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把企业推向市场,是我国新一轮经济体制改革的主旋律和关键点。为此,各地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新举施:破产、兼并、租赁、承包、托管经营、组建企业集团等等,这一系列的大规模企业改制活动,在新旧体制交替中,有其积极意义,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个突出问题企业借转制之名,逃废银行贷款。据调查,1996年,在某市工行开户的转制企业共107户,贷款余额60799万元,其中有不同程度逃废银行贷款的64户,占转制企业的59.8%;贷款余额26223万元,占转制企业的43.1%。由此可见,转制企业逃废银行贷款已非个别现象,必须引起足够…  相似文献   

2.
当前,由于一些企业在转制中行为不规范,逃废债务,给银行造成相当巨大的损失,这一问题值得关注。有的企业不是试图通过自身努力和转换经营机制来增强活力,而是企图借转制之机废除银行债务,加上转  相似文献   

3.
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无疑增强了企业活力,提高了经济效益,是企业摆脱经营困境的正确途径。但也有部分企业承转制之机,采取多种形式“悬空”银行贷款,有意逃债、废债,使信贷资产遭受损失。为此,我们对与我行有信贷关系的45户转制企业进行调查,以求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及时遏制企业转制中信贷资产的流失。  相似文献   

4.
一、企业转制中银行信 贷资产风险的表现形式 (一)破产解体,摆脱与银行的借贷关系,逃避银行债务。由于我国企业的破产法律不够完善,很多地方的企业破产不规范,借破产之机转移、变卖财产,把负债包袱甩给了银行,使银行信贷资产蒙受巨大损失。具体表现为:一是先分立后破产,将企业的一部分资产转移或分离出去,组建新的经济实体,而把主要债务留给已掏空的“企业”去申请破产。二是破产清算不规范,随意侵占和压价处理破产财产,损害银行等有关部门利益。三是一些中介机构并非站在公正的立场去评估企业资产,而是  相似文献   

5.
一、存在的问题 据调查表明,1992年以来锦州地区共有338户工商企业转换了内部经营机制。转换经营机制,给大多数企业带来了发展的契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提高。但是一些企业打着转制的幌子,行“金蝉脱壳”之计,导致银行贷款被“悬空”,对我行信贷管理产生了深刻影响。其表现有三: 一是“重起炉灶”,不承认银行债务。有些企业在原企业基础上,打出新的企业牌子,推出新的法人代表,建立新的银行帐户,而新的法人对老企业的债务统统抛开,不予承认。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企业改革不断深入。打破旧的管理体制,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既是完善和发展市场经济的主要途径,也是国有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变的重要前提。然而在经济运行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部分企业借转制之际逃避和废除银行债务,使银行贷款安全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和损失。笔者认为,为了维护因有资产和银行贷款的安全和企业改革的健康发展,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企业转制,从狭义上说,是公有制企业改变单一所有权人模式,建立多个主体共同持股的有限责任公司的一项企业改革举措,转制在产权制度方面的意义,是明晰产权,保证出资人的责任和权利到位;在管理方面的意义,是建立法人治理结构,保证各方股东和企业内部各管理主体职权到位;而在法律方面的意义,则是依法完成体制变更是所有权变更的全部程序。包括转制以后所有权能在企业中法律地位的确立和法定作用的发挥,实践中,公有企业转制在法律方面的意义,往往容易被人忽视。  相似文献   

8.
今年以来,绍兴市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把转换企业机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来抓,这项重点改革,对银行信贷工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了积极、稳妥地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减少银行信贷资产风险,笔者就此专题作了调查,并就如何在企业转制中改进信贷资金管理,谈谈自己的浅见。二、企业转制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9.
根据国务院部署,从2000年开始,我国科研院所向企业化转制的工作已全面启动。现在,10个国家局所属的242所科研院所向企业化转制工作已基本完成,其他部门所属的134家开发性科研院所的转制工作有的也已完成,有的尚在进行中。 由于这类转制企业,是由原科研院所整体转化而来的,其自身的特殊性,决定了它不同于一般的企业。这类企业拥有一批掌握了本领域新技  相似文献   

