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河南省宜阳县土地综合整治分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划分土地综合整治分区是编制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的前提与基础工作,从宜阳县生态、生产、生活和整治潜力4个方面着手,构建分区指标体系,采用加权求和和聚类分析法进行土地综合整治分区划定研究。结果表明:以行政村为单位,构建指标体系,划定的土地综合整治分区,符合区域实际,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因此采用指标法可进行土地综合整治分区的划定。  相似文献   

2.
目前对土地整治项目效应的研究,多集中在经济、社会、生态单个效应上,很少从系统论的角度对"经济-土地整治-生态"联动系统进行综合研究,而"动力-压力-状态(Motive-Pressure-State,MPS)"框架能很好地揭示这一系统工程的链式关系。本文构建基于MPS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综合应用GIS、Fragstats和障碍度模型,对广西钦州市辖区已竣工的6个土地整治项目综合效应进行测度和评价,以期提高项目投资决策和管理水平。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MPS系统进行土地整治项目综合效应研究具有科学性和创新性,效应计算和评估方法可行;(2)钦州市辖区已竣工的6个土地整治项目综合效应以中低等级为主,准则层障碍因子主要为土地整治压力系统及生态景观状态系统。指标层障碍因子主要为土地产能提高值、土地整治项目实施规模、土地整治项目投资额及生态服务价值等。  相似文献   

3.
土地综合整治效益评价研究——以河南省陕县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选取陕县2个土地整理项目、4个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借助层次分析法(AHP)对陕县土地综合整治从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方面效益进行评价分析,并构建相对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得出如下结论:土地综合整治效益优于土地整理效益、经济基础是土地综合整治效益高低制约因素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针对农地整治资源环境效应预警模型与方法缺乏的现状,开展农地整治预警因子及预警方法研究,能够根据预先评估的警情调整农地整治规划的设计方案,从而指导农地整治项目科学的开展,避免农地整治对区域生态、环境、景观等带来不良影响。该文在界定农地整治资源环境效应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农地整治资源环境效应预警的过程,构建了效应预警的因子,并确定预警的模型方法,最后选定案例区进行实证研究,根据预警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排警措施。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探讨PPP模式农地整治和政府主导模式农地整治分别对建档立卡户和非建档立卡户的减贫增收效应及其差异。研究方法:可持续生计框架、问卷调查法、匹配倍差法。研究结果:政府主导模式农地整治对两类农户家庭总收入、农业收入的增加有显著影响且对非建档立卡户影响更大,对非建档立卡户财产性收入、工资性收入的增加有显著影响但增加值较小;PPP模式农地整治对两类农户家庭总收入、财产性收入及工资性收入的增加有显著作用,且对非建档立卡户影响更大;PPP模式农地整治对农户总收入、财产性收入及工资性收入增长的促进作用远大于政府主导模式。研究结论:应重视农地整治在扶贫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推进PPP模式农地整治的扶贫,完善相关政策并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同时加强农地整治扶贫与其他精准扶贫手段相结合,以促进农地整治项目区内农户全部脱贫。  相似文献   

6.
基于恢复力理论的“土地整治+生态”框架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目的:将恢复力思维引入土地整治,构建"土地整治+生态"概念模型,设计土地整治中恢复力建设路径,为新时代土地整治理论创新开拓新方向和基础。研究方法:文献综合分析法和逻辑推理法。研究结果:(1)土地整治的对象是一个社会生态复合系统,土地整治离不开恢复力思维,如系统性、动态性、适应性和持续性等。土地整治需要考虑系统的多尺度效应、阈值效应、适应性管理、可持续发展等;(2)恢复力的建设可作为土地整治的新目标,恢复力理论可作为生态型土地整治的理论基础;(3)实现"土地整治+生态"模式,需要在土地整治的调查、评价、规划、设计、监管全过程开展理论与技术创新,融入恢复力理论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研究结论:恢复力思维是新时代生态型土地整治的核心理念之一,恢复力理论可为"土地整治+生态"模式提供认识论基础和方法论工具。  相似文献   

