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农村税费改革的开展,极大地激发了农村经济话力,调动了生产的积极性.但也暴露出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村级债务问题。  相似文献   

2.
随着农村税费改革在全国各地试点的启动,研究和探讨村级债务的化解显得尤为重要。笔者结合湖北省京山县农村税费改革试点的实际,对农村税费改革中的村级债务的成因及化解之策进行了一些粗浅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2005年12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农业税条例》。从此,延续了两千多年的“皇粮国赋”成为历史,我国农村进入后农业税时代。巩固农村税费改革的成果,化解农村债务是当前农村经济管理的关键。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相似文献   

4.
当前,解决村级债务,已成为农村基层干部、群众的一致呼声,已成为巩固农村基层政权的迫切需要,亟待解决,刻不容缓。 提高对乡村负债的认识。各级领导干部应充分认识到乡村负债过高所  相似文献   

5.
村级债务沉重、化解难,并呈增长趋势,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一个严重问题。清理化解村级债务,已成为农村工作的当务之急,也是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的一项重要举措。为探讨一条化解村级债务的新路子,笔者先后到山东省平度市部分镇(街道)、村进行了调研,分析了村债形成的原因,探讨了化解措施和办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加速发展,葫芦岛市村级集体经济的资产有了较快的增加。到1997年末,全市村级集体资产总额达50,155万元,比建市初的1990年的16,146万元增加34,009万元,增长2.1倍,这是发展农村经济和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  相似文献   

7.
最近,在化解村级债务工作中,好多地方出现了一些不正常现象,如老的债务逐步化解,新的债务继续增加;账面债务得到减少,账外债务仍在扩大;村级债务有所控制,乡级债务向下转移;乡村两级大力控减债务,县级有些部门有时却按老办法分摊负担。发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完成上级突击任务的,有新办公益事业的,有缓解眼前财政困难的,有旧账遗留问题引起的,但也不乏少数领导短期行为,甚至以权谋私的。针对这些问题,各地普遍实施了一些刚性措施,如层层签订化解债务责任状,与工资报酬兑现挂钩;换据降息,减少利息支出;发生新…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村级债务的现状,分析债务形成的原因,探索减债的途径,最近我们对全市部分债务较重村的债务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村债的形成之因虽很复杂,但也有许多共性之处:一是村干部决策失误、管理粗放形成的债务在债务总额中所占比重较大。某村前后累计出资2175万元兴办了18家企业,并组建了省级集团公司。由于村、企不分的体制弊端、决策失误、市场变化、技术落后、管理粗放、集体寻租行为等方面因素,致使许多企业效益不佳、多年亏损以至于资不抵债、停产关闭,有的还没有正式投产就夭折了。这些倒闭企业在改制时其债务被剥离转嫁到村里,由行…  相似文献   

9.
农村税费改革减轻了农民负担,调动了农民主动纳税的积极性。然而,在一些负债较重的村组,由于许多有债权的村民强烈要求“以债抵税”,导致农业税征收进度滞后。面对“以债抵税”给新税制带来的冲击,笔者认为,在做好政策宣传、争取农民理解与支持的同时,尽快化解乡村债务,是确保税改成功的重要前提和巩固税改成果的基石。故此建议如下:第一,强化政策宣传。乡镇应继续通过广播、电视、板报等形式,大力宣传税费改革的意义及政策要求,使农民充分认识税费改革对减轻农民负担和促进农村长治久安的重要意义,特别是税改初期面临乡村债务过大等诸多困…  相似文献   

10.
村级债务的形成由来已久,构成复杂,由此引发的矛盾不断显现,日趋严重。我们要从解决“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村级债务的清理和化解工作。如何清理和化解村级债务,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清账理债清理历史债务,是个敏感问题。一是要涉及到有问题的人,二是要从一些人腰包里掏钱,县、乡干部要痛下决心,敢于捅马蜂窝,敢于碰硬,勇敢地站在广大干部群众一边,公正无私地清账。清理村级债务一要积极,二要稳妥,循序渐进,集中时间,集中人员清理阶段性的历史账目,对财务进行全面审计,消除虚假债务,剔除违纪债务,剥离企业…  相似文献   

