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南民营企业劳动关系调查与构建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劳动关系的内容可分为法律规定和非法律规定两个方面,据此设计调查问卷展开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河南省被调查民营企业的员工对劳动关系法律方面的总体评价较好,而劳动关系的非法律法规方面还没有引起企业的足够重视。调查发现河南省民营企业劳动关系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劳动合同签订率低甚至合同不合法;员工劳动时间长;工资发放不公平;很多企业没有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对员工个人关心不足。解决上述问题需要从企业外部、企业自身以及员工自身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
煤电产业一体化共生是煤电企业共生关系发展中的一种制度化规范,并由此形成了规范型一体化共生、特征型一体化共生以及过程型一体化共生三种共生演进机制。在三种演进机制的背后还隐含着利益分配机制、共生对象选择机制以及共生能量使用机制等机制。它们不仅决定着煤电一体化共生关系的稳定与公平、协同与互补以及量的增加与质的提升,而且也关系着一体化共生体系的发展与绩效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3.
新劳动合同法下企业应转变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是中国劳动关系法制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企业和员工有着深远的影响,引发企业与员工之间新一轮的劳动关系博弈。新劳动合同法将促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对国内外劳动争议相关研究现状和特点进行简要总结的基础上,利用人社部社区直报数据,采用Logit模型对企业劳动争议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通过实证分析发现:企业所处地区、行业会显著影响企业劳动争议的发生;员工受教育水平同劳动争议的发生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对相关法律法规的认知程度同劳动争议的发生则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此外,税后劳动报酬对于企业发生劳动争议的影响有待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5.
医院是知识密集型行业,与以临床医生为主的知识型员工建立和谐劳动关系,构筑人力资源竞争力,是完成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目标关键。然而目前,很多县级公立医院在知识型员工劳动关系管理方面存在诸多违法之处,导致劳动争议频发,知识型员工满意度降低。本课题通过对山东省D县人民医院知识型员工劳动关系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县级公立医院劳动关系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使劳动关系管理规范化、合法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需要和谐劳动关系的支撑,工会作为劳动关系三方中与员工密切相关的一方,能够代表员工与组织进行沟通和协商,因此,工会是组织建立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中的工会能够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并对劳动关系中的心理契约进行维护,对其破裂和违背进行及时的补救.  相似文献   

7.
杨璐 《大众商务》2010,(10):176-176
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需要和谐劳动关系的支撑,工会作为劳动关系三方中与员工密切相关的一方,能够代表员工与组织进行沟通和协商,因此,工会是组织建立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中的工会能够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并对劳动关系中的心理契约进行维护,对其破裂和违背进行及时的补救。  相似文献   

8.
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但是,在现实劳动关系中,非公企业不法经营、欺压劳工相当普遍,克扣、拖欠工资并造成企业员工的合法权益受侵犯的问题在某些地方还相当严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是否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直接关系非公企业核心竞争力以及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构建非公企业和谐劳动关系,对于非公企业实现法治管理,以及发挥行业自律作用都有推进作用.非公企业劳动关系和谐模式的构建,可以划分为精神层、制度层和物质层.应从以下方面把握:建设和谐文化,培育和谐精神;诚实守信,不为欺诈行为;符合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实行民主管理;管理者与被管理之间相互尊重,以人为本;依靠和谐理念,增强管理的非权力影响.  相似文献   

9.
2008年,随着《劳动合同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出台,标志着劳动关系进一步被纳入法制化轨道。从表象上看,企业面临着较为严峻的劳动用工风险的考验,但从深层次看,《劳动合同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与完善,在赋予劳动者更多权益的同时又显然有利于员工与企业形成长期、稳定的劳动关系;有利于赋予员工强烈的归属感并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从而使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员工一旦进入企业,与企业之间形成的不仅仅是正式的、显性的经济契约,同时也形成了非正式的、隐性的心理契约,企业与员工之间保持良好的心理契约可以有效的促进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本文对心理契约概念与提出、形成与雏度、其对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的作用以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有效措施进行归纳,指出目前研究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1.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更需要企业工会组织在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发挥积极作用。本文阐述了企业工会组织在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发挥作用的现状及工会在组织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中的有利条件,并从建立健全企业工会组织,做好企业员工思想政治工作,企业工会组织致力于维权基本职责,组织动员企业员工为企业改革发展献计出力,全力为企业员工办实事、解难事,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并以开展各种活动为载体促进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等六个方面来发挥工会组织对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作为城乡和谐共生的一个微观体现,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企业与农户共生不仅有利于实现整个供应链竞争力的提升,实现企业与农户共赢,而且对于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涉农供应链中共生关系的发展遵循一条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路径,涉农企业与农户共生关系的维系和强化是涉农供应链构建、发展的关键。因此,应营造有利于共生关系发展的良好共生环境。  相似文献   

