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旅游过程作为一种时序性、多节点的谱状和网状相联结的结构,决定了旅游者的感知与决策行为的复杂性和续贯性,影响着旅游体验的质量,由此构成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文章着眼旅游者个体在选择城市景观作为体验对象时的感知-决策过程,利用扎根理论的方法,以国内15个知名旅游街道的线上评论和相关网络游记为材料,分析旅游者街道景观的感知-决策过程,发展出"景观迭代"这一用以解释该过程的核心范畴。研究表明,第一,旅游者的城市景观感知-决策是一个"城市景观-街道景观-街道构景"的景观迭代过程,每次迭代都遵循相似的"感知-对比-选择"程序;第二",凸起感"是每一层级旅游决策的核心所在,各次迭代过程中的决策行为都建立在对"凸起感"感知的基础上;第三,旅游决策过程中交织着预算型决策和冲动型决策两种类型,从城市景观到街道场景进而到街道构景的整体决策迭代过程中,越接近具体的旅游情境,冲动型决策的特征越明显。研究进一步将旅游决策的情境化取向这一命题予以巩固,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对旅游体验的感知及决策过程的认识,对理解旅游者的行为、指导城市旅游景观尤其是街道场景、街道构景的规划和营销,均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迎接建国40周年,湖北省青年旅游研究会于1989年8月上旬在湖南慈利宾馆召开了“首届山水文化与旅游景观开发研讨会”。来自全国26省市的近百名代表参加了大会。他们分别代表旅游、园林、城建、美术、建筑和教育部门,其中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代表居多。会上共收到专著、论文、发言提纲等80余种。大家就山水文化及旅游景观开发中的诸方面问题进行了认真而热烈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李晨  刘敏 《旅游研究》2023,(6):42-54
语言景观是观察旅游发展的重要窗口,能够揭示旅游背景下的文化多元化现状。旅游休闲街区作为城市重要的旅游休闲空间,是语言表现和碰撞的典型空间。文章选取北京五道营胡同为案例地,采用SPEAKING模型进行研究,分析语言景观在不同维度下的特征。研究发现,五道营胡同受旅游影响有限,语码不够丰富;官方语言景观和私人语言景观总体情况一致;主要语言群体对本土文化有强烈的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4.
陆军 《旅游学刊》2006,21(3):37-43
"印象·刘三姐"是世界上最大的山水实景剧场,山水实景、经典文化与高科技实现了完美的结合,堪称世界级的文化旅游项目,它集漓江山水风情、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及中国精英艺术家创作之大成,是全世界第一部全新概念的"山水实景主题"民族文化旅游景区,它的开发符合民族文化旅游主题开发的RMTP理论.文章梳理"印象·刘三姐"的文脉(R),并对它的市场(M)、主题(T)的选择以及旅游产品(P)之间的关系进行诠释,最后总结了"印象·刘三姐"实景主题开发的借鉴意义和对我国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工业文化是柳州独特的旅游资源之一,在实地调查,深度挖掘柳州工业旅游资源过程中,通过SWOT模型分析了柳州工业旅游发展中具有的地理区位、交通便利、工业遗产资源丰富、客源市场潜力巨大的优势;同时存在开发意识不够、缺乏推动因素、工业遗产逐渐"消亡"的劣势;有政策及资金支持的良好机会,也面临着激烈的市场及产品间竞争、游客需求提高的威胁。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直接带动了景观旅游的发展进程。纵观国内外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无论是城市化景观还是别具特色的农庄、山村,景观旅游的建设越来越倾向于人性化。在保护原有历史古迹的基础之上,打造集合吃、喝、玩、乐为一体的休闲放松式的旅游景观。就景观旅游价值领域来说,景观旅游价值的开发是一个地区发展的载体,良好的旅游业能够直接拉动当地的经济水平的提高,拓宽就业渠道,扩大本地区的影响力,丰富本地区的文化内涵。本文将着重围绕城市景观旅游对城市发展的价值进行深入的探讨,从城市景观的内涵、经济价值两个大的方面入手,结合相关案例进行综合分析,并且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构想,充分发挥景观旅游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陈康 《西部旅游》2023,(20):103-105
<正>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各个地区的旅游资源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开发。甘肃兰州近几年旅游业发展速度较快,其凭借悠久的文化历史和独具特色的城市景观吸引了众多的游客。旅游纪念品作为旅游过程中的一环,不仅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文化意义,还能有效增强游客的旅游体验,使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留下深刻的印象,促进城市文化的传播。基于此,文章对兰州地区旅游纪念品的开发现状与策略进行深入研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任唤麟 《旅游学刊》2012,27(7):35-40
“八景”曾是重要的地域文化景观与地方旅游资源,深受传统文化影响,具有非功利性、山水人文化与人文景观化、审美意境典型性及景观的多元融合等文化特征,并因相沿袭久而起到文化承传的作用.八景又是一种景观(景点)塑造与资源利用文化模式,具有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宣传与指南等功能.在当今的旅游开发与建设中,八景文化不仅具有资源的意义,而且具有方法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一般说来,旅游可以分为两类:自然景观旅游和人文景观旅游.对于历史流长、文化纷繁、人口众多的我国来说,这两种景观往往是相互交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笃信风水和崇拜山河之俗,使许多村寨多处依山傍水之地,寺庙宫观常居山水美景之中,自然与人文构成天人合一景观.数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地理原因,具有五彩缤纷文化的少数民族又多居深山峡谷、密林荒原之间.我国旅游业兴起之际,又是大力唤起生态环境和文化保护之时.如果说自然景观旅游与自然生态保护构成张力,人文景观旅游则与文化保护构成张力.  相似文献   