7.
基于多指标综合评价的农村土地整治项目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土地整治项目是实现耕地资源总量动态平衡的关键途径,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要措施,是推进和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和枢纽。本文以山西省高平市野川镇、寺庄镇、河西镇、神农镇、陈区镇的5个土地整治项目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进行效益综合评价研究,从经济、社会、生态、景观四方面入手,构建由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组成的土地整治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的实证评价。以期为农村土地整治效益评价的实践工作提供较为合理的定量评价标准,有助于土地整治项目实施的科学化和专业性。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从农户视角揭示农地整治中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与农地整治模式的关系,探寻农地整治模式选择中的交易费用影响因素。研究方法:因子分析、二值响应的Logit回归分析。研究结果:(1)农地资产专用性越强、不确定性越大,农户越倾向于选择政府主导的农地整治模式;反之,农地资产专用性越弱、不确定性越小,越适合农民自治模式。(2)影响农户选择农地整治模式的交易费用因素主要有经济地理位置、农户认知和经济政策。研究结论:农地整治信息公开透明、农户享有充分的权利将减小农地整治的不确定性,有助于提高农户对农地整治的认知,并更倾向于选择农民自治模式,减少农地整治交易费用,提高农地整治效率。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探讨5类生计资本影响农地整治项目农户有效参与的多重并发机理和因果复杂机制。研究方法: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路径分析和基于模糊集的组态分析。研究结果:(1)社会资本(β=0.355,p0.001)、人力资本(β=0.243,p0.001)、自然资本(β=0.110,p0.001)均对农地整治项目农户的有效参与产生显著的正向净效应,金融资本(β=-0.199,p0.001)对农地整治项目农户的有效参与产生显著的负向净效应,而物质资本(β=-0.063,p0.05)的净效应并不显著;(2)社会资本是驱动农地整治项目农户有效参与的必要条件;在此基础上,实现农地整治项目农户有效参与的3种生计资本构型包括:同时具备良好的自然资本、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在物质资本、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本缺乏的情景下,具备良好的自然资本;在自然资本和金融资本缺乏的情境下,具备良好的人力资本。上述3种组态构型的解释一致性(充分性)分别为0.833、0.815和0.806。研究结论:需要以3种构型为基础,针对农户的不同生计资本组态,设计基于生计资本结构的精准农地整治推进机制,拓展农地整治项目的差异化和个性化策略。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目的:从项目决策、项目管理、项目效益3方面选取24个因子,构建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湖北省浠水县清泉镇土地整治项目进行绩效评价研究,以提高新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监管水平与工作成效。研究方法:基于熵理论的AHP权重调整法,基于S型函数的模糊综合评价法。研究结果:(1)浠水县清泉镇土地整治项目绩效水平良好,能推进当地新农村建设,达到了预定目标;(2)后期管护制度较差、农村基础设施资金投入相对不足是限制清泉镇土地整治项目绩效的主要原因;(3)此指标体系能反映土地整治项目特征,适用于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研究结论:该结果能为今后土地整治项目实施提供参考与借鉴,建议从加快农村建设的角度开展土地整治项目,并建立成果管理体系与绩效评价的长效机制,提高土地整治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1.
农地整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它已由原来的数量型整理逐步向质量型整理转变.而生态型农地整理是质量型农地整理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分析当前农地整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农地应进行生态型整理;同时就生态型农地整理的理论基础、目标模式、措施等进行分析;最后提出构建农地整理的生态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2.
试论土地整理测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土地整理测绘是开展土地整理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工程量预算和施工放样等环节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在详细比较土地整理测绘与地形测绘、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程测绘和一般的地籍测绘的异同基础上,结合工作实践,界定了"土地整理测绘"这一新的测绘工作.对其内涵、类型、内容、特点、施测方法等基本问题进行探讨,为完善测绘理论和指导土地整理测绘实践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3.
在对桓仁县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区域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采用极值法、层次分析法和成对比较法建立居民点用地潜力评价体系,得出各指标权重,将其与标准化指标的乘积作为综合评分,对该县2000—2008年间的居民点用地情况进行评价,得出各个乡镇居民点用地的理论潜力和现实潜力。结果表明,研究期间桓仁县的居民点用地理论潜力和实际潜力均较大,其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任务比较艰巨,鉴于此提出了加强该地区居民点用地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揭示零星地类在不同地貌区、不同坡度级耕地中的分布规律;测算零星地类在耕地整理中的潜力;为不同类型区的耕地整理指明重点.研究方法:数理统计分析法.研究结果:整理零星地类增加耕地面积占耕地整理新增有效耕地面积的5%.研究结论:零星地类的整理潜力大,且能直接改善土地组织的基础条件,整理是必要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Current funding, mission, and organizational difficulties question the long-run survival of extension and the Land–Grant system. Consolidation of county extension offices is seen as a possible remedy for extension's problems. This paper estimates scale economies and inefficiencies in county extension offices in Kansas using parametric and nonparametric techniques. Large economies of scale and inefficiencies are found. Based on the empirical results, several simulations are performed to measure the short-run cost savings associated with consolidation.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while all counties would experience significant savings from consolidating, rural and less populated counties would experience the greatest per unit savings.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平原农区村庄空心化演变及其整治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分析典型村庄"空心化"的演变及其整治措施,为区域农村土地的集约利用以及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研究方法:实地调研法和GIS空间分析法。研究结果:(1)10年间,典型村庄"空心化"程度逐年加深,2005年、2010年、2015年宅基地的废弃率分别为2.06%、11.97%和28.99%;(2)因无房、房屋损毁至无法居住的宅基地比例为12.19%,房屋完好但处于废弃状态的宅基地比例为16.18%;(3)黑龙江省平原农区典型村庄的"空心化"具有起步晚、速度快、程度重等特点。研究结论:加快撤村并点,完善中心村建设;完善宅基地退出机制,盘活农村闲置土地;强化资金保障,发展现代化农业产业链等整治措施,因地制宜地解决黑龙江平原农区村庄"空心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梳理和总结近40年来中国国土综合整治的文献研究,分析各个时期国土综合整治的阶段演进与发展变化,总结新时期国土综合整治的核心内涵。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国土综合整治相关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起历经起始、发展、演变和延拓4个阶段,在内涵理念上经历了重规划、重协调、重工程与重统筹4个过程,已然成为以服务国家顶层战略为导向,统筹推进现代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的综合平台和重要抓手。研究结论:新时期国土综合整治内涵是以提高国土利用效率和效益、保障国土资源永续利用、改善生态景观环境为主要目的,以全区域、全要素和全周期为特征,利用整理、开发、修复、治理和保护等一系列手段,通过"山水林田湖草路村城"综合整治提升人类生活和生产条件、保育生态空间,最终促进人与自然可持续统筹发展的活动。  相似文献   

