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吉忠伟 《商》2014,(22):76-76
哈尔滨市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近年来频发农业自然灾害给农户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从而对哈尔滨市农业保险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对哈尔滨市农业保险发展情况进行实地调研,进行数据整理分析,得出哈尔滨市农业保险发展现状,并且进行分析,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业是人类生存和一切生产的历史起点和先决条件,没有农业生产,人类就不能生存,社会就无法延续。而农业生产会面临较大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一旦遇到自然灾害或者产品不能适销对路,就会使农户血本无归,生计无着。因此,保护农业,培养广大农民的现代市场经营理念,是各级政府和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重点探讨新形势下广大农户如何树立现代市场营销理念,以期对广大农民朋友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3.
农业保险对于农业生产者转移农业风险具有重要作用,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对农民稳定收入、促进农业生产有着积极的作用.通过问卷调查,我们了解了哈尔滨市幸福乡农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风险、生产中的受灾情况、农民对农业保险的认知情况、未参加农业保险的原因,得出了农民对农业保险的需求大、但保险意识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保险公司的营销渠道有待拓宽、农保险的购买力还可持续增强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农民不断遭受着农业生产风险的威胁.自成立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进行农业保险试点后,对农业风险的保障作用明显增强.但是由于各方面的体制、机制不健全以及农户保险意识的缺失,农业生产风险的防范效果不明显,必须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农业生产风险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5.
农业保险和农业信贷是农村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保险对农业生产的稳定具有一定的保障作用,农业信贷可以为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生产提供资金支持,但是由于农业信贷风险大,贷款门槛高导致农户贷款难等问题不断显现。如果能够把农业保险与农业信贷有效结合起来,不仅能够使农户的生产得到保障,而且能够降低贷款机构的借款风险,使农户贷款难的问题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6.
从德国在1791年建立世界上最早的农业保险机构以来,农业保险已经经历了200多年的发展历程。农业保险的险种也从最初的单纯的农作物雹灾保险发展到了对多种自然灾害综合进行承保,承保的农作物种类也越来越多。农业保险作为一种能够帮助农民管理生产风险损失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各国政府在农业保险中的重要作用,希望对中国选择正确的农业发展模式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农业保险是在不确定自然及经济风险情况下提出的保障农民收入和粮食生产的重要举措。本文阐述了我国农作物保险实施的现状,通过对湖南省东安县农户进行农业保险问卷调查,分析了农业保险对农作物生产和农民收入的影响,结果发现:农业保险对水稻生产是有一定影响的。最后,本文提出进一步发挥农业保险积极作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然而,我国农业的发展形势并不乐观,农业依旧属于高风险的弱质产业。由于我国地理面积广阔,自然灾害频发,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农业的风险因素,不确定的农业风险影响了农民的收入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选择政策性农业保险则能够有效降低农业风险,增加预防自然灾害的能力,为此,本文结合我国农业的发展特征,系统阐述了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模式,希望能够提高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水平,推动我国农业的健康、长远、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自然灾害问题也十分常见。然而,由于我国农业经营舰族小,农村基础设施不全,农民意识薄弱,农民的支付能力又较差,因而农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十分有限,所以实行农业保险政策对于保障农民收入、维持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意义。近几年来,自然灾害风险发生频率高,破坏性大,严重影响农业保险业的发展。保险公司非常关注自然灾害风险的损失规律的研究。依据多年自然灾害发生的事实来寻求规律,进而确定保险中的保险金额、保费、费率等是比较切实可行的。本文研究的理论依据主要是保险学的基本原理,研究的方法主要是数理统计及数据分析。  相似文献   

10.
冯志清 《中国商论》2021,(8):177-179
乡村是国家重要的组成部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农业保险也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一部分。农业保险可以有效分散和转移农业生产中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保障农民收入,是一种特殊的经济补偿制度。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开始关注农业保险,辽宁省积极探索新的农业保险发展模式,铁岭、阜新、辽阳等地区开始实践农业保险。为了探讨农业保险是否起到了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本文将运用辽宁省农业保险的保费、农民收入数据,通过分析可知,农业保险对农民的收入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与分析:1978-2010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是衡量科技进步对农业生产贡献的重要指标,本文选取了农业生产总值、资本、劳动力及耕地面积等投入产出指标,用索罗余值法分析了1978-2010年间各种投入要素对农业生产总值的贡献,发现资本投入和科技进步是促进农业生产的最重要的两个因素。因此,应保持农业快速稳定发展,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加快农业科技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更好地发挥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发展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现代农业改变了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对农业保险的创新性和适应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本文以河北、山东和安徽三省家庭经营梨果种植户为样本,运用Logit离散选择模型对农产品网络销售模式下普通农户和规模农户参加互助保险和公共保险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第一,农产品网络销售提升了普通农户参加互助保险和公共保险的意愿,并造成规模农户退出保险互助合作;第二,梨果生产能力、资金补贴程度、农业风险认知和渠道参与深度等因素对引入农产品网络销售模式后的家庭经营农户参保行为存在影响.建议鼓励农户依托区域农产品特色发展网络销售模式,针对农产品产量、价格和品质波动定制农业保险品种,重视农业技术培训在非技术领域的传播作用.  相似文献   

