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总数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1.5%,而耕地却只占世界总耕地面积的7%,“八五”期间前四年平均减少耕地500万亩,现全国人均耕地1.199亩,已有三分之一的省市人均耕地不到1亩,“九五”期间年增人口仍将在1300万以上,按人均每年占有粮食750斤计算,1300万人口每年需要增产100万斤的粮食,增幅比10年前提高一倍。经有关部门予测到2010年国内需求粮食总量为7亿吨,而实际生产能力为5亿吨,缺口为2亿吨,玉米、水稻将出现短缺。为此,国家向全国提出到2000年粮食计划新增1000亿斤,并要求“九五”期间,东北三省粮食增产300亿斤以上,其中黑龙江省为150亿斤,吉林省为100亿斤,辽宁省为50亿斤。1995年7月省委七届四次全会,作出把黑龙江建设成全国最大的商品战略后备基地和农业强省的决定。计划到2000年,使全省粮食总产在1994年的基础上新增150亿斤,达到650亿斤左右,占全国新增产量的15%,到2010年全省粮食总产将在1994年基础上新增500亿斤,达到1000亿斤左右,占全国新增产量的25%。  相似文献   

2.
粮食在国计民生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食物消费中粮食占摄取热量总量的85%以上。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又是基础的基础,因此,必须重视并抓紧粮食生产,保证粮食生产持续稳步地增长。1980年我国粮食产量6,364亿斤,1981年6,500亿斤左右,是建国以来第二个高产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居世界首位,占世界的17.7%。由于人口占世  相似文献   

3.
实现10000亿斤粮食生产目标的耕地需求与保护陈寿山,展瑰琦,朱德举中央要求2000年我国粮食总产达到年生产能力10000亿斤的目标。能否实现,关系我国在本世纪末能否实现小康。实现10000亿斤粮食生产的战略目标,对耕地的基本需求是:稳定粮食生产的耕...  相似文献   

4.
2009年4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该规划指出,到2020年,中国粮食生产能力达到11000亿斤以上,比现有产能增加1000亿斤。据国家发改委相关专家透露,预计粮食增产1000亿斤的项目规划投入资金将达3000亿元左右。  相似文献   

5.
一年之际在于春,搞好今年的春耕生产,不仅关系到能否顺利完成全年的粮食生产任务,还关系到能否顺利实珊‘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即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要达到5.4亿吨以上。与上一个5年规划提出的10000亿斤目标相比,“十二五”规划增加了800亿斤粮食。  相似文献   

6.
“民以食为天”,“为政之要,首在足食”。粮食是一种具有战略意义的特殊商品。是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我国是发展中大国,耕地面积仅占世界的不足10%,而人口却占世界的22%。解决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党和政府的头等大事。能否做到粮食供求基本平衡.关系到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也关系到社会、政治稳定。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养”得起中国人。  相似文献   

7.
我国政府历来重视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创造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大跨越的世界奇迹:1988年粮食总产量还不到4000亿公斤,1993年超过4500亿公斤,1996年实破5000亿公斤,粮食总产量实现了举世瞩目的“三级跳”,1996至1999年,粮食生产连年丰收,4年间平均产量超过5000亿公斤。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解决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我们的头等大事。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比较薄弱,粮食生产还没有完全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目前出现的粮…  相似文献   

8.
从“七五”开始,我国设立了发展粮食生产专项资金。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为了发展粮食生产而增加农业投入的一项重大措施。如何管好用好这笔资金,充分发挥其投资效益,有必要认真研究。一、发展粮食生产专项资金使用状况回顾广西壮族自治区“七五”期间使用发展粮食生产专项资金1.4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拨款5600万元,占40%,地方财政配套8400万元(自治区和县市财政各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50-1978年。1949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只有1.132亿吨,1978年达到3.048亿吨,29年间年均递增3.5%。第二阶段为1979-1984年。1984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4.073亿吨,6年间年均递增4.9%,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粮食增长最快的时期。第三阶段为1985年至今。1985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4.666亿吨,11年间年均递增1.2%。我国用只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这是一个凭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养活自己的成功的典范。现在,我国粮食总产量已位居世界第一,人均占有…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学院《我国农业生产问题、潜力与对策》一文将我国1949年至1993年粮食生产划为四个发展阶段:1949年至1958年为第一台阶,粮食总产由2264亿斤增加到4000亿斤,年均增长193亿斤,单产由137.26斤增至218.96斤,增长59.5%;1958年至1978年为第二个台阶,总产由4000亿斤增加到6095亿斤,年均增长105亿斤,单产由218.96斤增至336.96斤,增长54.1%;1978年至1984年为第三个台阶,总产由6095亿斤增至8146亿斤,年均增长342亿斤,单产由336.96斤增加至481.08斤,增长42.8%;1984年至1993年,总产由8164亿斤增至9129亿斤,年均增长10…  相似文献   

