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西藏作为国内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去体验自然与文化,在这个过程中,游客通过自我感知形成独特的旅游意象。文章基于网络文本分析游客对西藏旅游意象的感知情况,研究表明,游客感知到的西藏旅游意象集中于景观与高原特色,同时景观意象、文化意象、地域意象、功能意象、审美意象共同构成了西藏旅游意象;总体来看,游客对于西藏旅游意象的感知较为积极,但在旅游功能意象感知方面存在不足。基于此,文章从拓宽区内交通选择、改善旅游产品供给两个方面提出优化西藏旅游意象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旅游凝视:评述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茂英 《旅游学刊》2012,27(3):107-112
文章系统回顾了国内外旅游学研究中的"凝视"理论,发现已有的研究主要聚焦于"游客凝视"。文章认为,"旅游凝视"是一个多利益主体参与互动的复杂系统,而不是单向的"游客凝视"。"旅游凝视"还包括"当地人凝视"、"专家凝视"、"游客间凝视"、"隐性凝视",以及各"凝视"力量之间因权力悬殊和变化而产生的互相凝视。"旅游凝视"从旅游的角度来考察整个社会,具有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评述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文章结合国内外的旅游发展趋势,重点阐述我国学者可以努力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国外旅游地感知意象研究的地方观解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中华  文静  李瑾 《旅游学刊》2008,23(3):43-49
本文回顾了地方理论的基本内涵及旅游研究中地方理论研究的国外研究进展,分析了地方依附应用旅游观光意象研究的内涵,探讨游客观光意象与地方依附感之间的关系,地方依附感的旅游学认知架构,以及游客对旅游地意象感知的地方依附程度.最后从旅游规划管理和旅游业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地方理论应用旅游营销研究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旅游意象图:基于游客感知的旅游景区规划新设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启发于"城市意象"理念和图论学说,文章从游客感知出发,提出"旅游意象图"的旅游景区规划设想,认为旅游意象的基本要素包括旅游道路、旅游节点、旅游边界、旅游标识和旅游区域5个方面,旅游意象图的构建过程可分解为旅游意象点→旅游意象线→旅游意象链→旅游意象面→旅游意象图5个基本步骤,指出可从资源类旅游意象、产品类旅游意象、市场类旅游意象3个层面确定具体的旅游意象,并分析了旅游意象调研的4大基本方法:传统问卷调查、绘制心智地图、旅游意象游戏法和旅游意象访谈法。  相似文献   

5.
游客乡村旅游质量感知是指游客在乡村旅游产品消费过程中形成的对质量属性表现的综合评价。本文选择新疆昌吉州杜氏农民为实证研究对象,以游客感知理论为基础,通过访谈和游客问卷调查获得第一手数据资料,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运用数学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验证了新疆城郊型乡村农庄旅游质量的游客感知主要表现在外部综合形象、核心吸引资源、接待服务态度与质量、农庄旅游基础设施4个层面。游客的收入水平、家庭所在地及性别条件对感知水平有影响。通过中西部乡村旅游六要素的游客感知质量的对比研究,发现经济发展状况及乡村旅游开发形式对乡村旅游质量感知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曾一度快速发展的祠堂旅游产业,如今却面临难以创新进步的瓶颈。以"创意"为核心,跳出过去的研究视角,以旅游地意象的心理学认知为理论依据,以汝城县实地情况为现实依据,划分出景观意象、安全意象、设施意象、服务意象四大意象。结合游客调查重游意愿的499份有效问卷,运用"四象限法则"进行数据分析。得出为提高游客重游率,当地最需发展的依次为景观意象、安全意象、设施意象、服务意象,并针对此结论给予有效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游客西湖游记的分析,发现当代游客的西湖观看主要有3种:直观下的感官愉悦、感兴生成的意象,以及对"美"的凝视。这反映出游客的西湖观看存在着历史和当代的交织,历史观看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继承。3种观看中,直观是基础,感兴和凝视在直观的基础上,通过不同的路径实现着对直观的超越。而产生于历史的意象观看之所以在当代能够被游客继承,是因为意象的原初视域和游客的现今视域都是开放的,双方都超越各自的界限,达到"视域融合",由此达成一个创造性的、揭示性的瞬间。与此同时,对游记的分析还显示出,对意象的感兴和对"美"的凝视之间存在有相互之间的观看循环,导致二者之间的融合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8.
徽州村落旅游中游客及东道主的凝视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Urry提出的“游客凝视”是旅游社会学、旅游文化学研究的重要理论分析工具,“凝视”是一个多利益主体参与互动的复杂系统.徽州村落是徽文化的符号和标志,徽州村落旅游凝视的主体是游客和东道主,客体和核心是物质指向与精神指向的文化符号,两主体依托文化符号产生互动,而对文化符号的认识层次较浅.安徽黟县的西递、宏村、南屏具有丰富的徽文化特征吸引物.在案例地采用定量的问卷调查、定性参与式观察和访谈方法收集资料,分析相关定量和定性资料,并对相关网络文本及图片进行内容分析,探讨微州村落旅游中的游客凝视行为及东道主凝视行为,梳理游客凝视行为和东道主凝视行为共同作用的过程.研究发现,徽文化的内涵、徽文化的精神内髓在旅游过程中鲜有彰显.游客对文化符号需求层次较浅,东道主对文化符号认识层次较浅.  相似文献   