11.
对农村会计教育进行改革是广大农经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笔者对此做了一些探讨,现以己之见,敬请同行指教。 一、改革的必要性 农村财务工作是广大农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其管理好坏直接影响农村的经济繁荣和社会安定。虽说影响农村财务管理的因素很多,但作为具体的操作者——农村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各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乡村两级债务沉重,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影响农民利益和农村社会稳定的一个重大问题。任其发展,不仅会拖垮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加重乡镇财政和农民负担,损害国家、集体和农民的利益,而且会扰乱国家正常的经济秩序,影响农村基层政权的巩固和农村社会的稳定。因此,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化解老债务,有效制止新的不良债务继续增加,为农村经济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3.
乡村旅游及其发展对策的探讨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型旅游形式,它是以农业和乡村为资源而开发的一种新兴生态旅游产品,是农业生产和旅游活动相结合的产物。本文通过阐述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意义及其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分析了我国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统筹规划,强化特色,打造品牌,规范管理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农村?什么是新农村?谁来建设新农村?准确回答这些问题,不仅是理论研究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所必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具备三个特点:有新的结构,包括新的产业结构、新的城乡结构和新的组织结构;有新的主体,以组织起来的农民为主体,政府的作用重点在服务;有新的功能,新农村要有现代农业生产功能、传统优秀文化保存功能和生态功能。新农村建设既不是把农村变为城镇,也不是把农民固化在乡村。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在于发挥农民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新型农民社区合作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其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村贫困性质的变化与扶贫战略调整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都阳  蔡昉 《中国农村观察》2005,60(5):2-9,22
通过回顾农村贫困的变化阶段,本文认为中国农村贫困的性质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贫困分布由区域的、整体性的贫困逐渐过渡到个体性贫困,贫困人口的构成也以边缘化人口为主要组成部分。扶贫政策也需要进行战略性的调整,需要从瞄准区域的政策向瞄准个体的政策转化,在这一过程中,建立和完善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尤其重要。而本文的分析表明,更明确地细分贫困群体,集中使用扶贫资源是战略调整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6.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本文通过对城镇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的分析,认为随着中国人口转变的快速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正成为城镇劳动力供给的主要来源;同时,经济的快速增长使得城镇部门对农村劳动力的需求激增,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工资开始快速增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该抓住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大好时机,通过实施优先向人投资的战略,提高农村人口的素质和能力,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步伐,促进城乡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分析认为,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的当务之急是加快工业化和区域协调发展,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加强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宏观管理,完善劳动力市场体系,强化职业培训,改善务工环境。  相似文献   

18.
充足而有效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是改善农民生产生活奈件的基本保障。当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和需求之间存在着巨大缺口,公共资金投入不足、自上而下的供给决策机制、供给主体错位严重是产生供需不均衡的主要原因。为解决这一矛盾,应加大公共资金投入、合理界定不同供给主体的职责、建立完善的需求表达机制。  相似文献   

19.
新农村运动:城乡一体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城乡一体化已经被全国各地确定为转变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与现代化的重要战略举措,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精神指导下的具体实践,也是各级政府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新世纪初我国农村展开的一场激发人心的运动。本文回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四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农村运动,提出了城乡一体化是新世纪初农村发生的综合变革运动,它与前四次农村运动有着根本的区别。同时,对林毅夫教授和孙自铎研究员有关“新农村运动”观点进行辨析,提出了城乡一体化才是真正的新农村运动。在此基础上,剖析了城乡一体化的内涵,分析了城乡一体化新农村运动兴起的必然性及其重要意义。最后,具体分析了浙江城乡一体化新农村运动的实证经验,籍于为我国其它地区的城乡一体化新农村运动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20.
安歌军  赵景峰 《林业经济》2012,(2):74-76,91
在分析统筹城乡发展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对当前陕西城乡二元结构的主要表现进行了阐述,即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城乡发展不协调,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提出了陕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思路是: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努力促进农民增收;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夯实农村经济基础;不断推进农村金融改革步伐,助推农村综合改革;科学制定乡村建设规划,建设生态文明新农村;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更好发挥人才资源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