18.
影响山西省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现实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目的:通过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影响因素分析,探索山西省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可行性。研究方法: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研究结果:(1)从房屋的结构和利用来看,山西省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潜力为6.2%—8.0%;(2)从当前农村人口迁移的角度看,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潜力很大,全省总体水平应该在20%以上;(3)从农村人口迁移前后农村居民点条件差异的角度,土地整理后增加耕地、建设用地数量要打折扣;(4)整村搬迁和拆旧平空是农村居民点整理的两种方式,适合不同情况;(5)农村居民点整理需要政府在资金方面给予大力支持;(6)向小项目倾斜、向基层倾斜是分散、小型的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管理模式。研究结论:山西省农村居民点整理有巨大潜力,应该优先从耕地整理潜力大的几个盆地开展,优先实施拆旧平空的旧村改造。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梳理村庄类型与农村居民点整治间的逻辑关系,探究基于村庄类型差异的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并提出因类施策的整治方案。研究方法:空间叠加分析法、等级组合法、综合指数法。研究结果:(1)基于城镇辐射影响、规模集聚程度、生态胁迫度的村庄类型识别,结合特色资源、区位条件和“三区三线”管控要求的村庄类型筛选,将聊城市5 782个村庄划分为4个一级类和8个二级类,为分析不同类型村庄在发展特征、整治潜力和需求等方面的差异提供有效支撑;(2)聊城市农村居民点现实整治潜力为15 155 hm2,占比16.7%;各村庄类型的“数量—格局—质量”整治潜力特征差异明显,存续提升型是数量最多且潜力最高的重点整治类型,可整治面积占45.7%;(3)根据各个类型村庄的潜力特征及其影响机制提出整治对策和实施项目。研究结论:考虑村庄类型的差异有利于提高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测算的合理性,研究成果可为实现多元化的整治目标、优化村庄功能布局、分类推进乡村振兴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0.
为了挖掘"十三五"规划期间河南省农村建设用地的整治潜力,有效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形势,减少闲置废弃地、低效用地等的浪费现象,采用人口预测模型、人均用地指标法和多因素综合法等,测算全省124个县(市)的综合整治潜力并提出各县(市)在新一轮整治规划中可整治的指标分配任务。结果表明:现状农村建设用地面积利用粗放,到2020年全省理论整治潜力非常大;全省到2020年农村建设用地综合整治潜力远远高于规划目标整治面积,各县(市)之间的综合潜力差异性也较大。研究提出在"十三五"期间充分发挥农村建设用地的整治潜力,提高整治能力和管理能力,为土地整治潜力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