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税收政策不完善是当前我国企业年金发展的桎梏。合理的企业年金税收政策的设计必须以公平与效率兼顾为基本原则和终极目标。本文从分析年金税收政策中公平与效率的内涵出发,结合美国成功经验,提出我企业年金税收既要通过税惠模式和免税额度的设定形成良性诱导,为企业年金发展尽可能创造有利的条件,同时又应考虑税惠政策的成本和其潜在的逆向再分配影响,通过适格条件形成约束,使企业年金发展不脱离健康轨道。  相似文献   

2.
促进商业养老保险市场发展,有效的财税支持政策是关键。本文突破单一税惠模式设计约束,立足于商业养老保险税惠政策实践的现实困境,以不同收入人群之间税负公平为基点,建立OLG模型,模拟不同收入人群差异化税惠模式的福利效应,藉此探寻不同收入人群的最优税惠模式。研究发现,对高收入人群实施累进的EET税惠模式,对低收入人群实施TEE税惠模式并提供现金补贴,将有助于提升商业养老保险缴费率、扩大商业养老保险的潜在市场规模;将国家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包括商业养老保险在内的个人养老金置于一个统一的税惠政策框架内,调整政府养老保险责任的结构和形式,优化企业年金的供给模式,加大企业年金的税惠幅度,鼓励高薪雇员积极参加企业年金,针对不同收入人群实施差异化的商业养老保险税惠模式,不仅有助于促进企业年金和商业养老保险市场的发展,还将有助于提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缴费率,缩小城乡居民养老“待遇差”,提升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改革的整体性和协同性。  相似文献   

3.
企业年金递延税优惠政策的实施存在着税收平滑作用,即将工作期高税率阶梯上的工资收入转移到退休后低税率阶梯上进行个税缴纳,从而减少税负。本文通过对我国现行税惠政策下平滑作用的分析和测算,认为我国当前税惠政策的平滑作用整体较小,激励不足。通过对现行税惠政策各项约束细则效率和公平的具体分析发现:第一、我国退休期的个税交纳不像工作期一样存在每月3500元的免除,这会使得平滑作用整体降低,尤其是对低收入者影响很大,大大降低税惠的激励作用;第二、按照工资的固定比例进行税惠限制会在限制高收入者税惠平滑作用的同时也降低中、低收入者的税惠程度,而固定储蓄金额的限制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激励约束双重缺失下企业年金税收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年金在我国发展缓慢主要源于税收体系的不完备性。单一的税惠比例无法兼顾效率与公平,使所得税惠政策无法起到必要的激励作用;同时,缺少优税合格资格规定的企业年金计划运行也缺乏必要的约束。激励约束机制的双重缺失成为企业年金发展的桎梏。当前,税收体系的完善既要求确立EET税惠模式保持效率性,也要防止对高薪雇员过度优惠兼顾公平,同时需规定税惠政策的适格条件形成约束,使企业年金制度在统一的税收体系框架内顺利运行。  相似文献   