10.
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基础环节,但是在企业转制过程中,有些企业以破产、兼并、承包、改组、拍卖等形式改变了企业财产关系,其中有的企业悬空行社债权,使信贷资产安全受到威胁。面对这一新情况,金融部门如何未雨绸缪,积极主动地采取措施,加强信贷资产的风险防范,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一、表现形式当前,有些企业逃避行社贷款清偿责任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1.改名换姓,它行开户。在转制过程中,  相似文献   

11.
银行转制路上的三个“卡”文/张树春由于货款的发放和收回相脱节引发的银行信贷资产风险加剧的问题,已成为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化的一大障碍,引起了经济界特别是金融界的关注。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各家银行贷款总额达到35000亿元,其中风险贷款占15%以上,即...  相似文献   

12.
目前,黑河市的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已进入重要阶段,截至1995年6月末,全市共有610户企业进行了不同形式的产权改革,占全市应参加产改企业总数的82%。部分企业经过产权改革后,生产出现生机,经济效益有所提高。然而,很多企业在股、租、卖、破、并等产改过程中,借转制之机,避开金融部门,大逃银行债务,致使 银行贷款被大量“悬空”。例如,工行北安支行参加产改的88户国营工业、商业企业,就有77户逃债,占产改企业的87%。银行贷款亦属国家资产,它被大量悬空将会使国家、银行受到巨大损失。因此,制止部分企业的逃债风,研究、落实企…  相似文献   

13.
在以产权改革为主要形式的企业改革中,核心问题之一就是怎样才能既从根本上搞好搞活国有企业,又合理地保护企业债权银行的根本利益,处理好企业转制改革与金融债权保安的关系。这是当前正待解决的课题。一、企业转制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地方保护主义导致工作中政策偏差,使银行在保全债权、防范风险上处于被动地位。一是一些地方政府擅自出台的一些片面保护企业与现行有关法规金融政策相抵触的所谓优惠政策,使银行债权得不到落实。二是报制甚至拒绝银行参与企业改制程序和改革方案制定,有意悬空银行位权。三是违背市场经济规律,在…  相似文献   

14.
企业转制与银行对策李兖平近年来,我省各地根据中央“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抓大放小”、“加大国有小企业改革步伐”的要求,大力推行了企业改制工作。企业转制对银行信贷管理有什么影响?我们应采取什么对策?本文拟就此谈点粗浅的看法。一、企业转...  相似文献   

15.
编者按:广州轻工研究所整建制进入美晨集团,形成了良好的整合能力和研发优势,算是科研所转制改革的成功范例,但在转制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阵痛”,亟需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给予关注。本文的刊发,希望能为有关方面提供一些决策参考。一、科研所要成为进入后企业的创新源头,才能降低双方整合风险美晨集团原来是生产黑妹牙膏百年老企业,1993年就进行股份制改造,职工持股13-85%。  相似文献   

16.
左应鸿 《重庆改革》2001,(10):29-30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科研机构改革的基本方向就是企业化,农业科研院所企业化转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便成为必然,这就亟需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加强转制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件创设。  相似文献   

17.
伴随国有科研机构企业化改制而形成的转制型科技企业,体制上由事业单位转变为企业单位,经济上不再依赖国家财政拨款的支撑。科研院所转制企业必须完全实行企业化运作,成为市场经济中独立的经济实体,靠自身力量谋求生存和发展。科研院所转制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面临着转观念、转机制、求生存、求发展的境况。在公司治理、经营决策、会计及财务管理、信息披露等方面,相比纯粹的公司制企业,科研院所转制企业更加迫切需要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体系,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防范企业经营风险,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文章重点阐述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概念及联系,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体系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揭示了科研院所转制企业存在的风险防控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应对策略。加强科研院所转制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理念,科学合理的开展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推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转制科研企业科研人员满意度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科研企业转制步伐的迈进,科研人员满意度问题日益突出,激励和保留科研人员成为的企业的重中之重。本文在实证调研的基础上,阐述了转制科研企业科研人员的满意度问题,剖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以期为转制企业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9.
国有企业转制经过30多年的历程,在不断探索中取得了一些成就,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从理论上归纳了国有中小企业的界定、形成与特点,回顾了前期的转制历程,总结了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更科学有效的转制方式,最后分析了国有中小型企业转制后带来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深化企业改革加快转制步伐周维德(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从最近调查了解的情况来看,全区各地围绕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做了大量的工作,使企业转制工作出现了良好的势头,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效。但是,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不少,需要我们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抓住机遇,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