9.
把握影响游客感知价值的关键因素,有助于促进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提升。以广西北海银滩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研究区域,采用携程旅行网北海银滩游客网络评论资料作为研究样本,运用扎根理论方法构建包括5个主范畴和18个对应范畴的滨海游客感知价值影响因素模型,并运用复杂系统的决策实验和评估实验法(Decision making Trial and Evaluation Laboratory,DEMATEL)模型构建滨海游客感知价值影响因素的关系矩阵,识别影响滨海游客感知价值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资源和环境、管理和保护、设施和服务、情感和成本价值构成了滨海旅游目的地游客感知价值的重要维度,天气条件、海滩规模、海滩管理和保护、游客愉悦感、游客娱乐体验项目、旅游基础设施及服务是影响滨海旅游目的地游客感知价值的关键因素。据此提出促进我国滨海旅游目的地游客感知价值提升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崔英方 《当代旅游》2022,(12):58-61
大数据时代,网络评论是潜在游客做出旅游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研究的重要数据来源。本文以携程网南京网络游记为研究样本,运用文本分析获取游客对南京旅游形象的感知。研究结果显示,游客对南京市旅游形象整体感知较为强烈,感知情感以积极情绪为主,也存在部分消极情绪;通过综合分析消极情绪,提出南京市旅游形象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民宿产业竞相发展,导致竞争激烈,许多民宿转而以特色化的模式试图吸引旅客,或结合当地相关产业,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因此本研究想要探讨的是,在此过程中,民宿游客如何形塑其旅游体验以及旅游意象。本研究认为旅游体验及旅游意象呈现正相关,因此为了提升旅游意象,使游客能获得更完满的旅游经验,应优先改善旅游服务。  相似文献   

12.
基于凝视理论视角,采用内容分析法,研究游客间的“道德式”凝视及其对中国游客不文明行为的规训意义.研究发现,旅游道德凝视依据当代中国社会所倡导和认可的旅游道德伦理规范,将“不文明旅游”识别出来,借助由数码相机、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等构筑的公共话语平台,将“不文明旅游”暴露于网络社会及其他潜在旅游者的“凝视”之下,通过由“网络围观”所构筑的“监狱式网络空间”对之进行监控并规训其他潜在旅游者,其结果促进了新的规训技术和规训制度的社会生产.这种凝视是一种特殊的游客间凝视,具有符号性、不平等性以及自发性、民间性特点.研究是对凝视理论本土化的实证尝试,拓展了旅游凝视理论的维度和内涵,对规范和管理旅游不文明行为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琼达  赵宏杰 《旅游学刊》2016,(10):108-115
旅游目的地选择模型建构的研究多数以微观经济学、认知心理学与市场营销学等为基础理论,较少从个体与地方感情连结的视角探讨游客旅游目的地选择决策行为。文章以旅游目的地选择为研究主轴概念,结合地方情感概念中的旅游目的地意象和地方依恋,根据研究文献梳理结果、基础理论界定模型建构的路径变量与逻辑框架,进而提出基于地方情感的旅游目的地选择模型及模型过程步骤。文章建构模型表明,游客旅游目的地选择始于旅游目的地意象的形成,随着整体认知意象的深化,游客对旅游目的地将产生地方认同感,再通过选择决策行为选择意向的旅游目的地从事旅游活动,通过对旅游目的地旅游体验的功能满足产生依赖感,最终形成对旅游目的地的地方依恋感。研究成果对于旅游目的地选择具有交叉研究的创新价值,对于旅游目的地市场战略规划实践活动而言具有参照价值。  相似文献   

