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通过对全域旅游内涵解析和绵阳市全域旅游发展的必要性分析,针对绵阳市旅游发展中的问题,以全域旅游发展的视角从全域景区提升、全域旅游环境优化、旅游营销策略和产业融合四个方面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
当前,“全域旅游”作为一个炙手可热的发展理念和一项重要的战略部署,正在深刻地影响着我国旅游产业的未来发展.在大量见仁见智的解读中,“域”被赋予了“空间”“领域”“要素”“时间”“产业”“管理”等多重含义.笔者倾向于认为,对于“域”的理解固然不应拘泥于空间,但是“空间域”应当是全域旅游的核心要素之一,是对于旅游经济系统建设的空间落实.它意味着对于旅游产业认知从“旅游+”的产业层面递进至空间层面,从抽象的产业关联具体到了现实的空间发展依托.为此,笔者管中窥豹,尝试从旅游空间经济系统的角度对“全域旅游”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全域旅游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在我国旅游理论研究与实践中,有一个最热的概念便是“全域旅游”.无论是旅游实践者还是旅游研究者,都试图从理论层面去解释这个概念的理论涵义,或是诠释这个概念的普适价值.对于社会科学研究来说,社会科学通常运用文献综述的方法来厘清一个理论或一种观点形成的时间逻辑关系,即谁先提出了这种观点,谁先提出了这个理论,以及观点与理论是什么等.这种分析方法的一个重要缺陷是割裂了社会现象概念与实践的历史关系.  相似文献   

4.
全域旅游的发展是以旅游产业为核心,实现旅游资源与周边资源的有机融合,优化旅游产业结构的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旅游经济收益,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本文将深入分析当前全域旅游视域下乡村旅游发展出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通过生态化开发、优化游客体验、多元产品融合等手段,带动乡村旅游的有序转型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全域旅游的本意就是全域旅游,意指天上西藏、香格里拉、伊犁河谷、呼伦贝尔、黔东南这样的地方,处处都是优美的自然风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浓郁的民族风情,游人可以在全方位差异的环境中自由行走,深度体验,身心感受. 全域旅游的借用含义,其实是说旅游全域,是指以旅游业为主导的地域,通过旅游全域化建设,实现区域内各类资源(旅游资源、文化资源、行政资源、社会资源等)有机整合、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各行业及全社会共同参与,从而实现旅游业引领乃至统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一种全新的区域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因此,全域旅游需要全新思维.  相似文献   

6.
杨彬 《旅游学刊》2020,35(2):1-3
<正>习近平同志强调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改革开放40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  相似文献   

7.
全域旅游重塑地方品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是适应时代发展变化的新型旅游发展观,是区域协调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因而也就需要从社会经济发展全局的视角审视全域旅游发展的作用。笔者认为,推动全域旅游发展有利于重塑地方品质、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地方品质的改善和提升应该成为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要求和目标。  相似文献   

8.
全域旅游是指各行业积极融入其中,各部门齐抓共管,居民共同参与,充分利用目的地全部的吸引物要素,为游客提供全过程、全时空的体验产品,从而全面地满足游客的全方位体验需求①.全域旅游不是简单的旅游发展空间的扩展,而是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的发展,是区域旅游发展理念的创新.其核心是全行业中全要素的整合,全过程、全时空的旅游产品的供给以及全方位的游客体验.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陕西省内为研究对象,对陕西凤翔、岚皋、南郑、汉阴、洋县、泾阳、佛坪、大荔、华县、狄寨等地区进行采访、调研,围绕可持续设计理念对民间编织工艺的历史、艺术价值、设计创新及发展展开调研,并总结陕西传统编织的发展历程,工艺现状以及时代变革。  相似文献   

