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般人们去讨论一个小区居住小区的好坏,大多数是从小区建设,如何利用空间以及配套设施的组合,主要是对社区居住环境质量和人们基本需求的整体评价。小区环境应该动静结合,二者互相依存。  相似文献   

2.
现代社会群体高度重视生活质量,对于生态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风景园林建设事业发展更具空间环境。本文主要探讨地形、植物以及水体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旨在通过资源价值的发挥,来提高风景园林建筑设计效果,凸显设计的艺术魅力,仅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研究的过程当中通过以人为本的小区环境设计理念,对于当前的小区环境设计进行了全方位的论述,对如何塑造符合现代人生活模式的景观环境,提出了个人的见解与看法。  相似文献   

4.
从中国风景园林的发展历史来看,中国的风景园林,拥有3000年以上的发展历史。其间出现过皇家园林,私人园林,寺庙园林,以及公共游乐园林等等,并且在此基础之上产生了一大批独具特色的风景园林。中国的风景园林,极具研究价值,因此本文在研究的过程当中,将根据中国风景园林的现状来进一步探究中国风景园林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从当前的现实情况来看,在我国居住环境设计的过程当中,暴露出一些不足,甚至出现了很多有悖以人为本设计理念的建筑,出现了一系列欧陆风情园和南北手法一致的现代化居民小区,在这样的条件之下,本文将结合我国现代居住环境设计需求,有针对性地提出现代居住环境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6.
环境艺术设计课程作为极具综合性而且实用性极强的学科体系,同时也是一门伴随着现当代社会发展情况之下的新兴学科。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针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逐渐提升,但是由于在授课过程当中,由于存在一些问题,很多学生在后期进入工作岗位的时候,则很难适应于现当代的社会发展需求,因此,本文以"核心素养视角下环境艺术设计课程教学分析"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不断融入行业的发展需求,为后期环境艺术设计课程的教学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7.
风景园林设计是当前景观设计的一个重要应用方向,如何有效的提升风景园林设计的整体美感是该领域研究的主要方向。本文尝试从风景园林设计的基本原则出发,探讨实现静与动结合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8.
1996年联合国人居署(UN-Habitat)宣布,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口进入城市化聚落居住,人类已经进入"城市时代"。随着世界人口的城市化,社会发展、贫困、政府管理和政治行动等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逐步走进人们的视野。这种现象在中国尤其明显。在很多地方,城镇化被当作解决诸如乡村贫困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的手段和方法。毕竟,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便是"城市,让生活更美  相似文献   

9.
笔者结合自身所积累经验对于当前我国风景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加以分析,并且以此为基础提出一些自以为有效的改进方法与解决措施,旨在更好推动我国园林景观设计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对风景园林进行设计与规划,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风景园林要求移步易景,设计稍有失误便会影响整个园林的观赏度。而在此之上,融入乡村景观,更是难上加难。本文以乡村景观作为切入点,通过分析乡村景观的特征,乡村景观在园林中的作用与融入方式以及融入乡村景观后对园林的管理方式,试图针对风景园林与乡村景观的融合提出些依据,使风景园林能够在不破坏自身美感的基础上,更加合理的融入乡村景观,展示乡村的生活生产状态,促进城市化的合理发展。  相似文献   

11.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便更多地追求一种自然状态下的生存,渴望改善居住环境,不仅要能够强调居住的空间大小,更要能够强调居住的自然环境优劣,人们已经不再仅仅满足于第一居所的窝居生活。于是越来越多的人们在郊外选择空气清新、环境优雅、交通便捷的第二居所,以供周末或节假日休闲度假之用。  相似文献   

12.
听说在陕西省韩城市北,有国内 迄今为止保存最好的明清建筑村寨党家村。它既不同于平遥古城,又区别于祁县大院式建筑风格。它是以村寨合一的形式整体设计建筑的,被称为“东方人类古代传统居住村寨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13.
北非和西非的沙漠地区一直被视为世界上最危险、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之一。在全球所有能够引发人们好奇心和敬畏心的大沙漠当中,撒哈拉沙漠的知名度最高、环境也最恶劣。在夏季,撒啥拉沙漠白天的气温高得令人惊惧,经常会达到54℃;而夜间的气温却会下降至冰点以下。在这种恶劣的生存环境中,仅有屈指可数的生物能够生存,但居住在尼日尔的柏柏尔人(Tuareg)就在撒哈拉沙漠顽强地存活下来,在阿加德兹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14.
非惯常环境及其体验:旅游核心概念的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惯常环境、体验均是旅游定义的核心概念,关系到旅游的本质规定性和概念的周延性.在借鉴和思考的基础上,文章运用现象学方法,将惯常环境和非惯常环境分别细分成足迹环境和非足迹环境两类,并阐述了其概念内涵、特征、影响因素、发展向度以及相互转换消长、切换、投射等关系.同时,将非惯常环境下的体验分为一般性体验和特殊性体验,认为体验是人对于人自身(生理和心理)、人类社会以及自然界的各种事物特定向度的探求和被给予过程,并分析了旅游体验的内涵、特性以及质量评估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旅游交往问题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交往对于人类来说如同布帛菽粟,不可或缺,甚至对于个体的人而言也是如此。离开了交往,人就没有机会参与社会化过程,这对于新生儿的智力发展将形成致命的障碍,而对于成人来说,也会导致智力退化和心理变态。所以,人类在其发展过程中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寻找着交往的机...  相似文献   

16.
北海是中国十个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之一。是我国最早的对外通商口岸,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地之一。北海老城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著名的珠海路长约1.6公里,路宽9米,建筑风格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保存完好的欧式殖民风格。  相似文献   

17.
基于环境态度的游客游憩冲击感知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游客调查数据,分析了游客环境态度及其与游憩冲击感知之间的关系.采用"新环境范式"量表(NEP)测量游客的环境态度,并根据环境态度倾向将游客划分为生态中心主义者、人类中心主义者和立场模糊者.研究发现,与环境态度没有明显倾向的立场模糊者相比,人类中心主义者和生态中心主义者对社会性游憩冲击的感知强度更高,意即后两者对那些人为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与迹象更为敏感;环境态度不同的游客对于公园的植被、土壤、水体等资源性因子受冲击的感知强度无显著差异;环境态度不同的游客对管理性冲击感知也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散议藏文化     
散议藏文化23著文:丹珠特殊的环境造就特殊的文化。被称作“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雪域”孕育出了藏族文化。高海拔是这种文化成长的基本环境和条件。大约距今5-6万年前,西藏高原就有古人类居住;大约在5000-6000年前,高原居民的分布已基本定型。...  相似文献   

19.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对生活环境与居住环境提出更高要求,其中,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是提升设计质量的重要途径。因此,设计师在开展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要重视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保证环境艺术设计作品既满足现代人们审美需要,又赋予设计中国传统特点,从而推进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与民族文化的共同发展。本文主要研究我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希望为有关专业人士带来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0.
旅游环境的概念及其他——试论旅游与环境的辩证关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一、旅游环境的概念及特点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一定的环境。所谓环境,是指在特定的区域或范围内各种因素的存在状况和综合作用的结果。为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而产生了环境科学。从实际需要出发,人们也常侧重研究整个环境的某些方面,因而又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生态环境、经济环境、投资环境等。它们是在不同范畴内或不同层次上对环境的分类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