10.
城市旅游地意象空间分析——以南昌市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意象空间分析对旅游地规划与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以城市游客为研究对象,采用照片选取和意象草图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南昌市旅游地意象空间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南昌市旅游地的意象空间结构以"矩形"为特征;对典型地物出现频率进行统计发现,地标性景点和道路出现的概率最大,功能区域和城市边缘出现的概率次之,节点出现的频率最少;南昌市意象空间地图与旅游交通地图相比,在涉及的空间范围、包含的景点数量和结构的复杂程度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1.
云南泸西阿庐古洞有"云南第一洞"的美称,是国家4A级风景区。景区不仅有着令人惊奇的喀斯特溶洞景观,还有着相伴溶洞孕育了几千年的彝族文化。阿庐古洞的开发一直以来以单一的风景观光活动为主,未能充分发挥其人文旅游资源优势力量。本文将运用SWOT理论,分析景区对于彝族文化旅游开发的现状,对泸西彝族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文化与旅游也在深度的融合。诗词+旅游也越来越受到旅游者的关注,诗词文化让旅游更有内涵,而旅游则让诗词更有韵味。浙江省力推"诗路文化带"建设,金华是浙江"钱塘江唐诗之路"的支线,金华地区诗词旅游资源丰富,本文重点研究金华地区旅游诗词发展的对策,旨在进一步促进金华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近年来对柳州地区旅游商品市场进行田野调查,通过采访游客、旅游商品销售人员和旅游景点工作人员后整理资料,梳理柳州地区旅游商品目前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突出问题,进而分析问题存在的主要因素,并从旅游商品的创新设计和注重打造品牌等方面入手,摸索出符合柳州地域文化特色旅游商品研发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正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近年来,恩施市深耕文化富矿,厚植山水棋局,大力度整合文化旅游资源,积极打造精品文化旅游品牌,全方位优化发展环境,大力培育"生态、红色、民俗"文化旅游品牌,走出了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县域经济新路。本文在恩施市实践探索的基础上,试对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路径进行探讨。一、恩施市文旅融合发展的现状特征  相似文献   

15.
城市园林景观是构成城市生态环境系统的重要部分,其充分反映着一座城市的文化,是市民休闲、活动的场所。并且城市园林景观还记载着一个城市的历史,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为了促进我国城市园林景观的发展,本文以江西吉安为例,对城市园林景观的地域文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城市园林景观的特色体系的构建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文化边际域"中东西方旅游者行为比较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以2004年7-8月对我国6大旅游热点城市--北京、上海、西安、广州、桂林和昆明入境游客市场调查为基础,从东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入手,比较分析了"文化边际域"中不同文化体系的群体在旅游消费行为方面的差异和相似模式.跨文化研究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有助于促进旅游目的地本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有助于提出更加合理的市场细分和具有针对性的市场策略.  相似文献   

17.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产品出现严重的同质化现象,这就要求旅游地或者旅游产品必须寻找新的途径增加吸引力和附加值。大型山水实景演出,融合了传统的观光与现代演艺,作为我国近年来一个新兴和快速发展的旅游产品,逐渐成为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本文首先阐释了大型山水实景演出的概念及特点,以《印象·刘三姐》为例,主要分析了其成功的原因:旅游产品的创新,文化品牌的构建,体验营销的策略和价格定位的合理。对山水实景演出旅游产品如何进行营销具有积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8.
旅游开发对语言文化景观的影响效应研究--以西安为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潘秋玲 《旅游学刊》2005,20(6):19-25
语言变化是衡量社会文化变迁与旅游开发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在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综述的基础上,以西安为例,从文化地理学的角度,就旅游开发对目的地语言文化景观的影响效应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探讨了产生这些效应的原因和空间特征。研究发现。旅游开发导致了目的地当地方言的淡化,外来方言的渗入以及外语产生的影响,具体表现在:①土语景观萎缩,普通话景观扩张,形成新语言占据土语空间和两者并存的现象;②目的地语言景观曼趋多元化,空间上形成了以旅游区为主体的粤方言渗透区;③外语作为一种异质文化,与方言相互交融。形成中外语言景观并存,交互并用的格局。文章最后指出,经济上的巨大落差。构成了文化能量的累积差异。从而产生西方文化、粤文化等经济发达地区文化向旅游目的地的传播和影响。同时,旅游开发对目的地语言文化景观的影响表现出其独特的影响方向和空间特征。  相似文献   

19.
本文拟以苏祐《太原怀古》、元好问《过晋阳故城书事》为例,深入挖掘这两首咏史怀古诗所包蕴的三大历史事件,同时阐述了这两首咏史怀古诗所具有的启发智慧、引发思考和升华审美情感的旅游文化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咏史怀古诗提升明太原县城旅游文化价值的具体策略,首先可以将咏史怀古诗融入景区旅游解说系统中去;其次可以将咏史怀古诗这样的文化元素融入旅游产品的生产、消费之中:研创融合咏史怀古诗文化元素的物化旅游产品,创制基于咏史怀古诗呈现历史事件基础上的大型旅游体验活动,创编咏史怀古诗所呈现历史事件的大型旅游演艺产品。  相似文献   

20.
详细描述并解构旅游意象对于山岳型景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安徽黄山为案例地,运用隐喻抽取技术,以受访者提供的照片为出发点进行半结构化访谈,提取构念,聚集共识,绘制黄山旅游意象感知共识地图。研究发现:黄山旅游意象感知共识地图共包括43个共识构念,其中起始构念19个,连接构念15个,终结构念9个;黄山旅游意象主要由雄奇瑰丽的山岳景观、山水之间的文化气息、苦乐交织的攀登旅程以及提供便利的观光设施构成;对旅游者吸引力最大的区域集中分布在10个标志性游览区(点)周围,其他引发意象感知的景观分布在攀登路线以及缆车线路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