5.
湖南省近九成职工在中小企业就职,该类人群在未来将面临较大的养老压力。而作为养老保障体系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未能在职工养老保障中发挥其职能。本文基于湖南省社保和经济现状,通过对国际发达国家企业年金的先进制度进行比较分析,试图从运行模式、税惠政策、法律监管等方面寻求适合湖南省企业年金发展的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6.
企业年金税惠政策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统一完善的税收优惠政策已成为企业年金制度发展的迫切要求,它直接影响着企业年金制度变迁的方式、企业年金需求及整个养老保障体系的政策选择等问题。因此,从制度变迁、需求弹性、收入替代效用等经济学范畴出发进行分析,可得出目前我国应尽快建立与企业年金发展相配套的税收优惠政策这一结论,但需注意的是应防止利用税惠政策优惠高薪雇员以及企业年金与基本养老金衔接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企业年金发展迎来明确的税优政策,同时.开展集合计划、扩大投资范围、实行养老金产品等政策,都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企业年金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特别是2015年职业年金顶层制度的出台,为第二支柱进一步迅速扩容奠定了坚实基础。本文结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企业年金统计数据,从宏观市场和市场竞争两个纬度对中国企业年金市场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市场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邓晶 《上海保险》2014,(6):25-29
从1991年至今,经过20多年的缓慢发展,我国企业年金市场终于迎来养老金税延政策的突破。为全面了解我国企业年金市场的发展.本文将从市场规模、覆盖面、投资收益、参与机构及政策角度对年金市场的发展状况作综合性评估,并在此基础上,找出制约我国企业年金市场发展的因素,最后对我国企业年金市场发展前景作出预测。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介绍我国养老金领域的若干投资政策新动向,分析其对第二支柱养老金管理运营绩效的影响。重点就养老保障委托管理产品上市、企业年金基金后端集合、企业年金基金投资渠道拓宽、个人税延养老保险等政策新动向的投资绩效管理对策进行研究,并提出以风险预算管理、浮动费率机制、核心-卫星投资策略为主要方法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企业年金税优困境出路:部分TEE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年来,虽然中国企业年金制度框架已初步形成,年金市场得以初步建立,但在中国多层次社保体系中,企业年金还远未承担起第二支柱应有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保体系整体建设。企业年金发展滞后固然是多种因素造成的,但税优政策不统一和不完整所产生的制约作用越来越明显,引起业内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1.
从国际上看,发展个人税延型补充养老保险是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天津滨海新区已被确立为保险改革试点,充分利用国家的政策开展个人税延型补充养老保险,既是贯彻落实国务院文件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新区居民养老保障水平、提升新区吸引力的有效手段。本文介绍了个人税延型补充养老保险发展的国际经验,同时分析了新区开展该业务的优势和成本收益,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企业年金在我国处于变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未来巨量资金的投资组合问题值得关注。本文回顾了西方养老基金投资领域的研究文献,无论是税收套利模型还是对养老金收益担保公司的看跌期权模型,都不能解释现实。国际经验研究表明,企业年金的投资组合和发起企业的经营活动现金收益率有密切关系。本文提出了一个考虑发起企业的经营活动现金回报率之后的年金组合理论模型,分析了当前我国行业年金、地方企业年金以及保险公司经办年金等三类年金的投资组合情况,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社会中,任何一项财税政策的执行都会产生成本与收益。如果不考虑政治因素,只有当收益大于成本时,政策的执行才能称得上是有效的。近两年来,笔者参加了财政部组织的对部分国税机关“三代”税款手续费管理情况的检查。在检查中发现,委托代征税款手续费的支付存在很多问题,不仅造成中央财政资金大量流失,而且还扭曲了税企关系,大大影响了税务机关的形象。[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协调处理、治理企业年金及风险管控的环境要素两个方面分析了影响我国企业年金治理及风险控制的因素。在对企业年金在治理及风险控制的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提升并巩固企业的内部控制、增强政府监管水平、促进企业年金基金参与者相互监督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大众理财顾问》2014,(4):74-75
正自2014年1月1日起,被称为中国版"401K计划"的我国养老体系税优新政——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个税递延纳税政策开始正式实施。很多人为此欣喜不已,但也有人对此有些迷茫:这个政策到底能带来哪些好处,对生活和理财的影响有多大?确实,不用说企业年金递延政策,对普通老百姓特别是一些从来没有接触过的朋友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的养老保险体系中,企业年金是"三支柱"的第二位,随着我国对企业年金制度的不断完善,相关的规范和管理工作已经得到了显著的成果,合理配置投资组合会对企业年金收益产生较大的影响,本文将会对我国企业年金的投资组合管理进行粗浅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企业年金是我国多支柱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组织部分,如何确定企业年金的缴费水平既影响养老保险制度的福利水平,也会对就业人口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在劳动工资外生给定的情况下,探讨了企业年金缴费水平对劳动力产生的影响。本文首先构建了企业年金缴费的动态博弈模型,然后通过对该动态博弈模型均衡解的分析得到了企业年金缴费水平与雇佣劳动力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后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由于采用复杂投资策略,企业年金集合计划存在网络关系并且影响投资绩效。为了检验这一效应,本文以2013年第1季度至2021年第1季度中国企业年金集合计划为研究对象,基于共同投资管理人关系构建企业年金集合计划网络并提取网络特征;运用面板数据回归模型,从收益与资金流入两个方面,定量揭示网络中心性对企业年金集合计划绩效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网络中心性对企业年金集合计划的绩效具有显著且稳定的正向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网络中心性对收益的影响在外包模式下更为明显,组合数、投资管理人数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而网络中心性对资金流入的影响在两种运营模式下都显著,但在自营模式下影响力更强,组合数、投资管理人数同样强化了两者之间的影响关系。这些研究发现凸显了网络效应在企业年金集合计划绩效方面的积极作用,可以为中小企业选择企业年金集合计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王德林 《财会学习》2010,(10):55-57
我国出口退(免)税制度对不同贸易方式下的出口货物采用不同的退(免)税政策,必然会导致不同的税收成本,这就为企业通过选择贸易方式来合理筹划出口退(免)税提供了空间。不少企业由于对政策和程序不尽了解,甚至是误解,或者缺乏周密的筹划,宁愿放弃应有的利益。本文将从企业财务的角度着重探讨在现行出口退(免)税政策下,不同贸易方式作业及其对企业的影响,以期企业在投资决策和财务分析时,可以灵活运用选择贸易方式来合理筹划出口退(免)税。  相似文献   

20.
税事集萃     
《税收征纳》2022,(11):44-45
<正>为市场主体纾困超3.4万亿元税惠“红包”落地在国家税务总局日前举行的落实退减缓免税费政策新闻发布会上,总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全国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3.4万亿元,相关税费支持政策落地生效,为稳住宏观经济大盘提供了有力支撑。在缓税缓费方面,全国累计办理缓税缓费6326亿元。其中继续实施的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缴税费政策,累计办理缓缴5256亿元;为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困难行业和中小微企业办理缓缴社保费1070亿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