10.
在全域旅游的背景下,随着游客对旅游体验的要求越来越高,景观设计上就应该更加的多样化。要吸引更多的游客,需要完善传统景观中的核心项目,形成产品休闲化、服务人性化的一种生活模式。本文首先介绍了全域旅游的基本概念,其次分析了景观引领全域旅游的设计思路,最后重点探讨了全域旅游的发展路径,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是从20世纪80年代提出并兴起的,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乡村旅游体系已经初具规模。现实中很多人并不看好乡村旅游的发展,但从旅游产业发展的现实意义上来讲,乡村旅游的兴起和发展在推进我国整体经济结构改革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乡村旅游一直是生态环保的代名词,在高楼林立的现代环境背景下,淳朴的民风、自然未经修饰的景观、原汁原味的特色产品,都是众多人追求和向往的理想生活。在全域旅游的视角下,乡村旅游的发展能够有效促进农村经济转型,转移和解决农村劳动力再就业问题,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快速完成。总体来说,在全域旅游战略计划具体实施的背景中,其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和转型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契机,且从多个角度分析,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是十分可行的。基于此,本文简要分析全域旅游和乡村旅游的特点,对全域视角下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势与可行性进行分析,并研究现今影响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因素,最后提出促进其可持续发展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2.
全域旅游背景下的文明旅游路径依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全域旅游:旅游实现方式呈现新特点 进入“十三五”,我国旅游业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模式转变,全力对接大众旅游时代.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进行全方位、系统化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强调实现地域整体、要素组合、社会全员共建旅游业,实现景点内外一体化、整体环境生态化、整体氛围文明化、整体产业协调化.  相似文献   

13.
焦彦  徐虹 《旅游学刊》2016,(12):11-13
从实践引导下的理念思考到行政动员下的路径探索,“全域旅游”这个概念已然成为当下中国旅游发展的热词,业内人士纷纷给出理论解读和实践建议,当然也不乏一些质疑性的思考.事实上,无论是褒是贬,大家对于“全域旅游”提出的时代背景都有着共性的认识:越来越成熟的旅游市场已难满足于某地单一文化符号的吸引,而是追求对更多元文化的体验,原先清晰可辨的旅游要素界限被打破;专门服务于游客的旅游要素与专门服务于居民的休闲要素渐行渐近,专有正在被共享打破;生产要素的破界与市场需求的融合必然带来旅游产业的新布局与新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旅游也变得越来越看重,给旅游业的发展也带来了很大的机遇和挑战。全域旅游是我国当前旅游业进行发展的新的战略定位,进行供给侧结构性的变革,落实行之有效的方法,能够进一步对人们的旅游需求进行满足,为广大的游客提供更加全方位的服务,从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在进行全域旅游背景下的旅游规划时,应该注重旅游产业链的延伸建设,从而带动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环渤海地区是我国旅游经济发展的主要地区之一。本文尝试探讨全域旅游视角下,环渤海地区旅游发展的现状以及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以问题为导向,探讨今后环渤海地区旅游发展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6.
全域旅游是近年来一种新兴的旅游模式,根据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急需在全国范围内将现行的景点旅游模式转变为全域旅游模式,将旅游业扩展到一个地域以促进各项事业的发展。因此,针对中职院校的旅游专业就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对教学改革进行探索。一方面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旅游业,一方面为了促进职业教育的进步,两者都需要确立全新的教学理念。本文简要阐述在中职学校旅游专业中,对教学过程的变革。  相似文献   

17.
区别于传统"景点旅游",全域旅游是顺应时代发展提出的新的旅游模式,在此背景下旅游开发理念需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本文对全域旅游概念创新进行分析,然后从资源评价、产业融合、规划技术、管理体制、开发模式五个方面探讨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开发理念的创新,并以全域旅游试点之一的甘孜州为例进行探讨和论证。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九大做出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十四五"将是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入高等收入国家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重要阶段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此,必须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这是事关我国新时代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相似文献   

19.
谭笑 《当代旅游》2022,(2):71-73
在我国全面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背景下,黑龙江旅游管理部门高度重视旅游品牌建设,大力推广多种营销策略。地方企业从影视营销、歌曲营销、标志营销、人员营销、活动营销等多方面加强全域旅游品牌的营销推广,使得黑龙江省全域旅游品牌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20.
全域旅游将传统旅游景点串联成片,让游客"游进来、留下来、玩得开",改变了传统观光游停留短、旅游靠门票的情况,推动游客在旅游目的地进行吃喝玩乐消费。虽然贵州省旅游景点众多,但多数为游客过境游,旅游消费和旅游经济对本地区的贡献力度依然不大。基于此,笔者对构建"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全域旅游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一些意见建议,希望借此为推动贵州旅游高质量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