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9 毫秒
1.
县域经济发展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静 《生产力研究》2006,(4):126-128
县域经济是以县城为单位进行资源配置的经济.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对解决中国的“三农”问题,推进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代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和现实意义。我国县级机构已具备运作县域经济的能力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发展县域经济,必须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全面、具体、透彻地分析本地区的基本情况和经济发展现状,进而找准经济发展优势,理出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2.
蔡艳芳 《经济研究导刊》2012,(12):134-135,148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县域经济的发展对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构建了湖北省县域经济运行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对2009年湖北省的71个县市进行了实际监测与评价,完成了对选中的县市发展程度的排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县市之间在经济发展上差距较大,部分县市收入较为低下,环境质量较差。  相似文献   

3.
县域经济是以行政县区划范围为边界,以县级独立财政为标志,以县城为中心、集镇为纽带、乡村为腹地、不同层次经济元素间的联系为基本结构,通过双向反馈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而发挥整体功能的复杂经济系统,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统筹城乡、统筹区域经济发展、三农问题的新思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思维。  相似文献   

4.
县域经济是指在一个县级区域范围内各种不同要素有机结合形成经济活动的总称。县域经济的主要内涵是:在一个县级的行政区划内,以县域经济为中心,以小城镇为纽带,以广阔的农村为基础,以广大农民为主体,按照国家宏观经济发展和调控的要求,根  相似文献   

5.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任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发展县域经济,必须从本县实际出发,遵循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协调、全面发展,促进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县域经济的产业定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域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我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就业和收入状况。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应根据地理区位条件、资源比较优势、市场需求以及中心城市辐射带动等方法对县域经济的产业发展进行合理的定位,以快速提高县域经济的工业化水平和加快县域经济的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以及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一、树立正确的财政理念,充分认识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1、财政支持经济发展是贯彻"三个代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财政支持经济发展就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立足现实,顺应时代潮流,不断研究探索促进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新途径、新办法.紧紧抓住当前这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集中全体财政干部职工的智慧和县级财政的力量,"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使县域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相似文献   

8.
从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来看,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关键在于县域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目前,常德市县域工业化基础薄弱、产业层次低、发展不平衡,应从积极推进优势农产品加工转化;以汇聚各类生产要素为重点,突出抓好环境优化;努力优化县域经济的所有制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增强经济发展活力;推进城镇化建设;完善县域市场体系,实现与市场经济的全面对接等五个方面着手,这对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步伐,繁荣常德市农村经济,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县域经济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属于区域经济范畴。作为宏观与微观、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的中间环节,县域经济发展和运行的质量和效益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和社会的长治久安。因此对县域经济展开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对县域经济的概念、特点、作用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阐述,最后总结出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区域经济是经济发展中的空间单元,一国的国民经济正是由多种类型的区域经济耦合而成。县域经济在我国现今形势下存在相当大的比重,是国民经济的基石。我国现有县和县级市2000多个,县域国土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94%,县域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3%,县和县级市人均GDP只相当于全国平均值的70%左右,其中有2/3的县和县级市的人均GDP只相当于全国平均值的1/3或不足1/3,我国在新时期里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首要目标就是要不断壮大和整合县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1.
张丹荣 《经济问题》2008,(3):119-120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是实现山西经济持续增长,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和重点所在.因此,将特色产业作为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并以此为基础发展集群经济不失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良策.  相似文献   

12.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区域经济单元。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近年来,乐亭县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抢抓新机遇,打造新优势,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新的跨越。  相似文献   

13.
发展贫困县县域经济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十分明显的发展中国家。全国县域国土面积896万多平方公里,超过全国国土总面积的93%,人口总数达到9.35亿,占全国总人口的73%。加快推进县域经济发展,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迫切要求。以张家口市为例,2002年13个县人均GDP3808元,其中最低的县只有2152元,1998年至2002年县域经济GDP的年增长率只有2.7%。要达到2020年人均GDP3000美元的小康标准,“按部就班”显然是难以实现的。县域经济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区域经济形式,发展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则必须找准自己的地情、县情,做到有的放失,才能出奇制胜。  相似文献   

14.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提升区域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应当重视项目工作,强化"项目意识",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从宁德市蕉城区近年的实践看,我们主要是通过建立"五抓"机制,推进项目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黄洁 《现代经济信息》2012,(18):219-220
县域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本单位,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县域经济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提速至关重要。在这样的背景下,以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龙山县为例,对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进行调研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对策措施对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健康、科学和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姚立 《新经济》2011,(12):73-75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基础的一种区域经济。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依托点和统筹区域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是全面推进小康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构想,并提出要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目标。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基础,对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推进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和面积占中国人口和国土面积的比重相当大,三农问题一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县域经济的发展不仅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而且可以推进城乡经济一体化、扩大国内需求、改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要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对县级区域而言,加快经济发展是领导发展能力的核心内容。县域经济在浙江省处于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是整个浙江经济的实力和活力所在。深入实施“八大战略”,全面建设“平安浙江”,不断增强执政本领,必须继续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因此,正确认识并遵循县域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对实施分类指导,增强针对性、  相似文献   

19.
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探索——以长三角为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县域经济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源,长三角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对该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提升至关重要,尤其是在我国进入工业化中后期的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县域经济的发展是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长三角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中面临着土地与能源紧缺、劳动力成本上升、小企业经营艰难等问题,充分利用已有的区域经济优势,冲破县域经济持续发展的"瓶颈",加快以解决"三农"问题为核心的县域经济的发展,是保持长三角地区经济持续发展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县域经济发展与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域经济是县级行政区划内的区域经济,党的“十六”大针对“三农”问题首次提出了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战略决策,县域经济的发展依赖于政府政策、资金、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等诸多生产要素,而其中人力资源是最活跃、最积极、最重要的要素,我国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承担着为县域经济发展培养专业实用人才的重担。因此,创新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既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也是农村职业技术教育自身改革发展的需要;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创新的根本在于观念的创新、体制的创新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创新的原则是“实践第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