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轿车市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论文针对中国汽车行业入世后的发展状况 ,对中国汽车(轿车)的市场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汽车工业作为工业化过程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产业之一 ,其生产和消费关系到了中国新型工业道路的几乎所有主要方面 ,可以毫不夸张的讲 ,汽车业牵动了整个中国新型工业化过程 ,而且关系到了中国建设小康社会的宏大战略。本论文以轿车的行业概况 ,产业政策 ,消费分析 ,厂商行为四个方面为着眼点 ,试着开展探索 ,特别是针对国内目前汽车(主要是轿车)行业的营销现状、问题及趋势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2.
自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我国汽车工业的呼声渐渐高涨。经过千余年的迅速发展,尽管在我国城乡公路上国产和进口轿车如车水马龙,大中城市各色的土铺天盖地,国人的“轿车梦”仍是可望而不可及,我国的民族轿车工业仍然步履维艰,非但如此,面对国外汽车厂商大举进军中国市场的局面,不禁还使人对我国民族轿车工业的发展前景感到忧心重重。时至今日,我们仍然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我国的轿车工业发展究竟路在何方?一、我国从1958年就结束了不能生产轿车的历史,但到1978年,轿车产且仅2600多辆,可以说在这20年中我国轿车工业基…  相似文献   

3.
近十年中,我国已累计向农村投放了约sbo万辆农用汽车以及数万辆农用客车。目前我国农用汽车的保有量已突破lop万辆,接近差不多50年来全国才拥有的汽车保有量。农州车异军突起,大量进人农户家庭的事实,与轿车迟迟不能进人一般家庭消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农用汽车行业的迅速崛起和发展历程,对如何发展我国的轿车工业具有极大的启示。一、农用汽车的"火爆"真正体现了进入家庭消费,市场广阔;而轿车工业并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农用汽车是六、七十年代手扶拖拉机和四轮拖斗拖拉机的换代产品,既可用于农业牛产,也可用于载人和…  相似文献   

4.
2000年全国各大汽车厂商销售业绩披露,该年全国各地的汽车销售市场又着实火了一把,特别是国内几大品牌轿车在国内市场占据了半边江山国产轿车已成为国内中高档轿车高层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高速增长及汽车市场的日益成熟,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世界知名品牌汽车企业为抢占市场、扩大市场份额纷纷在华投资建厂,国内汽车市场的竞争也愈加激烈。因此,对于中国轿车消费者的购车消费心理进行研究。并通过相关研究和创造性思维法构建了较为完整的购车决策层次模型,并把这一模型应用于实际。分析结果显示,我国消费者对发动机类型的偏爱不同对购车衡量指标的重要度认知也不同,购车时普遍将安全性视为最重要的衡量指标。因此,此次分析结果对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制造商了解购车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及消费倾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里宁 《新经济》2009,(6):36-40
1993年,消费票证退出流通市场,宣告我国商晶短缺状态结束。16年后,中国已完全进入买方市场。市场在变化,消费在升级。消费者的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心理的不断发展,倒逼企业和监管必须重视消费者和质量监管。在涉及14亿人口生命安全的食品业,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7.
从目前市场的销售情况来看,中档轿车成为我国家用汽车市场的主力将是大势所趋。那么,购买中档轿车的消费者具有什么样的特征?有哪些因素影响他们的消费行为?中档轿车生产商和销售商应该采取怎样的营销策略?为了研究这些问题,我们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汽车交易市场和汽车专卖店进行了两个多月的市场调研,取得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  相似文献   

8.
利用电子商务实现汽车销售的个性化服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际经验显示,当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轿车开始进入家庭;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的时候,私人购车将出现爆发性增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国人均GDP在2003年首次突破1000美元大关,标志着我国已开始进入汽车普及时代,而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汽车市场已达到爆发性增长阶段。中国车市已硝烟弥漫,汽车企业将各  相似文献   

