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制度的设计原理及理论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理论界认为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瓶颈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信用担保利用第三方的信用可达到放大担保基金倍率、被担保企业借助担保基金激活已有资产存量的双重杠杆作用.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既受到外部因素又受到内部因素的制约.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使用自身信用资源,通过对中小企业收取担保费,承担了部分风险义务,加速了银企合作.在信用担保机构设计中面临着两方面的道德风险:一方面因被担保企业弱化有效激励和约束机制,将无法偿还债务的风险全盘转移到信用担保机构;另一方面银行降低了其对贷款企业的审查和监督.面对这种风险信用担保机构在实施操作中应加强自身的经营管理,尽量减少风险.  相似文献   

2.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风险运营的财政支持与内部补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瓶颈的重要途径,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市场承担着重要的金融功能。本文从经济学视角分析了信用担保风险外部补偿的理论依据,提出应建立以政府财政为主导的外部补偿机制,来实现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风险外部补偿目标。而且,为应对各种不同程度风险的可能兑现,应建立有计划的信用担保风险自留机制。  相似文献   

3.
发展信用担保是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有效途径,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发展的法制环境不健全,担保机构自身资金来源与补偿机制以及内部管理问题仍比较突出,需要通过制定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有关法律、法规,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资金支持体系,建立多层次的风险分散和化解机制,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服务体系以加快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信用担保体系存在诸多问题。发达国家通过健全信用担保机构相关的法律制度,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归属于政策性金融范畴,建立风险分散和补偿机制,制定担保计划带动民间担保机构,成功地构建了本国的信用担保体系。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我国应加强信用担保机构的监督与管理,促进信用担保互助协会健康发展,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风险财政补偿机制,提高担保机构整体素质和内部管理水平,积极培育社会信用体系,推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5.
发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能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以浙江省为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存在担保机构自身实力偏弱,资金来源单一且资金补偿机制缺乏,与协作银行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欠缺以及中小企业诚信意识较差、信用管理体系不完善等不足。需在借鉴国外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发展经验基础上,采取提高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发展的扶持力度,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和再担保机制,强化中小企业的信用观念和信用管理体系,加强与协作银行之间的沟通,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创新担保业务等有效措施以促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6.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风险补偿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不同供给主体的效率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方面从提供担保补贴、贷款风险补贴、对中小企业提供反担保费用优惠等经济杠杆方式来形成稳定的政府财政补贴为主导的外部风险补偿机制;另一方面采取提取担保风险准备金、与银行风险共担、担保分红和担保换期权等举措,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内部风险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风险因素的分析,把融资信用担保风险分为融资企业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两类,然后从内、外两个方面着手对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风险的控制和防范进行研究,提出了风险的内、外部控制和防范措施以及完善信用担保体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信用担保体系快速发展,为缓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同时存在信用担保业监管体系亟须完善、信用担保机构杠杆作用发挥有限、信用担保业地区间发展水平不均衡和信用担保机构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有待加强等问题.因此,应加强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与细化,加强银行机构与担保机构的合作力度,建立政府、银行和信用担保机构相结合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促进我国担保业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9.
文章透视了现实情况下中小企业筹资中呈现出的主要问题,主要表现为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单一,与社会贡献极不相称;企业信用评估机制不健全,加大了银行信贷资源配置的风险;商业银行内在的“身份”与融资歧视,加深了企业融资难的矛盾。粗略地描述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对策,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完善中小企业间接融资体系;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降低企业融资风险;健全企业信用信息披露机制,完善社会信用评估体系;合理设计与调整银行信贷制度,最大限度解决融资的“身份”歧视。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紧密围绕北京市产业发展战略,创造性地开展了以“一个体系、两个试验区、三个融资试点”为主要内容的“1+2+3”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探索出一条具有首都特色的信用体系建设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发展的有效途径,并取得一定成效.加强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需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完善工作体系,健全信息采集与更新机制,健全信用信息服务机制,完善信用支持服务体系,加强中小企业信用宣传.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失范的广度和深度不仅成为自身发展的主要瓶颈,而且对整个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产生相当不良的影响。在建立企业信用影响因素系统结构和关系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实证全面分析中小企业个体信用失范的深层原因及其行为机制,由此揭示中小企业信用意识、信用能力和环境因素对中小企业个体信用失范行为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12.
个人信用制度是成熟的市场经济的重要表现,它起着提高信贷效率、降低信用风险的作用.目前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基本上还是一片空白,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应建立个人基本账户制度,培育专业的个人信用评估机构,建立科学严谨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创建必备的外部环境,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3.
信用担保是一种信用中介行为,具有金融中介、准公共物品、资源配置和信用杠杆四重属性.当前我国信用担保行业的典型运作模式主要包括:创新驱动下的江苏再担保模式、创投化运营的深圳模式和“零风险”的北京中关村担保模式,这三种模式各有特色,但多建立在政策性扶持基础上.为避免出现市场失灵,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应选择“政策性主导、市场化操作”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4.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信用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企业信用建设可提高企业自身竞争力,有利于企业发展,更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诚信在企业信用建设中有重要地位,它是企业信用文化建设的道德土壤,也是企业信用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同时又是信用经济。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程中,马克思的信用理论对我国企业信用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促进了强大的商业银行体系和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但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却出现了企业信用持续恶化的不和谐现象。因此,必须把握信用的本质——信用只不过是产业资本用来筹集资金的工具而已。信用交易能否顺利进行,关键取决于授信者的诚信,必须建立以诚信为本的企业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   

16.
信用担保制度建设是对中小企业融资市场失灵的弥补,但同时又面临政府失灵问题.开发性金融具有政策性和市场性特征.发挥开发性金融功能有助于矫正信用担保制度建设中的二重失灵问题,从而推动信用担保制度可持续的、健康的发展,进而促进中小企业及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信用重构与中国大陆的经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用的基本功能是为了克服信息不对称所引致的未来不确定。作为一种制度安排,信用机制与信用体系具有历史规定性。中国大陆的经济转型转轨进程也是信用重构的进程。有必要区别两种不同性质的信用失范:一是由于计划经济变形而来的行政垄断及行政干预所导致的信用失范;二是由于市场发育不成熟所导致的信用失范。对中国大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言,信用规范确实至关重要。但规范信用的根本不是要加强政府的强力管制,而是要明确长期稳定的产权关系,并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全社会信用甄别与维护机制。  相似文献   

18.
信用担保业对中小企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分析了东莞中小企业发展状况及融资特征、东莞信用担保业发展历程及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东莞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一切金融活动的基础是信用.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其自身特有的创新性、高成长性成为现代经济中的有生力量,金融支持是科技企业降低融资成本、突破资金瓶颈、化解创新风险的重要途径.以西安市高新区为例,基于信用视角分析金融资本支持科技企业发展的现状,提出完善信用体系建设、积极发展科技信贷业务、加大政府统筹科技金融力度、大力发展区域资本市场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0.
通过案例分析发现,征信系统能够减轻信息不对称状况,增加中小企业融资机会,并能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行为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然而,当前我国征信系统运用中还存在着征信管理相关制度缺失、征信系统数据不实、征信信息应用过程中存在风险隐患等问题。今后,应加快有关征信方面的立法工作,完善征信系统功能,加强信息风险控制,健全县域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等,以完善我国征信系统建设,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