初次分配中的分享程度越高,收入越趋合理。一线职工工资水平偏低在调查的20家企业中,2012年一线职工的月平均工资除3家国有企业达到3000元和5家民营企业达到人均2500元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本文作者深入浙江省衢州市一些特色制造企业,对企业收入分配做了深入而详实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8.
解析河南中小企业劳动报酬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羽翼 《企业导报》2010,(10):211-211
中小企业就业质量为社会所关注,就业质量的核心问题就是劳动者报酬问题。以河南2008年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为基础,对河南省中小企业劳动者报酬分别从企业规模、登记注册类型、行业分类上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目前河南省中小企业劳动报酬概况。  相似文献   

9.
蔡升桂 《企业经济》2001,(12):19-20
旅游业收入分配考核中,由于劳动报酬涉及的种类多、流量大、核算工作量显得十分繁重。然而,确保收入分配核算的准确性,却不是一件很容易的工作。为此,有必要进一步探讨一下劳动报酬、雇员报酬及相关的收入分配范畴。  相似文献   

10.
集体协商制——责任与权力的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今年的"两会"上,有关居民收入的话题,成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注的焦点.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 "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总理的讲话既符合国情,又符合民意,是我们解决劳动分配问题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1.
<正>劳动报酬适度水平是指劳动报酬总额占整个国民收入的适度比例。国民收入分配中劳动报酬的适度比例问题,过去一直被人们忽视,而我国近十几年来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说明,解决劳动报酬适度比例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2.
《乡镇企业科技》2010,(32):25-27
刚刚闭幕的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那么,当前我国的收入分配关系中究竟存在哪些痼疾?收入分配改革应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有哪些制度性难题破解?政府该如何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结论是:由于劳动对产出的贡献要高于实际的劳动者所得,提高劳动报酬占比不会损害资本的合理利益。在提高劳动报酬占比的途径方面,提高劳动者的工资水平和扩大就业都是主要选项,采用何种途径提高劳动报酬占比,要依据当时的发展水平和要素禀赋;发展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通过提高劳动者工资水平可以有效提高劳动报酬占比,而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中西部地区则通过扩大就业可以有效提高劳动报酬占比。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两个提高"是针对当前收入分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的,是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重大举措。认真学习和领会这项举措的重要意义,研究贯彻落实的具体途径和措施,对于建立健全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善人民生活特别是普通劳动者的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美国养老金会计最新发展及其借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芳芳 《财会通讯》2008,(3):105-106
人们对养老金的认识存在着两种不同观点:“社会福利观”与“劳动报酬观”。“社会福利观”认为不同于雇员在职期间所取得的工资,雇员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是对剩余价值的分配,是一种社会福利。“劳动报酬观”认为与雇员工资一样,养老金是劳动力价值的组成部分,不同的是工资是雇员薪酬中即期支付的部分,而养老金是递延的劳动报酬。目前大多数国家(包括我国)均采用第二种观点。  相似文献   

16.
怎么来改革,我们现在制订收入分配方案。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配制度改革。第一,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在提高劳动者报酬占比方面,除继续完善低工资制度等制度之外,主要通过加大对劳动技能和在职培训等公共投入,提高劳动力价值。要通过培训熟练工种,有技能的这样就可以提高。第二,加大财政税收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的调节作用,在二次分配领域,改革税收制度和增加政府货币性支出,个税征收按照有利于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原则设计,同  相似文献   

17.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中提出,要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保障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对此,我们不禁对未来五年的收入增长,充满更多期待。  相似文献   

18.
合理的宏观税负对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我国第二、三产业及其内部行业2007~2011年的小口径宏观税负进行了考察,分析了与税负相关的经济数据,结果表明:我国宏观税负逐年增加但总体税负水平不高,税收弹性维持在1.05~1.33之间;第二、三产业及内部行业发展不均衡,第二产业的税负高于全国税负水平,是我国税收的主要来源,第三产业税负高于全国税负水平,但与第二产业同期相比税负略低。  相似文献   

19.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劳动报酬份额呈下降趋势,且水平低下,但自2004年以来,已开始缓慢回升。这表明,进入“刘易斯转折区间”后,由于中国比较优势的转变,劳动力供给脱离了以往无限弹性的状态,劳动报酬份额将会处于上升通道。本文借鉴日本和韩国的经验预测得出,2020年中国劳动报酬份额会提升至55%左右,2025年会提升至60左右%,2030年会稳定在65%左右。要实现这一结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人力资本投资和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无疑是提升中国劳动报酬份额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出资者财务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收入分配,出资者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必然会参与公司内部的初次分配.本文认为公司内部的初次分配分为三个层次,在每一个层次的分配中,出资者都要与利益相关者进行讨价还价,每一个层次的分配特征不同,出资者进行讨价还价的方式也不相同.针对公司初次收入分配的三个层次,出资者都必须要参与其中进行控制.三个层次分配的属性不同,出资者对收入分配进行控制方式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