9.
与自主品牌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就是中国汽车的自主创新. 中国已经将自主创新战略定为国家战略,在今天这样的产业局面面前,在市场换技术逐渐失效的情况下,我们必须承认,掌握核心技术、自主研发是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观诸中国汽车界,高喊"自主创新"的本土厂商可谓数不胜数,而且也已践行多年.不过从整体上看,作为汽车制造多项核心技术(如底盘开发能力和系统集成能力),中国还相对较弱,大多数内资企业尚不具备成熟的、较高水平的整体轿车开发能力.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伴随国内进口汽车市场开放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国际知名汽车品牌试水中国市场。随着汽车厂商间竞争激烈程度的加剧,如何通过汽车销售终端的营销活动提升企业竞争力,便成为摆在各类业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故而,以奔驰品牌汽车的消费者为研究对象,力求通过实证分析,探索消费者对汽车销售企业品牌形象认知价值观和营销策略满意度的状况,并对厂商业者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武博 《经济论坛》2007,(10):80-82
我国的汽车产业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从20世纪50年代一汽建成投产至今,经过5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基本确立了以市场为导向、以轿车为主要方向、强调集团优势的工业体系,汽车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汽车工业发展迅速,已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基于中国汽车工业领域的国际竞争呈现的新特征,我国汽车企业应根据自己的自身条件,把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作为制定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积极实施有效战略,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正> 中国汽车工业工作会议曾经宣布: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重点转向轿车;没有轿车工业,汽车工业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支柱产业。中国汽车工业以生产轿车为发展支点的产业政策是否可行?中国轿车工业的发展前景如何?轿车能否进入中国人的家庭?这些问题对当代中国人来说是颇具吸引力的,也关系到中国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解决。(注见文末,下同)笔者本着对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的关心,参与这些问题的了解和探讨,提出不成熟的意见,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家用轿车闹京城本刊记者王玮闪亮登场《中国汽车工业产业政策》说,政府鼓励私人购买轿车。对于这句话,外国汽车厂商似乎比中国老百姓听得还要明白。这项产业政策公布之后仅仅半年,美国、日本和欧洲六个轿车生产大国的20家厂商携来多种号称“专为中国家庭而设计”、号...  相似文献   

14.
2008年的经济危机在席卷全球后,目前进入了后危机时代。由于现阶段各国的经济形势并不明朗,加上中国汽车在国际市场的份额的迅速增长,中国汽车及零部件成了众矢之的。如何在层出不穷的贸易壁垒中,实现中国汽车出口的增长和技术实力的提升,是国家、行业和企业三方要共同考虑的问题。文章总结了中国汽车及零部件在国际市场遭遇的各种壁垒形式,分析了贸易壁垒对中国汽车及其零部件的影响,探讨了中国汽车发展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汽车金融:等待绿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畅  王真 《经济导刊》2003,(8):21-25
最新的研究统计表明,中国的汽车工业对整个工业利润增长的贡献率仅次于石油开采业,居第二位,已经成为中国工业的五大支柱之一。然而,中国的金融业对汽车的支持力度却颇显薄弱。除了传统意义上对汽车厂商和消费者的信贷业务,其他金融支持乏善可陈。 汽车金融服务在我国有巨大的需求,但至今未从潜在的市场迈向现实市场,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一汽是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始建于1953年。48年来,经历了建厂创业、产品换型和工厂改造、上轻型车和轿车三个大规模的发展阶段。目前拥有中国最大的中重型卡车生产基地、以及轻型车、红旗轿车和中德合资的15万辆轿车四大基地,构成了中国一汽生产力的核心。目前,一汽已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汽车企  相似文献   

17.
中国汽车工业:梦想与尴尬本刊记者王玮最近颁布的国家汽车产业政策表明:中国汽车工业以轿车及其配套的零部件生产为主的发展格局将逐步形成;外国汽车厂商投资中国整车生产要先迈过大部分零部件国产化的门槛。中国汽车工业将进一步发展和扩大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引进先进...  相似文献   

18.
本文回顾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阶段,认为目前中国轿车市场已经进入"品牌扩散"时期,并总结了这个时期市场若干方面的产业组织特征.随后以产品差异化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品牌扩散策略的优势和劣势.我们的结论表明,领先企业有动机通过品牌扩散进入新的细分市场,并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厂商从低端市场通过品牌扩散进入高端市场,反而有利于高端市场维持高价位;而厂商从高端市场通过品牌扩散进入低端市场,其品牌扩散对高端市场的威胁较大,会引发低端市场新的价格战.  相似文献   

19.
媒体     
《经济》2004,(10):14-14
为什么中国的车市低迷(美)《商业周刊》杂志2004年9月20日过去的一年中,欧洲、美国和日本的汽车老总们齐聚中国大陆,雄心勃勃地宣布他们的扩张计划,投资动辄数十亿美元。而今年3月份以后,从通用汽车到吉利,几乎所有在中国生产汽车的厂商都发现他们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不再是如何尽快扩大产能,而是如何保障销售额的增长。为什么会这样?这应该“归功”于中国的宏观调控。信贷紧缩限制了贷款购车,占汽车总购买量40%的政府和国有企业采购也应声而降。降价没有刺激消费增长,反而助长了消费者持币待购的心理。一些大的汽车厂商不得不把他们的汽车信…  相似文献   

20.
该文从我国国情出发,分析了当前我国轿车市场销售不旺的原因,提出家用轿车不是中国最适宜的轿车消费方式,中国最适宜的轿车消费方式是大力发展汽车出租业,并以此启动中国轿车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