11.
《农村工作通讯》2009,(19):10-11
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种植业生产取得了突破性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1949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先后登上了3000亿斤、4000亿斤、5000亿斤、6000亿斤、7000亿斤、8000亿斤、9000亿斤、10000亿斤8个台阶。2004—2008年粮食连续5年增产。2008年全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04公斤,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比1949年增加195公斤,增长近1倍。  相似文献   

12.
一、当前世界粮食形势粮食问题,是世界经济中的一个重大问题。近几年来,特别是自1981年以来,由于世界上许多国家重视农业,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加上较良好的气候,世界粮食总产量有所增长,人口增长速度有所控制,粮食贸易和农业援助也有了增长,一些国家还建立了自己的粮食储备。粮食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和。1981年与1950年比较,三十一年来粮食生产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作为主要粮食的谷物(不包括薯类和大豆),1981年总产就达33,033亿斤,比1950年的13,460亿斤增加近一倍半,平均每年递增2.9%。而同一时期,世界人口由1950年的25亿增至1981年的45亿,年平均增长率为1.89%,粮食增长率稍快于人口增长率。这种增长趋势使世界粮食问题得到一些缓和。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学院《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专著指出,我国土地最高承载量是15~16亿人,在相当长时期内将处于临界状态。 2000年我国的人口将达到12.6亿人,需要的粮食约为10,000亿斤。而根据单产的现状及其历史增长趋势外推,我国粮食生产水平按常规的增长速度可能在9,200亿斤上下,将可能出现800亿斤的供需缺口,即粮食约缺8~9%。到2025年时,我国的人口将接近15亿人,按人均800斤计算(只能高于800斤——编者),需要的粮食约为12,000亿斤,而那时我国的粮食生产水平将达到11,850亿斤,供需可能达到基本平衡,但可能缺口100~200亿斤。关键在于控制人口的增长。根据现状,近期、中期人口与当地资源和粮食生产能力,将全国划分为3类地区: 1.富余地区:资源承载力高于人口需求,包括鄂、湘、鲁、赣、皖、浙、苏、黑、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不仅是世界上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而且更是一个农业生产大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粮食生产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粮食产量连续上了几个台阶,到1999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1.02万亿斤.比七十年代初翻了一翻,城乡粮食消费需求也增加到9400亿斤,然而却首次出现了粮食供大于求的可喜变化,使长期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粮食问题,开始了新的转机.  相似文献   

15.
当举国上下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的时候,我们十分高兴地看到我国六十年来粮食生产和流通体制的巨大变化和辉煌成就,那就是经过前三十年的艰苦努力,使中国人民千百年来温饱不足的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以占世界7%的土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经过后三十年改革开放,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立了基本符合国情的粮食流通体制,并逐步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体系,  相似文献   

16.
农业连续几年丰收,国家存粮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出现了粮食总体上供大于求的局面。有专家认为,我国粮食生产能力已达到了4.85—5亿吨的水平,并呈相对稳定状态。但是,我们必须看到:(1)我国人口增长对粮食需求的增长和粮食实际产出的增长仍然是个突出矛盾。到2010年,我国粮食需求将达到5.5亿吨,到2030年将达到6.4亿吨左右。就是说,全国每年要比上年增产100亿斤粮食,年递增1%以上。对于农业这样一个自然风险很大的产业来说,实在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就说80年代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就曾出现过几次波动。…  相似文献   

17.
粮食工作正处在一个新的转折时期当前我国正处在世纪之交的关键时期,粮食部门也正;处在机制转换的关键时期,面临的任务光荣而繁重。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转换国有粮食企业的运行机制,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粮食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1.从世界粮食形势看,粮食生产是个徘徊的局面。90年代以来,世界粮食总产量一直在19-20亿吨之间,其中中国4.6-4.8亿吨,占25%左右。70年代世界出现过粮食危机,80年代恢复发展,90年代粮食产量又出现徘徊。全世界有S亿人口缺粮。粮食总产1995年只相当于1985年的产量,而人口增加5-6亿,人均占有水…  相似文献   

18.
我国粮食安全展望游宏炳一、基本形势“民以食为天”,粮食的生产和供应一直是党和政府关注的重要问题。改革开放促进了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粮食总产量先后登上7000亿斤和8000亿斤两个台阶,1990年以来每年都稳定在8700亿斤以上,基本可以满...  相似文献   

19.
我国将采取多项措施新增500亿公斤粮食产能 日前,经国务院同意,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了《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有关负责人11月4日表示,我国将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确保《规划》顺利实施,到2020年将我国粮食生产能力提高到5500亿公斤以上,比现有产能增加500亿公斤。  相似文献   

20.
一、当前粮食行业的新形势、新特点当前我国的粮食形势很好,可以说是建国以来最好的时期。不论粮食生产、粮食库存、粮食市场、粮食建设都是历史上少有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处在新形势下的国有粮食系统,面临着许多新的情况。新的特点。从粮食生产来看:从结束了多年的短缺经济,向相对过剩(有余)方面转变。由于农村改革的成功和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粮食生产上了新台阶,连续几年粮食产量在9800亿至10000亿斤左右,说明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上了新水平,已达966亿斤至988亿斤左右。而且抗御灾害的能力增强,波动的幅度比以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