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原因分析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是从农村转移的资金太多,包括通过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的转移、预算转移、诱发的资金外流、对农业投入的减少、扶贫资金的转移及农村居民其他资金的转移。因而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问题的对策是缩小“剪刀差”,提高农业生产的收益率,以此遏制农户的储蓄和其他资金通过金融系统流向收益率更高的部门;加大对农业的资金投入,增加农业预算支出;彻底改革现有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制度,完全开放劳动力市场;管好用好扶贫资金;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相似文献   

2.
资金投入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然而由于制度缺陷,致使我国农村传统融资渠道远不能满足农业发展的资金需求,开辟新的融资渠道就成为一种必然。而市场化程度的深化及中国资本市场的初具规模为农业提供发展资金成为一种可能。但要做到这一点,政府必须要切实转变职能,成为一个“综合协调者”,出台各种相关政策,优化农业产业化企业的上市环境;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企业自身也要向资本市场靠拢,进行股份制经营。并要加强科技创新,提高市场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刘云里 《经济纵横》1991,(2):37-38,50
<正> 一、增加农业资金投入关键在于不断缩小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提高农业比较效益1988年以来,党和国家推行了向农业倾斜的政策,许多方面都在探讨增加对农业的资金投入,但效果都不够理想。例如增加了农业贷款的投放,却加剧了农民超前消费的现象。很多研究成果表明,大量资金从农业流向非农业,从农村流向城市,其直接的原因是作为农业投资主体的农民的自身的土地投资意识低、农业本身吸收资金的能力低。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农村市场的发育状况不尽如人意,需要对农村市场发育的深层基础进行探讨.农村市场发育的分工基础即是发展社会化的农业生产;法律基础则是要有市场立法,包括建立市场主体制度、市场产权制度、市场竞争制度和市场调控制度.  相似文献   

5.
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金融改革既要增加对“三农”的金融服务供给,又要促进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具体建议是:健全以合作金融、商业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为基础的多层次农村金融体系;建立有效的农村资金回流机制;发展农村社区基金和小额信贷机构,弥补农村金融服务空白;积极发展农业保险和农产品期货,分散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改善农村金融的发展环境等。  相似文献   

6.
针对我国资金市场的现状,我们可以作出这样一个基本判断:经过几年的“人工培育”,我国的资金市场已经开始萌芽,但进展极度缓慢;为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资金市场迫切需要尽快发育。深究一下,资金市场发育迟缓的内在根源在于:市场主体缺位,市场机制缺陷,市场客体缺乏,市场组织缺略。出此,要催化我国资金市场的发育,也就要在相应的方面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弥缝这些缺漏。限于篇幅,本文撇开其他几方面的因素,而仅侧重于从培育和完善市场机制的角度,探讨促进资金市场发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农村发展中解决资金问题的对策狄德茂,王武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要求造就以大农业、大市场、大流通为战略指导思想的市场比农业的新格局,这就必然要求建立一套与之相适应的农村资金投入运行机制,这是加快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1.解决农村资金...  相似文献   

8.
曹政  王忠郴 《技术经济》2004,23(8):49-50
<正> 当前“三农”问题特别是如何增加农民收入是一个带根本性、全局性和政治性问题。一方面要启动农村市场扩大内需,改变农业产业结构,鼓励农民发展生产和搞好经营,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从具体的、可操作的角度充分认识来自自然、经济和社会风险,充分发挥农业风险管理在增加农民收入中的作用。本文将从后一方面谈谈三点看法。  相似文献   

9.
<正> 农业由于劳动生产率低,自然再生产特点显著,比较利益低下,要使之真正成为国民经济的坚实基础,只有较高的投入才会有较多的产出,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资金作为一种现代投入要素,具有运动和增殖的本质特性,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必须具备相应的投入环境,才能有效地实现运动和增殖的全过程,也才能以较少的投入取得较多的产出。因此,在我国农业资金投入不足,农业生产停滞徘徊的严峻形势下,从各方面增加农业资金投入固然重要,而优化农业资金投入环境,建立与农业的商品化、社会化、  相似文献   

10.
李超杰 《经济师》2011,(11):16-19
农业贷款和财政支农是农村经济发展两种重要的资金供给模式,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长期性战略选择。文章运用1980—2009年的实际数据对我国农业贷款和财政支农的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财政支农资金的增长不仅不能促进农业产值的增加,反而对农业发展起到了抑制作用;在促进农业经济增长中农业贷款增加没有实现应有的贡献度。实行财政支农资金和农业贷款对农业分层次资金支持的结构安排和建立健全农村金融市场,是提高资金配置效率的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薛家国 《经济问题》1993,(12):16-18
针对目前农业投资的情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搞好对农业的投资。一、在资金筹措上建立一个充满活力的“多渠汇流”的社会主义投资供应系统在我国农村经济的新成长时期,对其资金来源、资金保障上必须采取以农村内部积累为主渠道,以国家支援为辅助渠道的方针。同时应广泛开辟多种资金来源渠道,实行“多渠汇流”。其必要性在于,从宏观来讲,近几年来国民收入的分配层次、分配结构及整个资金运动都发生了变化。①财政预算对资金大幅度增加,1985年达到1430亿元,比1978年的371亿元增加了2.85倍。②农村领域的国民收入由国家集中进行分配和再分配的部分,随着国家农产品价格的提高比重越来越少。这几年,国家通过价格补贴返还给农民的收入每年达300多亿元。③农村新增国民收入中的大部分为农民个人所有。1981——1984年四年共增加国民收入1337亿元,农民和物资部门所得1120亿元,占83%。由于农民收入增加,农村资金的潜力很大。  相似文献   