14.
基于网络文本的景区感知及互动研究——以上海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滕茜  杨勇  布倩楠  许鑫 《旅游学刊》2015,30(2):33-41
不同类型景区在旅游产品线路的组合过程中为游客提供了多元化的体验,在提升游客满意度的同时在游客感知中呈现出互动性机制.文章以上海市3A级以上景区(点)为研究对象,基于有关旅游网站和新浪博客的网络游记及官方旅游部门发布的要闻动态文本,研究游客感知角度和政府旅游部门宣传角度上海旅游景区(点)冷热差异,并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游客感知下上海旅游景区(点)间的互动过程,以及官方部门宣传过程中上海旅游景区(点)间联动机制.进一步,在对上海市旅游景区(点)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营销和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5.
城市旅游地意象空间分析——以南昌市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意象空间分析对旅游地规划与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以城市游客为研究对象,采用照片选取和意象草图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南昌市旅游地意象空间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南昌市旅游地的意象空间结构以"矩形"为特征;对典型地物出现频率进行统计发现,地标性景点和道路出现的概率最大,功能区域和城市边缘出现的概率次之,节点出现的频率最少;南昌市意象空间地图与旅游交通地图相比,在涉及的空间范围、包含的景点数量和结构的复杂程度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6.
"凝视"这一概念被广泛地运用于旅游人类学中,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实践案例的补充,凝视本身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扩展.游客在旅游活动中把日常生活的责任和义务暂时搁置,以独特的心态、方式和眼光去看待旅游活动中的事物被称为"游客的凝视"(tourist gaze).在这一过程中,事物的真实和存在感是游客自身与其他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一种印象,因此,"游客凝视"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因为行为者不再是简单地寻找事物的客观意义,更是凭借自己的经验和想象来探求事物的真实本源.  相似文献   

17.
<正>文章从游客感知的视角出发,对携程旅行网上有关湖南长沙的游记进行搜集、整理与分析,通过ROST Content Mining 6.0软件进行量化研究,以网络文本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从游客个体特征与行为分析、高频特征词归类分析、游客情感分析及社会语义网络分析四个方面入手,定性分析并归纳游客关于长沙旅游目的地形象的认知、情感及总体形象的感知规律,进而针对游客的负面评价提出长沙旅游形象优化策略,以期为长沙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旅游声景观是景区景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游客对声景观的满意度取决于对旅游声景观属性的感知。文章借鉴国内外学者对声景观的相关研究,将旅游声景观属性划分为生理层面感知的物理属性和心理层面体验的环境属性。选取夫子庙—秦淮风光带5个具有代表性的景点作为研究案例地,对物理属性的感知采用声学测量结合游客评价的方法进行研究;对环境属性的体验则在声景观要素分类的基础上,利用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游客对夫子庙—秦淮风光带各景点旅游声景观基本满意;游客对旅游声景观环境属性的体验以物理属性的感知为前提,当声景观的物理属性处于一定阈值内,其环境属性直接影响游客对旅游声景观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李瑛 《旅游学刊》2008,23(4):43-48
游客满意度是游客对目的地的期望和到目的地后的实际感知相比较后,所形成的愉悦或失望的感觉状态,在目的地管理及营销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西安国内市场为例,在构建目的地游客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对抽样调查数据的Co-plot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游客满意度与期望呈负相关、与实际感知呈正相关;对游客期望进行管理是提高游客满意度的前提;旅游目的地的"软环境"对目的地总体评价影响显著;改善旅游目的地软环境是提高游客满意度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国家公园作为我国生态文明成就体现的重要场域之一,促进其投射与感知形象的契合是提高国民认同度的关键点。本研究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为例,收集武夷山国家公园官方宣传文本与携程旅行网站游客评论文本,基于旅游凝视理论,利用隐含狄利克雷分布(LDA)主题模型方法,对武夷山国家公园官方投射形象与游客感知形象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网络语境下国家公园形象可归纳为自然资源、文化资源、旅游体验、设施服务、价值地位5个维度;(2)“投射—感知”形象的核心高频词重合率仅为1/3,官方宣传内容的广泛性与游客感知体验的具体性有较大差别;(3)分维比较显示,自然资源维度的“投射—感知”形象契合度高,其他维度均存在错位现象。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运用二维象限法,构建了国家公园形象的维持区域、优势区域和改进区域,并针对各区域特点提出了基于国家公园管理组织主导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