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万雅 《商业会计》2006,(11):53-54
一、国有资产运营存在的问题及其剖析 (一)国有资产运营过程中的产业退出障碍与进入障碍 1.产业退出障碍。就目前我国实际情况而言,国有资产从某些产业退出在经济意义上必然遇到两类障碍:(1)专用性资产退出障碍。某些资产只能用于特定的生产和服务,在国有资产退出某一产业而进入另一产业时,这些资产很难在新的产业继续发挥作用,因而企业面临处置这砦资产的障碍,尤其是国有企业的产业分布相当广泛,  相似文献   

2.
企业家精神是指企业家组织建立和经营管理企业的综合才能的表述方式,它是重要而特殊的无形生产要素。定义抽象而深奥,笔者所理解的企业家精神,就是诚信明理、知人善用的"晋商精神",不畏艰难、勇于创新的"冒险者精神",专注细腻、务实实干的"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无论是在经济学理论上,还是在生产实践中,人们都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生产要素,那就是企业家才能。笔者就此谈一点自己的看法:一、企业家才能是一种很重要的生产要素生产是对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组合以制成产品的行为。现代经济学认为,生产要素是指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资源,分为劳动、资本、土地与企业家才能。在这四种要素中,企业家才能指的是企业家对整个生产过程的组织与管理工作。经济学家认为,把劳动、土地、资本组织起来,使之演出有声有色的生产戏剧的关键正是企业家才能。生产是这四种生产要素合作的过程,产品则是这…  相似文献   

4.
金伟 《中国商论》2016,(2):33-34
企业创新是企业家把企业作为创新平台,将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重新组合。企业家是企业创新的践行者,引领企业创新。本文按企业家自身能力引领企业时间的长短,可以将企业家分为短暂型企业家和持久型企业家,创新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5.
企业创新是企业家把企业作为创新平台,将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重新组合。企业家是企业创新的践行者,引领企业创新。本文按企业家自身能力引领企业时间的长短,可以将企业家分为短暂型企业家和持久型企业家,创新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6.
对“企业家”概念的理解为什么有分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学中,对"企业家"有三种不同的理解,即分别是作为"生产要素"的企业家、作为"创新个体"的企业家和"面对不确定性的主观行为"的企业家.文章指出产生这种分歧的原因是分析方法的不同,如果采取的是"均衡"方法,那么对企业家的理解对应的是前面两种,如果是"过程"方法,那么对应的是最后面一种.文章比较了新古典经济学、熊彼特经济学和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对企业家的不同理解.  相似文献   

7.
中国流通产业过度进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业过度进入是指具有较大盈利潜力的行业吸引众多企业蜂拥而入造成产业经营能力过剩和效益低下.我国流通产业尤其是零售业因进入壁垒较低,而有了大规模的企业进入.但地方政府行为成为流通业主要的退出障碍,使零售企业不能正常退出,造成行业供给能力过剩、行业竞争过度、无序竞争、行业效益滑坡、资源配置效率降低等一系列问题.应尽快采取对策,调整进入壁垒和退出障碍,优化市场结构,促进零售业有效竞争与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8.
李书福  何晓春 《浙商》2006,(7):51-51
企业竞争力来源于企业的创新能力,企业的创新能力来源于企业家的创新能力。熊彼特说过,“创新”就是“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就是要把一种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进到生产体系中去。而“经济发展”就是不断地实现这种“新组合”,以最大的限度获取超额利润。  相似文献   

9.
企业家人力资本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最稀缺的资源,它具有不同于一般生产要素的特性。做为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中的重要内容,企业家人力资本激励机制的理论基础主要是经济学中的委托一代理理论。在我国现有企业制度框架下,可以考虑引入以股票期权制为主的长期激励机制以及发挥声誉等隐性激励因素的作用,以解决当前国企中出现的企业家人力资本激励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一.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范式1.新古典经济学的假设范式(1)经济人假设。经济人假设又叫理性人假设,这里的经济人是指能够独立做出经济决策的个体,它可以是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也可以是一个企业。新古典经济学将经济人假设具体化为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  相似文献   