12.
迟克幸  牟建阳 《经济师》1999,(12):34-35
党的“十五大”以后,我国把发展农业生产,特别是发展“两高一优”农业摆在重要位置,1998年,中国人民银行又提出了《关于改进金融服务、支持国民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金融部门要“支持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促进贸工农一体化发展”。支持农村、农民和农业的发展成为基层金融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而基层金融部门在构筑“大农业”上,如何找准自己的立足点,从资金的投向、投量上引导农民走产业化之路,没有一个较为清晰的思路,农村、农民的经济活动也大都是盲目被动的运作,还没有形成较为规范的产业化形式。这为金融部门支持…  相似文献   

13.
回眸“一号文件”从1982至1986年,中央连续出台了五个“一号文件”,对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起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第一个“一号文”正式承认了包产到户的合法性,解放了土地和劳动力,带来了农业生产超常规发展;第二个“一号文”强调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要长期坚持下去,并提出要放活农村工商业;第三个“一号文”明确土地承包期延长15年,还提出疏通流通渠道,实行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的方针,多种经济并存,创造了一个竞争促发展的新局面;第四个“一号文”提出调整产业结构,取消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推动了各省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第五个“一号文”在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连年徘徊的情况下,提出要增加农业投人,调整工农城乡关系。可以说,这五个“一号文”的出台,促进了农村的繁荣,增加了农民收入,因而得到  相似文献   

14.
论我国证券市场对农业现代化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宜成  郭丽华 《现代财经》2003,23(12):22-24
近年来,我国农业发展增长速度放缓,“三农”问题引人关注。在财政支农资金有限,不能满足农业发展需要的情况下,证券市场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将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证券市场可以从资本、高新技术、新型农业生产方式、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体系和农业市场体系建设等方面,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并通过证券市场将社会稀缺性经济资源优先向农业和农村进行配置,这是从我国国情出发的具有战略性意义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农村人民公社集体经济依靠劳动积累进行农田水利等基本建設,是人民公社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实践当中,总結出来的一条重要经验。研究这个問題,不仅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理論意义。一“劳动积累”这个概念,是从人民公社的实践当中提出来的,是符合目前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的。自农村人民公社化以来,我国广大农民,在党中央和毛澤东同志的英明領导下,经过了几年的艰苦奋斗,农业生产有了很大变化,多种经营也有了迅速的发展。許多地方,不仅是一个队、一个社、一个县获得了大幅度增产,达到了稳产高产的水平,而且在一个专区、一个市,甚至在一个省,农业产量也是同样大幅度增加,稳产高产农田大面积出現。这使我国农业生产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这是毛澤东思想的伟大胜利,是“自  相似文献   

16.
2003年新一届政府认真履行把“三农”问题列入工作重中之重的承诺,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农业效益、增强农产品竞争力的目标,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在经历非典疫情、遭受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以及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技术壁垒增加等国内外复杂多变的形势冲击下,我国的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基本保持了良性的发展。特别是中央明确提出统筹解决城乡经济发展的总体发展战略,使全社会真正认识到“三农”问题的严重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并为切实解决我国“三农”问题,为真正落实农村全面实现小康目标展示了新的发展思路。一、2003年我国农村…  相似文献   

17.
<正>本世纪末,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面临两大战略任务:一是增加农产品产量,保证有效供给;二是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小康目标.要完成这两大战略目标,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其中增加农业投入是确保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也是加快农业和农村基本现代化的必要前提和条件.县级支农资金是农业投入的一个关键层次,是关键中的关键.根据我市及相邻兄弟县(市)的情况,目前县一级的支农资金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来源:(1)县级财政预算内支农资金.(2)县级预算外农业发展基金.(3)县委农工部指导和监督乡镇经营管理办公室征收的农业合作发展基金,按一定比例集中县统一安排使用.(4)县级其他渠道各种直接间接的支农投入.县级的上述支农资金,对农业生产的发展正在起着主导的作用.但由于这些资金来源于各种  相似文献   

18.
借鉴金融融量和距离函数模型测算了20012011年间的省级农村金融缺口和农业资金配置效率,研究表明:农村金融缺口普遍存在,并且呈现逐年扩大的趋势,与此同时农业资金配置效率低下,且呈下降趋势;资金配置效率出现典型的西高东低的地域特征,中部和西部地区则有趋同现象;实证研究表明,我国农业资金仍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理论上增加资金投入有助于资金配置效率提升,但非效率模型表明农业信贷投入多的省市配置效率反而低,并且农业信贷作为农业资金投入中规模最大的要素,对产出的贡献并不显著,表明农业资金虽面临供给不足和效率低下的双重约束,但提高资金配置效率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农业综合开发是国家保护农业基础地位、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政策举措,在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实施二十多年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由少到多,支持方向由最初的中低产田改造增加到现在的支持中低产田改造、产业化经营和科技示范,支持方式也由最初的单纯追求主要农产品产量增长转变为追求产量与质量并重、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并重。回顾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投入情况,并分析了当前农业综合开发面临的新形势,并对新时期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投入的模式与方向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和2000年全国农村工作会议,都提出了对我国农村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的要求。作为国有农业银行,怎样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抓住重点、搞好服务,提高社会效益和银行效益,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一、支持市场农业是农村产业结构和信贷结构优化的前提1、市场农业就是效益农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一个有效益的生产过程,都是从市场起步、又以市场为终点的循环过程。也就是说,任何偏离市场方向或违背市场规律的产品,生产得越多损失越大。调整农业结构的最终目的,就是农业生产产品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需求,农产品不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