13.
作为城乡和谐共生的一个微观体现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企业与农户共生不仅有利于实现整个供应链竞争力的提升 ,实现企业与农户共赢 ,而且对于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涉农供应链中共生关系的发展遵循一条循环往复、 螺旋上升的路径 ,涉农企业与农户共生关系的维系和强化是涉农供应链构建、 发展的关键。因此 ,应营造有利于共生关系发展的良好共生环境。  相似文献   

14.
基于23家企业及其628名员工问卷调查数据的研究结果表明:组织公平和劳动关系氛围对员工工作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组织公平通过负向影响员工倦怠感间接对工作绩效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劳动关系氛围通过负向影响员工倦怠感间接对员工工作绩效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调节效应的路径分析表明劳动关系氛围通过强化组织公平对员工倦怠感的直接效应进而强化了其对工作绩效的间接效应。  相似文献   

15.
鉴于目前社会责任运动的发展以及我国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需要,本文运用博弈论框架分析了我国企业劳动关系的现状,揭示出在劳动关系博弈中政府与企业分别处于主导地位。并基于社会责任视角,提出政府、企业、劳动者三方通过合作达到共赢共生的主张。  相似文献   

16.
现有研究银企关系的文献,或是从企业融资理论的视角间接审视银企关系,或是从新制度经济学、信息理论、博弈论等视角直接分析银企关系模式与行为选择。本文认为,互利关系是融资关系的实质和基础,基于互利关系的研究应该成为融资关系研究的重要基础。本文基于共生理论的基本原理,构建了银企共生模式的测评模型,并从共生组织模式和共生行为模式两个维度对我国制造业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的银企共生状态分布及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测评模型对银企关系具有较强的解释能力。  相似文献   

17.
文化多元性所带来的文化差异往往会产生矛盾,导致跨国企业劳动关系紧张,甚至破裂。文章从跨文化的新视角来审视和处理企业劳动关系,构建企业跨文化劳动关系管理体系。要实现劳动关系和谐与稳定,识别文化差异、发展文化,认同是前提;文化整合、营造富有特色的不同层次企业文化,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是手段;建立利益协调型关系,塑造劳动者文化是保障。  相似文献   

18.
民族旅游已成为当今人们出行的重要选择,而民族旅游社区各主体由于利益诉求的差异性而引发的矛盾与纠纷却成为制约地区旅游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政府、企业、居民及游客相互之间共生关系及作用方式的复杂性值得我们深入探析。基于此,本文以共生理论为指导、实地调查问卷数据为依据,通过对相关共生指标的综合测算来探析旅游多主体间的共生关系及模式。结果表明:当地社区政府、居民、企业、游客相互之间存在正向共生关系并且相互影响作用不同;不同主体之间的共生关联性较为密切,政府和游客之间的关联性最高,政府和居民之间的关联性最低;当地旅游社区各主体间形成了正向互惠共生模式,具体来看是由当地居民主导、旅游企业推动、地方政府协助、游客参与的“REGT”互惠共生模式。本研究拓展了共生理论的应用领域,对于其他旅游社区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与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分析企业家职能分工和其劳动定价的角度,探索了资本与劳动雇佣关系以及企业的性质,强调了企业家才能的稀缺程度与分布对资本与劳动雇佣关系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把劳动关系调整模式归纳为三种:以德国为代表的劳资协议自治式劳动关系调整模式;以日本为代表的家族式劳动关系调整模式以及以美国为代表的自由多元化劳动关系调整模式。在此基础上,文章对三者进行比较研究,认为劳动关系调整有着自身的一套规则、办法、制度和工作方式,有规律地协调和运转,就能及时有效地调整劳动关系,保持劳动关系的和谐与稳定。因此,我国的企业、政府以及雇员应该在承认劳动关系主体利益差别,保证劳动者权益的基础上,选择一种利益协调型的劳动关系调整多赢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