11.
王素霞 《商场现代化》2007,(31):181-182
企业家才能作为生产经营中的一种高级特殊的生产要素,不同于其他生产要素,企业家才能的报酬也注定是高额的回报。优化企业家成长的薪酬激励约束机制,可以从精神激励、物质激励及精神与物质相结合的激励入手,并保持企业家的替代威胁和经理人竞争机制,对企业家的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企业家需要不断革新推动社会发展 社会企业家(Corporate Social Entrepreneurship,简称CSE)是希望以商业进步推动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的领导者.社会企业家的提出源于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的"创造性破坏"理论.他认为企业家是"经济发展的带头人",也是能够"实现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的创新者.  相似文献   

13.
产业演进下的企业组织的形式及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组织不是新古典经济学抽象下的生产函数,它有它不同的组织形式.在不同的组织形式下,企业组织之间有着相当的差别.同时在现实经济中企业组织并非是新古典经济学定义的天然物,它有其自身的逻辑起点,即是企业家人力资本的间接定价器.鉴于新古典经济学对企业组织的种种误读,本文尝试着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企业组织,并分析不同的企业组织形式之间的差异.同时说明为什么不同的企业组织会选择不同的组织形式,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企业组织形式的相机抉择模型.  相似文献   

14.
一、国有资产运营存在的问题及其剖析(一)国有资产运营过程中的产业退出障碍与进入障碍1.产业退出障碍。就目前我国实际情况而言,国有资产从某些产业退出在经济意义上必然遇到两类障碍:(1)专用性资产退出障碍。某些资产只能用于特定的生产和  相似文献   

15.
唐丽春  徐锋 《商场现代化》2006,(25):271-272
股票回购是风险投资退出的几种方式之一,是指创业企业家或员工以现金票据等其他有价证券购回风险投资家持有的创业企业股份,从而使风险资本退出创业企业。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研究风险资本退出的文献,如Meggison和Weiss等,主要包括退出的时机和方式,风险投资主体之间的契约安排对退出的影响等,国内则主要介绍比较各种退出方式的优劣、适用条件,以及我国的使用障碍等。如《浅析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障碍及对策》等。张晨宇等基于实物期权方法分别建立了风险资本在公开上市、股份转售、破产清算等退出方式下的退出决策模型。本文利用博弈…  相似文献   

16.
企业财富的来源和企业家的贡献 按照经济学一般原理,企业财富来源于生产要素的贡献,生产要素又分为资本、土地和劳动。生产要素的所有者成为要素收益的获得者,土地所有者获得租金,劳动者获得工资,资本所有者获得利润。这其中资本所有者获得了全部剩余,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资本剥削活劳动。  相似文献   

17.
企业家精神对产业集群形成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家精神是一个内容丰富的概念,它包括创新精神、敬业精神,合作精神。在阐述了企业家精神的基础上,本文着重探讨了产业集群形成过程中企业家精神的重要作用。企业家可以通过自身的冒险和创新活动的示范作用促进产业集群的萌芽;同时也可以通过促进集群内企业家网络的建立,使得集群内分工网络扩大和合作秩序扩展,从而推动集群的演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行政垄断是指在经济市场化进程中,利用行政权力构筑政治壁垒而形成的一种排他性控制。经济学的发展从纵向来看,基本上可以分为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和当代西方经济学几个阶段。每个阶段中都有针对于垄断的相关论述,但各自研究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甚至有些根本就没有涉及到行政垄断。  相似文献   

19.
商业集群的效应分析和发展途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商业发展史中,商业集群化发展是十分典型的发展形式。新古典经济学所探讨的规模经济,把主要精力放在了企业的内部,而产业经济学家们却在观察现实中发现了产业集群现象。本文旨在对该现象的概念、形式、效应、形成原因和发展途径进行理论上的分析和研究,以便在实践中能够有效运用这一形式。  相似文献   

20.
宋华英 《消费导刊》2009,(21):63-65
产业集群是在某特定领域中,一群在地理上邻近、有交互关联的企业和相关法人机构,以彼此的共通性和互补性相联结的综合体。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已成为浙江经济的基本空间框架的产业集群,作为一种地域经济模式,它与当地人们生活生产条件和方式、思想意识积淀和价值观等根深蒂固的文化因素休戚相关。集群文化作为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左右着集群产业的发生和发展。本课题通过对永武(永康和武义)城市群集群文化的研究,论述了集群产业文化来源、特点及创新的方向。地域深层次的创新文化是集群产业提升的重要手段,在全球金融危机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本课题将从创新政策、创新文化氛围、培养企业家精神等方面对集群产业创新文化进行探讨,以期为企业提高竞争力而立于不败之地提供一些必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