13.
日本于20世纪60年代初进入了“国民皆年金”的时代,相应地农民也被纳入了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当中,经过半个世纪的制度建设,日本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农村养老保险体系,有效保障了农民的养老生活。中国农业和农村问题与日本有诸多相似之处,如农业经营都以家庭为单位、经营规模小、经营分散,农村城市化快速发展,农村人口面临老龄化等问题。日本的探索和经验积累将会为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集体林权主体改革后,森林保险成为提高林业风险抵御能力、应对林业生产风险的重要保障机制。随着林地确权工作的深入推进和非农就业趋势的演化,这两项因素都可能对林业保险的需求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通过2018年福建、浙江和辽宁三省465个农户的调研数据,采用IV Probit模型和分组回归模型,分析非农就业对农户森林保险需求的影响及林地确权对其调节作用。研究表明:非农就业对农户森林保险需求有显著的负向影响;非农就业对农户参加森林保险的影响受到林地确权的调节作用,已确权农户非农就业对农户参加森林保险的负向影响趋势减弱;按照非农就业、林业依赖度和林种结构对农户分层,林地确权对非农就业水平低、林业依赖度高和商品林为主的农户森林保险需求作用显著。林地确权对异质性农户的差异化影响为后续瞄准目标群体完善森林保险政策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测算了我国各区域农业经济的投入产出效率,指出目前我国各省市农业经济资源配置效率差异较大,其中人均化肥施用量对全国大多数省市农业劳动生产率都是最重要的,这种生产方式属于典型的“化肥农业”,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问题。文章认为,制度创新可以再造农业经济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减少信息成本和不确定性,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生产要素配置效率,从而促进农业经济快速增长;在制度创新先行的前提下,实现农业经济组织创新与制度创新、知识创新的互动,是转变“化肥农业”生产方式,走可持续的新型农业发展道路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农业巨灾损失及保险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是农业灾害十分频繁的国家,农业巨灾对农业部门造成重大损失,使农民因灾致贫、返贫,加强对农业的补偿和保险已迫在眉睫。加入WTO后,现行的农产品补贴政策受到限制,建立农业灾害政策性保险是一种非常合理而有效的举措。分析我国农业巨灾损失情况和农业保险开展现状,旨在探讨农业巨灾保险性质和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巨灾保险模式。  相似文献   

17.
鲜活农产品流通链条中冷库节点及政府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小生产、大流通的格局下,远距离大范围的流通链条,使得鲜活农产品的市场风险与自然风险高度叠加,能够有效改变鲜活农产品自然属性的冷库,已经成为鲜活农产品流通链条中的关键节点。冷库是价格调节、农户定价权、食品安全的关键保证,但我国冷库建设方面存在着数量较少、主体复杂、配置不均、农户缺乏、政府被动等问题。因此,应发挥政府在鲜活农产品冷鲜仓储设施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合作组织的冷鲜仓储设施建设,对农产品冷鲜仓储流通设施建设实行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农户相对不足的农业保费缴纳能力与缴纳意愿是制约农业保险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政府有限的财政补贴与农业风险管理技术手段的改进措施均无法从根本上突破这一困境。为此,本文在对农户农业保险消费行为进行重新诠释的基础上,借鉴现代易货交易的实践与经验,提出了一个新的解决思路,即将现代易货交易与农户农业保险的投保行为有机融合在一起,并对这一解决途径的可行性进行了深入分析,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具有现实操作性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9.
张欣  于洋 《商业研究》2012,(7):165-169
农业保险对于减少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稳定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各地区农业经济特点不同,因此应据此制定相应的政策。本文从产权经济学的租值消散理论出发,运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将全国31个省市分为三类,通过比较各地区面板模型的估计结果,对各地区农业保险的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